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明初奇景百姓護貪

  第497章 明初奇景·百姓護貪

  【公元1385年三月,御史余敏、丁廷舉告發北平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官吏趙全德等與戶部侍郎郭桓合謀貪污。】

  【朱元璋下令將涉案人嚴加審訊】

  【結果牽連出禮部尚書趙瑁、刑部尚書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麥至德等】

  實時更新,請訪問sto9.co🎈m

  【發現他們除侵吞寶鈔金銀外,還貪污稅糧及魚鹽等物,即折米兩千四百餘萬石。】

  ……

  大隋。

  楊堅說不好這裡有沒有什麼說法。

  實在是朱元璋這人太難猜了。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

  就憑朱元璋的秉性……

  「死的人可多了……」

  ……

  【兩千四百餘萬是個什麼概念?】

  【洪武一朝的夏稅秋糧收入,共計二千九百四十三萬石】

  【也就是說,以郭桓為首的這個巨型貪污集團,幾乎吞掉了明朝一年的夏稅秋糧。】

  【朱元璋的處理是十分果決的】

  【直接下令,六部中凡有官吏與此案有染者,「舉部伏誅」】

  【同時,十三布政使司中管理官糧的官吏也盡數斬殺】

  【「系死者數萬人」】

  ……

  {你以為殺了這麼多人就該消停了?}

  {這才只是個開始!}

  {一大幫朝廷派出的御史一邊抓貪官污吏,一邊追討稅糧。}

  {然而,江南的百姓不僅不配合,反而開始了抵制,甚至集體向朝廷抗議,說辦案的御史攪亂了地方正常的稅收秩序。}

  {……什麼倒反天罡?}

  {不是倒反天罡,因為過去官府嚴格收稅,少一點都不行,而貪官就不一樣了}

  {為了避免鬧出事引起朝廷關注,他們對老百姓也就不敢逼得太狠,少交一點也無所謂。}

  {所以才出現一個怪現象,貪官污吏橫行,百姓反倒輕鬆。}

  {而查處貪官污吏,整頓稅收,百姓反倒不樂意。}

  ……

  大漢。

  劉邦表情嚴肅的開口道:

  「蕭何,你怎麼看。」


  正坐在案桌後瘋狂批覆竹簡的蕭何抬眼向旁邊望去。

  那混蛋正躺在自己小憩的軟榻上。

  那腳全是土!

  「明朝的制度有大問題。」

  蕭何隨手批完竹簡,遞給劉邦。

  劉邦隨手扔到一旁。

  蕭何:……

  「我知道有問題,我是問你。」

  「你說這朱元璋究竟想幹什麼?」

  蕭何不關心。

  「陛下,邊境屯田遷民之策要下達了。」

  劉邦不耐煩的擺擺手。

  「那就下。」

  「……你得蓋印!」

  「啊?那乃公還得回去一趟?不要吧……」

  劉邦像蛆一樣在榻上扭動著。

  「娥姁那估計正等我呢……要不你去吧!」

  蕭何嘆了口氣,整理了一下冠帽。

  「臣請乞……」

  「我去找張良!他一定有辦法!」

  人影消失轉瞬不見。

  ……

  季漢·懷帝時期

  「這也太嗜殺了吧?」

  偌大的官員機構盡被誅殺一空?

  這慘況已經不是不堪入目可以形容的了。

  六部官吏想賣糧必須是要與地方官吏攜手方能盜賣的。

  這不是擺明天下各級衙門中與錢糧之事有涉者均在劫難逃?

  「死徙數萬人,真是血流漂杵,慘不忍睹。」

  劉禪想不通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這都不像在懲治一起貪污案,而像是對天下官吏的一次大屠殺!

  「難怪,洪武大逃殺,名不虛傳啊。」

  諸葛亮倒是明白亂世初定需要重典。

  但這有些過重了。

  物極必反,若沒有具體的法規,以殺止貪只會越來越多。

  ……

  【上到中央的高級官員,下到基層的官員前前後後死了上千號人】

  【至於抄家革職的,更是不計其數。】

  【雖說是查辦了這麼一起大案,懲處了這麼多貪官污吏,老朱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他嘆息道大明為何有這麼多貪贓枉法之人?】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與胡惟庸案和空印案不同。】

  【從本質上說,郭桓案其實就是一起最常見的貪污腐敗案。】

  【而要說這個郭桓案的本質,還要從明朝的官員制度說起。】

  ……

  天幕上。

  一根獨木橋連接著河道兩岸。

  北面的河岸上有一張椅子。

  南面的河岸則是密密麻麻的火柴人。

  一群人爭前恐後的向獨木橋擠去。

  最後只有一人過了橋,坐在椅子上。

  ……

  【在明朝,一個考生要經過好幾輪科舉考試。】

  【取得舉人、進士等頭銜,才具備了起碼的做官資格。】

  【明朝最高等級的進士考試每三年才舉行一次,每次只選拔兩百多人】

  【其競爭之激烈,考試難度之大,難以想像。】

  ……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這還是高考時聽過的話呢。}

  {今天想考個公務員,一個崗位經常是幾百號人去競爭。}

  {一些熱門職位,甚至有成千上萬人上演殘酷PK。}

  {雖然同樣都要考試,但明朝公務員的門檻更高。}

  {現在的國考省考每年一次,今天的公務員考試還是無法與之相比的。}

  ……

  大唐·玄宗時期

  李隆基撓了撓臉頰。

  不是被舉送應試的叫舉人。

  應試考進士科的人叫進士嗎?

  一個地方舉供參加進士科的考試而已。

  有什麼難的?

  每年長安里都有幾千進士啊……

  這什麼舉人、進士,後朝還得考嗎?

  而且考個詩詞歌賦而已……

  不用那麼難吧?

  ……

  【只要考中了進士,不經候補、候選。最低也能當個正七品的官】

  【大約相當於今天的正處級幹部】

  【但明朝的知縣雖是地方上的父母官,但待遇非常寒磣的】

  【首先,明初官員的工資都是以實物形式,也就是米糧發放的。】


  【按洪武二十年的規定】

  【正一品的官員,每年發米一千零四十四石】

  【正二品七百三十二石,下面依次遞減。】

  【到正七品的知縣,就只有九十石了】

  ……

  {這麼給大家算一下吧,明朝一石折合現在155斤。}

  {也就是說七品知縣一年得13950斤糧食。}

  ……

  大漢·文帝時期

  劉恆皺著眉頭粗算著。

  因為不知每個時期的量衡是否一樣。

  他只能拿漢代的一石來粗估。

  就以一家五口來算,一天為一斗一升米。

  一年下來也是綽綽有餘啊。

  ……

  大宋·仁宗時期

  趙禎粗算著。

  「俸祿的確不算多。」

  「但官員還有職田啊。」

  「養活一家人根本不是負擔。」

  「這不是貪污的理由。」

  ……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