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嘉靖承明> 第81章 嚴刑拷打,太監丘聚死到臨頭

第81章 嚴刑拷打,太監丘聚死到臨頭

  第81章 嚴刑拷打,太監丘聚死到臨頭

  正德十六年九月初五日。

  閣臣九卿。

  五軍都督府左右都督。

  翰林院、國子監與五寺正堂官與科道言官。

  皆由禮部尚書毛澄領銜,在正式集議後,一起聯名上疏,請以張璁之論,稱孝廟為皇伯考,慈壽太后為皇伯母,加興獻王帝號,尊興王妃為太后,稱興獻王為皇考,興王妃為皇母,

  想看更多精彩章節,請訪問🍍sto9.com

  「好!」

  朱厚熜拿到這聯名奏疏後,贊了一聲。

  這是他想要的結果。

  因為這道聯名疏,意味著護禮派大部分官僚總算認輸。

  朱厚熜知道這跟首輔梁儲沒有選擇站在自己對立面,燮理得當有關。

  從而……

  避免了歷史上的結果。

  歷史上。

  首輔楊廷和帶頭逼天子認孝宗為皇考,整的皇帝不得不親自下場。

  導致雙方衝突更加激烈。

  議禮派落得個皆是奸臣之名。

  護禮派也徹底被議禮派恨上。

  乃至。

  議禮派領袖張璁,因此對護禮派官員起了應激綜合徵。

  歷史上,張璁因為被護禮派謀害不說,還被護禮派潑髒水,瘋狂抹黑,叩奸臣的帽子,而變得比嘉靖這個皇帝還恨楊廷和等護禮派。

  嘉靖有時候想要緩和一下和護禮派的矛盾,啟用一些還算正直的原護禮派大臣。

  張璁等就如被抓住了尾巴的貓,直接鬧著要辭官,逼得嘉靖皇帝因為更需要議禮派這個基本盤保證皇權,而不得不也一直強硬對待。

  朝廷內部矛盾因而就越來越激烈,最終還因此影響到了皇帝個人的安危和子嗣的健康。

  現在,護禮派大部分人總算認輸。

  這種情況也就得以避免。

  「果然善理政者,無赫赫之名。」

  「這當家,還是得用老人!」

  「但得用公忠體國的老人,這樣做事就老成,就不惹亂子!」

  朱厚熜因此在再次召見閣臣九卿們時,笑著說了起來。

  朱厚熜這話,讓蔣冕、石珤等一開始主張皇帝認孝宗為皇考的閣臣九卿們心裡鬆了一口氣。

  他們知道,皇帝這是要繼續重用他們的意思,這也就意味著他們還不會失去權力,他們的子孫也還不會失去朝廷的恩蔭。


  梁儲也因為天子肯定了他燮理陰陽的功勞,而深感欣悅,知道自己沒有白費心思。

  陛下到底是明君,是理解老臣心的。

  「比如像刑部尚書趙鑒、給事中張翀這些人,就惹了大亂子,欺君不說,還圖謀不軌!」

  「必須嚴辦!」

  朱厚熜這時又提到了趙鑒等圖謀聯合幾個勛貴暗殺張璁等激進護禮派。

  語氣嚴厲!

  而趙鑒等此時已被朱厚熜下詔獄。

  對於趙鑒等犯事文官,朱厚熜已將他們定性為逆臣,等待他們的只會是身死家亡。

  朱厚熜在說完後就讓司禮監批紅了這道定大禮的疏,而讓內閣擬定大禮詔旨,頒於天下。

  至此。

  大禮正式確定下來。

  朱厚熜不需要改認孝宗為皇考,只繼統不繼嗣。

  這意味著向天下人宣告,他不會恪守孝宗之制。

  這不得不說是一場勝利。

  這場勝利,張璁立了大功。

  故朱厚熜下旨,以他定大禮為由,擢為少詹事充經筵講官,正式成為天子師傅。

  但朱厚熜知道,這場勝利,張璁只是提供了理論武器。

  而真正保障這場勝利最終出現的,還是因為朱厚熜握有了京師最強的兵力。

  這其中。

  武定侯郭勛等勛貴這次大議禮事中功不可沒。

  不過,朱厚熜一開始沒有料到惠安伯張偉、安邊伯許泰也會倒戈站在自己這邊。

  所以,他還是早就準備了自己直統的兵馬,準備帶著郭勛等直接血拼一次的。

  為此。

  朱厚熜專門召集閣臣九卿與領兵勛貴到御前,直接攤牌。

  而且。

  他在看見鎮平伯陸永、平涼伯馬山、寧晉伯劉釗拒絕支持自己時,已經準備先讓錦衣衛拿了這些不支持自己的勛貴,然後興兵鎮壓他們那些忠誠於他們的心腹將領與這些人的私兵的。

  但現在,因為惠安伯張偉、安邊伯許泰倒戈,朱厚熜倒是不用直接興兵,來一場血流成河的軍事鎮壓。

  然而。

  鎮平伯陸永、平涼伯馬山、寧晉伯劉釗的親信舊部還是要處置的。

  他們既已不忠,那他們底下的人自然也不能再留。

  否則。

  朱厚熜就算不上是徹底掌控了京師兵力。


  且說。

  在謀害張璁等議禮派官員的官僚被抓後。

  朱厚熜就下了旨。

  讓郭勛和伍文定帶著桂勇、周尚文、戴儀所率兵將,控制京營大教場,清理與整頓京營,剷除逆臣餘黨。

  當郭勛等來到德勝門外,看見周尚文和戴儀所率兵馬時,其中,安邊伯許泰不由得大為驚詫,不禁喃喃自語道:

  「原來陛下早備有自己的兵馬!」

  「這些日子,兵部頻繁發糧發錢出城,說是資助京畿道訓練民壯,如今想來,這兵部的錢糧當是用在這裡了。」

  郭勛說了起來,內心不由得對天子的敬佩之心加深了許多。

  張偉則道:「楊新都之四弟不是兵部堂官嗎,他沒告訴他兄長這些?」

  郭勛只是淡淡一笑,在伍文定來後,就與之一起,下令包圍京營。

  離鎮平伯陸永、平涼伯馬山、寧晉伯劉釗被抓的時間,還沒過去一日,再加上朱厚熜剛清理了廠衛與內廷,所以這三人的軍中心腹都還不知道城裡的情況,只因為提前得過這三人的通知,要他們在看見大兵出現後做好兵諫的準備。

  於是。

  在郭勛等率兵出現在京營時,陸永義子坐營總兵朱綱,與劉釗侄子坐營副總兵劉鎮等見此,只將自己的家丁集結起來。

  其中。

  朱綱拔刀後說:「傳命,去德勝門,奉陛下旨意,遵伯爺之命,兵諫請朝廷正禮!」

  「我看誰敢!」

  這時。

  郭勛大喊一聲,與伍文定、許泰、張偉、桂勇、周尚文等率領上千馬軍來到了前面。

  咚咚!

  鼓聲如雷。

  朱綱在這時也看見在郭勛出現的同時,後面出現的兵馬越來越多,且明顯比自己這邊多。

  劉鎮這時不由得策馬來到了朱綱身邊來:「壞了!這兵諫的事,只有我們伯爺才在參與。」

  「全部跪下投降!」

  「否則格殺勿論,家眷從嚴處置!」

  郭勛這時吩咐了一聲。

  劉鎮不待朱綱回應,立即先下了馬,放下大刀,跪在了地上。

  他身後的家丁兵勇也都跪了下來。

  朱綱見此也不得不跟著下馬。

  至此。

  這些所謂的京營逆臣餘黨全部被兵無血刃地拿了下來。


  朱綱在被拿住後,還不由得大聲問著郭勛:

  「武定侯,我們伯爺現在是何下落?」

  郭勛沒有回答。

  其實。

  鎮平伯陸永、平涼伯馬山、寧晉伯劉釗這時正在詔獄裡受刑。

  錦衣衛趙皚正將一燒紅的烙鐵戳在勛貴陸永那肥厚的白肉上,燒得滋滋冒油,焦煙四起。

  「啊?!」

  陸永慘叫不已。

  「我說!」

  「你們住手!」

  「我們是受了丘聚的指使。」

  「他說,我們握刀,那些要陛下認孝廟為皇考的文官們握了筆,而他丘聚又在內廷司禮監居中掌控,所以,我們只要一起合作,陛下就能跟個麵團一樣,可以任意拿捏!」

  「這樣,我們就不用像魏公公一樣,交田交錢還主動請罪保命,還能靠那些文官們留賢名於天下,沒準將來還能因此封侯封國公!」

  「我們也是糊塗了,信了他丘聚的鬼話,不知道皇爺是天降英主,不是我們能輕視的。」

  「求你們告訴陛下,就說,我們知道錯了,給我們一條活路吧,嗚嗚!」

  陸永說著就嗚咽哭了起來。

  在一旁監刑的東廠提督秦文因而只沉聲說道:「記錄在案!然後呈於陛下。」

  ……

  且說。

  丘聚這裡已在臨清接到朱厚熜生母蔣氏。

  「奴婢叩見王妃!」

  丘聚向蔣氏行了大禮。

  蔣氏不由得問道:「為何不稱我為聖母?」

  丘聚回道:「回王妃,朝中已有公議,皇爺當改認太后為聖母,改稱王妃為皇叔母。」

  「安得以我子為他人子!」

  蔣氏當場就厲聲問了一句,然後流下淚來:

  「這是要我回京後還得跪見我兒跪見太后?」

  「王妃息怒!」

  「此乃朝廷大禮,不可不遵,還請王妃顧全大局。」

  丘聚沉聲回道。

  蔣氏不由得止住淚,問:「我兒真這樣定了?」

  「還沒有,但朝臣們已都持此見。」

  丘聚回道。

  蔣氏不由得喝問丘聚:「既然禮都未定,那你這奴婢擅自作什麼主!」


  丘聚猙獰了一下面容:「王妃息怒,奴婢也是為皇爺考慮。」

  「回安陸!待禮定後,再決定進京與否。」

  蔣氏這時吩咐道。

  丘聚不由得大驚失色。

  錦衣衛指揮使王京也大驚失色。

  丘聚見此不由得忙道:「請王妃體諒皇爺的不易!」

  「正因為我體諒我兒,所以我才要回安陸。」

  在蔣氏看來,她一婦人掀桌子,態度強勢些,總比嘉靖親自掀桌子要好。

  這樣。

  想控制嘉靖的官員們都只會怪她這個婦人無理取鬧,撒潑打滾,而不會怪嘉靖為盡孝不惜衝動地要與大臣決裂。

  「王指揮使!你還愣著幹嘛,還不強請王妃進京!」

  丘聚這時則直接指使起王京來。

  蔣氏大喝一聲:「你們敢!王京,別忘了,你是我養大的,不是這個狗奴婢!」

  丘聚捏緊了拳頭,道:「王指揮使,你要記住,你現在是皇爺的人,而現在請王妃進京,是皇爺的諭旨。」

  「有旨意!錦衣衛都指揮使王京接旨!」

  王京還沒來得及說話,外面就傳來了熟悉的聲音。

  解釋一下,主角沒有學仁宗,也沒有說不殺謀逆官員,上一章根本都還沒寫到主角怎麼處置,連主角這個角色都沒在上一章出現,算不上是主角要和稀泥

  但是,主角也不可能因為一些激進的護禮派文官和幾個勛貴謀殺張璁,圖謀不軌,而要把所有護禮派文官殺了呀?

  那樣的話,不就是亂殺嗎?

  大部分文官沒有不守規矩,只是跟皇帝主張不同,皇帝真要是把跟自己意見不同的人,都不分青紅皂白地殺掉,那就是暴君文了。

  一通亂殺的主角,不可能改革成功。

  張璁等議禮派文官也不會贊同主角亂殺,他們是跟護禮派有不同主張,但不代表他們就支持皇帝亂殺。

  其次,武勛太監也會拒絕愛亂殺的皇帝,他們也怕皇帝也會不分青紅皂白就殺他們。

  最後,主角本質上是靠的當時的規則成了皇帝,不是真的靠天命,當時很多人本質上都不怎麼相信天命,只是表面上提天命而已,所以皇帝要是亂來,他們只會更加亂來,這對一個需要規則的皇帝而言,不是好事。

  再提一下,上一章中那些主張主角認孝宗為爹的重臣,在大勢不對後,立即改變主意,很正常啊!

  他們不會無腦在皇帝兵權最大後還不妥協。

  再有,寫他們有顧全大局的想法也很正常啊。

  明朝能存續兩百多年,總不能真的無名臣吧?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