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 第437章 世界是聯繫的

第437章 世界是聯繫的

  第437章 世界是聯繫的

  事實上,朱棡當決定與斡亦剌人正面決戰的時候,就連他的部下都無法理解。

  別看他們被大分封刺激,嗷嗷叫著要立功。

  可沒人願意在夏秋季節,和草原人進行決戰。

  很簡單,夏秋草原馬肥人壯,是戰鬥力最強的時候。

  這個時候和他們硬碰硬,就算贏了也是慘勝。

  中原人打草原,最佳季節是開春到初夏。

  剛剛熬過冬季,草原馬瘦人疲,戰鬥力最是低下。

  

  而且冬天被封在氈房裡,男女總是要消遣一下的。

  消遣多了懷孕的概率也會變高。

  所以,冬天到春天是草原女人懷孕的高發期。

  等開春,牲畜也開始發情懷崽。

  眾所周知,不論人畜孕期都是脆弱的,最忌諱劇烈活動。

  如果這時候發生戰爭,他們為了躲避中原軍隊,只能四處遷徙。

  這樣會導致大量的孕婦和母羊流產乃至死亡。

  草原的經濟非常單一,而單一就意味著脆弱。

  哪怕中原軍隊沒有找到他們的部落,僅僅只是遊蕩一圈,對草原來說都是重大的打擊。

  人口和經濟雙方面的打擊。

  時間長了,拖也能將其拖垮。

  很殘酷,但這就是戰爭。

  當然,在夏秋季節也不是不能打,但這時候就比較危險了,需要進行更加細緻的謀劃。

  比如事先知道敵人在哪,以大部分吸引敵方主力的注意力,然後出奇兵偷襲敵人後方。

  最開始朱棡的部下也是這個打算。

  根據掌握的情報,對斡亦剌的外圍部落進行掃蕩。

  如果斡亦剌反擊犀利,那大軍見好就收。

  如果斡亦剌露出破綻,就撲上去狠狠的咬一口。

  然而朱棡卻直接決定,要來一場大決戰。

  「……從正面,堂堂正正的擊敗烏格齊。」

  眾將大驚失色:「大王三思啊。」

  朱棡抬手阻止眾人的勸說,道:「我問你們,蒙古人最強的地方是哪裡?」

  張溫脫口而出道:「騎兵,當年他們縱橫天下的依仗,就是騎兵。」

  其他人也都贊同這個說法,不只是蒙古,任何草原勢力最強的都是騎兵。


  朱棡說道:「是的,他們的騎兵縱橫天下,所向披靡,滅國無數。」

  「這是他們最自信,也是最驕傲的地方。」

  「在遇到挫折的時候,也是支撐他們堅持下去的最大信念。」

  「現在就是如此,即便大明全面占據上風,他們依然不服輸。」

  「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這股信念。」

  「他們依然認為,他們的騎兵是無敵的,我們能打贏北元,不過是用了陰謀詭計而已。」

  張溫說道:「上兵伐謀,草原蠻子不懂兵法之精妙……」

  朱棡打斷他說道:「他們懂不懂兵法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確實是這般認為的。」

  「大明提供了優渥的條件招降於他們,效果卻不甚理想,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所以,我們就要在他們最自信的地方擊敗他們,打碎他們的信念。」

  「如此他們才會心服口服,從此接受大明的統治。」

  「斡亦剌是蒙古最後的精銳,正面擊敗他們,效果是最好的。」

  諸將終於明白了他的想法,但真正能接受的卻並不多。

  很簡單,對於將領來說,不服就打,一直打到你服為止。

  什麼陰謀詭計,戰爭本來就是無所不用其極。

  你玩不過就是玩不過。

  嘴硬?那我就多抽你幾個嘴巴子。

  看到底是你嘴硬,還是我的巴掌抽的響亮。

  然而朱棡不同,作為大明塞王,未來的晉國國主,他必須要考慮政治因素。

  用一場硬仗,瓦解蒙古人最後的驕傲,為後續的治理打下基礎。

  此時的犧牲,是為了後續少犧牲。

  不論是對大明,還是對蒙古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且,明年他就要經略西域,在此之前必須解決河西的安全隱患。

  到時候他攜擊敗斡亦剌的威勢去西域,遇到的抵抗也會小的多。

  總之,經過思考之後,他決定把襲擾戰變成總決戰。

  雖然很多部下,在心理上無法接受他的理由。

  但他有足夠的威望,彈壓住所有不同聲音。

  先是派遣張溫等人,率領偏師清掃斡亦剌外圍部落。

  逼迫斡亦剌之主烏格齊與他決戰。

  烏格齊一開始並沒有多想,只以為明軍是靜極思動,想占點便宜。


  所以他並沒有直接通知部族遷徙躲避,而是一邊組織軍隊抵抗,一邊派人去找朱棡交涉。

  然而,很快他就意識到情況不對。

  明軍不是打秋風,而是有更大的謀劃。

  這一下他有些著急了,他是不願意在此時和大明決戰的。

  無他,就算自己贏了也是慘勝。

  慘勝就意味,戰略上的全面失敗。

  因為大明國力更強,就算朱棡手裡的十萬人死光了,也能再輕鬆拉起十萬人的大軍。

  而且還是精銳。

  而他的部下,死一個就少一個。

  更何況,他也沒有把握在正面擊敗朱棡。

  他對那位晉王可是太了解了,兩人數次交手他都落於下風。

  只是可惜,事情由不得他。

  這些年雙方打過無數次交道,他了解朱棡,朱棡更了解他。

  就連斡亦剌部的王帳所在,都掌握的一清二楚。

  外圍大軍精準掃蕩,主力直奔斡亦剌王帳而去。

  此時再想通知所有部族一起遷走避其鋒芒,已經來不及了。

  烏格齊就只剩下一個選擇,打。

  當然,他也可以丟棄外圍部落,帶領本部遷走。

  可這麼做的後果就是,他將會威嚴掃地,以後不會再有別的部落真心投靠他。

  他這輩子都別想再扛起蒙古大旗。

  而且他和韃靼部(北元)的恩克汗是盟友。

  嗯……也速迭兒在朱棣的接連打擊下,心力憔悴而死。

  他的兒子恩克繼承了汗位。

  此時的北元和斡亦剌,屬於唇亡齒寒,所以雙方結成了盟友。

  如果烏格齊拋棄外圍,率領本部逃走,恩克汗也會受到牽連。

  要知道,忽必烈的後裔一直在想辦法奪回汗位。

  其中尤以額勒伯克實力最強,時刻覬覦汗位。

  只是忌憚烏格齊在側,不敢起兵而已。

  如果烏格齊不戰而逃,他必然會起兵奪回屬於他們那一系的汗位。

  到時候北元就徹底完了。

  不……連鎖反應之下,蒙古將徹底失去復興的可能。

  所以,他必須迎戰,且必須戰而勝之。

  最終烏格齊集結了四萬騎兵,而朱棡則率領麾下三萬騎兵,雙方於錫什錫德河一帶展開決戰。


  七萬大軍不可能一擁而上,而是輪番上陣。

  這是最殘酷的兌子戰術,沒有任何心機可耍。

  直到一方徹底死亡,或者無法忍受死亡士氣崩潰為止。

  為了鼓舞士氣,朱棡下令凡是參與此戰者直接加一級軍功,戰死者加三級軍功。

  斬首則按雙倍軍功計算。

  軍功爵的刺激下,全軍爆發了無與倫比的戰鬥力。

  而烏格齊部屬於哀兵,對明軍的仇恨也讓他們爆發出了巨大的戰鬥力。

  雙方就這樣廝殺了兩個晝夜,最終烏格齊部全軍崩潰。

  此戰的結果是。

  蒙古軍直接戰損高達一萬八千餘人,後續逃往中又損失近萬人。

  明軍直接陣亡一萬六千餘人,不過後續追擊中傷亡較小,只有兩千餘人。

  敵軍主力潰敗,剩下的事情就簡單了。

  張溫等人率領餘下的軍隊,掃蕩了整片草原。

  烏格齊率領殘部逃往北海,蒙古最後的主力至此被消滅。

  此戰帶來的影響是無與倫比的。

  大明一方自然是歡欣鼓舞,張燈結彩。

  蒙古一方則截然相反,當斡亦剌潰敗的消息傳出後,所有人都如喪考妣。

  但緊接著,烏格齊的擔心應驗了。

  就在他兵敗逃亡北海不久,忽必烈一系的額勒伯克起兵殺死了恩克汗,奪回了汗位。

  更致命的是,額勒伯克並不是什麼雄主。

  他志向遠大,卻沒有相應的能力。

  關鍵是,此人殘暴耽於享樂,最大的愛好就是女人。

  時常搶奪族內民女淫樂,包括部下的妻女也不放過。

  北元殘部再次陷入內亂。

  一直叫囂著要覆滅北元的朱棣,卻在此時選擇了收縮兵力。

  「我們此時進攻,就是逼迫他們團結起來抵抗我們,是在幫額勒伯克統一內部。」

  「我們收縮兵力,暫時沒有了危險他們會繼續內鬥,直到耗盡最後一兵一卒。」

  這是朱棣的原話,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同。

  事實也正如他所料,沒了威脅的額勒伯克汗,一次又一次刷新自己的下限。

  他的部下逐漸對他失去了忠誠,一場兵變已經在醞釀。

  在更大的範圍內,朱棡的計劃也全部應驗了。


  在他正面擊潰斡亦剌精銳之後,蒙古部落開始大面積的內附。

  最關鍵的還是遼東方面。

  兀良哈三衛雖然投降,卻一直在努力抵禦大明的同化。

  這接二連三的消息傳來,他們心中最後那口氣也徹底泄了。

  面對咄咄逼人的明軍以及遼東總督蜀王朱椿,不得不一步步退讓,逐漸失去自主權。

  蒙古人的全面敗退,受影響的還不只是他們自己,大明周邊所有的少數部落全都被震懾到了。

  很多原本不願意臣服的部落,選擇了坐下來談判。

  很多不願意接受華夏文化教化的部落,態度也軟化了下來。

  受影響最大的當屬雲南的各部落。

  可以說,目前大明境內反抗最激烈的,除了草原的蒙古人,就數他們了。

  沐英父子鎮守雲南,朝廷陸續遷徙了數十萬漢人過去,才勉強建立的初步的統治。

  然而斡亦剌被擊敗的消息傳來,各部落突然就變得老實了許多。

  這讓沐英鬆了一大口氣。

  ——

  當這些情報匯總到京師的時候,群臣才真正意識到,朱棡這一戰的影響有多大。

  原本對他正面決戰,造成大量士卒傷亡的人,也終於不說話了。

  任誰都知道,如果沒有這一戰,陸陸續續死亡的人數加起來。

  會比現在多十倍都不止。

  消耗的錢糧物資更是無法估量。

  可以說,朱棡用一萬九千餘人的陣亡,替大明避免了十倍百倍的損失。

  也為大明經略草原,掃平了最後的阻礙。

  老朱別提多高興了,最近幾天嘴巴都沒合攏過。

  你和他說啥,他都能扯到朱棡身上。

  比如:

  「陛下您吃了嗎?」

  「什麼?你怎麼知道老三打勝仗了?」

  朱標也很開心,一來是關係最好的朱棡立下大功,二來這是他任上獲得的勝利。

  對他的皇帝生涯來說,也是豐功偉績。

  『建章』二字,也將因為這個功績,更加光彩。

  朱雄英既高興又失落:「哎,你說三叔四叔下手就不能輕一點?」

  「我還想著,啥時候去草原一趟呢,這下可好……」

  「不行,我的給十一叔(朱椿)十二叔(朱柏)寫信,讓他們收著點,別把敵人都給消滅了。」


  陳景恪翻了個白眼,沒有理會他發神經。

  這小子也是靜極思動,天天想著上戰場。

  但可惜,他這輩子是沒太大機會親臨戰場了。

  而且以他的能力和功績,也沒必要用軍功給自己樹立威信。

  別說文臣了,就算是軍隊,除了那幾個老將誰敢在他面前炸毛的?

  不過話說回來,這次朱棡也給他上了一課。

  雖然他一直提醒自己,要清醒要理智,自己就是穿越者,比古人多了幾百年見識而已。

  在智慧上並不比古人高。

  但時間長了,難免會生出一些驕傲之心。

  尤其是高屋建瓴方面,他漸漸有了一種捨我其誰的想法。

  可是今天,朱棡給他上了一課。

  用一場決戰,改變了大明和四方少數部落的關係。

  這個戰略目的,超出了他的想像。

  初次看到這個計劃的時候,他想到了朱棡準備試圖用這一戰,打垮蒙古人的意志。

  可並沒有想到,朱棡連其他的少數部落,也一起算計在內了。

  直到四面八方的情報匯總過來,他才醒悟過來。

  原來這一戰的影響力,竟然如此大。

  這才是全局視野。

  發現了這一點後,陳景恪有些飄的心終於落地了。

  他能高屋建瓴,是因為多了幾百年的見識。

  朱棡不是穿越者,沒有全圖視野,是根據各種情報進行匯總,最終得出的結論。

  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隨著時代的改變,大明將面臨與前世截然不同的局面。

  從前世帶來的經驗,作用也越來越小。

  失去了全局視野,他要如何引導大明前行?

  靠自己是不行的,只能依靠集體的智慧。

  自己必須時刻保持謙虛,發掘屬於這個時代的人才。

  集眾人之力,讓大明不至於跑偏。

  說白了還是得造系統。

  (本章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