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6章 汴京城出了個新太陽(2)
第906章 汴京城出了個新太陽(2)
半個時辰後,開封府後衙,梅花廳。
趙煦端坐在坐褥上,看著分坐於這廳堂兩側的開封府文武大臣。
經過府界胥吏弊案的洗禮後,開封府的班子,已經完成了大換血。
不止三位主官,全部換人。
其他有司,也都受到了不少衝擊。
大批官員,都被趙煦罷黜,然後外任地方。
st🎉o9.com提供最快更新
這是有意為之的。
通過這個動作,趙煦將大量在過去兩年中,緊密跟隨他腳步且在實踐中聰明能幹的年輕官員,外放到了地方州郡上的關鍵崗位上。
特別是京畿地區——京西路、京東路、河南府、大名府等……
數十名選人、京官、朝官,被趙煦遙控著的吏部安排下,塞到了京畿各地要隘的知州、知縣、通判任上。
一張圍繞開封府的環京畿帝黨官員集團已經成型。
這一切,假若不是特意關注的話,一般人甚至可能察覺不到。
主打的就是一個,悄悄進村,打槍的不要。
而這些人的離任,又空出了大量位置,使趙煦得以將一些優秀的吏員,提拔上來。
所以,現在在這個梅花廳里坐著的,有一半以上,都是過去在外面等著,等開完會後再被上官告知的小吏。
形象的說,就是過去坐小孩那桌的,現在上桌了!
所以,氣氛自然是很熱忱的。
每個人都是潮紅著臉,雖然都低著頭,不敢看端坐在上首的趙煦。
可有意無意間,那視線一瞥或者偷偷抬頭的剎那。
他們眼中閃現的是充滿野心、抱負的綠光。
是想要把其他人卷死,讓自己升官發財的凶勁。
也是昂揚向上,發憤圖強的拼勁!
趙煦在大宋還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多,有著這樣狀態的官員。
而一般,有著這樣精神面貌的官僚,只能在立國之初看到。
趙煦為什麼知道?
因為,他在現代的很多初創公司內部,看到過類似精神面貌的員工。
這讓趙煦心中振奮,忍不住暗暗點頭。
他要的就是,這樣的官員集團!
「也不枉朕煞費苦心的用著種種手段,來激勵、刺激開封府的士氣!」
這樣想著,趙煦就開始點名了。
「賈卿何在?」
「臣在!」與錢勰等人,只有幾個身位的賈種民立刻起身。
作為元祐新政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賈種民現在是開封府內,衝勁最大的官員之一。
就連在趙煦面前說話的聲音,都比其他人要洪亮幾分。
「卿且報告一下,近來街道司所負責的諸事……」
「諾!」賈種民躬身一拜,便有著一個穿著青衣的小吏,將一本帳薄,遞到了他手中。
然後,他打開帳薄,開始流利的念起上面的數據。
「蒙陛下信重,朝廷聖政,國家仁策之福……」
「今年以來,街道司諸事,成果斐然!」
「奉陛下今年正月聖旨,准牒赦,城管街衛司,自正月以來,便以陛下德音【勿使汴京有孤寡殘疾婦孺死於饑寒】為使命,自正月迄今,增雇掃灑、漿洗、搬運之工,凡有四千三百餘人……其中,六十以上無依靠之老者,千有三百二十一……入京之無夫婦孺八百三十九……」
「其等月俸以一貫至一貫半不等……」
「於是,今之汴京,街道整潔,水渠清澈,道無遺糞,路無死者……」
「且不耗國家一分,不加百姓賦稅……」
「此三代所未有,五帝所不能之事,誠陛下聖德所致!」
說著,賈種民就跪下來:「臣惶恐,恭維皇帝能致太平!」
「乞以此聖政,告於太廟,禱於先帝神靈,以彰陛下之聖德!」
嘩啦啦!
賈種民跪下來後,十幾位街道司的大小官員,統統跪下來,跟著拜道:「臣等乞陛下以此聖政,告於太廟,禱於先帝神靈之前,以彰陛下之聖德!」
趙煦聽著,微笑著摩挲了一下雙手。
而在坐官員們,旋即也都起身,匍匐於地,開始了復讀:「臣等乞陛下以此聖政,告於太廟,禱於先帝神靈之前,以彰陛下之聖德!」
等到所有人都跪下來後,趙煦才不緊不慢的擺擺手:「卿等都起來吧!」
「朕所為,不過是在效聖人之道,遵皇考教誨而已!」
「微末之功,何談告廟禱聖?」
告廟禱聖,可是花大錢的!
因為,需要賞賜天下州郡官員,同時還得給皇城司上下封賞。
道理很簡單——就算民間尋常地主家,出了喜事,尚且要辦個流水宴,讓租佃自家土地的客戶們沾些葷腥,何況是趙官家?
趙煦可不上這個當!
但他能謙虛,大臣們不行。
因為,這是實打實的政績!
現在的汴京城,和元豐八年相比,簡直是翻天地覆一般的變化!
街道上,再也沒有污水橫流、屎尿遍地,擁堵嚴重的亂象。
曾經,隨處可見無法無天的地痞無賴潑皮,日漸稀少。
治安情況,雖不至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但光天化日下,就入室搶劫、擄人的惡性案件的案發率,一直在下降。
最重要的是——趙煦解決了汴京城的兩個大問題。
孤兒和沒有子女依靠的老弱殘疾人口的生活問題。
孤兒們,都變成了報童,成了趙官家的孤兒。
那些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或者殘疾人、一個人養家的婦孺,只要有一定勞動能力,都能在街道司,找到一份打掃街道,運送垃圾、糞便的工作。
雖然收入非常微薄——平均一個月一貫的薪水,在汴京城,只能買五斗米(汴京米價斗米一百二十錢)。
勉強只能夠填飽自己的肚子,做到餓不死。
此外,按照制度,這些無依無靠的孤寡老人死後,街道司是要收埋的。
正好,趙官家們,在汴京城及其周圍建有大量寺廟道觀。
這些寺廟道觀一直都是趙官家們,安葬禁軍中的剩軍們以及在宮中終老的內臣、宮女的地方。
如今讓他們額外再承擔些,安葬孤寡老人的任務,自然不是問題。
於是,儒生們赫然發現,理想已照進現實!
聖人們曾經所追尋的理想,似乎正在變成現實。
老有所終,幼有所養,壯有所用,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
儘管,這只是局限在汴京城一地的現象。
可這依然架不住,儒生們不斷的顱內高潮。
這也是趙煦的政策,能夠穩步推進的原因之一。
儒生們不是傻子。
他們是有眼睛,有耳朵,會思考,也會活動的人。
好多事情,他們能不知道,趙煦是在離經叛道嗎?
但是……
眼下的現實,卻使得這些人,不得不給趙煦辯護。
像是程頤,就一直捏著鼻子,給趙煦背書。
一些道學先生不理解,他就帶著他們,走街串巷,去接觸那些在街道司有了工作的老弱孤寡,去看福田院裡接受救助的難民,去看被汴京新報、汴京義報,養活的孤兒們。
然後,就可以用一句『聽其言而觀其行,聖人之教也,今官家仁聖,心懷萬民,無可指摘』來收尾。
道學先生們即使再不滿,在這樣的現實面前,也只能憋著。
所以啊,儘管趙煦一再婉拒,把功勞全部推給聖人和『皇考教誨』,把自己放到一個『微不足道的執行者』身上。
但,群臣卻是再三懇請,趙煦無奈之下,只好道:「卿等實在是太為難朕了!」
「朕不過是以皇考教誨,用聖人之道行事而已……」
「朕不敢居功啊!」
「卿等應該讚頌皇考才是!」
群臣這才轉移了目標,紛紛懇請趙煦,給大宋英文烈武聖孝皇帝加尊號!
而且不能只加兩個字,得加四個字,才配得上先帝的功德!
趙煦聽著,抬了抬眼皮子。
得!
還是得花錢!
但,好在給先帝進尊號,比去太廟禱告,然後布告天下要划算的多。
所以,他也就答應了下來。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