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內閣制度的演變!
第37章 內閣制度的演變!
朱元璋和朱標兩個人聽到這裡的時候,心裏面就開始在琢磨。
既然會出現太監干政。
既然內閣會出現文官的權力過大,那可不可以有一種辦法。
觀看最新章節訪問st🍓o9.com
即使那些文官權力不能夠擴大,又使太監不能干政的方法出來呢?
朱標也在心裡想,其實這就是一個慢慢膨脹的過程。
就算前期可以制定一系列的制度讓太監不能干政。
但是到了後邊,內閣大學士們的權力越來越大,皇帝無法掌控的時候,他必須得要尋求一些人的幫忙。
朱元璋和朱棣甚至朱標這樣的雄才大略的人,根本不需要找幫手自己就能夠解決一切。
可後邊的皇帝,生長於深宮,沒有什麼見識。
他們對下面的情況了解甚少,又沒有辦法自己做出正確的決策,文官們往往就欺負這樣的皇帝。
就會迫使這些皇帝尋找各種幫助。
而在他們身邊,能夠信任的就只有太監。
同時他們也會認為太監只能完完全全地依賴於自己,就覺得這樣的人不會背叛自己。
可往往事與願違。
太監的確必須得要依賴於你,但是當他們的權力膨脹之後,他們就不僅僅是依賴你了,而是想要把你當成一個傀儡來使用。
所以朱標在想了半天后,也只能想到一樣。
那就是內閣大臣絕對不能從六部尚書中出。
必須得從地方上面選擇一些地方治理經驗豐富,同時能力出眾的大臣來擔任。
他們從地方上來,對底層了解。
同時又因為初來乍到,在京城沒有根基,就只能依靠於皇帝。
如此既能滿足這些個官員位卑權重的要求,又能滿足官員沒有靠山的要求。
這是朱標能夠想到最好的辦法。
不過他還是想要聽一聽陳寒後續會怎麼給出解決的方案。
凌漢在聽完了之後,也是震驚。
他實在是沒有想到後世,他完全看不起的太監,能夠做到那樣的程度,能夠操控朝政,能夠打壓六部尚書這樣的高官。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啊。
那些缺了點東西的東西,一個個心裡陰暗,歷朝歷代以來都是有所防範的。
可沒有想到,到了明朝居然又讓這些勢力死灰復燃。
而且看起來從內閣成立之初,這死結就已經牢牢地結在一塊。
陳寒繼續講下去:「太監干政,以及太監跟內閣之間互相扯皮內鬥內耗這種事情,到了後期,那是愈演愈烈。
土木堡之變是個極端案例,但到了後面,產生的惡劣影響依舊存在。
朱祁鎮之後,歷經了成化、弘治,到了正德年間。
這位皇帝年紀輕輕,但是還算是有作為。
朱厚照此人在歷史上風評不好,有可能是被後面的文官給誣陷杜撰,反正他自己打仗這方面打贏了河套之戰,同時內部平定了寧王的反叛,算是一位比較有作為的皇帝。
就連教員也曾經誇獎過他。
但是呢,由於內閣與太監之間的鬥爭,在他這一朝裡邊也是出現了像劉瑾和谷大用為首的八虎太監集團。
這些太監集團,賣官鬻爵盤剝百姓,與文臣相互鬥爭,導致矛盾急劇上升。
正德年紀輕輕就撒手人寰,由於荒淫過度,他沒有留下子嗣,便從旁支近脈當中,選出了嘉靖皇帝。
朱厚熜作為皇帝,絕對是整個明朝智商最高的,聰明絕頂,但也是最不務正業的皇帝之一。
朱厚熜登基之後,發生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大禮儀辯論。
由於他是藩王入主中庭,內閣大學士們都想利用內閣的權力來打壓這位年輕的皇帝。
他們的手段就是強迫朱厚熜換爹,認弘治皇帝為爹。
為此朱厚熜與大臣們進行了持續了數年的大禮儀之爭。
最後以朱厚熜的勝利告終。
但是經過這件事情之後,這位皇帝的心思也發生了巨大的轉折。
他認識到內閣大臣,特別是這些文官士大夫們,一門心思地在這種屁大點的小事上面爭來爭去,為的是什麼?
為的是彰顯他們的權威,想讓皇帝屈服於他們。
所以朱厚熜在前面的十幾年勵精圖治,將整個天下治理得很好,就是想告訴這些大臣們,伱們不行我行。
可也正因為與這些個大臣的爭鬥,使他疲憊,以至於到了後邊,他十幾二十年如一日的不上朝,在皇宮裡面修道煉丹,想要成仙。
而朝堂上,由他在幕後操控之下,在他這一朝出現了極為特殊的格局。
外邊內閣大學士嚴嵩,權力獲得了巨大提升,內部也有許多太監掌控了批紅,大家互相的牽扯,互相的內耗,保障了他在深宮玩弄權力的目的。
但也讓整個大明帝國軍紀廢弛、賄賂成風、人浮於事,甚至越發崩潰的地步。
要不是後邊他的兒孫們,有高拱、徐階、張居正這類的超級權臣,大明王朝估計很難走下去。
但是張居正這類的超級權臣只能挽救大明一時,而挽救不了一世。
至於萬曆之後,泰昌短命,天啟登基,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和文官們的齊、楚、浙、東林黨的相爭,更令天下走向衰亡。
到了此時的士大夫階層,完全在鬥爭當中變成了士紳的代言人,只關心眼前的利益,不把家國利益放在心上,以至於崇禎上位匆忙砍掉了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導致權力失衡,文官集團徹底把控朝政。
崇禎空有勤奮,能力不足,加上小冰河時期到來,天災不斷,糧食銳減,各地起義不斷,文官內耗嚴重,最終大好河山付之於李自成的起義當中,落入女真異族之手。
崇禎帝也落了個煤山自盡的下場,悲哀啊!
後世學說當中,一直都誇獎萬曆朝之時,即使萬曆皇帝幾十年如一日的不上朝,內閣依舊能夠保證朝廷的運轉。
可這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
整個朝堂本身應該由皇帝來主導,卻變成了文官與太監之間鬥爭的戰場。
不是出現超級權相,如張居正、嚴嵩之類,就是出現了超級權宦,如劉瑾、王振、魏忠賢等。
兩方勢力互相傾軋,你來我往,爭的是雙眼血紅,兩方之間如仇人一般,完全不可能相容。
除了首輔張居正跟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短暫聯合之外,偌大的王朝淪落為如此下場,不可謂不悲哀。」
朱元璋他們聽完後無不悲愴至極。
堂堂大明淪落成如此模樣,讓他們握緊拳頭,咬牙切齒。
凌漢這時候就急忙問道:「那內閣制度會產生如此變化,難道就沒有一種更好的機制來遏制嗎?」
陳寒想了想,斟酌著詞彙解釋,「有一類機制會比內閣更加極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會迫使皇帝必須得要勤勉。
不過這個機制可就容易讓整個王朝走向極端。」
……
求追讀!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