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攤牌

  第447章 攤牌

  陳景恪自然知道朱元璋為何會猶豫,不是因為這事兒以前沒人幹過。

  老朱從來都不是循規蹈矩之人,更不會拘泥於前人的經驗。

  不會因為前人沒幹過,他就不敢幹。

  他之所以猶豫,還是怕軍隊出問題。

  派軍隊去抗洪賑災,將士們會怎麼想?

  他們就能同意?

  如果他們心懷怨憤,到時候是去救人還是去殺人就不好說了。

  作為從亂世殺出來的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兵亂的危害。

  陳景恪也知道這麼做的危險性,但凡有辦法他也不會走這一步棋。

  sto9.𝐜𝐨𝐦最新最快的章節更新

  可目前這確實是唯一的解。

  只能寄希望於十年的撫慰使制度成果。

  而且他冒險還有個原因……

  「陛下可還記得溫寒變?馬上就要進入溫寒交替的時期,極端天氣只會越來越多。」

  「東漢安帝時期的天災,想必您很清楚,那就是溫寒變交替所造成的。」

  「大明也即將面臨同樣的情況,而且我們的地域比東漢還要廣闊,人口比那時更多。」

  「遭受的災害也會更加嚴重。」

  「到那時朝廷該怎麼辦?」

  「任由天災肆虐,等天災退去再去賑濟?」

  漢安帝繼承皇位的第一年,九月四個州暴雨絕收,十月六個州暴雨絕收。

  第二年共有十八處地方遭遇地震,四十一處暴雨成災,二十八處風災、冰雹。

  能被史書記錄的,都是那種大面積的天災,一些局部天災還不算。

  如果全算上,數字會更恐怖。

  其後幾乎每年都會有天災。

  最長的暴雨記錄發生在山東地區,連綿下了半年多。

  暴雨過後就是長達半年的大旱、蝗災……

  大災之後就是大疫,各種疫病四起。

  地方百姓苦不堪言,朝廷也是焦頭爛額。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當時東漢朝廷還能掌握國家政權,前幾任皇帝也積累了大量財富。

  朝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災民進行賑濟,大大降低了損失。

  然而,再厚的家底也經不起這種接連不斷的折騰啊。

  沒幾年朝廷的家底就空了。

  因為天災,導致地方勢力增強,為後續豪強世家的全面崛起埋下了伏筆。

  歷朝歷代的饑荒,大多都是因為分配問題造成的。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是最好的寫照。

  獨獨東漢晚期的饑荒,是因為糧食總量不足造成的。

  長達數十年的極端天氣,再加上人禍,導致糧食大面積絕收。

  地主家也沒有多少餘糧了。

  以至於東漢末年以人肉為軍糧的事情屢見不鮮。

  曹操把徐州屠了,糧食全部收集起來,都不夠軍隊所需。

  最後也不得不以人肉為軍糧。

  因為就連軍隊,都搜刮不出多少軍糧了,可見糧食短缺到何種地步。

  這種大規模食用人肉的情況,中國歷史上也是極為少見的。

  這些情況朱元璋自然是知道的。

  一部分是陳景恪為了讓他們重視溫寒變,特意給他們講的。

  還有一部分是他自己為了證實溫寒變真偽,翻越史料時看到的。

  東漢中晚期的情況確實觸目驚心。

  作為君主,他難免會帶入其中,如果換成大明面臨這樣的天災,該怎麼做?

  答案讓他很沮喪,沒有任何更好的辦法。

  最終的結果,就是在一次次天災的打擊下,耗盡最後一點家底。

  然後失去對地方的控制,重演東漢末年的慘劇。

  為了不讓這種情況出現,他才會積極的支持新政,支持經營南洋。

  攤丁入畝、稅改等等政策,他也不顧反對鐵腕推行。

  陝北高原和河套地區的種草植樹,每年需要朝廷填進去幾百萬貫錢糧。

  卻幾乎看不見任何收益。

  已經不知道多少人拿此事指責朝廷,他始終不為所動。

  其目的,就是為了趁現在朝廷強勢,多為子孫積累一些資本。

  現在多積累一點,子孫手中的底牌就厚一點。

  就多一分熬過去的希望。

  至不濟也能多支撐幾年。

  現在,陳景恪又提出了一個新的解決方案。

  用軍隊去對抗天災。

  這種方法可行嗎?

  答案是……貌似可行。


  再嚴重的天災,如果有足夠的力量去救助,都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損失。

  可是,面對波及數省的災難,一般的力量就是杯水車薪。

  只有集萬眾之力才有效果。

  有人說了,可以臨時徵調民夫啊。

  可徵用民夫需要時間,管理這麼多民夫,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行政成本。

  還需要對民夫進行一些簡單的培訓,讓他們懂得如何配合,如何去救治人。

  火都燒到眉毛了,哪有那個時間?

  等朝廷把民夫組織好,災情早已經過去了。

  遠水解不了近渴。

  而且徵用民夫,也會讓沒有受災的地方,因為缺少勞動力導致莊稼減產。

  其他的什麼以工代賑啊之類的,那都是天災過去之後才能施行的手段。

  現在需要的是正面對抗天災,徵用民夫就是抱著石頭跳河,自尋死路。

  所以,徵用民夫賑災,根本就行不通。

  只有軍隊才是最適合的。

  基本都是青壯,經過系統的軍事訓練,拿起鐵杴就能幹活。

  而且擁有獨立完整的指揮系統,能夠更好的協調配合。

  是『萬眾之力』最好的體現。

  以往的朝代也不是沒有人想到過這一點,但卻沒人敢這麼做。

  原因前面已經說過,就不再贅述。

  那麼,如果大明能做到這一點,那以後面對溫寒變帶來的極端天氣,朝廷將能更加從容的應對。

  這是一場豪賭。

  輸了就是一場軍隊譁變,贏了那好處就太多了。

  那麼這場賭值得嗎?

  朱元璋幾乎是瞬間就給出了答案,趁現在朝廷強勢,多給子孫留一些家底。

  於是他目光看向陳景恪,說道:「詳細給咱說說,如何用軍隊抗災救民。」

  朱雄英和陳景恪都大喜,他這麼說就意味著同意了。

  當即陳景恪就將前世的一些經驗講了一遍。

  首先就是思想教育,必須要給將士們做好思想工作。

  不能用普通的忠君愛國之類的去說教。

  要讓他們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是為了整個華夏族群,是正義之舉。

  而且還不能光口頭說,朝廷還要拿出相應的態度。

  比如來自朝廷的肯定,比如在報紙上刊登犧牲的將士們的事跡,對他們進行表彰等等。


  光靠這些依然不夠,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這些大道理,也並不是所有人都在乎什麼族群大義。

  所以,還要讓他們明白,何為整體何為個體。

  華夏大明是一個整體,東南破敗整個國家都會受到影響。

  當年北方破敗,不就是靠著南方徵收重稅,才支撐過來的嗎?

  而且誰敢保證下次受災的不是你的家鄉?

  如果今天你不幫他們,下次你家受災了,能指望別人來救你?

  思想工作做好了,才能降低發生譁變的概率,才能讓將士們爆發戰鬥力。

  然後就是合理的救災措施,各種工具器械之類的,能準備的都要儘可能的準備好。

  還有各種物資也要跟得上。

  林林總總,他說了差不多半個時辰才結束。

  老朱見他考慮的如此周到,心中的擔憂也放下來不少。

  這說明陳景恪不是一拍腦門想到的主意,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按照以往的經驗看,他深思熟慮之後做出的決定,很少出錯。

  接著老朱又詳細詢問了一些細節,對如何救災心中有了大致的了解。

  之後他招來內閣學士以及藍玉、湯和、傅有德、馮勝等人,商議軍隊抗災救民之事。

  結果自然是遭到了眾人的反對。

  很顯然,大家都怕發生兵亂。

  陳景恪出面,解釋了出動軍隊的原因,以及大致的方略。

  但很顯然,群臣絲毫不為所動。

  倒也不能說他們冷血,而是不敢冒險。

  只要軍隊不亂,出再大的事兒國家都亡不了。

  軍隊亂了,多少善政都補救不回來。

  別的事情都能賭,唯獨不能拿軍隊賭。

  陳景恪自然也知道,靠這些說服不了他們,所以他還準備另外一套說辭:

  「未來天地會發生一場大變故,類似的天災會變多。」

  「如果今日朝廷不敢嘗試探索出更多道路,將來子孫只能坐困愁城。」

  群臣:???

  你什麼意思?

  平日裡對神神道道最不屑的安平侯,竟然也開始搞玄學了是吧?

  馬上就有人質疑:「安平侯勿要危言聳聽。」

  「你說有大變故,那麼請問變故是什麼?何時會發生?」


  就連鐵桿盟友徐達和邱廣安,都認為他是故意嚇唬大家的。

  陳景恪卻默然不語,溫寒變只有極少數人知道,沒有得到老朱的允許他是不能隨便說的。

  就在眾人以為,他謊言被拆穿無言以對的時候,老朱卻開口了:

  「你們知道夏蟲不可語冰嗎?」

  眾人臉色一變,這是貶義詞,老朱用在這裡豈不是再嘲諷他們短視嗎?

  老朱沒有理會他們的想法,繼續說道:

  「夏蟲壽命短暫,不知道有冬天。」

  「在天地面前,人與夏蟲何異?」

  「不過人畢竟不是蟲,人有思想能言語能寫字,能將見到的東西記錄下來傳給後世。」

  「後世人可以根據先賢的記錄,窺探到有冬天存在。」

  「只不過,能夠從史書中窺探到這個奧秘的,鳳毛麟角。」

  眾人終於明白,朱元璋不是在嘲諷他們,可隨之而起的是滿腹疑惑。

  什麼意思?

  聽陛下的話,似乎在史書中發現了什麼了不得的東西。

  可到底是什麼東西?

  竟然讓陛下甘冒天險動用軍隊去抗災。

  陳景恪卻知道,老朱這是準備攤牌了,不禁再次為他的魄力感到敬佩。

  朱雄英也是差不多的態度,不過他更多了幾分興奮。

  終於要攤牌了嗎。

  以後很多事情做起來就更方便了。

  而且一旦證實了溫寒變的存在,哪怕只是讓大多數人相信它存在。

  以後文武百官做事,都會情不自禁的考慮到這個周期變化,並為之做準備。

  甚至朝廷可以直接將迎接溫寒變,列入百年計劃里去。

  到時候,百官將被逼著具備長遠視野——橫跨百年的視野。

  在這種情況下,保守派也會變成革新派。

  革新派將會徹底壓倒保守派。

  大明的發展,將會進入一個新時期。

  李善長等人卻面面相覷,實在不知道老朱說的到底是什麼。

  而且老朱看起來神神道道的,也讓他們有些擔憂。

  莫不是入魔了?

  湯和仗著和朱元璋關係最親近,開口問道:

  「上位……咳咳……不知您在史書中發現了什麼大秘密……咳咳……」


  聽到湯和接連咳嗽,老朱關切的問道:「你身體不舒服嗎?」

  湯和不在意的道:「謝上位關心,偶感風寒不礙事的,還是國事要緊。」

  最近家裡人接二連三生病,讓老朱對這方面有點敏感,聞言立即對陳景恪說道:

  「景恪,先給湯和診治一番。」

  陳景恪不顧湯和反對,為他做了一番診治,確實是傷寒沒有太大問題。

  「但你陰虛陽盛,虛火內熾……還需好生調理才好。」

  然後還給他開了一副藥。

  湯和可不敢和陳景恪倔,道謝過後小心的將藥方收起。

  見他無事,老朱也放下心來。

  沒有直接回答湯和的提問,而是從回頭從桌案上拿起一沓文件,分別遞給幾人。

  文件不厚,也就十來頁的樣子。

  上面詳細羅列了從夏商周以來,所有有文字記錄的,顯著的異常氣候。

  幾人很是疑惑,這是什麼東西?

  這些記錄和東南這場颱風又有什麼關係?

  他們繼續往下翻看,到了末尾卻看到了一段總結。

  氣候以約三百年為一個周期進行變化,三百年寒冷期,三百年溫暖期。

  氣候極端異常的時期,是溫寒變過度時期。

  所以極端氣候過去之後,要麼迎來溫暖期,氣候穩定風調雨順,王朝盛世到來。

  要麼迎來寒冷期,氣溫偏低,降雨減少,導致農作物產量降低……

  往往會送走一個時代。

  當看到這個結論的時候,李善長等人是何等的震驚可想而知。

  他們連忙重新翻閱前面的歷史記錄,心裡默默計算時間。

  發現,竟然真的暗合最後的結論。

  雖然周期不是準確的三百年,但大致在這個範圍之內。

  可即便如此,他們依然不敢相信這個記錄是真的。

  這時,朱元璋的嘆息聲傳來:

  「很不幸,大明正處在由暖轉寒的節骨眼上。」

  (本章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