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78年秋

  第465章 78年秋

  入秋以後,老劉家四合院的風光是一天比一天動人。

  家裡處處點綴著一叢叢花草,部分是草本的,也有盆栽或地種的。

  中秋時節正是百花盛開的時候,老媽鄧茹院子裡種的秋葵、繡球、美人蕉開的正旺。

  想看更多精彩章節,請訪問𝙨𝙩𝙤9.𝙘𝙤𝙢

  閨女劉淑賢看到此情此景就開始了寫生,她打小練就的油畫水平還不錯。

  著著畫版上栩栩如生的鮮花,愛畫的她奶奶鄧茹就笑出了聲。

  這時節最讓劉文劉武這些孩子們興奮的就是打棗、摘葡萄。

  劉家老宅院外有三棵參天的棗樹,這幾棵棗樹有些年頭了。

  時到中秋棗兒成熟了,大伯母召集左鄰右舍的孩子來吃棗。

  大人爬樹上用長杆搶起打棗子,滿樹棗子唏里嘩啦往下掉,地上的孩子冒著挨砸撿棗,「唉唷,咋那麼疼啊!原來是被洋棘子蜇著了」,那孩子忍著疼依然撿棗。

  最後大傢伙撿了一炕的棗,又分配了每個人的份額,一家的棗大家都吃了。

  …………

  一到八月初十,您看吧,京城裡的各條街道上就熱鬧起來了。

  今年變化最大,多年不見的月餅攤、水果攤,賣「月光馬兒」的攤、賣兔兒爺的攤、賣帶枝的毛豆的攤、賣雞冠花等花卉的攤,一個挨著一個出來了。

  就連餑餑鋪也在自家門面的前邊擺起了攤子,人們紛紛選購。

  就算是頂窮的人家也會買兩塊自來紅或者自來白,在節日的當天晚上切成幾小牙兒,全家分而食之。

  過八月節嘛!也有買酥皮點心應節的,即使大人不吃也要給孩子吃。

  中秋節的前一天,大伯母跟老媽鄧茹這妯娌家就開始忙活起來了。

  她們要在中秋節這天在院子裡擺供桌上供。

  因為家裡有十年沒有舉行過這種傳統的中秋儀式了。

  今年劉家又恢復了老傳統,所以這二老的勁頭十足。

  這供桌上擺放了各色水果,紅瓤西瓜,深紫色的葡萄,新鮮上市大的蘋果,一肚皮籽兒的大石榴。

  中秋節期間,劉家莊正值秋果上市,水果特別豐富。

  像什麼雅爾梨、沙果、白梨、水梨、蘋果、海棠、歐李、鮮棗、葡萄、晚桃,又有帶枝毛豆、果藕、西瓜,劉家莊的果園裡是應有盡有。

  除了水果,桌子兩邊擺上用大盤子裝的月餅。


  大伯母還做了大蒸餅,圓圓的,裡面是香油分層,一層層中間夾的是各色乾果,撒上青絲紅絲金糕條,好看極了。

  當然,說起中秋老京城人傳統的中秋節,最離不開的一樣老物件兒那就是「兔兒爺」。

  早年間,這可是件一等一的好玩物。

  每當七月十五一過,京城裡的大街小巷到處都是擺攤賣「兔兒爺」的了。

  高矮胖瘦,有騎鹿的,有乘鳳的,有披掛著鎧甲的,扮相妝容各不相同。

  有人就問,為什麼京城過中秋要買「兔兒爺」呢?

  這是傳說有一年,京城裡突然起了瘟疫,幾乎每家都有病人,且醫治不好。

  天上月宮的嫦娥看到此情景,就派身邊的玉兔下凡去為百姓們治病。

  玉兔下凡後就變成一個少女,騎上馬、鹿、獅子、老虎,走遍了京城內外,為人們治病。

  人們為了表達謝意,紛紛送東西給她,但玉兔卻什麼都不要,只是向人們借衣服穿,每到一處就換一身裝扮,有時還穿著男人衣服。

  消除了京城的瘟疫之後,玉兔就回到了月宮中。

  所以,為了紀念玉兔,人們就用泥塑造了各種各樣玉兔的形象,姿態萬千,非常可愛。

  為了感謝她給人間帶來的吉祥和幸福,所以每到農曆八月十五那天,每家都會供奉她,給她擺上好吃的瓜果菜豆,並尊稱她為「兔兒爺」。

  大部分「兔兒爺」是,人形兔面,用泥製成塗彩,最大者達一米左右,最小者二三寸。

  一律是廣瓣嘴,支棱著兩隻耳朵,面頰如粉,身披「戰袍」,「頂盔貫甲」,背插一桿靠背旗。

  有的兔兒爺「騎」虎,有的「騎」獅子,有的「騎」象,還有的「抱」著執杵搗藥之小免。

  雖然是泥做的,倒也能顯出一副威風凜凜的神態。

  …………

  八月十五這天晚上,月華高照,銀輝灑下。

  劉家人忒講究,就在院裡、屋裡點了好些燈,讓天上的月光與地上的燈光交相輝映。

  當院面向東南方對月設下香案,擺滿了時鮮瓜果,諸如西瓜、蘋果、葡萄、棗、梨、栗子等,還有熟食毛豆、五香花生、芋頭之類。

  桌後掛著「月光馬兒」也叫「兔兒爺碼」、「月宮碼」。

  這是一種木刻水彩印製的畫兒,在香蠟鋪和南紙店也都買得著。

  長者可達七八尺,短者也二三尺。

  畫面的上半部有太陰星君(即月神)像和傳說中的廣寒宮,下半部是玉兔如人立著持杵搗藥圖。


  祭月時,將此畫粘貼於用高粱稈做的架子上,放置祭桌的後邊。

  桌上的香爐上插一枝生毛豆,代表月中的桂樹。

  還要插上象徵月亮里婆娑樹的雞冠花,當然,也不能缺少帶枝的熟毛豆,因為兔子最愛吃的是毛豆。

  案前放上的這些東西,都是有寓意的,不是胡亂擺放的。

  毛豆枝,代表月中的桂樹;雞冠花,象徵月亮里的娑羅樹;九節藕,象徵「九九」至尊意。

  供桌上除擺放水果有講究外,上供用的月餅,也是有講究的,必須是「自來紅」,而不能是「自來白」。

  據說一是討個吉利,二是好看好吃。

  供品擺放完畢後,還要在供桌前鋪有一塊紅氈供人們祭拜之用。

  一切就緒,大伯母帶著全家大大小小的女眷,準備紅燭高燒,焚香拜月。

  和春節祭祀的形式一樣,待布置停當後。

  拜月時,一般是徒手望空而拜,另外所謂拜月,就是向嫦娥遙拜,所以中秋拜月,一般是婦女拜,男性則不拜月。

  所以京城的習俗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一說。

  只見月亮漸漸由東南升起,家中的女人們在劉之野的大伯母帶領下,依長幼順序,一一叩拜起了月亮。

  祭月完畢,「月光馬兒」即可連同「千張兒「、「金銀錠」一起焚之,到來年再「請」——不能說「買」,要說「請」。

  可是,不買「請」不來。

  供畢,全家團坐,飲酒賞月,

  分享瓜果、月餅等祭品。

  月餅是自己家做的「自來紅」、「自來白」,酒是自釀的「桂花酒」。

  大伯母做月餅是一把好手,昨兒個就買來糧油作料,回家活好面兌上餡用模子填餡然後磕出月餅,還有刻著」福」、」壽」的模子。

  她做的月餅,鬆脆、香酥、層酥相迭,重油而不膩,甜鹹適口,頗為家人們所青睞。

  再說說京城人喝桂花酒。

  相傳桂花酒的最初釀造者,是一個依靠售賣自釀葡萄酒為生的寡婦,她有一個好聽的名字——釀酒仙子。

  在開始的時候,她並沒有釀造桂花酒,只是在一次機緣之下,她在山上碰到了一個老者,那個老者應該是上山砍柴途中受傷了,坐在路邊求助。

  釀酒仙子想施救,但面對奄奄一息的老者,自己身上連水壺都沒有帶,不知怎麼施救。

  看著嘴唇乾裂的老者,她無奈之下,咬破自己的手指,想用自己的血液來為這位老者解渴。


  就在血液流入老者嘴唇的瞬間,老者忽然不見了。

  一陣清風過後,天上飛來一個黃布袋,袋中貯滿許許多多小黃紙包,另有一張黃紙條,上面寫著:

  「月宮賜桂子,獎賞善人家。福高桂樹碧,壽高滿樹花。採花釀桂酒,先送爹和媽。吳剛助善者,降災奸詐滑。」……

  院子四方合圍,圍出一家人平平淡淡的幸福。

  院落重重庭院深深,一家人濟濟一堂這才是團聚的時刻。

  今年的中秋節,是全家人最為團圓的一年。

  前年的那個中秋節,劉之野身先士卒,正身處災區一線,有條不紊地指揮著抗震救災的工作。

  與此同時,劉之泰與賀紅梅夫婦倆也並未在家中團聚。

  而是同樣在災區,身著白衣,夜以繼日地投入到緊張的醫護工作中,為災區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到了去年中秋,家中卻突遭變故,老爺子不幸罹患重病,這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如同烏雲般籠罩在全家人的心頭,給原本溫馨和睦的家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陰霾。

  好在經過一系列的治療與精心照料,老爺子終於頑強地戰勝了病魔,在半年的時間後逐漸康復。

  然而,這一場大病終究還是對老爺子的身體造成了極大的損耗,讓他的身體狀況大不如前,甚至讓人不禁擔憂起他的餘生。

  但老爺子卻顯得異常豁達與樂觀,他慈祥地笑著安慰著身邊的一眾後輩:「呵呵,我都已經活到鮐背之年了,還有什麼看不開的呢?俗話說得好,閻王不收自己個兒去!我這一輩子能活這麼大歲數,已經賺夠了,爾等就莫要再為我悲傷了!」

  儘管深知生老病死乃人生必經之路,無法避免,

  然而劉元生與劉竟齋這對兄弟,以及他們這些孫輩劉之野、劉之泰、劉鐵林、劉玉翠、劉之若等人,對此卻難以釋懷。

  在他們心中,老爺子不僅是血肉至親,更是劉氏一族屹立不倒的精神支柱,是族人心中永恆的燈塔。

  正因如此,當老爺子身染重病之時,整個劉家莊都籠罩在一片陰霾之下,人人心中焦慮不安,仿佛失去了主心骨一般。

  實際上,他們內心深處最為擔憂的是,一旦老爺子這一代人全部離去,劉氏家族是否還能維持現有的凝聚力,繼續穩步前行?

  儘管劉之野已被劉氏族人默認為無可爭議的話事人,在他的卓越領導下,劉氏一族也確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然而,與老爺子在劉氏一族中根深蒂固的威望相比,劉之野仍稍顯遜色。

  老爺子在族中的影響力,仿佛一座巍峨的高山,讓人難以企及。


  ……

  劉之野深知老爺子已至暮年,生命之火即將熄滅,心中悲痛萬分。

  儘管他擁有不凡的能力,卻也無法逆轉生老病死這一無情的自然法則。

  面對這無法改變的命運,劉家人選擇珍惜老爺子餘下的每一刻,陪伴在他身旁,給予他溫暖與慰藉,希望他能安心地、無憾地走向生命的終點。

  因此,父親劉竟齋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他毅然決然地告別了自己傾注了幾十年心血的教育事業,選擇了提前退休。

  他渴望在家中多陪伴年邁的老爺子,共度溫馨的時光,彌補過去因工作繁忙而缺失的陪伴。

  與此同時,大伯劉元生也做出了相似的抉擇。

  他將手中緊握多年的養殖事業,放心地交給了劉氏家族中那些年輕有為的後輩們去管理,自己則退居二線,享受著悠閒的晚年生活。

  就這樣,大伯劉元生、父親劉竟齋、三大爺劉元海等老一輩人物,相繼退休,劉氏家族也正式迎來了二代目的時代。

  今年的中秋節,對劉家而言,是近年來最為團聚的一天。

  家中的大人小孩,無一缺席,齊聚一堂。

  老爺子雖然年事已高,耳背得厲害,常常聽不清晚輩們的談笑聲,但那份濃濃的親情氛圍,他卻感受得真切。

  他躺在院子裡的躺椅上,身上蓋著毛巾被,目光慈祥地掃過滿院嬉戲打鬧的第四代孩子們。

  那些稚嫩的笑聲,活潑的身影,如同一股清泉,滋潤著他那顆歷經滄桑的心。

  老爺子臉上的笑容卻異常燦爛,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滿足與幸福。

  在這個團圓的時刻,老爺子仿佛看到了家族血脈的延續,感受到了家族的溫暖與力量。

  這份團聚的喜悅,讓他忘卻了歲月的流逝,心中充滿了對劉氏未來的美好憧憬。

  劉之野半蹲在老爺子身前,緊緊握著那雙布滿歲月痕跡的手,關切地問道:「爺爺,您是不是累了?要不,我扶您回屋去歇會兒吧?」他的眼神中滿是擔憂。

  老爺子緩緩轉過頭,目光溫和地落在劉之野的臉上,輕輕搖了搖頭,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微笑。「不急,讓我再好好看看這些小傢伙們。」

  他的話語中充滿了不舍與期待。

  接著,他抬起手指向不遠處嬉戲的孩子們,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之野啊,你的擔子最重,以後這個家就全靠你來守護了!」

  劉之野淚滿盈眶,卻笑著對老爺子點點頭,「您老放心吧!有我在劉氏一定會興旺!」


  老爺子滿含欣慰地凝視著他最為器重的孫子,目光中滿是驕傲與期待。

  他注意到劉之野眼角邊悄然爬上的那一抹細紋,不禁輕聲感慨:「你也到了不惑之年,照顧好自己,看著他們別走歪路就成,有些事,莫強求,能看開就好!

  月到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萬事休。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

  爺孫說著話,大伯母麻利兒地端出來一大盆「勝芳蟹。」

  「螃蟹來嘍!大家都趁熱吃啊!」

  「哦!吃螃蟹嘍!」一群小的也不再鬧騰了,猴急的上前來,抓起還燙手的螃蟹就開始吃了起來。

  一到中秋,人們就有吃螃蟹的習俗。

  老京城人說起吃螃蟹那可有個講兒:是尖臍兒吃膏兒,圓臍兒吃黃兒啊!螃蟹您蒸著吃,那是最通常的吃法了。

  其實,講究的人吃醉蟹。

  其味道清香肉活,味鮮吊舌,有著「天下第一美味」之稱。

  但是吃醉蟹對螃蟹的品質有要求,最上等的當然是劉家莊出產的「勝芳蟹」。

  京城人愛吃蟹也愛做蟹,蒸、煮、炸等方式應有盡有,螃蟹也成了京城人們中秋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家常美食了。

  劉家莊特產的「勝芳蟹」,乃是京城水產界的一顆璀璨明珠,每逢中秋佳節前後,便紛紛湧上市場,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儘管近年來劉家莊的螃蟹產量頗為可觀,卻依然難以滿足市場的龐大需求,常常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不過即使是這樣,街道辦也沒有短缺了這裡的人們過節發放福利。

  槐花現在是劉家莊自行車廠里的一名正式工人,平日裡勤勉有加。

  中秋佳節這天,自行車廠特意給工人們放了一天假,讓大家得以享受這個團圓的時刻。

  天剛蒙蒙亮,槐花就迫不及待地來到了廠里,領取了屬於自己的中秋節福利。

  四斤香甜可口的月餅,兩條活蹦亂跳的大鯉魚,六斤肥美誘人的「勝芳蟹」,還有兩瓶醇厚甘冽的「太行」酒,這些豐厚的禮物讓槐花滿心歡喜。

  一路上,小當的心情格外舒暢,她歸心似箭,蹬著腳下的自行車跟那風火輪似的。

  自行車廠今年的福利真是比往年好多了,不僅種類豐富,而且品質上乘。

  小當想著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品嘗著這些美味佳肴,共度佳節的美好畫面,嘴角不禁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等她推開家門,一股熟悉的氣息撲面而來。

  「奶奶!」小當清脆地喊道,聲音中帶著難以掩飾的興奮,「媽!我回來了!」她一邊喊著,一邊將手中的包裹輕輕放在桌子上,臉上洋溢著回家的喜悅。


  「回來就回來了唄,你瞎嚷嚷什麼呀!」棒梗從屋內走出,眉頭緊鎖,語氣中帶著幾分不悅。他的眼神里透露出一絲煩躁,似乎正被什麼心事困擾。

  小當看著哥哥棒梗這副欠揍樣,心中不禁感到納悶。

  她轉頭看向一旁正在忙碌打掃衛生的槐花,低聲問道:「咱哥這是怎麼啦?大清早的,就跟吃了槍藥似的,誰惹他了?」

  槐花湊近她的耳邊,壓低聲音說道:「嗨!他這是在跟咱媽慪氣呢吧?」

  小當一臉疑惑地問道:「這大過節的,他這慪哪門子氣啊?」

  槐花不屑地翻了個白眼,回答道:「還能有啥原因,不就是因為給他那老丈人送禮的事情嘛!」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