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葉赫那拉顧命八臣

  第787章 葉赫那拉·顧命八臣

  大清·康熙時期

  康熙又有點子開始頭痛了。

  s🍒to9.com為您帶來最新章節

  「一個兒子……兩個皇后?八個輔政!」

  什麼權臣當道啊、後宮干政的、主少國疑啊……

  那些歷史上發生過的事一股腦的從時間長河裡湧出,淹沒了他。

  「多事之秋,多事之秋。」

  康熙嘴裡只能念叨著這四個字。

  可沒奈何。

  除了氣個半死,自己什麼也做不了。

  ……

  【咸豐十一年七月十六(1861年8月21日)】

  【咸豐病重,宣召大臣入內,在場的大臣有御前大臣、怡親王載垣。】

  【御前大臣、鄭親王端華。】

  【御前大臣、一等公爵景壽。】

  【御前大臣、協辦大學士肅順。】

  【首席軍機大臣、兵部尚書穆蔭。】

  【軍機大臣、吏部左侍郎匡源。】

  【軍機大臣、禮部右侍郎杜翰。】

  【軍機大臣、太僕寺少卿焦佑瀛等八人。】

  【宣諭:「皇長子載淳,著立為皇太子。」】

  【又諭:「皇長子載淳現立為皇太子,著派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盡心輔弼,贊襄一切政務。」】

  【顧命大臣雖有八位之多,但這些人的核心是肅順,這是咸豐最信賴的大臣。】

  【而恭親王奕訢,並不在「贊襄政務」的大臣名單中】

  ……

  大漢·景帝時期

  劉啟覺得咸豐這人挺有意思的。

  「按理說危難之際所用之人應該是心腹之人。」

  「偏偏託孤大臣里沒有這人。」

  「徹兒,這說明什麼?」

  小劉徹擺弄著棋子,頭也不抬道:

  「這說明他既知其能力,又憚其身份。」

  「有難可以託付,有功不可分享。」

  劉啟一把奪過小劉徹手裡的棋子,警告道:

  「好不容易找回來了,你給朕玩壞了!」

  「這些可是朕寶貴的回憶啊!」


  小劉徹無語的看著寶貝般擦著棋子、棋盤的劉啟。

  你寶貴與否不知道。

  只能說沒掄到梁王頭上,阿父還是克制自己了。

  不對……

  小劉徹摸著肉嘟嘟的下巴深思著。

  沒準阿父邀請過梁王下棋呢?

  難怪從不見兩人下棋啊!

  ……

  天幕上。

  宮殿內。

  官員太監的帽纓被白布遮蓋。

  宮中的燈籠套上白布。

  紅蠟燭也都換大白蠟。

  一名穿著白細布的孝袍,光著頭扎一根小辮子的稚嫩孩童被身穿皇后朝服的女子抱在懷裡。

  而女子身邊,同坐一位同樣規格的后妃。

  而兩位后妃的手邊都有一枚大印。

  御階下。

  八名大臣叩首高呼。

  但以一人唯首是瞻。

  而在宮殿外。

  身穿蟒袍的王爺負手站在宮殿外,看著裡面的一切。

  而其身後,是一片戴著紅頂的官員。

  ……

  【按照咸豐帝生前的安排,皇位由皇子載淳繼承,但因其年幼,在親政前,政務由「贊襄政務王大臣」主持,也就是讓肅順等八位大臣行使皇權:代閱奏摺,代擬聖旨。】

  【而為了防止「贊襄政務王大臣」擅權弄勢,咸豐帝還給了皇后鈕祜祿氏一方印章「御賞」,給了皇子載淳一方印章「同道堂」。】

  【皇子年幼,「同道堂」印章便由其母那拉氏代管。】

  ……

  {來了,大的來了。}

  {老妖婆!}

  {咸豐還是不夠心狠,做不到去母留子,不過漢武帝心狠了也就那樣的結局。}

  {肅順提議的鉤弋故事,只出現在惲敏鼎的《崇陵傳信錄》和許指嚴的《十葉野聞》}

  {而裡面雖然皆明確提到了「鉤弋故事」,但沒有說明他們的消息來源。}

  ……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皺著眉頭,義正言辭道:

  「胡說八道!什麼去母留子?!」

  「朕做了嗎?」

  「朕就問你現在做沒做?!」


  「回答朕!」

  「真是一派胡言!」

  劉徹指著天幕沖左右笑道:

  「誹謗朕,它在誹謗朕。」

  「其心可豬!」

  衛子夫皮笑肉不笑。

  霍去病低頭看著掌心紋路。

  小劉據咬著手指。

  劉徹清了清嗓子,一甩袍袖。

  「看來你們很懂得事理。」

  「繼續看。」

  有意思……咸豐有意思,這女子也有意思。

  ……

  大清·乾隆時期

  乾隆黑著臉看著「鉤弋故事」四字。

  歷代史書讓他翻遍了,翻爛了。

  只憑這四字他就能明白一些事情。

  咸豐這個蠢貨絕對是讓那女子接觸奏摺了!

  這那拉氏定是讀過書!

  咸豐怠政,每天又有大量的奏摺上呈。

  按制當由他本人親拆親閱。

  即便全部發下軍機處,至少也得拆封讀一遍,不然軍機大臣請旨,豈不一無所知,答非所問,鬧出個大笑話,令皇帝威嚴的身份大損?

  如此,便讓他心愛的妃子代拆代閱,告其梗概。

  「蠢貨……」

  ……

  {太天真了,三角才是最穩定的,要真去母,清朝有鰲拜,漢昭帝有霍光。}

  ……

  大漢·昭帝時期

  劉弗陵揣著袖子笑著:

  「看來後代歷史很好。」

  「說話都有理有據的。」

  霍光閉口不言。

  我的心,向大漢。

  日月可鑑!

  要不是家裡那些蠢貨,我也未必不能與陛下得一個君臣相得的名聲。

  哪裡還有什麼昭烈武候之事。

  ……

  大漢·宣帝時期

  劉病已嘟囔著:

  「誰都知道他是權臣。」

  「除了他自己。」

  許平君抱著孩子看著劉病已在那裡嘟囔,笑道:

  「但若無大將軍,大漢恐怖也撐不到病已來扶天傾吧?」


  劉病已抬眼看向許平君,失笑道:

  「你啊……還真是心胸寬闊……」

  許平君輕哼了一聲,不理會他。

  ……

  {其實歷史上另一個太后權利一直比慈禧高的,慈禧也是勝在命長。}

  ……

  大漢。

  「哦~」

  劉邦恍然大悟。

  「慈禧……那這兩人哪個是慈禧?」

  老流氓開始起了興趣。

  「讓乃公瞧瞧,究竟是何等人物能讓後世子孫一開始時那麼破口大罵?」

  呂雉皺著眉想著另一件事。

  咸豐……最後實權皇帝?

  那這同治呢?

  慈禧也學武則天了?

  ……

  大唐·玄宗時期

  李隆基眼神發空,靠在榻上,喃喃道:

  「不知為何,朕總覺得自己活在一個影子之中。」

  正吃著水果的楊玉環扭頭好奇道:

  「太宗皇帝?」

  李隆基卡了一下,幽怨的看向貴妃。

  「是朕……是未來的朕。」

  楊玉環不感興趣的「哦」了一聲,回過頭繼續吃著水果。

  ……

  【凡「贊襄」大臣所擬聖旨,蓋「御賞」之印於起首,蓋「同道堂」之印於末尾。】

  【也就是說,讓鈕祜祿氏、那拉氏監督「贊襄政務」大臣,起一種政治平衡作用。】

  【咸豐帝的這一安排,在他死後的第二天便以諭旨的名義,詔告天下。】

  【而咸豐的這一套政治設計,其目的就是確保皇位能平穩過渡到他的兒子載淳的手中。】

  【這一套設計看起來十分精美,但不久後就被打破了,問題就出在執掌「御賞」、「同道堂」兩方印章的后妃身上。】

  ……

  天幕上。

  一位齒白唇紅、眉目俊秀的旗女向咸豐請安叩首。

  咸豐看著那手碰旗頭行禮的女子。

  一時目不轉睛。

  ……

  【那拉氏,祖先居葉赫,又稱葉赫那拉氏。滿洲鑲藍旗人,後因位尊太后而抬入上三旗中的鑲黃旗。】


  【她生於道光十五年(1835年11月)小咸豐帝四歲。官私記載中都稱是模樣俊麗的美人。】

  ……

  {從歷史遺照看,丑。}

  {清後宮大都不怎麼符合現代人的審美。}

  {也許年輕時候很漂亮,現在看到的都是她老年時候的照片。}

  {模樣俊麗……女生男相吧?高情商。}

  {她妹妹婉貞挺漂亮的。}

  {恭親王還說是美男子呢……審美不同。}

  {奕詝已經忘了先祖的遺訓「滅建州者葉赫也」}

  {經過近些年來歷史學家的詳細考證,筆記小說中流傳甚廣的葉赫部為努爾哈赤所滅時,葉赫祖先誓言「只要還剩下一位女子也必能覆滅滿洲」的故事,已被證明是筆記小說家的創造。}

  {慈禧難道不是葉赫那拉氏嗎?}

  {就是後來的小說家(慈禧之後的)的戲說,屬於先畫靶子在射箭的故事。}

  ……

  大清·太宗時期

  皇太極坐在椅子上仔細看著。

  「先別管什麼靶子不靶子了。」

  「他們這話什麼意思?」

  布木布泰一臉難色。

  這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大清不是具體亡她手裡,那也是間接亡她手裡了。

  ……

  【按照清朝的制度,旗籍官員的女兒都要參加選秀女。】

  【咸豐元年(1851)正值選秀女之年,那拉氏恰好十六歲,鑲藍旗的官員們也在此年秋天將其登錄在案呈送。此是咸豐帝上台後第一次選秀女。】

  【咸豐此次最為傾心的是廣西右江道穆楊阿的女兒,年僅十五歲的鈕祜祿氏。】

  【咸豐元年二月二十九(3月31日)祜祿氏封為貞嬪,命於五月十五(6月14日)入宮。】

  【入宮僅幾天,便跳過妃一級別,晉為貞貴妃。一個月後,又跳過皇貴妃,擬為皇后。】

  【咸豐三年十月(1853年11月)未經「嬪」、「貴妃」冊封典禮的鈕祜祿氏,直接舉行了立皇后的典禮。】

  【而宮裡晉升速度僅次於鈕祜祿氏的,就是那拉氏】

  【咸豐四年二月二十六(1854年3月24日)咸豐晉那拉氏為懿嬪,這是入宮女子中除皇后外第一個晉升的。】

  【咸豐六年三月二十三(1856年4月27日)懿嬪生子載淳,著封為懿妃。】


  【僅過了一個月,咸豐再晉那拉氏為懿貴妃。】

  ……

  大唐。

  李世民皺著眉頭。

  「這一幕……甚為眼熟啊……」

  眾人不搭話。

  那可不是眼熟嗎。

  你把咸豐改成李治,那拉氏改成武則天。

  更眼熟!

  ……

  大唐·玄宗時期

  「完了。」

  李隆基一拍雙手,嘴一撇。

  「廢了!」

  「清朝這不廢了嗎!」

  「後面的劇情朕都能猜到了!」

  「顧命八大臣被清除,她直接太后垂簾聽政!」

  「弄不好也能當個皇帝玩玩。」

  「這不就武周翻版嗎。」

  大清·咸豐時期

  懿貴妃還在暈頭轉向中。

  周邊的宮女太監神色卻不太對勁兒了。

  欣喜、惶恐、興奮、害怕。

  種種情緒繁雜多端。

  「把孩子抱過來,封閉宮門。」

  懿貴妃對著身邊的太監細聲一句。

  她感覺事情在往一種極為恐怖的方向發展。

  ……

  【咸豐十一年七月十八(1861年8月23日)「贊襄政務」八大臣上鈕祜祿徽號為母后皇太后。】

  【七月十九(24日)上那拉氏徽號為聖母皇太后。並說是兩宮並尊,但以時間的先後來貶抑那拉氏。】

  【同日,肅順等進見兩宮皇太后,討論公文處理程式。肅順等人主張,奏摺由八大臣共同閱看,諭旨由八大臣共同擬定,然後請兩宮皇太后分別鈐蓋「御賞」、「同道堂」之印,但皇太后不得更改諭旨。】

  【兩宮皇太后堅持要閱看奏摺,所擬諭旨經她們認可後方鈐印生效。】

  【這是「贊襄政務」八大臣與兩宮皇太后的第一次正面衝突。】

  ……

  大清·雍正時期

  「她們是想幹什麼?」

  雍正感受一絲不對的苗頭。

  肅順等人的方式才更符合皇帝的臨終意願。

  咸豐雖發下那兩顆印章,但只是希望鈕祜祿氏、那拉氏在涉及皇位安危時出面干涉。


  平日裡只是象徵性的「虛君」,起震懾作用罷了。

  「要求諭旨經認可後方鈐印,還可說是合乎咸豐頒下印章之用意。」

  「而要求閱看奏摺,這就是後宮干政!」

  ……

  大清·道光時期

  道光看著天幕里兩宮太后與大臣們的爭執,臉色不善。

  她們二人看得懂奏摺嗎?

  為什麼兩宮完全一致行動?

  鈕祜祿氏雖無子,但畢竟是嫡母,何苦趟這渾水?

  道光看著躲在鈕鈷祿氏身後的那拉氏,眸光閃爍。

  「借刀殺人?」

  ……

  【面對兩宮的強硬態度,肅順妥協了。】

  【看奏摺畢竟是皇帝的權力,兩宮口口聲聲以小皇帝的名義出頭,他也難以阻擋。】

  【而且他也不在乎兩宮太后的行為,畢竟後宮不得干政是祖制,他更關心依舊是在北京的奕訢,認為這位控制京城局面的昔日皇弟、今日皇叔,未列入「贊襄」之列,肯定會有動作。】

  【於是,肅順又以小皇帝的名義發下一道諭旨,既讓奕訢參與「恭理喪儀」,又明令他留在北京,不必前往熱河。】

  【但肅順不知道,他的一名心腹領班,軍機章京曹毓英早已暗地裡向奕訢投誠,恭親王已經掌握了熱河的一舉一動。】

  ……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