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萬曆二十三薊州兵變
第626章 萬曆二十三·薊州兵變
天幕上。
寬闊的校場之上,一群穿著短扎布衣的將士聚在一起七嘴八舌著:
「說先登賞銀一萬的是他們,說不割倭奴首級的也是他們。」
想看更多精彩章節,請訪問sto9.co🌶️m
「最後功勞給了他娘的北胡那幫人!他們是攻得了牡丹峰還是打得了蘆門!淨他娘的扯淡!」
「這些事咱們不白扯了!當時四面圍攻,也說不清誰先登!但是!一開始答應的賞銀一定要拿回來!」
「沒錯!奶奶的,二十一年正月開始算的餉銀,到今年八月,這都欠一百多兩了!今天必須給個說法!」
「就是!出征前就說好……誒!你們看!來了!」
「等等!你們看!是火炮!」
自校場轅門處,一門門黝黑的火炮面對眾兵將。
而自火炮身後,一隊隊戰騎奔涌而出!
……
【萬曆二十三年(1595)十月初九】
【薊州兵變,「南兵」一千三百餘人被殺。】
【當初,朝廷許諾「南兵」按募兵出國作戰標準,在正常餉銀之外給每名南兵」月支糧銀一兩五錢,行糧鹽菜銀一兩五錢,衣鞋銀三錢,犒賞銀三錢,共三兩六錢」】
【當時,北方邊軍士兵的標準軍餉一年是十八兩銀子,南兵由於多了這一系列的補助,一年的軍餉達到了四十三兩銀子。】
【在如此優厚的待遇激勵下,「南兵」在朝鮮作戰十分賣力,表現非常出色。】
【但在實際執行中欠餉嚴重,特別是平壤大捷後,朝廷定楊元一部為先登首功勞,諸軍不平,開始磨洋工。】
【而碧蹄館之戰後,李如松部也不願再戰,宋應昌和朝鮮只能多依靠薊鎮副總兵吳惟忠所率防海南兵,南兵立功更大。】
【明日議和後,諸軍換防撤換,其中南兵返回薊州。】
【離家日久,拖欠糧餉,返回的薊三協南營兵要求兌現雙餉,因而出現躁動。】
【總兵王保派軍襲殺。】
【《明神宗實錄》中對這次屠殺有詳細的記載。】
【《實錄》中說,王保命令討薪的戚家軍徒手進入演武場,聽候處置。「南兵已唯唯聽命」,還以為朝廷要給他們一個說法。】
【誰知道,「及甫入校場,而王保揮兵亂斬,死者無數。」】
【緊接著,王保又命令手下騎兵將剩餘的戚家軍分成若干小隊,一個個點名,凡是點到名的「隨點隨斬」,演武場上一時人頭滾滾,血流成河。】
【這次屠殺遇害的人數,按《明史》的記載是「數百人」。】
【據幾個當事人的《孫月峰先生全集》和《灤東平叛記》,講是「擒斬八十餘人」「擒斬又四十餘人」「首惡三十二人」】
【《兩朝平攘錄》「千三百名保盡誘殺之」】
【《朝鮮宣祖實錄》「殺三千三百餘口」】
【具體的真實數據已不可考。】
【唯一在各種史料中可確定的數據是,薊州兵變後,遣散「南兵」兩千人。】
【隨後,言官或彈劾或支持王保,後者在兵部尚書石星的支持下占據上風。】
【最終,明朝兵部下令,處置南兵騷亂首領,餘部押解原籍,王保等人以平叛有功受賞。】
……
{散了吧,作者純粹明黑,《兩朝平攘錄》這種二手史料都引用。}
{這些人根本不是戚家軍,是後面後補招募的兵將。}
{那軍餉都不是給他們的,他們憑什麼要軍餉?這就是兵變謀反!}
{明粉,神了!}
{發動薊州兵變的防海兵是駐防於薊州的南兵,根據《明史·王保傳》中「薊三協南兵營,戚繼光所募」的記載來看,這些防海兵其實就是戚家軍。}
{在第二次平壤之戰中,戚家軍一路猛衝猛打,第一個衝上了平壤城,立下了頭功。朝鮮人在這次戰役中親眼看到「南兵不顧生死,一向直前」}
{知道你們最噁心的地方是什麼嗎?}
{你們根本不明白大多數人根本不在乎被殺有多少,在乎的是討餉被殺這事性質!}
{難道就算證明被殺的不是戚家軍,這事就不惡劣嗎?}
{其它軍隊討餉被殺就是理所當然?}
{白紙黑字明明白白的說了!只要出軍就有月銀多少!}
{你們說話不算數!我就該在要錢的時候被砍死?!你們特麼大腦穿刺了!}
{額外提一句,吳惟忠部第二次援朝時兵力三千七百五十八人。}
{這麼詳細是因為有交叉記載印證,因為大部分是剛招的新兵……為什麼是新兵?這個就要問王保和孫礦了。}
……
大漢。
窩在軟榻上的劉邦陰沉著一張臉。
「無論是百人、數百人、千三百人,還是三千三百餘人。」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就是……」
「在萬曆二十三年的這個冬天。」
「在薊州鎮石門寨,明朝針對討薪的將士進行了一次血腥屠殺。」
呂雉嘴角帶起一抹譏諷,貼近劉邦輕聲道:
「現在,你覺得我狠嗎?」
劉邦搖搖頭。
「你沒有婦人之仁。」
呂雉怔了一下。
婦人之仁……
項羽是婦人之仁,韓信也是婦人之仁。
而她……沒有婦人之仁。
呂雉突然恍悟了。
「原來你忌憚的不是呂氏。」
「是我!」
這話說出去誰信啊!
……
大唐。
「只此一事,大明便廢了半壁江山。」
李世民直接給大明下了病危通知書。
李承乾嚇了一跳。
「阿耶,此事何至於此?」
李世民上下打量他一眼。
看著李承乾渾身發毛後,緩緩道:
「募兵,兵從何來?」
李承乾自然回答道:
「當然從民間百姓……」
有時候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但把葉子拿掉事情就很清晰明了。
南兵將士來自南方百姓。
但這些討薪的「百姓」被「官府」殺了!
一個有趣的問題來了。
你是南方百姓,你鄰居他兒子去應募當兵,說每年能拿回四十多兩銀子。
兩年半後回來了,一問錢呢?
沒發。
那怎麼辦?
上司說明天去校場領。
第二天,你看到鄰居高高興興的置辦些酒菜打算慶祝一下。
你覺得這事挺好,打算以後再有這事讓兒子也去。
兩天後,你鄰居兒子被砍了。
理由是謀反。
你看著「兒子」謀反被殺,卻沒被牽連但哭天喊地的鄰居。
你覺得這裡面門道太深了。
然後,募兵的人又來了。
你還讓兒子去嗎?
官府能信嗎?
李世民看著深思的兒子,目含讚賞。
雖然有時過於天真,但終究不是蠢貨。
他繼續看著天幕。
薊州兵變的規模不大,但其背後透露出的問題卻十分嚴重。
明朝的軍政正在遭受嚴重破壞,各軍之間的矛盾已經徹底激化。
其次,明朝各軍之間的衝突,已經被黨爭所利用了。
李世民目光幽深。
皇帝,就快成空殼子了。
……
大明。
朱元璋恨不得咬碎嘴裡的牙!
「萬曆在幹什麼!」
「什麼叫平叛有功!」
「不給餉銀!還殺了討薪將士!這叫平叛嗎!」
「你這是在挖大明根基!」
朱元璋從來不在乎什麼文官,大約在乎一下武將。
因為他知道這天下最重要的是什麼。
一是百姓,提供稅賦。
二是軍士,攻伐保衛。
什麼文武都是從這兩者中脫胎而出。
就像蓋房子一樣。
外面的紅磚青瓦確實好看,也能遮擋風雨。
但一處房子最關鍵的地方不在它是否好看和能不能遮擋風雨。
而是它會不會突然塌了!
「呵……呵呵……」
朱元璋突然笑了。
笑得瘮人。
「文、武、兵。」
「等什麼時候民也被拋棄,大明也就徹底完了。」
朱元璋只感覺一陣疲憊。
有五次通往之能又如何?
大明的問題自己不是一個皇帝能挽救的了……
不是一個皇帝……
咀嚼著腦海中突現的幾個字。
朱元璋開始直視自己的舉措。
「制度問題……」
「這是咱的問題。」
……
大清·乾隆時期
「明,實亡於萬曆。」
乾隆扇著扇子,侃侃而談:
「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一個國家最應該擔當負責的就是皇帝本人,就是因為你要擔當負責涉及天下的決定,你才是這個國家的皇帝,皇帝不去作為不去擔當,你指望誰能給你越俎代庖?」
「真要是讓石星去擔當也行,給他封爵、重開大都督府、都督中外諸軍事、開府儀同三司、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贊拜不名、加九賜。」
「那你萬曆願意給人家嗎?」
「實錄一推四五六,全是石星的錯。」
「你萬曆自己都不信王保只殺一百五六十人。」
「無非是恨屋及烏罷了!」
「真要追究,石星能保住王保?」
「那王錫爵不照樣撤了。」
「還是時間好啊。」
乾隆合攏扇子,感嘆一聲:
「這種強兵要是換在更混亂點的時期,直接造反了。」
「像五代十國那群兵爺,你不給我餉銀我自己去要!」
和珅笑著道:
「萬歲爺,所以才會有宋明這種軍制和以文制武的陋習啊。」
「就是被五代十國這些驕兵悍將整怕了。」
乾隆點頭稱是。
「這可真是一報還一報啊。」
……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