第453章 震耳欲聾
正當溫文彬震驚不已時,他注意到阿靜也似乎察覺到了什麼,低頭凝視著手腕上的銅錢手鍊,那些銅錢正微微顫動。
「貓爺,為什麼我們平時看不到這些?」溫文彬好奇地問。
「因為這不是凡人之眼所能見的,」朱慶陽耐心解答,「術法需要修行才能掌握,它能調動天地間的靈氣。而靈氣是無形無質的,只有修行者才能感知到它的存在。」
這時,韓風結束了他的堪輿之術,睜開眼睛宣布道:「找到了,跟我來!」
眾人跟隨他來到側山處,這裡因山體滑坡而變得崎嶇難行。
韓風指著腳下的土地,堅定地說:「主墓口就在這下面。」
許浩一聽這話就不樂意了,開始喋喋不休地抱怨起來:「你們就這麼隨口一說?得了吧,還是趕緊下山吧!等路修好了,專業設備一運上來,墓門自然就開了。在這裡多危險啊,萬一再來個滑坡泥石流怎麼辦?」
他的話還沒說完就被朱慶陽打斷了:「你能不能安靜點?我們隊長說有就有!」
兩人針鋒相對,氣氛一時緊張起來。
sto9.c🎺om為您提供最快的小說更新
好在朱教授及時出面制止了許浩的牢騷。
「諸位,稍安勿躁……」朱教授出面調解,緩步走向韓風,「校尉同志,你斷定這裡便是墓室的主入口?」
韓風堅定地點頭回應:「正是,且我推測,近日的山體滑坡已使地表變得脆弱,墓門所在應當不深。」
「這…確實有些超乎想像,你們是如何斷定的呢?」朱教授的話語中透露出幾分委宛的質疑。
韓風無奈地笑了笑:「朱教授,這其中的奧妙,一言難盡。我乃運用堪輿之術,精準定位至此。此法之精準,往往超越現代設備。」
朱教授聞言,一時語塞,心中雖有疑惑,卻也深知韓風所言非虛,只是這堪輿之術對他而言太過玄妙,難以即刻理解。
此刻,面對眼前的一片廢墟,韓風卻堅信這便是古墓的入口,這份堅定讓朱教授內心矛盾重重,既想相信,又難以說服自己。
他輕輕抬手,制止了欲發言的考古隊員,沉吟片刻後,對韓風說道:「校尉同志,依我看,我們或許可以先行撤退,待設備齊全後再行探查,不知你意下如何?」
韓風深知朱教授的顧慮,語氣平和地回應:「教授,既已定位主墓口,我們豈能輕言放棄?當然,若各位希望先行撤離,我會安排隊員護送。但我們的任務,必須深入。」
張小嫻聞言,不解地問:「即便找到了入口,沒有設備,如何深入?」
朱慶陽此時插話,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誰說不能深入?校尉既已確認,那便是貓爺我大顯身手的時候了。江湖路遠,艱難險阻,我何曾畏懼?只要地點無誤,就沒有我去不了的地方!」
說著,他緩緩打開百寶箱,從中取出一物,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這是……」考古隊員們異口同聲,眼中滿是驚訝與好奇,他們立刻認出了那熟悉的工具——洛陽鏟。
洛陽鏟,這一考古界的常見工具,本身並無太多奇異之處,如今它已是主流考古工具之一。
儘管它的誕生與盜墓賊這一令人痛恨的角色緊密相連,但這並不妨礙它在實際應用中的高價值。
在考古隊手中,洛陽鏟主要用於採集土壤或探查機關,很少發揮其最初的真正用途。
然而,當朱慶陽,一個軍人,隨身攜帶一把看似年代久遠的洛陽剷出現時,考古隊的隊員們感到了意外。
這把洛陽鏟的樣式古老,與現在流水線製造的完全不同,引起了他們的好奇。
朱慶陽得意地表示,他已經很久沒有和這把「老夥計」並肩作戰了。
這讓朱教授等人更加疑惑,他們開始好奇朱慶陽的真實身份。
對於考古隊的隊員們來說,如此古老、傳統的洛陽鏟是他們第一次見到。
他們手中的洛陽鏟都是流水線工藝,只是徒有其名,不具其形。
洛陽鏟的發展歷史並不光彩,最早廣泛用於盜墓,後來才成為了考古學工具。
甚至可以說,盜墓是當今考古界的「老師」。
例如,1928年的著名考古學家衛聚賢就是在目睹盜墓者使用洛陽鏟後,才將其應用到考古鑽探中。
洛陽鏟在安陽殷墟、洛陽偃師商城遺蹟等古城址的發掘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逐漸變成了考古工具,現在考古工作者都會用洛陽鏟來辨別土質。
因此,當朱慶陽拿出這把洛陽鏟時,朱教授等人的疑惑油然而生。
他們能看出朱慶陽手中的洛陽鏟與自己手中的完全不同,甚至還能看出歲月留下的痕跡。
他們好奇,什麼樣的人會保留一把如此有年代感的洛陽鏟?
朱慶陽所說的「老本行」又是什麼?
朱教授試探性地問朱慶陽是否要用洛陽鏟來辨別土質,並表示他們有已經做好的數據可供參考。
然而,朱慶陽卻痛心疾首地表示老祖宗的東西被糟蹋了,辨別土質何必用洛陽鏟?
他決定讓考古隊見識一下洛陽鏟的真正用途。
說著,朱慶陽便拎著洛陽鏟來到了韓風指定的方向。
他熟練地挖掘起來,很快一個盜洞便出現在了他的面前。
他不斷地挖掘,通過洛陽鏟來辨別土壤下面是否存在古墓。
在確定之後,他開始變換方位使用洛陽鏟,判斷古墓的具體形狀。
很快,朱慶陽便抬頭看著地面上的韓風喊道:「確定了,這下面的確是古墓入口。我已經大概判斷出了古墓主墓口的位置。如果沒有別的安排,我可就挖通了?」
此時,站在地面上的朱教授等人紛紛瞪大了眼睛。
朱慶陽擺明了是在打盜洞,而且手法極其嫻熟。
這可不是簡單挖個洞就能解決的事情,其中涉及到了很多複雜的技術。
這些技術大致可以歸納為望、聞、問、切。
望就是望氣、看風水;聞就是嗅氣味;問則是詢問當地居民或了解歷史背景;切則是打洞之法。
朱慶陽在這些方面都表現出了極高的專業素養。
他通過望氣、嗅氣味等方式判斷出了古墓的時代和是否被盜過。
同時,他的打洞技術也非常專業且精準。
他使用的子母洞打法更是獨樹一幟,讓考古隊的隊員們半晌回不過神來。
在朱慶陽上來休息片刻時,許浩難以置信地問道:「這位兄弟,你之前到底是幹什麼的?」
朱慶陽故作高深地表示往事不要再提,現在他已經從軍了。
然而,當許浩指出他打出來的盜洞只有長沙三爺能打得出來時,朱慶陽頓時嚇了一跳。
他沒想到自己的身份會被識破。
許浩趕緊客氣地表示之前略有得罪,希望朱慶陽不要怪罪。
朱慶陽則很是受用地表示江湖名號不足道哉,他現在是一名軍人、788勘探隊的老兵。
然而,當隊員們得知朱慶陽的真實身份後,都紛紛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他們無法想像名噪一方的盜墓賊現在居然成了官方勘探隊的隊員。
朱慶陽則有些不滿地表示他們應該被稱為土夫子,而不是盜墓賊。
因為土夫子也是有道之人。
見此情景,韓風趕緊給了朱慶陽一個眼神兒,示意他別再說了,趕緊幹活。
儘管朱慶陽重新回到了盜洞中,但朱教授等人臉上的震驚卻久久沒有消退。
看著這個專業的盜洞以及朱慶陽熟練的反應,大家都明白了,許浩並沒有認錯人。
然而,讓他們感到驚訝的是,一個長沙赫赫有名的盜墓賊,現在竟然成了崑崙山警備區的一名軍人。
這種身份轉變未免也太大了,難道是被招安了?
在場的眾位都是考古界的學者,對於盜墓賊原本是不共戴天的。
但這一刻,他們對朱慶陽卻沒有太大的牴觸,因為這個盜洞打得實在可以稱之為鬼斧神工!
目前的考古界並不具備這種技術,因此在勘探和挖掘的過程中往往要採用一些笨拙的辦法。
朱慶陽的確給他們上了一課,這子母洞打得非常漂亮。
如果能學會這種方法並普及開來,考古界必然會有技術上的新改革。
同時,所有人也對這支隊伍感到越發不解。
他們很納悶,這支隊伍究竟是誰組建出來的?
讓一名土夫子穿上了軍裝,這得是多大的底氣才能做到?
現在看來,朱慶陽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
若非看到了他打出的子母洞,就連許浩也不會將他和長沙土夫子混為一談。
更重要的是,這支看起來非常離譜的隊伍,在技術上的確已經勝過了這隻考古隊。
一時間,就連許浩都徹底服氣了,不敢再多說什麼。
很快,朱慶陽便再次回到了地面,將洛陽鏟放在了一邊,拍了拍手說道:「打通了!校尉,你定的位非常準確,1米4左右就看到了主墓門。不過主墓門本身又往下延伸了將近一米半,再加上這惡劣的天氣,也就我了!否則誰也別想打出這種盜洞來。」
韓風笑著拍了拍朱慶陽的肩膀:「沒想到啊,有一天居然還有你大顯神威的時候。」
朱慶陽得意地笑了起來:「那是,狗爺我也不是浪得虛名的?畫符我是好手,盜洞那也是我的看家本事啊!」
一聽朱慶陽的確挖到了主墓門,朱教授幾人可呆不住了,紛紛湊了過來朝下看去。
只是一眼,每個人都忍不住感慨,這個盜洞打得簡直比機器還要精妙。
按理說在這麼大的暴雨下,就算能打出洞來,也一定會面臨著坍塌。
可這子母洞的手法實在高明,暴雨之下這盜洞居然也沒有出現一絲殘破的跡象。
這麼短的時間內,朱慶陽不但能打出一個直通墓門的盜洞,甚至還順手挖出了兩道排水渠。
若非親眼所見,只是看到這個盜洞,竟然會覺得這是一支施工隊才能完成的。
更重要的是,朝著盜洞底部看去,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座石門立於地下,磅礴大氣。
「這……這……居然真的有墓門……」
朱教授難以置信地看著這一幕,他怎麼也沒有想到韓風幾人說的居然是真的。
按照他們原來的設想,北面的那個沖刷出來的木門就是主墓口,他們只需要把專業設備運上來便可以進行深入勘探。
可令他們沒想到的是,居然讓韓風再度找到了一座墓門,而且是在沒有藉助任何科學儀器的情況下。
難道僅靠著手中的羅盤和一個探龍尺,就真的能定位到深藏在地里的古墓?
甚至已經精確到了墓門方位了嗎?
韓風看著石門緩聲說道:「這就對了,這座古墓說來有點特別,居然是東西朝向的。若非畫龍點睛讓龍頭向東,恐怕我也沒辦法發現!多虧了首長提醒啊!」
朱教授一臉驚愕地看著韓風:「校尉同志,你們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在不藉助任何科學儀器的情況下,竟然能重新定位到一處古墓入口。這我很不理解,還請指教!」
此時的朱教授甚至放下了自己的身段,格外謙遜,像是小輩一般迫切地想要得到一個答案。
788勘探隊的手段實在太高明了,若是考古隊能有這一半本事,也不至於會困在這裡這麼多天,除了等待救援之外毫無辦法。
而對此,韓風卻謙遜道:「主要是首長提醒在先,沒有首長我也不會想到此處。」
對此,朱教授深表贊同,對於那位神秘的崑崙警備團團長愈加好奇起來。
然後朱教授又迫切地追問道:「你們首長的提醒確實起了大作用,但能找到這裡,你們這些隊員的本事也非同小可,這到底是如何辦到的?不知同志能否不吝賜教?」
韓風嘆息一聲回答道:「朱教授,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其實並不比當下的科學儀器差。科學發展不過百年有餘罷了,但華夏文明上下五千年,難道都是虛度光陰嗎?五千年的文明歷史自然也有可取之處。羅盤堪輿、八卦定位可不是什麼封建迷信……」(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