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亂戰異世之召喚群雄> 第1833章 五大神政,官員調動

第1833章 五大神政,官員調動

  第1833章 五大神政,官員調動

  浩大的登基儀式結束之後,也就意味著王羽的身份又一次發生了一個轉變。

  而王羽登基稱帝一事,在大蒼各地,也引起了相當的震動。

  而王羽登基稱帝之後,第一時間,就是梳理燕北、燕南、河北、河東、山陽、盛瀾六道之地的政務。

  首先,就是河北道刺史一職。

  本章節來源於sto9.𝙘𝙤𝙢

  原河北道刺史管仲入主六部,那麼,自然要選出一個新的河北道刺史來。

  思來想去之後,王羽最終還是決定將書院之中跟隨他出來的王贄提拔上來。而且,還是出生於名門。雖然大武王氏衰弱已久,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也可以說的是家學淵源,至少,在知識傳承這方面,不是任何一個小家族都可以碰瓷的。

  王贄本身也是一名神級政治人才,之前是因為資歷的原因,這才沒有擔任河東道或者是山陽道刺史之位,而並非是他能力不足。

  不過,在他為官的這兩三年的時間裡,先後擔任兩郡郡守,取得了不俗的政績。

  雖然說將其直接提拔為一道刺史,還是有些快了,不過,河北道這個刺史畢竟是有些特殊的。

  畢竟,如今的鄴城,就是大漢國都,正好位於河北道之內,作為河北道刺死的他,可不像其他道的刺史那樣權力龐大,河北道之內,權力在他之上的比比皆是。

  這麼一個刺史,可不像其他道的那些刺史那樣讓人眼紅史。

  除去一個特殊的西平道之外,王羽治下六道的刺史一職:

  河北道刺史,王贄。

  河東道刺史,杜如晦。

  山陽道刺史,高熲。

  燕北道刺史,蕭何。

  燕南道刺史,長孫無忌。

  盛瀾道刺史,荀彧。

  王羽以這六大刺史主管六道之地的政務,其下則還有各郡太守分管各郡的政務,當然這些人都是只管政治不管軍事,軍隊王羽自然是另有安排。

  王羽治下,除了一個在東夷的諸葛亮,因為其特殊的外部環境,這才除了正確抓在手的同時,和管仲聯合起來,又抓起兵權,實現了軍權政權一起抓。

  其他的文臣,就算是包括管仲,也是主管政務,而不能掌握軍務。

  管仲雖然也領兵上過戰場,而且還取得了相當亮眼的成果。不過,他當時所帶領的只是一隻幾千人的偏師,最關鍵的主力依舊不在他的手中,而是在韓信的手中。

  這次王羽所選的六大刺史,蕭何政治103,王贄政治100,荀彧政治100,高熲政治100,杜如晦政治100,這五個都是神級政治人才,也就只有燕南道刺史長孫無忌,他的政治屬性沒有達到神級。

  不過,長孫無忌的政治屬性雖然沒有達到神級,但也是天級巔峰的存在,他的政治屬性也達到了99點。

  這幾人之中,每個人單獨拿出來,都能有足夠的能力擔任一國丞相,他們就算是處理一國政務也沒有問題,如今有他們來帶替王羽主掌管六道之地的政務,相信這六道之地在不久的未來必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當然,一道之地龐大無比,而一道的政務也是相當繁雜的,也不可能所有事都交給六道刺史,所以除了六道刺史之外,王羽還為他們選定了副手。

  大漢地方,鄉、村兩級是最基礎的行政單位,鄉為縣的下屬行政單位,鄉主管官員為嗇夫,鄉的治安官員為游繳。鄉嗇夫不僅主持鄉政務,還是鄉司法主官。鄉游繳主持鄉公安工作。村,是鄉的下屬行政單位,村一級別的地方官員為亭長,亭長不僅僅管理村行政,還要管理村治安。

  不過,這兩級官員並沒有什麼品級,連九品芝麻官都算不上。

  縣,這才應該算是真正的正式的第一級行政單位,上萬戶以上的大縣的縣官為縣令,萬戶以下的小縣的縣官為縣長。

  縣令或縣長主管全縣的政治事務。縣丞,副縣長。縣尉,協助縣令或縣長主管縣公安工作。

  再往上一層,那就是郡了。郡設立太守、郡丞以及唯有邊疆地區設置的長史。

  同時,郡內部也有自己的監察和監督機構,如督郵和五官掾等職官。

  郡太守。是一郡的最高行政主官,主管郡內所有政治事務。郡丞。相當於副郡守,太守不在職,由郡丞代替郡太守職務。


  此外,還有直接服從直接服從中央大司馬和皇帝指揮調度的郡都尉,就算是道行軍將軍都沒有直接的指揮權。

  郡都尉要負責地方的軍事事務和公安工作,所以,平時,郡都尉的行動職能又要受到郡太守的支配。但是,地方上的大型公安和軍事行動,郡都尉不能夠聽命於郡太守,只能夠服從皇帝或朝廷大司馬的調度指揮。

  而到了道這一級,則是以別駕從事作為道刺史的佐官。

  盛瀾道刺史,荀彧,別駕,申不害。

  作為神級政治人才的生活,他在為官一年多的時間裡,從縣令又擔任郡守,同樣是政績不俗。

  他升遷的速度已經很快了,從縣令又擔任郡守,郡守這個位置都還沒有做多長時間呢,可王羽又要提拔他了!

  相比之下,盛瀾道的那個位置,確實有些特殊,在蘇定方的大肆殺戮之下,基層官員匱乏,之前的那些科舉的人才,大部分都後來一步步被調任到了盛瀾道。

  而且,如此短的時間之內,民心也遠遠未曾歸附。

  故而,在這裡,王羽足足派了兩位神級政治人才,搭成了這個領導班子。

  儒家出身的荀彧,再搭配上法家出生的申不害,或許也有相得益彰之處。

  河北道刺史,王贄,別駕,王安石。

  河東道刺史,杜如晦,別駕,姚崇。

  山陽道刺史,高熲,別駕,王導。

  燕北道刺史,蕭何,別駕,張選。

  燕南道刺史,長孫無忌,別駕,王莽。

  在別駕這個職位上,王羽大規模啟用了王氏一族的本家人才。

  王安石、王導、王莽,這其中,年紀最大的王導,年齡都比王羽大了十幾歲了,但這三個,確確實實都是和王羽一輩的人才。

  一來,這三個人確實有才,王安石的政治屬性已經達到了天級巔峰,政治能力足足高達99點,而王導比之也差不了多少,政治屬性也達到了98點。王莽雖然差點,但結合開國之君和亡國之君兩重光環於一生的他,政治屬性也妥妥的94點。

  以他們的能力,一州別駕,綽綽有餘。

  二來,這三個人的政績也足夠。

  政治99的王安石,之前一直在擔任河北道寧平郡太守,在他的治理之下,本就富裕的寧平更上一層樓,並且,當初河東李石開率領兵馬大舉進入河北的時候,王安石也有調度之功。

  政治98的王導,之前一直在燕北擔任郡太守,政績比之王安石更加顯赫。畢竟,寧平本就富裕,在大蒼是能夠排在前列的,相比之下,苦寒之地的燕北,雖然某種意義上底子差一些,但也更有發揮的餘地。

  而政治94的王莽,雖然政績也不錯,但相比上面兩個人就差遠了,主要是他經常搞一些騷操作。本來一切順利,但往往最後一步,時不時的拉低一下自己的評分。

  三來,因鎮東軍軍改一事,王氏內部多有怨氣,甚至包括王常在內。這三個人,也是一種另類的讓渡利益。日後,一旦上面的刺史回歸中央,他們就是距離刺史之位最近的。

  除了六道刺史和其副手之外,六道之地的各郡太守,在和趙安陵、管仲等一眾大臣商議之後,王羽也給出了新的布置。

  首先是盛瀾道。

  大盛王朝與大瀾王朝被蘇定方平定之後,不僅組成了新的盛瀾道,其治下,也被重新劃分為九郡之地。

  四小王朝地理位置特殊,不管是北狄又或者是大武,都只有一河之隔,雖然如今還有大劍和大昊兩大王朝作為屏障。

  不過,盛瀾道之地,太守最好也有一定的軍事能力,以便在合適的時候以防萬一,以應對一些緊急的情況。

  故而,第一個被王羽想到的人選,那就是在李石開發兵河北道之時立下了戰功的于謙。

  以于謙的能力,不管是輔助荀彧治理盛瀾道,又或者是輔佐蘇定方和蒙武抵禦外敵,他的能力都綽綽有餘了。

  而他的第二個人選,那就是同出一族的王敦了。

  王敦同樣是東晉時期王氏一族能夠發展成頂尖豪城的最重要人物,「王與馬,共天下」,這個說法的由來,便是王導內掌朝政,王敦外握兵權,王氏子弟皆位居要職。

  他的能力並不比王導差多少,只不過,因為王敦之亂,這才在史書中評價不如王導。


  「王敦,統帥95,武力67,智力90,政治90,魅力86。」

  這種能力,正好可以讓他在盛瀾道之內發光發熱。

  此後,曾經在燕北道擔任郡守的兩位燕北老臣徐舟、江平,也被他調到了盛瀾道之內。將燕北眾多老臣分散到各道之內,也是為了瓦解燕北那一派的凝聚力。

  再加上其他幾名調來的郡守,自此,盛瀾九郡的官員調動也告一段落。

  刺史:荀彧;別駕:申不害;

  邊軍主將:蘇定方;行軍將軍:蒙武;

  東江郡太守:徐舟;

  襄安郡太守:江平;

  北河郡太守:于謙;

  西陵郡太守:王郭;

  南昇郡太守:張既;

  武原郡太守:長孫順德;

  沙陽郡太守:蒙毅;

  河宣郡太守:屈原;

  河涼郡太守:張柬之。

  最重要的盛瀾道之後,接下來就是燕北道官員。

  作為原鎮東軍體系力量最為龐大的一個地方,這裡的郡守,如果沒有足夠的手腕的話,根本就不可能在這裡實實在在的紮下根來。

  而且,這一回,借著大封群臣的關係,大量的燕北老臣都被充實中央,又或者是被分配到了各地為官,儘可能的打開燕北這個龐大的團體。

  接下來,就該是派遣真正有能之人,讓燕北道也完全落入他的掌握之內。是的,是王羽他的掌握之內,而不是王氏的掌握之內。

  就像是鎮東軍一樣,必須是王羽自己的軍隊,而不能是某個人或者是某個家族的私兵。他底下的將軍可以掌握軍隊,但只能是王羽讓他掌握才行,王羽如果不讓他掌握的話,他就只能乖乖的讓出兵權,而不存在那個龐大的軍事集體收不回兵權的情況下。

  鎮東軍的軍隊是這麼一個道理,燕北的各個地方官員同樣是這麼一個道理。

  這次,王羽統籌全局之後,對燕北九郡採取了新的任命。

  燕北道刺史,蕭何,別駕,張選。

  遼陽郡太守:宋璟;

  武都郡太守:商輅;

  武平郡太守:王冕;

  武興郡太守:韓愈;

  樂平郡太守:王居之;

  昌原郡太守:王潛善;

  邊原郡太守:龐籍;

  固原郡太守:高士廉;

  黑水郡太守:李綱。

  王居之、王潛善,這兩個不僅是燕北老臣,而且還是王氏一族的人。

  甚至,一聽王居之這個名字,就知道,這一位和王當之,王升之這些人是一個輩分的人。

  不過,王氏一族之中,確實有好幾個支脈都是之字輩。

  王羽雖然刻意想要將椰北老城都調往四方,以為他徹底完全將燕北拿在手中,讓這個地方能夠百分之百聽自己所令,而創造機會。

  但是,也不能夠不給人家留一絲一毫的餘地。故而,九個郡守之中,到底還是留出了兩個沒有動他!

  再則,他總歸還是要注意點吃相的。

  不久前才剛剛完成了鎮東軍的軍改,現在又大張旗鼓的對於地方官員下手,如果一點餘地都不給人家留的話,狗急了,還要跳牆,兔子急了還要咬人呢,更別說人了,更不要說這些累世勳爵的貴族了。

  當然,九個郡守,三分之一都是出自於王氏一族,也是表明了王羽的一絲態度。

  六道之地,盛瀾道與燕北道這兩道才是重中之重,在官員的調動和任命之上,需要用點心。

  至於剩下的四個道,相對來說,就不需要像那兩個道那樣考慮那麼多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