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出師不利
第439章 出師不利
《刷馬桶都能刷出快感》一文持續的火爆,在國內熱度不斷上漲。
陳沖從人人憎恨的對象,成了人人嘴上的笑談,與此同時,這篇文章又引發了一場社會層面的思考:
𝘴𝘵𝘰9.𝘤𝘰𝘮為您帶來最新章節
「美國不是號稱空氣都是甜的麼?」
「陳沖為什麼會在美國過的那麼慘?」
改開初期,中國面臨著技術落後、知識匱乏的窘境,國家亦迫切需要與國際接軌,培養具備全球視野的人才。
1978年,老人家拍板恢復高考,並鼓勵派遣留學生到世界各國深造。
此後,政府公派、自費留學等多種渠道迅速鋪開。
一場空前的出國熱開啟了。
1978年,整個上海只有8個人申請自費留學。
那年卡特向中國承諾說,可以接受10萬中國學生。
第二年,自費留學人員就超過了千人。
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出國留學也從「國家任務」,漸漸變成一種個人奮鬥的象徵。
出國留學的原因不再僅僅是為了學術,而是為了個人命運的改寫。
從一個普通老百姓的角度看,邁出國門去賺錢,就能夠跳出原有的社會階層,能給自己以及家人帶來足夠多的安全感。
尤其是在這個尚未完全市場化、仍然帶有計劃經濟色彩的時代,出國留學就是突破體制限制的一條路徑!
「洋插隊」成了不安於現狀的年輕人眼中改寫命運的機會。
與此同時,這場熱潮漸漸變得病態。
為了出國,通常要全家動員,家裡湊不齊,就只能借,那叫一個「砸鍋賣鐵」。
甚至出現了有不少女性千方百計的找外國人結婚,只為了更便捷的獲取綠卡,出現了不少騙婚、異國戀的故事。
一切的付出,只為了抵達那個先進的、空氣都是香甜的異國他鄉。
但照《刷馬桶都能刷出快感》這篇文章所寫的,理想與現實之間的鴻溝,似乎比想像中的還深。
陳沖,這位國內曾經的「天之驕子」,深受全國人民喜愛的百花影后,在國外的生活竟然都會如此艱難?甚至不得不靠著洗盤子、送報紙、打零工、刷馬桶來維持生計!
這簡直讓人難以相信。
那塊遙遠陌生而富足的土地,在所有人的幻想中,都應該是天堂,有無數的好機會。
但從《刷馬桶都能刷出快感》這篇文章里看,事實根本就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樣。
陳沖在美國,不僅語言不通,而且在那個國度里一無所有,不要講成功和發財了,就連吃飯這最實際的問題幾乎都無法解決。
也根本沒有誰看重陳沖藝術工作者的身份和經歷,人人都只會嘲笑她對餐館工作的生疏無能。
總而言之,這篇文章所揭秘的不僅是陳沖的狼狽,更是無數出國者的現狀。
隨著《刷馬桶都能刷出快感》影響力的擴大,關於出國留學的討論也愈演愈烈,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心中的出國夢,幻滅了。
沒辦法不幻滅。
人家陳沖是啥家庭?
父母都是上海的高級知識分子,家境不說優渥,也足以超越國內百分之99的其他家庭。
人本身也在國內有身份、有地位。
百花影后!
有這榮譽的,國內就那麼幾個。
結果她去了美國,過的是啥日子?
原本的演藝事業連個水花都沒折騰出來,甚至吃不上飯,活的既不體面、也沒尊嚴。
那還去美國幹啥?
我就留在國內當個工人它不香麼?
當然了,也不乏一些人站出來反駁《馬桶》一文的內容,質疑這篇文章真實性,就跟《中國合伙人》里的孟曉駿似得。
王德發正準備出國留學的閨女,也是這些槓精中的一個。
「爸,你別看這雜誌上胡說八道。」
「寫這文章的人他去過美國麼?」
「他寫的根本就不是真的。」
「你知不知道美國夢?」
「夢想面前,人人均等!」
「全世界只有美國能做到這一點!」
話音還未落,王德發就脫了腳上的內聯升布鞋,徑直往他閨女的屁股後面招呼。
「反了你了!」
「寫的不對。」
「你是說陳沖是個好人是吧?」
「你也敢數典忘祖!」
「你個沒良心的東西,老子沒你這種閨女!」
「你個吃裡扒外的!」
王德發手上毫不留情,揍得閨女滿眼委屈,卻又說不出什麼怨言。
她又不是想給陳沖說話。
在她看來,陳沖說的話是挺過分。
但這會兒,《馬桶》這篇文章所寫的美國留學生活,似乎已經和陳沖綁在了一塊兒。
說《馬桶》裡頭寫的不對,那不等於是在幫陳沖說話了麼?
跟王德發和他閨女一樣,此刻,但凡有質疑《馬桶》的聲音冒頭,就會被憤怒的人民群眾追著揍、追著噴。
《馬桶》這篇文章的正確性已經不容置疑了!
你敢說寫的不對?
怎麼?
你小子是想給陳沖洗白麼!
這樣的帽子誰敢扣到自己頭上。
他們又沒法保證自己能跟陳沖一樣,過段時間就能去到美國。
方有林是個「黃牛」。
因為《馬桶》的爆火,他最近真是有點鬱悶。
所謂「黃牛」,就是給想出國留學的人介紹國外學校的人。
也可以幫忙換外匯,還能私下把錢帶過去。
如今國內的出國留學熱情空前高漲,但正規渠道的缺失,導致狀態是基本完全失控的狀態。
這也就促使了方有林這些身處灰暗地帶的黃牛誕生。
對於方有林來說,這一行的錢簡直別太好賺。
在國外,為了接納這批熱情空前高漲的中國留學生,出現了一種機構名為「學店」。
這種「學店」沒有教學規模,更談不上教學管理,師資也不能保證。
方有林只要把人弄過去,哪怕學生去了辦事不順,被拒簽,也無所謂。
他們只管賺錢,有事兒就人間蒸發,很多被他送過去的學生,最後事兒沒辦了,連高昂的學費都追索無門。
通過這一手段,方有林家裡買上了三大件,當上了小土豪。
可最近,他手裡幾個已經準備交「學費」的學生生意全黃了。
起因就是《馬桶》這篇文章里揭露了真實的留學生活。
不光方有林這兒,他跟幾個其他黃牛也都打聽,得來的回覆也是最近學生一下子少了很多。
學生們都不傻。
能在國內當香餑餑的大學生,誰願意去外面給人洗盤子、當小三。
更別說在此之前,還要先花費一筆巨大的代價。
一篇文章竟然打擊了出國留學的熱情!
外界感覺不出來這一點。
但方有林這些鑽營出國留學的「黃牛」是心裡有數的。
「Tui!都他媽怪陳沖這個死娘們兒!」方有林狠狠罵了一句。
要不是這娘們兒的逆天發言,哪會有《馬桶》這篇文章,更沒有因為這篇文章扯出來的這些破事兒。
「這傻娘們兒以後免不了還要說啥東西。」
「美國那邊兒能不能找個人給她處理了?」
或許是陳沖的事件太火,沖淡了媒體對於《芙蓉鎮》這部電影的討論聲。
就在陳沖鬧得全國人民沸沸揚揚之際,《芙蓉鎮》終於獲得許可,被批准在全國上映。
除了京城、上海兩地,其他地區的觀眾,終於能夠一睹這部在上映前就撕得滿城風雨的影片。
關於《芙蓉鎮》審片過程中的種種曲折,早已不脛而走了。
這算是提前醞釀了觀眾的觀影情緒,也吊足了觀眾的胃口。
以後影片再被封了那可就看不到了。
而且這電影可是改編自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
讀過原著,被原著所感動過的觀眾無數。
電影上映,他們沒理由不去看。
帶著種種原因,觀眾們來到影院,收看《芙蓉鎮》。
這一看,不得了了。
因為親嘴了。
在公共場合接吻,出現接吻的畫面,這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我們的道德所不容的。
就別說接吻,前幾年,連女青年燙髮、搽雪花膏,穿款式新穎的衣服、跳健康的集體舞,甚至養花都會被加以非難!
很多單位,不准留燙髮和披肩發的女同志進單位大門,門口還會有人站崗,凡是留長髮、穿奇裝異服的男女工人一律不准入內。
有些地方還會組織糾察隊日夜巡邏,在大街上見到有人穿喇叭褲,上去便剪
道德的自由一直都是從來都不是從天而降,靜水深流。
而是源自先行者們一次次試探性的推動。
在中國公眾場合出現的第一次接吻,不是中國人,也不是電影,而是雜誌封面。
1979年第5期《大眾電影》封底刊登了英國電影《水晶鞋與玫瑰花》劇照。
這張圖片,自然引發了軒然大波。
當時有位宣傳幹事給編輯部寫信,表達了自己的憤怒。
「當前中國,最重要的是擁抱和接吻嗎?」
「萬沒想到,在經過洗禮以後,還會出現這樣的事情,你們竟然墮落到和XX雜誌沒有什麼區別的程度!」
「實在遺憾!我不禁要問,你們在幹什麼?」
「回答我!」
「純粹是為了毒害我們的青少年一代。」
這些聲討,說到最後,和後世都是一樣的,都會扯到青少年的身上。
在信件最後,這位讀者挑戰式地說,「你們有膽量,請在《大眾電影》讀者來信欄,原文照登一下我的信,讓全國九億人民鑑別一下」。
編輯部還真「有膽量」,當即全文刊發了這封信,在雜誌上開展討論。
結果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共收到來信和來稿一萬多件,在一萬多件信件中,贊同這位宣傳幹事的還不到3%。
有了《大眾電影》的這次試水,影視圈也開始以真人試探思想解放的邊界。
1979年,電影《生活的顫音》之中首次出現接吻鏡頭。
據說男女主接吻時嘴上還貼了層膜,也只是蜻蜓點水般的接吻,被破門而入的女方父母打斷。
不過電影還是引起了劇烈的轟動。
後來的《廬山戀》影響更甚,張瑜主動在唐老師臉頰上「蜻蜓點水」的一吻,給了一代人震撼,成為年輕男女的戀愛教科書。
而如今上映的這部《芙蓉鎮》。
接吻鏡頭尺度史無前例的巨大!
因為劉小慶和姜文兩個人在電影裡奉上了一場長達263秒的激吻!
這幾乎創下了中國電影最長接吻紀錄!
263秒,也就是4分鐘23秒。
這絕對是新中國電影有史以來最長的一個接吻鏡頭!
導演就仿佛是一個賭氣的孩子,把前三十年的電影裡或中止或刪剪的吻一口氣全部找補回來。
觀眾們哪看過這個啊?
更別提親嘴的對象之一還是劉小慶!
於是全都瘋了。
一個個沒見過世面的買票直奔影院,領略了電影感人劇情的同時,也屏息靜坐在座位上,粗著脖子紅著臉,看完了這段完完整整的激吻。
哎呀,好看啊!
劉小慶那個啃啊,姜文那個用力啊,倆人絕對是真親了啊,親的那叫一個激烈,親的是激情四溢、烈火烹油、唇齒交融、骨軟筋酥、濕濕嗒嗒
很多人看一遍還不過癮。
出去再買票,再接著看。
於是電影公映還沒多久,各地的電影院便開始爆棚,許多地方甚至臨時增派消防官兵到影院駐守,以防意外。
送片員更是忙的團團轉。
按理說,《芙蓉鎮》的拷貝量已經買的不少了,但還是不夠看。
影院為了滿足觀眾,一場場的加映、加映、再加映。
拷貝量可不就不夠了麼。
不夠咋辦?
加!
各省電影公司的代表連夜進京,直奔中影公司。
不為別的。
加拷貝!
中影公司對此也始料未及。
當初在看片會上,《芙蓉鎮》35mm的拷貝可是賣出了超過400個的數量,一舉打破了《少林寺》在看片會上創下的記錄。
結果火的比《少林寺》還快?
事情報到負責的領導那裡,領導一扶額,頗覺詫異。
「不應該啊。」
「《芙蓉鎮》怎麼會這麼火?」
他話出有因。
因為《芙蓉鎮》的首映式並不順利。
或者說,《芙蓉鎮》「出師不利」。
一直到目前為止,還有好多觀眾,因為首映式上發生的事兒對《芙蓉鎮》感到失望。
這還得從《芙蓉鎮》獲准公映之前說起。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