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宗族聚首

  第393章 宗族聚首

  老劉家的年夜飯是無比豐盛的,像什麼炸丸子,炸豆腐,炸果子,炸耦盒,炸茄盒,炸帶魚,燉大鵝,燉肘子,燉豬蹄,燉排骨,燉雞,燉肉,蒸螃蟹,蒸海螺,蔥爆海參,鹽焗對蝦,烤羊腿,烤鴨,醬牛肉……滿滿當當二十四個菜,恨不能一晚飯都給全解饞了,就問誰家年夜飯會有這麼豪橫吧。

  其實,在劉家莊不止是劉之野一家年三十吃的這麼好,其他家吃的也並不差。

  即使是沒有劉之野家吃的那麼誇張,但是簡簡單單吃上六個碗八個碟地,也是再普通不過的了。

  這天晚上,一到了飯點,好像滿村里都會飄出燉肉的、炸帶魚的香味兒。

  這比當媽的站胡同口喊小孩子們:「XXX回家吃飯啦!」更管用!然後小孩子們就立馬散夥,一窩峰似地跑回家,看到的就是一桌子讓人饞涎欲滴的年夜飯了。

  除夕之夜,花炮最響,響徹長夜,一直到黎明,有著驅除陳年舊疾辭舊迎新的古老底蘊。這種辭舊迎新,是人們之所以要過年的傳統之意。

  s🎸to9.com提供最快更新

  從吃完除夕夜晚飯後,劉之野兄妹三就帶著家裡的幾個孩子們去外面放鞭炮、放煙花等。

  這時候,村裡的一些擱家裡坐不住的孩子們,他們拿著各式各樣的鞭炮早就出來了,滿大街的放鞭炮。

  大部分孩子燃放的都是那1分錢5個的小紅鞭炮,雖然響度不大,但是多個孩子燃放,那村裡的鞭炮聲就烘託了過年的氣氛。

  如果說村里氣氛熱烈起來,那就仗著一些十幾歲的大孩子來助興啦。

  這些大孩子燃放的就不是那些小紅鞭炮了,他們有的燃放1分錢2個的大一些的鞭炮,大家叫這些鞭炮為「鋼鞭」,那響度可比小鞭炮大多了。

  有少數大孩子放二踢腳或麻雷子,這就是當時響度最大的鞭炮了。

  個別的大孩子敢於用手捏住二踢腳的上部點燃炮捻兒,燃放前,他們先問周圍那些小孩子,「你們猜我敢不敢拿著放?」。

  小點的孩子們都會喊:「你不敢!」。

  這時候裝逼的大孩子才「勇敢」地捏住二踢腳上端點捻兒,隨著二踢腳從他們手中脫手而飛向天空並發出清脆的砰砰兩聲時,周圍那些小孩子開始歡呼跳躍,高喊著:「哦哦,你真棒、真棒」。

  若是燃放那5分錢1個的紅色粗圓柱體型的麻雷子,那些大孩子都會讓小孩子們躲遠些,還一再喊「小心別崩著」……

  等一幫小孩子見,劉之野兄妹幾個搬出一堆堆煙花爆竹後,頓時興奮起來,「快走快走,大伯他們家要放煙花嘍……」


  每年這個時候,劉之野都要帶著弟弟妹妹出來盡情地當放一會兒煙花,也許是為了滿足上輩子的遺憾吧。

  他見一幫小孩子圍了過來,就讓弟弟妹妹給他們分些煙花爆竹一起放。可把這些小傢伙高興壞了,

  劉家買的花炮是多種多樣,小鞭,小人花,二踢腳,竄天猴,呲花,花盒子……小鞭一掛,一百頭、兩百頭或五百頭乃至更多不等,長長的掛在竹竿上,用香點著,噼噼啪啪,炒豆兒似的,響成一片,落紅一地,是過年時最富有年味兒的一幅年畫。

  「小人花」,是一種很小的花,點燃之後,火花四射,不過,很快消失。

  「二踢腳」,是點燃之後,在地上響一聲,蹦到半空中再響一聲。二踢腳有大有小,大的有小孩胳膊粗,稱之為「麻雷子」,得是膽子大的人才敢放。

  當著一列眾人,膽大者故意把「麻雷子」拿在手中,用香火點著捻子,「麻雷子」從手掌心一下子動如脫兔般竄到天上,「砰——乓」連響兩聲炸雷,驚得眾人拍手叫好。

  「竄天猴」,是一種禮花,長長的,燃放之後,火箭炮一樣飛出,色彩繽紛禮花,在夜空中盛開一朵或幾朵,此起彼伏,猶如四散倒垂的菊花。

  「花盒子」是一種把煙花、鞭炮在一起放的種類,兩者結合,彼此呼應,相互的功能整合一起,算是花炮的升級版。

  它像是多層寶塔,每放一層的時候,呈現出的禮花色彩紛呈各異,還會從中飛迸出一幅大喜字,類如福祿壽喜之類的拜年話。

  劉之野最得,就是買了幾個9層高的「大花盒子」,那花盒子裡繪有彩畫,內含機關,一層層並非一般的花盒子只是單擺浮擱的熱鬧,彼此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繫。

  它的一層層卻是如鏈條一樣,前後緊緊連接起來,就是一整出連台本的大戲,點燃之後,每一層紛紛升騰,一層落下的是戲裡的一個場面,這個場面和下一個場面犬牙交錯一起,如層層剝筍,如環環相扣,如迭迭生波,最後是一團團燈火燦爛。

  那場面,別說被吸引過來的大人小孩子們都看呆了,擱到後世那會兒的人看到了,就是想想,也是分外絢爛奪目,令人嚮往的。

  果然,這放花放鞭炮還是人多熱鬧,劉之野兄弟幾個跟小孩子們似的,也參入其中……

  ………………

  有人會問:「你們京城人吃完這個年夜飯該幹嘛去呀?」

  老京城人答:「不能閒著,趕快準備去和面啊,揉餡啊,都弄好了,在十二點以前必須把餃子包好。」

  這餃子不是說,有多少餡兒有多少面都包了,不行!不能全包完。

  有人又問了:「這是幹嘛啊?」


  老京城人會說:「這證明我們家有富餘。」

  沒有電視的年代,聽一宿的爆竹,包一宿的餃子,也不會覺得無聊。

  劉之野一家人輪番講古說今,每當這個時候,就是劉之野地單口相聲的表演舞台。

  他是誰啊?後世那麼多的故事那來改編一下,就能讓這一家老少聽得非常入迷。

  就連老爺子,聽得也是津津有味,精神是越發抖擻。

  劉家人很重視守歲,從三十晚上到初一早上,老爺子不等到最後五更餃子吃完,他一定不願去睡覺。

  所以,這一家人守歲直到天明,小輩們還不能就寢。

  等天天蒙蒙亮,一家人再去洗漱順溜。

  劉之野帶著小輩們去收拾乾淨利索了,然後還得給去長輩們作揖拜年,磕頭送祝福去。

  「爺爺,孫子們跟您老磕頭了,祝您老新年快樂,龍馬精神,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

  「爸,媽祝二老……」

  「大伯,大媽祝二老……」

  他身旁就是劉鐵林、劉之若這倆弟弟妹妹,他們也跟著自家大哥說著同樣的祝福詞。

  等他們這輩的拜完,然後才是劉淑賢帶著朦朦瞳瞳的劉文劉武

  「好好……來來每人一個紅包,爺爺也祝你們身體健康,事業蒸蒸日上……」老爺子今兒個特高興,不管大小,一人給發了一個厚厚的大紅包。

  不用打開看,劉之野接過來用手一捏就知道,「嚯,這老爺子,今年是下了血本了……」

  從此每當初一,這一天是劉淑賢最喜歡的時刻,她們老劉家大人多,這一頓作揖磕頭下來,就可以換來一個個壓歲錢紅包。

  劉淑賢今年,就是要上小學的人了(提前入學),打小她就人小鬼大的,知道錢是好個東西,可以買好吃的好玩的,當然特別高興。

  小孩子們可最喜歡過年的了,

  當然劉之野地前世,小的時候也是這樣的,那會兒他恨不能離過年還有差不多兩個月的時候就開始盼了。

  理由呢?吃肉?新衣服?吃糖?壓歲錢?

  現在腦子回想起來,那時的壓歲錢對於他的記憶,要是能有五元面值的,可是樂開了花夠買多少鞭炮啊。

  新年從這一天開始,孩子們打開那新年的紅包,也打開紅紅火火的一年。

  吃過初一的餃子,拜年儀式便悄然拉開序幕。

  劉之野,一如既往地領著家中的小輩們,穿梭於鄰里之間,逐戶拜年,沿襲著多年不變的習俗。


  在這特殊的日子裡,不論你身居何職,地位顯赫與否,一旦踏入家門,便化身為家族中謙遜的小輩,遵循傳統,逐一拜訪族中的長輩,以表敬意與祝福。家家戶戶,門扉輕啟,笑語盈盈,共話新春,一派溫馨和諧的景象。

  劉家莊再怎麼變化,年味兒還是那麼十足,滲透在樸實的街坊鄰裡間。

  在村里過年,甭管是原來的劉家人,還是新遷來的張家、李家、王家,都沒有貧富貴賤之分,融洽的像一家,見面一聲聲親切地問候:「您,過年好啊!」

  當然,在劉家莊的重頭戲就是,劉氏一族前來給老爺子拜年的情節。

  這一波波,連綿不斷前來拜年的人群,直到日上中午才算結束。

  大年初一的正午時分,劉家是上下一派繁忙。今日,是劉家一年一度的盛大團圓日,各房各支的掌舵人,無論事務多麼繁忙,都會不約而同地聚首於此,共享一頓意義非凡的午餐。

  這不僅是味蕾上的盛宴,更是老劉家世代相傳的溫馨習俗,旨在強化家族成員間那份割捨不斷的血脈聯繫,讓親情在歡聲笑語中更加深厚綿長。

  劉氏以及劉家莊未來一年或者多年的大事,都是在這個特殊的時刻給商議敲定出來的。

  有人說,這裡才是劉家莊人的「最高權利機構」,這麼說也有幾分道理。

  這裡是一年一度的全族盛會,宗族成員匯聚一堂。平日裡累積的矛盾與分歧,個人的不滿與需求,均在此刻得以坦誠相告。

  無論是誰,有何不滿,有何訴求,皆能在此暢所欲言。眾多紛爭與難題,往往在此找到了和諧的解決之道,為宗族的和睦與發展鋪平了道路。

  前文已述,現今的劉家莊已非往昔比。這個戶籍人口尚不足四萬,加上流動人口也不過十餘萬的小城鎮,竟奇蹟般地實現了近八億元的年度生產總值,其背後,宗族間的緊密團結與齊心協力功不可沒。

  劉家莊,如今是經濟繁榮之地,萬元戶已成尋常景象,家家戶戶皆顯富足之態。

  這裡,變革之風席捲每個角落,工作穩定無憂,飲食豐足不愁,醫療養老有保障,子女教育有盼頭。

  更兼民風淳樸,尊老愛幼成風尚,鄰裡間和睦相處,道德之光熠熠生輝,教育之重深入人心。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老百姓只有過上富足的生活後,才會講文明、遵道德。

  今日的午宴堪稱劉氏一族年度最為盛大的慶典,僅宴席便連綿鋪開,多達十餘桌之多。

  受邀赴宴者,無一不是劉家宗親與摯交好友,齊聚一堂,共襄盛舉。

  掌勺的依舊是三叔公劉洪深,他攜同眾多弟子,而輔助的則是劉家一眾幹練的女眷。


  儘管食客眾多,但場面卻井然有序,沒有絲毫慌亂,一切都被安排得有條不紊。

  正午時分一到,眾人便準時圍坐,共享盛宴。

  坐席是必須遵守規矩的,年齡和輩分最大的長者要坐主位,然後再依次坐。

  如果專門招待客人,客人可席於主人左右,另外還有主人專門請的陪席。

  請客吃飯對座位的安排講究更多。安位,首先要確定主位。主位通常坐北朝南,不管方桌還是圓桌,正位都在正中。

  但是很多場合,桌子並不好分辨是朝北還是朝東,怎麼來確定主位呢?以門為標誌,正對著門的是主位。

  主位確定後,再按「尚右」即「右為上」的老禮兒,依次安排座位兒。為什麼以右為上呢?

  「尚右」的老規矩從商周時代就有了,即以右邊的位置為尊,室內以西為右,宴請尊貴的客人,要坐西面東。

  在飯桌上,只要坐下,就不要挪地方,一直坐到散席。

  老京城人認為,聚餐時的座位雖然是按長幼和輩分來安排的,但只要您坐下,就按《易經》八卦來定位了。

  這些定位,對人的運勢來說並沒有好與壞之說,但老規矩告訴你:定位後就不要再動了,如果您再亂挪位子,那就會亂了運勢,倒霉隨之而來。

  拋開所謂的運勢說,從禮儀的角度說,在飯桌上亂挪位子也是對他人的不尊重。

  因為在原來的位子上已經占用了一套餐具,挪地之後,餐具很可能混淆不清,給他人造成困擾。

  即使原本這個位子是空的或者有人提前離席空出一個位子,也不能隨便坐到空出的位子上,因為您影響了同桌其他人的就餐氛圍,是對他人的不禮貌。

  在沒有客人的情況下,作為家長也要給孩子樹立這樣的規矩:吃飯就要老老實實在一個地把飯吃完,那種端著碗滿處跑的,擱到過去那是「叫花子」要飯的。

  待老爺子在主坐的主位安然入座,宴會方才算得上正式拉開序幕。老爺子雖非村中最為年長者,卻以其顯赫的輩分傲視群雄。

  追溯往昔,他所代表的劉家一脈,乃是嫡系正宗,歷經三百年風雨而不衰,其家族榮耀,可見一斑。

  更值得一提的是,老爺子曾執掌族權,擔任族長之職,其威望之隆,無人能及,為村中人所共仰。

  劉之野已是老爺子的接班人,他早就被劉氏的族人們共同推舉為「話事人」。

  在這樣的場合,劉之野就坐在老爺子的右邊,他也毫不推諉,率先起身,手執酒杯,朗聲道:「來,讓我們共同舉杯,為長輩們的新年獻上最誠摯的祝福!」


  「轟」的一聲,百餘名族人賓客們應聲而起,動作整齊劃一,紛紛舉起手中的酒杯,異口同聲地喊道:「祝叔公、大伯……」聲音響徹整個空間,洋溢著濃厚的節日氛圍。

  有幸被當成自己人邀請而來的「樣式雷」、以及一些入戶村裡的學者、醫學專家、教授們,此情此景他們心裏面的震撼可想而知。

  知道他們劉家人團結,沒想到團結直斯。

  然後,等他們紛紛落座後,早已等候的小年輕們,就絡繹不絕的開始上菜了。

  劉家的這場家宴非常豐盛,不是標準的「二八席」,一些菜式還略做改動,增加了不少的好東西,包括天上飛得,水裡游的。

  「二八席」八個碗菜和八個盤菜組成的,過去都是具有固定的菜式。

  比如用肉,均為豬五花肉,且全部用水煮後再過油炸(俗稱走油肉)後製作菜餚。

  因此肥而不膩,酥爛爽口。八個盤菜包括四盤涼菜和四盤炒菜,用菜多以時令蔬菜為主,菜式沒有嚴格的限制,可隨季節時令的變化而作相應調整。

  二八席製作起來頗費功夫,常常需要從前一天開始準備食材,煮、燉、蒸、炸等繁瑣的步驟,也在賦予了二八席特殊美味的同時,有了別樣的意義。

  在過去,「二八席」是在婚喪嫁娶時才用來招待客人的大餐。

  如今,「二八席」在劉家已不再局限於婚嫁喜宴這一主題了。已被更多的用於婚嫁,會友,壽宴等等場所。

  老爺子一瞧上菜了,他主動第一個拿起筷子夾了一筷子雞肉道:「大家先吃菜,酒咱們慢慢喝……」然後,在坐的其他人才開始紛紛動筷子夾菜。

  這是因為,甭管是出席宴會還是在家裡吃飯,由誰第一個動筷子還是有講究滴。

  一般有老人在的話,只有老人先動筷了,其他後輩才能開動,如果你先動塊的話會不禮貌滴。

  老京城人在飯桌上講究,大人不動筷子,小孩子是不准許動筷子的。

  如果宴請客人,通常由主人提議,客人先動筷子。如果是「官宴」,通常由飯桌上官兒最大的人發話。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