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幫

  第622章 幫

  簡單來說,自打建國以來,國家一直非常重視石化領域的技術的發展,最終花費了數十年,才完成了「一追四里程碑」的過程。

  1950年代,以閔恩澤老師、武寶珅老師等留學歸國人員為班底的石油煉製團隊開啟了超英趕美的長征,六七十年代的老五朵金花和八九十年代的新五朵金花,已經使得國內煉油技術逐漸趕上歐美的水平……這就是所謂的「一追」。

  至於「四里程碑」,其實是指石化領域的四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技術突破或者事件。

  第一個里程碑出現在1985年左右,當時石科院通過研究計算得出結論,石化總公司準備引進的阿美莉卡石偉公司(當年跟UOP齊名的石油加工工藝和工程公司)的催化裂化工藝將出現熱不平衡以及由此產生的一系列問題,直接打了石偉熱衝擊理論的臉,但是石化總公司領導力排眾議引進了五套。

  果然,第一套裝置投產後由於再生器熱負荷超標起火燒毀。

  這次的事件,之所以被認為是里程碑,最大的意義倒不是有什麼技術突破,而是打破了國人對於國外先進技術的迷信,並且證實了華夏也有真正的技術大牛。

  只不過這件事也導致了石化總公司科研口的領導記了李再婷一輩子,以至於出現了中國唯二的一位國家發明一等獎評不上院士的偉大科學家。

  st🍓o9.com為您帶來最新章節

  第二個里程碑出現在今年,也就是1990年,石科院李再婷、何名元等專家發明DCC催化裂化深度裂解工藝及配套催化劑,在世界上建立起一座石油二次加工和化工原料生產的新橋樑,隨後獲得國家發明一等獎……那時的發明一等獎不像現在,當時那可是寧缺毋濫的最高科技獎項。

  隨後,被李再婷打過臉的阿美莉卡石偉公司主動要求做這個技術的海外代理,將這一的技術出口到國外,這才讓世界開始逐步用正眼看華夏的石化技術。

  第三個里程碑事件,則是要等到十年後了,2001年催化裂化最大化生產異構烷烴技術,世界首創,但是好像只得了一個二等獎,發明人是許友好教授,目前國內幾乎所有燃料型煉油廠都用這個技術。

  不過這個技術雖然是十年後才最終定型的,但實際上在90年代初期就應該有一定研究了,甚至已經有了雛形和思路也不一定。

  第四個里程碑事件,於2005年世界首創的非晶態合金與磁穩定床聯合工藝生產己內醯胺技術,跟本書關係不大,就不再贅述了……不過有意思的是,在閔恩澤老師指導下,發明了這一技術的宗保寧教授,其主要團隊成員跟前面的許友好教授的團隊一樣,大部分都是1990年以前參加工作的科研人員,而他本人,也是因為內鬼原因,成為了繼李再婷老師之後,第二個獲得了發明一等獎,但卻沒評上院士的人。


  (水了這麼幾百字,無非是想再次強調一下,國內在這個時間段的科研實力,真的沒大家以為的那麼差,之所以後來出現那些令人扼腕的情況,甚至就連李再婷老師後來都離開了石科院,卻是跟技術本身並沒有任何關係了。)

  回歸正題,知曉了這段歷史,自然就知道為什麼這位辦公室領導聽到「李再婷」這三個字後,臉色這麼難看了……既然叫做石油與化學工業部,那從關係上來講,自然與石化總公司那邊更加親近些。

  「於情於理?」

  「張組長,我希望你注意一下措辭,這次的項目溝通會,是立足於幫扶中原油田逐批次拓展業務的基礎上的!」

  「換句話說,所有的化工項目,要在不破壞德州現有的產業格局的情況下,儘可能地容納更多的中原油田分流職工;」

  「而德州地區本來就有著臨邑煉油廠、德州煉油廠等一系列煉化單位,如果不引進UOP公司的異構化技術在內的一系列國外先進技術,而是採用國內的DCC工藝和技術,那麼怎麼保證中原油田這邊的利益?」

  這位領導重重敲了敲桌子:「還是說,如果不採用DCC工藝,你們大華公司就不允許中原油田在德州地區投建煉油廠了!?這究竟是張組長你個人的想法,還是代表了你們大華公司的想法!?」

  從去年年底以來,在鑽探一公司的操作下,除了數量猛增的加油站外,大大小小的地煉廠也在德州地區如雨後春筍般地冒了出來。

  雖然地煉廠在如今這個年代不怎麼見得了光,但畢竟這些廠子能為本地貢獻非常可觀的稅收,而只要「加以引導」,它們又能給石油系統的設備生產單位提供源源不斷地訂單,為這些設備生產單位的研發和技術疊代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因此在楊默的包容下,德州這邊的地煉廠短短一年的時間,竟然形成了一個規模非常不容小覷的產業集群。

  而受到德州這邊的啟發,指揮部那邊也開始生起了扶持地煉廠的心思,並且已經就津門-東營的油氣管線項目展開了談判,打算談判一旦取得了結果,立馬就開始在東營那邊嘗試小規模地孵化地煉產業。

  兩邊的唯一區別,就是德州這邊包容地煉產業的發展是為了謀求給國產化工設備的升級疊代提供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和空間;而指揮部那邊打算孵化地煉集群,更多的則是出於一些考慮,並且打算與海油那邊形成更深入的產業互動罷了。

  既然連東營指揮部那邊現在都不排斥地煉產業了,蔡正偉他們怎麼可能不抓住這麼一個寶貴的機會?

  於是乎,讓中原油田藉助津門-德州油氣管線的便利,在德州地區投資以中大型煉油廠為主的想法,便立即提到了案頭……德州這邊的地煉廠數量雖多,但都是規模偏小的民營地煉廠,兩者的生產工藝有區別,生產出來的產品面向的受眾也有很大區別,再加上華夏此時油品和石化工品依舊處於緊缺狀態,因此實際上並不存在著直接競爭,又能解決大量的職工分流問題,可謂是再完美不過的方案。


  可是如今張俊一嘴「李再婷」,卻挑起了這位領導的敏感神經。

  對於他來說,DCC催化裂化深度裂解工藝以及配套的催化劑技術,已經不是技術問題那麼簡單了,而是站隊問題,這如何能夠接受?

  當然,這種事情是不能明著說的,畢竟DCC是拿了國家發明一等獎的嘛!

  但是這並不妨礙他拿中原油田的「利益保障」來說事。

  言下之意很明顯:既然是國內的技術,那對於你們來說就不存在著應用壁壘,如今的德州地區地煉集群那麼龐大,要是等到兩三年後,你們又開始玩企業兼併重組那一套,把小煉油廠合併成一堆中大型煉油廠,並且把這DCC技術給應用上了,中原油田怎麼辦?

  德州本身就是你們大華公司的一畝三分地,中原油田未來又得靠著津門-德州油氣管線吃飯,你們這麼一搞,人家哪裡有還手的資格?

  不從一開始就在技術上構築壁壘,形成區分,中原油田這邊的長期利益怎麼保證?

  難不成到時候又重新找地方遷移產業!?

  當然,這些只是檯面上的理由而已,最誅心的卻是那一句「這究竟是張組長伱個人的想法還是大華公司的想法」。

  從之前的隻言片語中不難看出來,落地應用DCC技術的這件事應該是張俊這個小胖子出於年輕人的熱血情懷才提出來的看法罷了,並不是楊默的授意,甚至兩人之前就此事根本就沒溝通過也說不定。

  既然不是楊默的授意,那麼自然不需要顧忌太多。

  沒有足夠的實力和籌碼做支撐,甚至連最起碼的對等身份都沒有,一腔熱血不過就是個笑話罷了,活了大半輩子,什麼樣的熱血青年沒見過,輪得到你在我面前指點江山?

  聽到這位領導的誅心三連,張俊的臉色忍不住有些蒼白。

  在座的諸人,除了自己在內的幾名專項小組長外,全都是實權型領導,而且雙方的級別相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在沒有楊默授意的情況下,突兀地提出技術應用標準,委實是有些狂悖了;一旦雙方因此產生誤會和矛盾,他那並不寬廣的肩膀,實在是承擔不起這麼大的責任。

  下意識地捏緊了拳頭,在退縮和豁出去之間苦苦掙扎之際,忽然聽見有人碰了碰話筒。

  「諸位領導,我不懂技術,按理說在這件事情上是不該插嘴的,但是我細細聽下來,卻又覺得張組長的話很有道理。」

  「大華公司是德州城產基金公司的指定管理運營者,而德州城產基金公司又肩負著本地區產業升級的重任,任何一個動作都有可能被外界過度解讀,因此有些事情不得不防……畢竟現在那些南方媒體很喜歡拿我們北方的企業舉例子嘛!」


  一扭頭,卻驚訝的發現,說話的竟然是在大華公司有著人形圖章之稱的丁翔。

  正當張俊疑惑地看著他,不知道對方為何會突然站出來給自己站台時,卻見丁翔微笑著掃了中原油田代表團和那位辦公室領導一圈:「既然領導想知道在煉化項目上必須應用DCC技術是不是我們大華公司的意見……」

  丁翔略有些詼諧地攤了攤手:「很抱歉,我只是個負責黨建工作的黨組書記,像這種經營層面的事情我無權過問,所以……要不我們中場休會十分鐘?」

  言下之意很明顯,既然雙方各持己見,那不如直接打電話問問楊默的意思不就行了?

  你打,或者我來打,都可以。

  張俊代表不了大華公司的意見,楊默總歸是能代表了吧?

  雖然看上去丁翔是在打圓場,但實際上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來,這是在幫著張俊撐腰。

  那位領導深深地看了丁翔一眼,緩緩點頭:「也好,我提議,暫時休會十分鐘!」

  哼!

  沒看出來啊,大華公司竟然也開始講團結了。

  明明幾句輕描淡寫的訓斥就能揭過去的事情,現在倒好,公司的黨組書記都站出來了。

  呵~

  你們大華公司的臉面很值錢麼?

  「不用謝我,大華公司是一個整體,不管什麼時候都要學會共進退,哪怕面對的是領導,該據理力爭的還是得據理力爭!」

  等到會議室的人員中途散場,丁翔瞅了一眼滿是感激的張俊,輕描淡寫地回答道。

  這話卻是有些裝逼的嫌疑了。

  楊默這人最是重視面子,而且從之前的一些跡象來看,楊默與石油與化學工業部這邊走的也並不算親近,要是自己膽敢在張俊提出了合理要求的情況下坐視對方挨訓,等到回去後,他這個黨組書記絕對會有得小鞋穿。

  別懷疑,楊默就是這麼霸道。

  ………………

  十分鐘後。

  那位幫扶辦公室的領導不悲不喜地重新回到了座位上。

  但凡不是傻子,應該都看得出來,在剛剛的休會時間裡,對方沒有從楊默那裡聽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輕輕咳了兩聲,這位領導拍了拍面前的話筒:「關於新投煉化項目的事情,我與蔡司和貴公司的楊總進行初步溝通後,原則上是同意採用DCC催化裂化深度裂解工藝以及配套的催化劑技術了。」

  張俊聞言,藏在桌子下的雙拳狠狠握了一下。


  YES!

  李老師的發明終於可以有用武之地了!

  陳飛宇你這瓢貨,之前還信誓旦旦地說DCC只會趴在文件櫃裡吃灰,看我這次回去怎麼打你的臉!

  正當興奮呢,卻忽然聽到那位領導的語氣有些不快:「可接下來需要討論的問題是,如果採用了DCC技術,那麼中原油田在德州的新投煉化項目,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

  「出於風險預防的考慮,我們就只能減縮地煉項目的數量和規模。」

  「可如此一來,中原油田的職工分流安頓問題就會受到影響……這個問題,我希望你們回去後,能夠給楊總好好反應一下,然後儘快地給出一些補救方案!」

  很明顯,這位領導也知道央企搞煉化項目,天然存在著人力成本過高、原料和設備損耗超標等一系列問題,不然不會說出「將會面臨挑戰」這種話來。

  但是同樣的,之所以說出「事後向你們楊總反應情況」這等話來,也說明對方剛才在電話里根本沒有給楊默提諸如補救方案之類的話來。

  至於是忘了提還是不敢提,那就不知道了。

  不過重新開會後依然把這事掛在嘴上,很明顯,這是為了以防萬一,打算把鍋甩在當眾提議應用DCC技術的張小胖身上了。

  察覺到這一點的張俊,心裡也忍不住惴惴了起來……中原油田職工分流工作受阻,這鍋未免也實在太大了些。

  孰料下一秒,他旁邊便又響起一個聲音:

  「諸位領導,其實如果新增項目只是為了保證中原油田的職工分流工作能夠有序進行的話,我這裡有個不是很成熟的想法,不知道行不行……」

  扭頭一看,卻是化工項目部新上任的三大副部長之一的黃濤。

  只見這名三十歲上下,據說是工藝工程師出身的男人用一種明顯有些拘束的腔調說道:「德州地區最近一年多以來一直在加大環保整治力度,關於這一點,是本地區的硬性要求,不止是中原油田的新投煉化項目,本地的地煉廠和所有製造業企業都要嚴格遵守。」

  「所以為了應對這一要求,東營指揮部下屬的科研單位今年以來也一直在強化相關的技術研究;」

  「而在所有的研究項目里,有這麼一項……就是對於油基岩屑(鑽井時帶出來的土)的環保處理和利用。」

  「這一技術目前已經取得了突破,只要採用專門的工藝,就能對油基岩屑分解後,夠獲得大量的原油;」

  「雖然轉化率並不算高,按日均1000噸的單站處理量來說,日均產出的原油也就幾十噸而已,但勝在這個業務量大啊……光德州地區一地就有超過三百支鑽井隊在不停作業,這些鑽井隊每日產生的油基岩屑起碼也是上萬噸。」


  「所以光本地的鑽井隊在作業時所產生的油基岩屑,就可以養活十個中型基站……按照每個中型基站150名職工的容納額來計算,那就是1500名職工,妥妥的勞動密集型+技術型的複合項目。」

  「而且十個中型基站並不是極限,如果能與指揮部那邊達成意見統一,完全可以將半徑350公里以內的鑽井隊納入業務範圍……超過700支鑽井隊,每天需要處理的油基岩屑,足以養活30個以上的中型基站。」

  「30個基站,那就是4500名職工了,堪比一個大型的煉油廠!」

  說到這裡,黃濤似乎害怕眾人不理解,趕緊補充道:「不用擔心油基岩屑的環保處理業務無法盈利創收,之所以把業務半徑設計為350公里,那是考慮到車輛運輸的費用支出……換句話來說,那些油基岩屑環保處理後產生的原油價值,只要能夠覆蓋車輛的運費就夠了。」

  「在德州地區,化工企業的環保費用支出,根據自家企業規模和無害化處理難度的不同,支出大約占整體營收額的1%~3%不等;」

  「鑽井隊由於是流動作業的,情況特殊,基礎條件也不具備,根本不可能在作業期內配套環保設備,所以諸位領導其實可以跟指揮部那邊溝通一下,看能不能根據產值,給這些井隊增加一定比例的環保費……不用多,按照單口井年產值的0.2%也就夠了。」

  「憑藉著這些環保費,哪怕油基岩屑業務中回收的原油拿去全部支付那些土壤的運輸費,那麼這個項目也是能賺上一大筆;」

  「而收取了環保費後,中原油田又可以將其收入的一部分拿出來,專門去處理井隊鑽探過程中產生的工農衝突,並且採用包括富集植物環境恢復技術在內的一系列新技術去修復當地環境;」

  「這一來一去,既產生了盈利,又能給那些鑽井隊解決麻煩,還能工農矛盾,甚至還能催生出第二個項目,解決更多的職工分流工作,何樂而不為呢?」

  油基岩屑的無害化環保處理?

  至少4500人的職工分流規模?

  還能盈利?

  這一下,別說那位辦公室的領導了,就連中原油田的代表團都開始動心了。

  沒有人能比他們更知道石油系統在野外作業時對於本地工農關係的頭疼程度了。

  只要真的有辦法去處理那些油基岩屑和後續的環保問題的話,這筆錢,指揮部那邊絕對願意掏。

  這事……

  好像有些靠譜!

  ………………

  三個小時後。

  第一次項目碰頭會終於結束了。


  隨著人流走出會議室,小胖子張俊甩了甩暈乎乎的腦袋,叫住了前方的黃濤:「黃部長,今天,真的謝謝你了!」

  部里組織的這次幫扶行動,對於中原油田很重要,對於東營指揮部這邊同樣重要……即便是不考慮蔡正偉那邊的因素,中原油田和東營指揮部之間的關係,也決定了他無法承受「阻礙中原油田職工分流工作進展」這頂大帽子。

  黃濤聞言,只是很僵硬地笑了笑,仿佛就是一個只懂技術,不懂人情事故的技術人員似的:「油基岩屑的環保再處理技術是我同學參與研究的,我只是想要幫他一把而已……至於最終是誰採用了這個技術,並不重要。」

  張俊聞言,腦門一黑。

  為毛心裡的感激一下子就消散的七七八八了呢?

  這人,也太不會說話了吧!

  靠!

  原本還想請這貨一起喝酒的,這下好了,心情一下子就沒了!

  黃濤掃了他一眼,然後面無表情地轉身離去,眼底卻閃過一絲笑意。

  卓姐,這貨這麼能鬧騰,

  你確定再這麼幫下去,別人看不出貓膩來?

  嘖嘖,

  不過話說……

  年輕真好啊!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