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四十三天平寧王

  第580章 四十三天平寧王

  大漢·武帝時期

  「才反啊?」

  獲取最新章節更新,請訪問sto9.𝙘𝙤𝙢

  劉徹嘀咕著一句。

  霍去病懵懵的看著皇帝。

  什麼叫才反啊?

  「陛下難道早就算到會有藩王謀反?」

  看著兩隻眼睛透出崇拜光芒表哥。

  小劉據眨了眨眼。

  很稀奇嗎?

  這大明跟大漢差不多啊,前面還有朱棣奪位。

  一點也不新鮮啊?

  但他懶得說,隨即低頭玩著木板。

  但他懶得說不代表劉徹就能放過他。

  皇帝一隻看著小劉據的表情,他心中的疑惑解不開這事就不算玩。

  到底是真的天資聰穎,還是另有他人有所圖謀此時就是驗證真假的時候。

  劉徹眼中閃過一絲陰鷙,臉上表情卻是一副自豪無比的樣子!

  「據兒,你給你表哥好好講講為什麼!」

  「讓他好好學學兵法以外的東西就是不學!」

  霍去病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

  衛子夫則有些疑慮的看著劉徹。

  皇帝的變化怎麼這麼快?

  但據兒以前確實沒表現出對政事有見解的樣子。

  他才五歲!他能知道什麼?!

  不過這次是個機會。

  衛子夫心中暗自算計著。

  不能總讓皇帝看輕!

  小劉據看了眼「自豪」的阿父、鼓勵的阿母、單純的表哥。

  開口道:

  「天子分封諸侯,諸侯分封士大夫,逐級效忠,世官世祿。」

  「孔子所哀嘆的禮崩樂壞,就是西周創設的制度的瓦解。」

  面帶微笑的劉徹,眼中神色頓時變化。

  「始皇帝廢分封而立郡縣,世官世祿不復存在,聘任而來的郡縣長官取代了世襲的世卿,雖然逐級負責,但一致向皇帝效忠。」

  「郡縣制是皇帝集權程度最高的體制,因而只要皇帝一聲號令,全國人力物力都能如臂使指地調動起來。」

  「基於此明君可以在郡縣制下大展拳腳,昏君也可以在郡縣制下大發淫威。」

  「但郡縣制有一個風險,那就是一旦皇帝幼小、權臣當道,只要一場小小的宮廷政變就足以改朝換代,秦朝二世而亡就是一個歷教訓。」

  「分建雖穩,但集權太低。」

  「且強大的諸侯也有作亂的能力。」

  「所以,自高祖皇帝起,歷代皇帝都在郡縣制和分封制之間尋求一個平衡。」

  「但朱元璋是鑑於元末權臣當道,所以在奠定明代格局的時候,極力弱化權臣,取消宰相。」

  「這東西就像陂斗一樣。」

  小劉據舉起身邊的一個巴掌大的蹺蹺板。

  「對權臣戒心越重,就越有強化分封的傾向。」

  「因為各地若有強大的同姓諸侯,便隨時可以進京勤王,就算諸侯篡位,皇位畢竟也不會落在外姓人的手裡。」

  「這樣可以說最大程度的降低權臣竊國的可能性,但同時也極大提升了藩王篡位的可能性。」

  「阿父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了。」

  霍去病聽得倒吸一口涼氣。

  原來是這樣啊?

  衛子夫輕掩嘴角。

  兒啊,乾的好!

  劉徹一動不動的看著小劉據。

  眼中疑慮盡消,轉而升起一陣驕傲!

  就說朕的種不會差!

  果然!是教育方法有問題!

  劉徹嘴角的帶笑,揚了揚袍袖,對霍去病道:

  「事情就像你表弟說的那樣。」

  「其實明朝的格局很容易看清。」


  「不要管什麼君王、大臣,什麼文官武官。」

  「跳出這種視角用更高的視角去看。」

  「大明皇帝與大明外庭的根本衝突就是分封與集權的衝突。」

  「天幕中的歷史證明了,只要集權程度越高,高風險的奪權策略就越受青睞。」

  「武宗南巡就是最鮮明的例子。」

  劉徹看向小劉據,認真道:

  「一大群官員叩門,內閣九卿會事先對此事毫不知情?」

  「他們只是基於對朱厚照行為的不滿所以縱容甚至支持這群官員群諫!」

  「而朱厚照本身的意志與權力就決定了他並不在意官員勸諫,更何況只是一群中下層官員而已。」

  「明朝在言論上的態度很開明,這是好事也是壞事。」

  「一開始也許勸諫,但後面未免不是以勢壓人。」

  劉徹嘴角泛起一抹冷笑。

  「再後來,並未事先參與的官員在得知此事後,也有可能趁機附議,以免被同僚排擠並趁機謀利。」

  「結果就爆發了如此巨大規模的群諫。」

  「據兒,你覺得皇帝此時應不應該讓?」

  說著說著,劉徹最後又來了一次試探。

  讓?還是不讓?

  小劉據歪著頭。

  「讓不讓?為什麼要糾結這個事呢?」

  「皇帝去做自己一開始就要做的事不就可以了嗎?」

  「你做你的,我做我的。」

  劉徹看著小劉據,隨即伸手抱起。

  「據兒,類己。」

  ……

  【寧王造反這個事基本根源就是起於朱棣。】

  【靖難之役,朱棣養賴十七弟寧王朱權的力量。】

  【而朱棣得了天下後,自然就此一時彼一時,也大起削藩手段。】

  【於是朱權的封地從北方軍事重鎮大寧遷至江西南昌,其他藩王的勢力也被一削再削,各自受著地方政府的嚴密監管。】

  【但「祖宗成法」總難被徹底廢除,藩王還是有著一定的權力和武裝。】

  【寧王的爵位也就三傳到了朱宸濠這裡。】

  【如果說朱棣起兵是對朱允炆削藩政策的一種「自衛」行為,並非平日裡就有多少圖謀,所以很容易贏得同情。】

  【寧王則是處心積慮太多年,反相簡直就寫在臉上,以致有責任擔當的大臣會連番上疏檢舉,在野而不願蹚渾水的文士避之唯恐不及。】

  【所以在反叛的當天,寧王就殺死不依附自己的江西巡撫孫燧和按察司副使許逵等人。】

  ……

  大明。

  「反的時機倒是恰到好處……」

  朱元璋摸著下巴琢磨著。

  皇帝與大臣上演全武行,此時矛盾已經達到極點。

  這時突然跳出一個藩王謀反,矛盾瞬間轉移了。

  「但這小子是傻子吧?」

  ……

  大明·永樂時期

  「好蠢的理由。」

  作為成功上位的藩王,朱棣總結了一下成功經驗。

  那就是藩王起兵總要打著「清君側」的旗號!

  討伐對象至少名義上是皇帝身邊的奸臣,而非皇帝本人。

  如此做才能師出有名!

  才是名正言順!

  但這蠢貨卻直接將矛頭對準了皇帝。

  他當自己是湯武嗎?

  那皇帝得是桀紂啊!

  朱厚照是桀紂嗎?

  在唐朝或許還能以家事來遮掩一下。既然只是家事,朱姓以外的人便沒資格插手。

  但自宋朝士大夫與皇帝共治天下後,那皇帝的家事就不僅僅是家事了。

  而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

  「名不正則言不順。」


  ……

  天幕上。

  一名官員捋著袖口指著疆域圖道:

  「六月十六,寧王的軍馬攻打南康,南康知府陳霖棄城而逃。」

  「十七日,叛賊又攻九江,九江知府江潁也是棄城而走!」

  「這兩座府城都被寧王兵不血刃奪了下來。」

  「這些日子寧王派人到處搜羅爪牙,估計已經湊集了十萬以上的兵力,可他的大軍並未開出南昌。」

  「都堂覺得寧王下一步會做什麼?」

  站在案桌前,盯著疆域圖的烏紗紅袍大臣手拈長鬢。

  一雙斜飛鳳目迸出精光。

  「寧王此次起兵無非三條路。」

  「上奔京師,中攻南京;下擁南昌。」

  「此時寧王坐南昌不出,看來他沒有直撲京師的勇氣。」

  「那下一步就是攻取南京,建都割地,與朝廷對峙。」

  瞅著疆域圖的官員憂愁道:

  「可是我們手裡沒兵,難道只能坐看寧王攻取南京嗎?」

  紅袍官員捋須微笑:

  「沒兵有沒兵的方法。」

  「誰說沒兵就不能平叛?」

  ……

  【時任提督南贛軍務的王守仁逃出寧王圍殺,向兵部報信並移檄周邊州府平叛,吉安知府伍文定等人率部支持。】

  【當時王守仁怕寧王順江而下直取南京,便放出大量間諜並張貼告示,表示自己早已做好準備,調集了十六萬大軍備征。】

  【為爭取時間集結軍隊,又寫蠟書讓寧王的偽相李士實、劉養正勸寧王發兵攻打南京,又故意泄露給寧王。】

  【此時,李、劉二人果然勸寧王進兵南京,結果寧王不敢輕舉妄動。】

  ……

  {此時一位全能聖人正對著寧王磨刀霍霍(狗頭)}

  {王守仁的「心術」太BUG了,跟他打仗你會信不過你身邊的任何人。}

  {在戰略上你會不敢進,也不敢退,甚至不敢動,哪怕不動也會懷疑是不是中了他的計謀,讓你懷疑任何事任何物,從而懷疑人生。}

  {你和你的部隊「知行合一」狀態被破壞,還談何打贏?}

  {他對人心的把控到了離譜的程度,後期幾乎能預判所有預判,然而卻又形容不出的光明磊落。}

  {因他「致良知」,「攻心」「誅心」放在他的「完人」形象身上算褒義詞。}

  {所以他再出山時對面聽說主將成了王守仁,直接投了。}

  ……

  大秦。

  「聖人……」

  嬴政輕哼一聲。

  要這麼算,白起也是聖人!

  這些事他哪點做不到?

  聖人……儒家就愛弄這些似是而非的東西。

  ……

  大漢·景帝時期

  劉啟咧了咧嘴角。

  「這說的……」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留侯與淮陰侯的結合體呢。」

  「打個藩王而已。」

  「朕還一口氣打七個呢!」

  小劉徹瞥了一眼他。

  那是「你」打的嗎?

  不過確實,小劉徹看向天幕。

  平個叛而已,會打仗的誰不能做到望風而逃?

  ……

  炎漢·明帝時期

  「聖人?完人?」

  劉莊的蠶眉微皺。

  你要做王莽啊?

  還都姓王!

  是的,他對姓王的有偏見。

  ……

  大唐·玄宗時期

  「你什麼功績?敢叫聖人?」

  李隆基撇了撇嘴角。


  「朕才是聖人!」

  李泌斜瞥了皇帝一眼。

  沒有天幕,你就是個廢人了。

  還聖人……

  ……

  【七月,寧王按耐不住,終於決定出擊,隨即率部沿江東進軍,聲稱進攻南京。】

  【抵達安慶時,被知府張文錦等人辱罵,轉而攻城數日。】

  【同時,王守仁率領著趁這些時日緊急調集起來的八萬大軍進軍南昌。】

  【十八日,王守仁抵達豐城。】

  【部將提出南昌作為寧王的核心地區必然難攻,不如圍點打援。】

  【在江中與回援的寧王大戰,與安慶守軍的夾擊下將其一舉擊敗。】

  【但王守仁認為安慶只能自保,無力支援,而且寧王籌備已久,必然精銳盡出,所以應當趁南昌空虛的機會,將其攻克,迫使其回援。】

  【於是,王守仁命人分攻南昌九門,約定二十日一鼓附城,再鼓登城,三鼓不登者殺,四鼓不登斬其隊將。】

  【結果,守軍聞風倒戈,南昌被克。】

  【寧王得知南昌被克,不顧謀士直取南京的建議,決定奪回南昌。】

  【王守仁接到消息後,決定乘勝迎擊,將其平定。】

  ……

  曹魏。

  昏昏欲睡的曹操突然來了精神!

  打仗啊!

  「誒誒!別睡了!打仗了!」

  七倒八歪的劉備與孫權被曹操搖晃醒了。

  兩人朦朧著眼睛看著曹操。

  曹操則一臉開心的指著天幕道:

  「快看!有一個兵法大家!」

  劉備與孫權發了會兒呆,楞楞的看向天幕。

  停頓了一會,又齊齊看向曹操。

  「你讓我看什麼?」

  「什麼打仗?」

  曹操的笑意僵住。

  抬頭。

  「什麼?!」

  「打完了!?」

  ……

  【七月二十四日,官軍在黃家渡迎擊叛軍,王守仁部下佯裝敗退、丟棄財物,打亂叛軍陣型,官軍伏兵趁機貫穿敵陣,將其大敗。】

  【此時叛軍撤至黃石磯,隨後,寧王大賞士卒,鼓舞士氣,徵調南康、九江叛軍至此。】

  【二十五日,叛軍猛攻,官軍情勢一度危急,王守仁部下伍文定穩定軍心,又有火炮擊傷寧王旗艦,叛軍因而暫退。】

  【隨後,寧王將船隻連鎖為方陣,伍文定等人決定放火焚船。】

  ……

  季漢。

  劉備與孫權齊齊看向曹操。

  曹操平靜的看著天幕。

  只是握著酒爵的手忍不住輕顫著。

  一世英名!毀於一旦啊!

  ……

  【二十六日,叛軍早會時,官軍派軍放火,寧王戰敗被俘,叛亂被平。】

  【隨後,王守仁銷毀繳獲的寧王與朝中權貴的往來書信。】

  【寧王之亂至此被平,前後歷時四十三天。】

  【八月,王守仁平叛捷報尚未抵達,諸將紛紛向武宗獻策平叛,朱厚照也想趁機南巡,便自稱「奉天征討威武大將軍鎮國公」,下詔南征。】

  【隨即,王守仁奏報抵達,大臣上書勸阻,朱厚照不聽,繼續南下,九月抵達南京。】

  【同時,王守仁押解寧王等人也抵達南京,準備獻俘。】

  (本章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