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吐蕃成為附屬,回到長安
第249章 吐蕃成為附屬,回到長安
次日,大軍陸續離開湟水。
李瑄親自送河朔大軍十幾里,他與王思禮、阿史那扶汶等將領邊走邊聊。
他心中想著河隴的將領,關鍵時刻,不知有幾個可用。
李光弼是忠於國家的人。
李瑄雖然是李世民的後代。在宗室體系下,他是沒有資格繼承大統的。
就算李隆基的兒孫死完了,輪也是輪到李治的子孫。
𝘴𝘵𝘰9.𝘤𝘰𝘮提醒你可以閱讀最新章節啦
河東,將來可能還會被安祿山得到。
但安祿山沒有掌控河東軍。
安史之亂的時候,安祿山只是以范陽、平盧,以及契丹、奚、韋室、靺鞨、同羅等組成的胡部聯盟起兵。
作為河東節度使的治所太原,不論是安祿山,還是史思明。從始至終,都未攻下。
看著河隴騎兵遠行後,李瑄嘆一口氣。
他已將王思禮舉薦朔方左廂兵馬使,舉薦阿史那扶汶為豐安軍使,舉薦以前的部下郭合蒼為豐安軍副使。
他對靈武郡的八千豐安軍還有巨大影響力。
李瑄的根基是隴右、河西。
即便不掌兵權,他也有信心振臂一呼,得到其中的兵馬。
幾年後,曾經跟著他的親衛,跟著他戰鬥的士兵,都會成長成骨幹。
他的提拔的將領普遍年輕,有的才二十出頭,皆可以到壯年。
河東、隴右軍離開,但他們的主將李光弼、程圭要留下來,隨李瑄一起去長安接受李隆基授予英雄勳章。
……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軍功入相的規則之下,李瑄的入相之勢越來越明顯。
此時李瑄的功績傳遍大江南北,每過一日,李瑄的威望強大一分。
昔日那些軍功入相的將領,和李瑄的功績比起來不值一提。
李瑄抄襲過不少詩篇,這個時代的詩歌,是為大臣的加分項。
李瑄也辦理過多起案子,提出過理財的策略,且效果顯著。
以前人們覺得李瑄的年齡是硬傷。
而現在李瑄的年齡已經被無視。他的功績和成熟穩重,早已把年紀的劣勢抹平。
李瑄自己也有這種感覺。
所以他才會提前對僚屬進行安排。
公輸青子已經製作好彈棉花弓和彈棉花錘。
之前曹國胡商送李瑄一袋棉花,將其取出,試著彈一下,發現頗為費力。
經過多次改進,才輕鬆許多。
李瑄下令工匠將成熟的彈棉花弓和彈棉花錘製造最少百件。
以後還會製造更多。
由公輸青子教導士兵,等棉花成熟後,讓士兵為百姓彈棉花。
如何去使用棉花,李瑄記錄成冊,交給佐吏,讓他們傳達給百姓。
「啟稟李帥,吐蕃大論恩蘭達扎路恭,以使者的身份求見。」
湟水城外的士兵剛撤完,羅興入內稟告李瑄。
恩蘭達扎路恭只帶著幾名隨從,被唐軍一路護送至湟水城。
「吐蕃終於來了,我還以為他們不服氣呢!」
李瑄一直未去長安,就是在等吐蕃的動靜。
末結桑東則布將吐蕃發生的事情告訴他後,李瑄覺得瑪祥仲巴傑執政,多半會向大唐妥協。
因為不妥協只能被滅亡!
甚至不需要李瑄,唐軍完成高原訓練,就可翻越巴顏喀拉山。
「將吐蕃大論帶到府衙!」
李瑄讓親衛帶恩蘭達扎路恭入湟水城。
半個時辰後,恩蘭達扎路恭站在府衙外。
他抬頭看著莊嚴的節度使府衙,內心五味陳雜。
猶記得大唐皇帝狩獵的時候,李瑄將骨頭擺在北面,將肉擺在南面。
用以暗諷吐蕃不對天竺諸國動手,反而惹強大的大唐。
那些天竺小國,以吐蕃的國力,可以輕易征服。
面對李瑄的諷刺,當時不服輸的恩蘭達扎路恭,用石頭砸開骨頭,寓意自己能攻破大唐。
事實就是,兩年時間,一潰千里。
吐蕃崩碎的不只是牙齒,甚至自己把自己的牙齒吞下,損壞自己的五臟六腑。
國內的矛盾,只是暫時鎮壓。貴族之間勾心鬥角,民間的怨氣,始終未熄滅。
雪域高原,已經不是天塹。
正如瑪祥仲巴傑所說,一旦李瑄準備好,率兵入盆地,必有心懷鬼胎的貴族成為李瑄的引路人。
所以恩蘭達扎路恭深感自己責任重大。
還有一件事情讓恩蘭達扎路恭非常矛盾,他效忠的尺帶珠丹,被李瑄生擒。
「請!」
衙前侍衛只是吐出一個字,讓恩蘭達扎路恭入內。
恩蘭達扎路恭進入府衙,步入正堂。
他努力使自己保持鎮靜。
在正堂首座,李瑄正在捧著一本典籍在觀看。
恩蘭達扎路恭入內,李瑄恍若未聞。
「吐蕃三十七代贊普特命使者恩蘭達扎路恭,見過大唐元帥!」
恩蘭達扎路恭自報身份。
李瑄這才放下書籍,看著恩蘭達扎路恭調侃:「赤松德贊還未斷奶,就能任命特使了嗎?他知不知道他父親還活著?」
「你們中原漢代的幼主還少嗎?」
恩蘭達扎路恭覺得李瑄這是羞辱,下意識地反駁道。
「漢代幼主身邊儘是奸佞,所以有多不得善終。你和瑪祥仲巴傑是這樣的人嗎?」李瑄面色不變地反問。
「我們吐蕃人的忠心,你們是不會明白的。」
恩蘭達扎路恭強辯道。
「忠心嗎?尚多熱爾猛將赴死,尚傑斯秀亭臨亡一衝。我還以為砸開硬骨頭者,是有勇氣的人。」
「我在大非川外未找到你,在大非川內未找到你,在大非川古道上未找到你,在花石峽未找到你。尺帶珠丹身邊的將領死完了,孤零零爬在雪地上,堂堂贊普,可憐極了。」
「如果不是戰後詢問,我還以為恩蘭將軍在邏些城賞漫天白雪,在紅山宮堡仰望蒼穹。這是忠心嗎?」
李瑄這句話侮辱性很大,殺傷性更大。
恩蘭達扎路恭聽到這話,臉色通紅,無地自容。
特別是得知贊普孤零零趴在雪中,被李瑄嘲諷可憐,讓恩蘭達扎路恭想拔刀自盡。
可他有自己的使命,大過自己的性命。
他又想起田獵之時,李瑄巧言善變。
他竟然被李瑄言語陷阱勾引,是以完全沒有氣勢可言。
「元帥,自文成公主入吐蕃以來,大唐與吐蕃結舅甥之盟,共同進退。百年以來,多有誤會,所以使我們干戈而見。我們贊普希望與大唐化干戈為玉帛,再締盟約,以最高的祭祀之禮,讓蒼天見證我們的友誼。也希望元帥能放歸贊普回邏些城!」
恩蘭達扎路恭不敢再言其他,拱手步入正題。
他沒有直接爬在地上臣服,而是想著爭奪點什麼。
「尺帶珠丹如果回去,誰是贊普?他回去以後,能把吐蕃三十三萬人帶回去嗎?如果不能,貴族會不滿,民怨會沸騰。」
李瑄答非所問。他似乎很了解吐蕃的形勢一樣。
「唐與吐蕃百年戰鬥,是你們貪心所致。大唐也貪心,但大唐有胃口。伱們吐蕃蛇吞象,顯得不自量力。當初你們的第一任贊普赤聶贊普建築雍布拉康城堡,只是為了防止野氂牛。你們現在卻想把城堡建在大唐的土地上,這也是吐蕃失敗的原因。」
「還有,你這樣信口開河的話,是挑戰我的耐心。」
李瑄打斷恩蘭達扎路恭想說的話。
告訴他強者為尊。
獲勝,可以仰天大笑。
輸了,就乖乖認罰。
戰場上得不到,還想在談判桌上得到嗎?
李瑄可不是後世某人。
「這是吐蕃的國書,請元帥轉呈大唐的皇帝。我吐蕃願請冊封,年年進貢,歲歲來朝……」
恩蘭達扎路恭深吸一口氣,不再多辯,他從包裹中取出羊皮卷,恭敬呈上。
面對強勢的李瑄,他們只有這一條路,再多說,只是自取其辱。
「你們無端侵害,殘戮我百姓,擄我邊民。戰爭開啟容易,敗了就想俯首稱臣,哪有那麼簡單?精騎三萬,出巴顏喀拉山口,三個月之內,必破入紅山宮堡。」
親衛將國書接過來後,李瑄看也不看,以勢壓人。
「此次歸附,乃真心實意,如有違背,天打雷劈。」
恩蘭達扎路恭伸手指天說道。
他的心變急。
他知道李瑄的話,絕非胡言亂語。三萬精騎入吐蕃,要是李瑄親自率領,沒有人可以擋住。
「看在你有誠心的份上,我提幾個條件。你們向青海驅趕牛三萬,馬三萬匹,駝一萬,羊五十萬。然後帶著黃金兩千斤,到長安拜見聖人,為吐蕃贊普求封號。每年進貢的物品,長安朝拜時再議!」
「將吐蕃國內所有漢人奴隸放歸青海。」
「將末氏家族放至柏海。」
「讓瑪祥仲巴傑的兒子,到長安學習我大唐文化。」
「吐蕃與唐進行青海互市,位置在伏俟城側。」
「大唐商人通往天竺的道路,不得阻攔,且需保護大唐商人的安全。」
李瑄一連提出數個條件。
之前和李隆基說過,滿足這些條件,吐蕃才能到長安朝聖。
「元帥的條件,有些強人所難……」
恩蘭達扎路恭面色難看地道。
互市和商人通行沒問題。伏俟城古道,本就是古絲綢之路。
瑪祥仲巴傑的兒子到長安為人質,他做不了主。但他想瑪祥仲巴傑一定會同意。貴族妻妾成群,不差這一個兒子。
漢人奴隸,已經被獎賞許多貴族,想一下全釋放,很不容易。
末氏家族為末結桑東則布的家族。末結桑東則布已經被打上反賊的標籤,如果將末氏家族放回,有損他和瑪祥仲巴傑的威望。
而且李瑄要的馬牛羊駝和黃金太多。
一旦這些馬牛羊駝到青海,吐蕃要空許多牧場,本就損失慘重的吐蕃,需更長時間去恢復元氣。
另外,還要年年向大唐上貢,一定不是小數目。
「我想揮師南下,將兩國的版圖拼接在一起。是聖人網開一面。機會已經給你們,後悔的時候就來不及了。」
李瑄沉聲說道,還是這些條件,不為所動。
吐蕃沒得選擇!
他也知道吐蕃的性格,必會因此次壓迫而反彈,但他也不在意。
十年時間,吐蕃遠遠無法恢復。
只要吐蕃存在,擁有十一萬兵馬的隴右軍就會存在。
恩蘭達扎路恭被李瑄的氣勢震到。
李瑄根本不給討價還價的機會,因為吐蕃是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大堂的氣氛一瞬間僵住,然每過一個呼吸,氣氛就會緊張一分。
李瑄乾脆繼續拿起書……
如此,恩蘭達扎路恭更感覺到壓力。
半刻鐘過去,李瑄又將書放下。
恩蘭達扎路恭神情緊繃,他以為李瑄要將他轟出去,立刻說道:「我吐蕃同意元帥的條件……這都是冒犯天朝的代價,今後吐蕃為附屬,贊普得到大唐天子的封號,兵馬隨時接受大唐天子的調遣!待我回到吐蕃,會立刻攜帶貢禮,向大唐天子朝拜!」
說完這句話,恩蘭達扎路恭仿佛失去所有力氣一樣。
贊普是天神轉世,現在卻要大唐天子正名,這是一種恥辱。
但國家衰弱,唯有忍辱負重,才能保全國家。
「只要吐蕃真心實意。我大唐會如你們的瑪祥對待你們的贊普一樣,對待你們。忍辱負重的心思就不要有了,會將你們推入深淵……」
李瑄緩緩向恩蘭達扎路恭說道。
「吐蕃拱衛天朝之心,百代不移!」
恩蘭達扎路恭再次一拜後,向李瑄請求道:「在下希望見一下贊普。」
他知道贊普已不可能回到吐蕃,只是想看一下贊普究竟如何。
「聖人有令,不得任何人見吐蕃贊普。如果想見,去長安求見吧!」
李瑄直接將此推到李隆基身上。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恩蘭達扎路恭無法強求,只能向李瑄一禮後離開,退出大堂。
在節度使府衙的院落中,末結桑東則布與恩蘭達扎路恭錯過。
兩代大論彼此凝視。
恩蘭達扎路恭正欲開口的時候,被末結桑東則布打斷:「我知道你想說什麼。但我走投無路,而唐蕃古道能直通大唐。如果我先一步回到邏些城,還能輪到仲巴傑嗎?我不是低估你們的能力,而是高估了你們的忠心,沒想到你們拋棄贊普的時候,這麼果斷!」
說完,不待恩蘭達扎路恭回復,末結桑東則布就徑直離開。
恩蘭達扎路恭還有羞恥,掩面離開府衙。
吐蕃的依附,意味著持續一百多年的唐、吐戰事告一段落。
這幾個月來,該有的調度,皆已完成。
從新郡太守,到他新任命的僚屬,可以有條不紊地繼續行進。
吐蕃放歸的漢人奴隸,李瑄寫信讓高適、楊綰、劉晏安置。
李瑄下令後天啟程,由臨洮軍一千輕騎,押送尺帶珠丹、附屬諸王、政務大臣、吐蕃主要將領、貴族、千戶長等,連同金銀珠寶,回歸長安。
隨行的還有南霽雲、哥舒翰、安思順幾名英雄勳章獲得者,他們要接受聖人的授勳。
這兩日做好準備!
李瑄又吩咐僚屬一些事宜,讓他們各司其職,不要多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次日,李瑄與李泌一起到城外湟水旁垂釣。
一個時辰,李瑄連上數條魚,李泌一條未上。
「先生今日運氣不好!」
李瑄再次將魚線放入水中,調侃李泌一句。
他懷疑李泌這個不吃肉的人,不會釣魚。
「釣魚,不就是慢慢等待嗎,要有耐心,等待魚兒咬上來。」
李泌沒有一絲焦急。
「還是先生耐心好,如過半個時辰不上魚,我就會心急。」李瑄笑了笑。
「將軍不愛釣魚,是以心急,這無可厚非。」
李泌向李瑄說道。
「唉!是啊!好在今日運氣不錯。明日我回長安,先生一同隨行否?」
李瑄這才說起此事。
「山人可回終南山。」
李泌表達的意思很清晰,他不入仕途。
邊塞的修行,讓他有所感悟,想繼續修行長生不死之術。
「我讀史書的時候,見張良得遇黃石公,王猛嵩山遇老翁。我本感嘆二人的奇遇,現在一點都不羨慕,因為張良王猛只能見到黃石公和嵩山老翁一面,而我一直能請教我的良師益友啊!」
李瑄突然感慨一句。
他把同為道教的李泌,比作黃石公那種道教先賢。
而嵩山老翁,是有先見之明的無名隱士。
「諸葛亮北伐失敗,沒人說是他的過錯;司馬懿得到天下,都在對他口誅筆伐。因為這合乎於道義啊!」
「枉尺直尋,不小直而大直。將軍比我有智慧。我更不敢當黃石公和嵩山老翁。」
李泌沉定一下,向李瑄開口。
他言語簡潔,意味深長。
李瑄沉默,去思考。
魚漂在動,他未覺,恍若他心在跳動。
他似乎明白李泌的意思,
如果他麾下的將領、官吏,都覺得他想濟世安民,建立堯舜那樣的時代。
像諸葛亮一樣明知不可為的勇氣,最終從政壇上大敗而退出。
甚至讓世人感受到那股大遺憾。
令將領們和高潔的文人們義憤填膺的遺憾。
那樣他撥亂反正的時候,必然會有人理解。
想是這樣想,如何去實施,卻極為困難。
「將軍,動了。」
李泌這才開口提醒一番。
「咻……」
李瑄抽杆,這次未中魚。
而李泌也趁此迅速收杆,李瑄沒有注意李泌是直鉤釣魚……
一個不沾葷腥的人,註定不會釣魚。
隨後,李泌以興罷為由,叫李瑄離開。
李瑄心中有大方向,就可慢慢思考具體。
留給他的時間看似很多,實則很短。
歸湟水城的時候,李瑄將魚贈給路過的百姓……
正常情況下,應該在李泌這樣的人面前放生,但李瑄沒有。
這也是李瑄的個性與志向。
回長安的時候,李瑄沒有讓長離隨行。
翌日清晨,長離為李瑄梳發,李瑄告訴長離,如果他不回隴右,會派人接她入長安。
長離感動欲淚,她一個婢女,能常侍奉李瑄左右,已心滿意足。
李瑄車馬離開的時候,城中的百姓,都來為他送行。
李瑄在馬上對百姓們揮手。
他們只以為是簡單的送行,不久後李瑄會再回來。
沿途郡縣,得知李瑄要獻吐蕃贊普於長安,百姓紛紛出城在官道上,所過之處,萬人空巷。
此行李瑄專門為李隆基帶有禮物,準備在千秋節的時候進獻。
當然,如果長途跋涉中禮物死去,那就另當別論了……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