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清流質疑楊廷和
第67章 清流質疑楊廷和
楊慎聽後也忙肅然而問:「果有此事?!」
sto9🍍.com為您提供最快的小說更新
楊維聰將江汝璧手裡的《育民報》直接奪來,遞給了楊慎。
江汝璧一臉懵逼。
楊慎這裡接過《育民報》後,就忙認真看了起來。
但因上面文字太直白,他也就不禁皺眉,只是在看完後,又不由得眉目舒展開來,嘆道:
「的確乃是德政,可嘆可頌!」
但這麼說後,楊慎就心裡頓感失落。
因為這項德政不是在他父親任首輔時頒布的,而是在梁儲任首輔期間促成的!
「吾皇德隆豫明,實將乾坤同慶,萬民作孚!」
於是,楊慎眼裡閃起淚花,向紫禁城的方向叩首大拜,真的由衷稱讚起朱厚熜來,但他沒有肯定梁儲。
他不想。
他主觀上更願意相信,這是因為天子本就仁厚愛民。
如果換成別人當首輔,比如他父親,天子也會撤天下鎮守太監與分守太監,表現出非常信任文官的姿態的。
楊廷和在官僚士大夫的群體中還是很有名望的。
翰林院的很多翰林也都還對楊廷和抱有殷切期望,期望他能夠輔佐陛下。
所以,儘管現在他們對梁儲的印象也改觀許多,認為梁儲的確也是老成謀國之臣,但他們當中不少人,還是對楊廷和抱有更大的期望。
畢竟他們當中的守舊派也願意相信,楊廷和如果當國,可能不但撤了天下太監,還會不用借貸內帑,而是直接拿內帑補貼國用,如此,也就用不著改祖宗成法,也一樣能建立太平治世之朝。
「據聞,天子已傳諭旨,令兩京一十三省宗藩與大小官員,在民間尋薦名醫進京,為太傅調治。」
「可見陛下是真的倚重太傅,德親元老,故而不惜令百官尋醫於天下。」
「只是,不是說太傅已經大好了嗎,怎麼天子突然不惜擾動天下,要為太傅尋醫,難道太傅病情又加重了?」
許成名這時說著就問向了楊慎。
舒芬也跟著追問楊慎:「是啊,修撰,令尊不會真的又病情加重了吧?」
楊慎不得不強作無奈地說:「承蒙諸位掛念,家父的確又病情加重,一時恐難以回朝,今日我來翰林院,便也是告知諸位,以免諸位一直懸心,只是不曾想聖德光耀,如此厚恩,竟欲為家父而驚動天下,恐家父不喜也,我得儘快回去告訴家父。」
楊慎說著就拱手告辭。
「太傅忽病忽愈,不會是有畏縮苟且之心,故在清田時忽病,如今在戶部借貸內帑後又忽病吧?」
張璁這時沉聲問道。
楊慎頓時臉紅。
舒芬和許成名倒是頷首。
一剛選為庶吉士的新科進士黃佐也在這時跟著問道:
「的確令人可疑,明明才說大愈,就又病重了,若是真的,那欺我等沒什麼,但欺君可就問題大了。」
「修撰,太傅是不是真的也見大義而惜身?」
「如此可就真令天下人太失望了!」
舒芬這時也跟著問起楊慎來。
楊慎面色越發尷尬,訕笑著說:「怎麼會。」
隨後。
楊慎就捏緊著拳頭,垮著臉,離開了翰林院。
「你不要命啦!」
「連太傅都敢質疑!」
江汝璧這時把張璁又拉到一邊,低聲詰問道。
張璁則目光深沉地看著翰林院外的天空,說:「或許天子就希望此時能有人出來藉此質疑楊新都!」
江汝璧呵呵一笑:「你又不是陛下肚子裡的蛔蟲。」
張璁此時只緊鎖眉頭,繼續沉思著。
處死陳金後,戶部就立即借貸內帑五百萬。
接著,又召周尚文、伍文定進京。
如今還盡撤鎮守太監、分守太監,以《育民報》為口舌。
而與袁宗皋相熟,且通過袁宗皋對朱厚熜更為了解一些的張璁,也就越想越覺得當今天子在下大棋,且才智當不是普通的十五歲少年可比。
在他看來,或許這位天子早就看穿了楊廷和,乃至可能比楊廷和自己都還了解他自己。
一想到此。
張璁就難以抑制內心激動之心。
「懋榖難道不更希望今上真是神智天成,即使名高如楊新都,也不能奪其鋒芒嗎?」
張璁想到這裡就問了江汝璧一句。
江汝璧思索起來:「這個……」
「秉用,腳踏實地地過好每個日子,行好每一件報君為民的事,不好嗎?」
「所以,何必想這麼多呢!」
「我們畢竟只是剛入官場的翰林,天子好與不好,都是君父,朝綱正與不正,自有閣臣公卿操心。」
只想當個日子黨的江汝璧這時問起張璁來。
張璁笑著說:「可欲革天下大弊,非天子有乾綱獨斷之能不可!眾論不過士論,而士論素來難上下合一。」
「閣下說的對,欲革天下大弊,非天子有乾綱獨斷之能不可。」
黃佐這時走了來,且說後就向張璁拱手作揖:
「香山黃佐,字才伯,請交於閣下。」
「能交元輔鄉黨,我等榮幸,永嘉張璁,字秉用。」
「貴溪江汝璧,字懋榖。」
張璁和江汝璧也拱手作揖,作起自我介紹來。
……
「這個張璁,意欲抬高天子,得君行道,乃奸邪之輩!」
「只是,天子竟因此讓天下官僚為老夫尋醫。」
「這實在是對老夫好的太過分!」
「無疑會讓天下人很快就會知道老夫又病重的事。」
「老夫也更加不好棄陛下而去。」
楊廷和在楊慎回來講起翰林院的遭遇後,就凝神說了起來。
楊慎則很認真地問著楊廷和:「爹,我想知道,你是不是真的也怕得罪天子?」
楊廷和突然抬眼瞅向楊慎,眸光若芒。
「要不然,那遺詔怎麼就只提到嗣皇帝位,還以先帝口吻點明陛下乃興獻王長子!」
楊慎不等楊廷和說,就壯著膽子追問起來。
「聽了!」
楊廷和厲聲喝了一句。
楊慎只得立即跪了下來:「兒子請父親訓示。」
「這是張璁的蠱惑之言,你堂堂名重天下的少年狀元郎,我楊家麒麟子,怎能也受他張璁一個有小智無大慧之人的蠱惑?」
「遺詔為何是那樣,不是你該過問的,你也不能問!」
「你要做的,只是老老實實待在翰林院熬著,以後少去發言。」
「這一點,那個張璁的房師嚴嵩就比你做的好,人家可以藏愚守拙十餘年,到現在都還只是個翰林侍讀,也不急不躁,這次要不是他點的這個學生太鋒芒畢露,只會很快就在接下來的大禮定後升遷。」
楊廷和說道。
楊慎回道:「可兒子想做執政不是因為做執政更有權,是為了能夠能像父親一樣,可以正天下之世風!」
「若兒子不敢直言天下是非,那還怎么正天下是非?」
楊廷和聽自己兒子這麼說後,不由得看向楊慎。
神色複雜。
他仿佛看到了年輕時候的自己。
接著。
楊廷和嘆了一口氣:「也罷!好在陛下是仁德明睿之主,有道是君如父,臣如子,你有個好君父,以後且讓君父教你吧。」
楊慎沒有說話,但他心裡是不服的。
十五歲的君父,二十三歲的狀元郎。
到底將來誰調教誰?
不應該是我為將來帝師嗎?
「起來吧。」
楊廷和這時又說了一句。
楊慎稱是。
隨後,楊廷和就說:「陛下撤天下鎮守與分守太監,還有市舶司太監,說明陛下是真願意親近賢臣,圖謀天下大治!」
「而他梁順德也算是謀國之臣。」
楊廷和說到這裡就惆悵不已地說:「只是太怯懦了!他梁順德還是跟以前一樣,瞻前顧後,不敢強勢對抗內帑,不夠相信陛下的意志,似乎在他眼裡,力諫一下陛下,就會讓陛下志心墮落一樣!」
「所以說,可惜啊,他梁順德當國,會讓那些只想改祖宗成法的宵小們趁虛而入,乃至趁機蠱惑人心,紊亂朝綱的。」
楊廷和這麼說後,楊慎跟著附和說:「爹說的是。」
楊廷和則又對楊慎說:「定大禮的事,你別出頭,只表態就行,要爭讓那些清流們去爭,以免給人當槍使。」
「事已至此,我們眼下只能先配合梁順德。」
「他如果要開海,就配合他開海,如果他要清田,就配合他清田,等他完成那筆借貸,受天下之謗而下後,天子定會起復為父。」
「所以,我們得等!」
「等到將來君臣共治,開太平治世!你也自會有你的一番前途。」
「是!」
楊慎勉勉強強地答應了一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