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苛刻的條件(2)
第124章 苛刻的條件(2)
眾所周知,資本是有原罪的。
公正地來講,改革開放以後,國內的第一批私企雖然在一些方面上遠沒有90年代~千禧年中期的後輩們來的猖獗,但為人詬病的事情同樣做的不少。
膽子小點的,以合作的名義,用極低的成本獲得國企的技術,然後反過來撬國企的客戶;
想看更多精彩章節,請訪問st🍉o9.com
正常點的,欺負國人當時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隨便從犄角旮旯里組個不知所謂的產品,豎起幌子大吹特吹,然後忽悠著大夥來買單;
膽子稍微大點的,走偏門,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搞批條,搞外匯,搞指標;
膽子再大點的,靠著一些不知道從哪兒琢磨出來的伎倆秀一把,然後給主管單位們畫大餅,最後明目張胆地拿專項資金。
這其間展露的五花八門神通,足以令人瞠目結舌。
雖然從一個非常理智且冷漠的角度來講,法無禁止即可為,這中間的許多操作並不能說他們錯了,有些堪稱神奇的事情也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但有一點,卻是怎麼洗也洗不了。
這個年代,絕大部分私企和個體戶,都存在著嚴重的偷稅漏稅行為……這個比例,甚至高達80%!
而這,僅僅只是工商系統披露出來的統計數據,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個數字絕對沒有80%那麼樂觀。
或許這裡面真的有些個體戶是因為沒有這個意識,完全不知道有「交稅」這種東西的存在;
或許這裡面也有部分私企老闆,因為不具備最起碼的財稅知識,任由下面人亂做帳,導致客觀存在漏報、少報、甚至不報的現象;
但更多的,卻是這些老闆自己為了能多往兜里揣點錢,故意想從這方面省點錢。
眼見著自己開放了政策,當初期以厚望的民企並沒有健康且有效地盤活國內經濟,也並沒有什麼令人眼前一亮的模式創新,反倒是如同一條條螞蝗般趴在國企和自己身上吸血、刨根子,國家當然大失所望,然後便從稅務核查方面入手,開始了力度極大的、針對私營經濟的整頓活動(守規經營的個體戶不在其列)。
(不帶任何主觀色彩,跟後世一樣,八十年代大部分的民企都是一窩蜂的扎堆上,什麼能賺快錢做什麼,什麼能賺大錢做什麼,而且幾乎全都是從國企現有的大鍋里刨食吃,沒有幾家是另闢蹊徑的,對整個社會的產業結構調整沒有多少幫助不說,還滋生了大量偽劣假冒產品,在沒有完善監管體系的監督下,一些很有些不擇手段的行為,可謂是影響惡劣且深遠,對於國內社會生態的破壞性也不容小覷。)
很明顯,在這個經濟倒春寒的節骨眼上急匆匆跑過來想要加盟默默百炸項目的,裡面固然有本著尋求正常商業合作而來的人,但更多的,卻是打算尋求庇佑的傢伙。
既然是跑過來尋求庇佑,那在稅務這塊自然就乾淨不了。
因此,明確這些傢伙的偷稅漏稅額範圍,就成了一件非常重要,而且必須明確的事情……倒不是說偷稅漏稅額度大的,慶豐食品為了避免太大的因果就完全不接收了,而是身為項目總負責人,楊默在這件事上,另有考慮。
………………
看著呂瑩瑩一副「你不老實交代,就沒的商量」的態度,許志遠臉色難看地在原地沉默了好一會。
呂瑩瑩見狀,按照楊默的教導,也不催他,只是看了看牆壁上的鐘表……言下之意很明顯,如果在規定的時間裡不給出答案,那就請便吧。
一分鐘後,呂瑩瑩再次抬頭看了看時鐘,正打算讓這個穿著灰色西裝的傢伙滾蛋時,許志遠終於開口了:「470萬。」
呂瑩瑩一愣:「多少?」
許志遠臉色掙扎地嘆了口氣:「呂經理,我是說,我名下的兩家企業,這三年來,空缺的稅務額,大概在470萬左右。」
說實話,這種事情,如果情非得已,他是絕對不會說出來的。
但問題是現在風聲緊的很,作為國內當下最緊俏的資源,但凡涉及到螺紋鋼的企業,就不可能逃得脫調查;
而且作為老油條,他敏銳地察覺出,對方之所以非要弄清楚他們這些加盟商的偷稅漏稅額,可能並不是在配合主管單位整頓私營經濟,而是在評估他們是不是有這個能力庇佑自己。
聽到470萬這個數字,呂瑩瑩臉色微微變了變,她萬萬沒想到,這傢伙的窟窿有這麼大,也瞬間明白了,這貨為什麼會找上門來……470萬實在不是個小數目,就算螺紋鋼再緊俏,利潤也比一般鋼材高的多,但以這傢伙在這一行的底層地位,也決計拿不出這麼多錢來補窟窿。
悄悄翻開筆記本,看了看上面楊默列出來的極限值,呂瑩瑩微微鬆了口氣……還好,離500萬的最高上限還差了麼點,不然就只能揮淚趕走這塊肥肉了。
想到這裡,呂瑩瑩臉色更加嚴肅:「許先生,請你再次確認一下,真的只有470萬?醜話說在前面,如果謊報數字,後果是很嚴重的!」
身為一個受時代影響的農村大妞,土狗同學對於這些整天只知道投機倒把的傢伙沒有半分好感,因此語氣頗為不客氣。
聽到呂瑩瑩這語氣堪稱嚴厲的追問,許志遠沒有發怒,反而微微一喜;
看樣子自己猜對了,對方就是在評估有沒有本事庇佑自己,而從當下的情況來看……應該是有戲。
當下畢恭畢敬地回答道:「呂經理,差額的確就是470萬左右,上下浮動不會超過10萬……你們鑽探公司是央企,在各地工商稅務系統核查之後,向他們申請調取檔案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我現在的情況您也應該了解,怎麼敢冒著兩邊都得罪的風險,誆騙伱們?」
呂瑩瑩仔細盯著他看了一會,發現對方不太像撒謊的樣子,這才送了口氣,然後在文件上揮筆記錄了起來:「接下來第四個問題,如果條件滿足的話,初審就過了,我們也可以正式聊一下關於合作加盟的條件了。」
許志遠一愣,還有條件需要滿足?
這篩選的條件夠多的啊!
不過對方越是這樣,他反而越是期待……但凡有點社會經驗的人都清楚,對方提的條件越多、越苛刻,說明對方對待這件事情越認真,打算庇佑自己的可能性也越高,如果呂瑩瑩隨便問上兩句就開始談合作,他反而會心裡打鼓。
當下輕輕吸了一口氣,進一步放低姿態:「呂經理,請問。」
呂瑩瑩看著他,問出一個看似不怎麼著邊的問題:「許先生,資料上說,你的兩家企業一家在湛江,一家在津門;湛江那邊暫且不討論,畢竟默默百炸還沒有在那邊開店的打算;」
「所以,第四個問題是,在津門那邊,你的社會關係怎麼樣……這裡的社會關係,不僅僅只是指跟區域主管單位,而是囊括了所有你有把握的社會資源……所以,你應該懂我的意思吧?」
許志遠秒懂,當下笑了起來:「呂經理多慮了,干我們這行的,你要說向上的資源,那肯定沒辦法跟貴公司比,但要說群眾關係,那自然不在話下……事實上,除了群眾資源外,說句不怕您見笑的話,尋常的商業資源,我這裡也勉強有一些。」
在這個草莽時代,你要是沒點「群眾基礎」,你簡直寸步難行,這個問題或許對於其餘的小老闆來說,或許略有門檻;但對於他這種做緊俏物資轉承分發的人來說,簡直就是毛毛雨……開什麼玩笑,要是沒點本事,到手的螺紋鋼分分鐘就被人家劫了,你還做個毛線的生意!
事實上,楊默之所以會把這個問題列為門檻條件,同樣也是基於這個考慮……以2001為分界線,之前和之後的營商底層邏輯完全是兩碼事,你要是以後世的標準來在這個年代選合作夥伴,估計到最後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