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耆英會

  第48章 耆英會

  司馬光乘上一葉扁舟,到了岸邊。

  實時更新,請訪問

  兩個粗壯的使女上前,為他解下蓑衣,接過蓑帽。

  服務了他數十年的老下人,端來了煮好的茶湯。

  司馬光飲下一口,茶葉苦澀的味道和薑片的辛辣,在口腔里暈開,讓他的精神得以一振。

  「相公!」一直在旁邊等待著的范祖禹,此時才拱手拜道:「京師來了消息!」

  「辛卯日,已立皇太子!」

  「皇第六子,延安郡王更尊諱曰:煦,立為皇太子……」

  司馬光微微頷首,面朝汴京方向,拱手拜道:「國家有後,社稷有嗣,天下幸也!」

  對司馬光來說,對在這洛陽的元老重臣們來說。

  當今官家,雖儼然有聖君風範,可是……卻走錯了路!

  許多人早就在等待著,這位陛下宮車晏駕。

  只是沒有人說而已。

  如今,這一天終於將要到來!

  最重要的是——他的繼承人,才只八歲!

  八歲的太子、天子,可塑性是很強很強的。

  只要將之帶上正軌,天下事可興也!

  范祖禹卻是咽了咽口水,小聲的道:「旨意,似乎有些……」

  「嗯?」司馬光問道:「旨意怎麼了?」

  范祖禹低下頭去,說道:「汴京消息,聖旨以皇太后殿下權同聽政,皇后殿下權同佐理軍國事!」

  司馬光錯愕的抬起頭來。

  「王玉禹和蔡持正瘋了嗎?」

  「自古以來,何來兩宮聽政的故事?」

  「我要上表言此!」司馬光當即就做了判斷。

  這肯定是朝堂上的新黨大臣搞出來的!

  天子臥疾,一病不起。

  少主幼沖,春宮懵懂無知。

  肯定是王珪、蔡確等人,誆騙了兩宮!

  這個事情,他司馬光必須管!不管不行!

  不止如此,司馬光還決定,寫信去許州、揚州、大名府,聯絡其他元老重臣。

  甚至,還可以寫信去江寧,問問那個拗相公——王介甫,這是你指使的嗎?

  范祖禹卻拉住了司馬光的袖子。

  「純甫?」司馬光皺起眉頭:「可是其中有隱情?」


  范祖禹點點頭。

  司馬光沉吟片刻後問道:「說說看……到底怎麼回事?!」

  范祖禹於是就將他得到的消息大概,和司馬光說了一遍。

  司馬光聽完,滿臉的不可思議:「確定嗎?」

  范祖禹點點頭:「應該是確定了!」

  「若相公有所懷疑,最遲明日,汴京來的馬遞就當送來辛卯日的朝報和當日在汴京的小報了!」

  司馬光深吸一口氣。

  「家和萬事興……」他沉吟著、咀嚼著,然後讚嘆道:「陛下真乃聖哲天子!」

  只是……

  陛下既然知道這個道理,為何卻只相信王安石和王安石提拔起來的那些新法小人?

  任由他們禍亂國家,破壞祖宗制度?!

  司馬光在心中搖著頭。

  然後,他就看著范祖禹,問道:「純甫以為,汴京來的消息,可信否?」

  范祖禹自然知道,司馬光指的是什麼?

  那位春宮元良,大宋如今的皇太子殿下的種種傳說!

  若是在今日之前,范祖禹大概會搖頭。

  汴京傳來的消息,都是些什麼啊?

  八歲的皇子,日抄佛經兩卷,送天子御前祈禱。

  不止如此,這個皇子對於禮法,還分得清楚!

  為父祈禱之餘,還知道要給太母祈禱萬壽,母后祝禱千秋,祈佑母妃長樂!

  這就真的是有些過了。

  八歲的孩子,哪來的這樣的行動力和執行力?又哪來這樣的認知和見識?

  不過,這並不妨礙,洛陽眾人在得到消息後,立刻就開始寫賀表。

  天家嘛,不都是這樣好面子?!

  既然天家想吹,那麼大臣自然不會掃興!

  可是,汴京來的消息,越來越誇張。

  皇子篤禮好學,年僅八歲,便已通《論語》、《孝經》,仁聖之言,隨口而出,聖人教誨,銘記於心。

  他甚至開始向太母求學!

  太母賜春秋之義,皇子讀而通之,謹奏太母:若鄭伯擒而不殺,以仁義禮法誡於段叔,則段叔將何以對鄭伯?

  消息傳到洛陽,所有人都是張大了嘴巴,然後接著回去寫賀表。

  太后想要捧自己的皇孫,想要讓皇孫在天下人面前的形象光鮮亮麗。


  可以理解!可以理解!

  范祖禹隨司馬光修資治通鑑,手中史料,車載斗量。

  相似的例子,史書上不知道有多少。

  比這更誇張、更離奇的事情都有。

  左右無非是當政者為了粉飾自身而刻意製造出來的虛妄。

  旁的不提,本朝的天書事件,就是人盡皆知,士大夫皆以為恥。

  哪怕天家現在也是能不提就不提。

  但,今日從汴京傳來的消息,卻委實是叫人深思。

  皇子……不,現在應該是皇太子殿下了。

  這位殿下,移殿御前後,表現出了叫人驚訝的智慧。

  特別是,面對宰臣詢問時,能夠條理分明的說清楚他個人的意見,同時還沒有逾越任何禮法。

  假如汴京那邊的消息,確實不虛。

  那麼范祖禹,就不得不回過頭去審視之前那些被他認為是皇宮大內的太后、皇后,為了粉飾皇子而特意放出來的種種美化事跡。

  他不得不去想——萬一……萬一,那些事情真的是皇子個人做的。

  那麼,如今洛陽城中,元老賢達們,對於那位大宋元良殿下的一切揣測和想定,都得推翻重來。

  想著這些,范祖禹就拱手說道:「相公,下官以為,若汴京所言種種皆為不虛,那就真是社稷之幸,國家之幸也!」

  洛陽群賢,退居洛陽十數年,就是在等這樣一個機會和可能。

  官家,固執己見,已經徹底被府庫里的金銀銅錢,迷住了心神。

  可他哪裡知道,天下財富是有定數的。

  不是在官府,就是在百姓。

  現在,朝廷的錢多了,百姓的錢自然就少了。

  百姓無錢,民生凋敝,萬業蕭條啊!

  如此一來,官府府庫里的錢再多,又有什麼用?

  司馬光卻並沒有回答范祖禹,而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范祖禹見著,不由得好奇起來,拱手問道:「相公,您在想什麼?」

  司馬光眼神迷離了一下,看著在他面前,和他昔年壯年時,幾乎沒有太多區別的范祖禹,沉吟片刻後,悠悠說道:「老夫在想一個事情……」

  「敢問相公是何事?」

  司馬光抬起頭,看向蒼穹:「如純甫所言,立儲制詞之上,以皇太后權同聽政,皇后權同佐理軍國事……乃是宰輔御前請於春宮元良後,群臣殿上集議後奏請兩宮而來……那麼……」


  「純甫隨我修書也有十餘年了,當知道,自古以來歷代女主臨朝處斷軍國之權,皆出自於上授!」

  「本朝章獻明肅皇后,垂簾治國之故事,便是因真廟遺詔而來!」

  「可如今,兩宮垂簾聽政,卻是宰輔請於元春宮良後再奏於兩宮所來……」

  「雖並非直接由春宮元良旨意而來,可也與春宮元良脫不開干係!」

  「既然如此……」

  「春宮元良來日,也可以一紙詔書,收回權柄!」

  范祖禹聽著,不太明白,問道:「相公,這不是理所應當的嗎?」

  「天子若是成年,兩宮自當還政天子!」

  司馬光聞言,笑了起來。

  對范祖禹的回答很滿意。

  這是沒有受到朝堂污染的純正君子之言。

  所以,他對范祖禹點頭:「純甫說得對!」

  天子成年之後,無論是皇后還是皇太后,都將自動喪失對朝政的處斷權,都應該主動歸政於天子!

  這不僅僅是禮法,也是制度,更是士大夫們的原則。

  可是,司馬光知道。

  這種禮法上正確,制度上天然合理,士大夫們全體認同的東西。

  在朝堂上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當初,章獻明肅垂簾,可是連天子冠冕都穿過的。

  仁廟成年後,這位皇后,無視了朝野上下要求歸政的呼聲。

  她將權力,一直留到自己咽氣的那一刻!

  司馬光的父親司馬池,就經歷過章獻明肅垂簾時期的朝堂。

  所以,司馬光記得自己父親對章獻明肅垂簾時期的評價:幾與武后無異!

  那麼,問題來了。

  假如將來皇子成年,而兩宮不願歸政或者說有一位不願歸政,怎麼辦?

  范祖禹看著司馬光的神色,也終於反應過來。

  在資治通鑑書局中,范祖禹負責的是唐代部分史料的整理和匯總、編輯。

  他哪裡會不知道,那些唐代宮廷內部的血雨腥風?

  只是,范祖禹毫不擔心。

  「相公不必擔憂!」范祖禹拱手勸道:「我朝自有法度在!」

  大宋不是漢唐。

  大宋文治,經歷百年之後,已經達到了前無古人的高峰。

  條法、例法、成法,無處不在,無所不包。


  雖然有冗官之弊,卻再無漢唐之亂政。

  尤其是在經歷了仁廟時代後,制度上已經杜絕了女主亂政的可能性。

  當初,慈聖光獻垂簾,就被韓忠獻公率著百官,逼回了保慈宮。

  士大夫們,只會認同天子秉政的合法性。

  太后、皇后聽政,只是事急從權的無奈之策。

  只要天子表現出,他可以秉政的能力。

  那麼不需要天子本人開口,士大夫們就會動手,讓太后、皇后歸政!

  司馬光聽著,只是笑笑。

  這個後生晚輩什麼都好,就是太年輕,也太天真!

  兩人正說著話,就有著下人來報:「相公,文太師遣人送來請帖,請您今夜至洛陽資聖禪院相會!」

  一張鎏金的請帖,被這下人,呈遞到司馬光面前。

  司馬光接過請帖,打開一看。

  便見著請帖上,用著『尹叟敬拜,迂叟敬啟』的文字。

  他頓時就笑了起來。

  尹叟就是那位已經致仕的三朝元老,太師文彥博的雅號。

  而司馬光自號迂叟。

  將請帖收起來,司馬光對范祖禹道:「看來文太師也坐不住了!」

  「純甫啊,準備一下吧,今夜隨我去與諸位國家元老,文壇耆英相會!」

  「自富韓公去世後,洛陽耆英,已久未聚會矣!」說著司馬光就露出懷念的神色。

  熙寧變法之後,朝堂上的君子正人紛紛或主動或被動的出外,然後匯聚到洛陽。

  於是,在文潞公(文彥博)、富韓公(富弼)的倡導下,十二位元老大臣,在富韓公之家,置宴備酒,號為耆英盛會,時人稱賢。

  後來,留守北京大名府的王拱辰聽說了,派人送來書信,也說要加入。

  於是在文潞公的主持下,邀請了知名畫家鄭奐,在洛陽新建的資聖禪院內的耆英堂,繪十三元老畫像,垂於堂中。

  這就是名動天下的洛陽耆英會的來歷。

  可惜,自富韓公不幸去世後,耆英會的元老們,已經很久沒有相聚了。

  大家都在各玩各的了。

  譬如說,司馬光自己組了個率真會。

  文彥博則組了個五老會玩。

  留守北京大名府的王拱辰也組了個同年會遊戲。

  如今,時隔兩年,耆英會元老再聚資聖禪院耆英堂,又是一次盛會!

  ……

  註:春宮、青宮,都是唐宋太子宮的代稱,元良:皇太子的代稱。

  一般大臣是不會在私下場合,直接稱呼皇太子的,都會代稱、指稱,以示尊重。

  (本章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