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幻小說> 我看到了一切> 第二十九章 松露之秘

第二十九章 松露之秘

  1月25號。

  可能是臨近新年,天氣一改前幾天的陰雨綿綿,今天難得有暖洋洋的太陽。

  想看更多精彩章節,請訪問sto9.c🌈om

  江淼將所有準備返鄉的外地員工召集起來,拿出一大疊紅包。

  「來!好好干!」

  888塊錢的紅包遞過去。

  張欣怡趕緊雙手接過去:「謝謝老闆!老闆新年快樂!」

  「新年快樂!」

  很快二十幾個外地員工都收到了888塊錢的新年紅包,然後拉著行李箱,坐公司的五輛皮卡車去高鐵站,或者客運站。

  一旁的林書雅看著冷清了不少的公司,哈了哈氣,搓了搓有些發紅的手掌,她笑著問道:「你這幾天應該留守公司吧?」

  「嗯,公司必須有管理層留守。」

  「我倒是沒有什麼事,從滇南採集樣品的工作需要時間,松露目前已經獲得了5公斤左右的樣品;雞樅菌要七八月份才會有貨,松茸同樣要到七八月。」

  江淼蹲下來,摸了摸從老家帶過來的大黃,當初就是這個傢伙發現自己被雷劈暈的,揉了揉它的狗頭,又餵給它一塊鰻魚肉。

  「松露研究得如何?」

  林書雅給他科普了一下情況:「目前黑松露、白松露培育技術上,很多地方都有研究,其中攀市的農林研究院,在23年完成了仿野生環境的栽培技術。」

  「畝產應該非常尷尬吧!」

  「沒有錯。」林書雅一邊回答,一邊蹲下來看著大黃在吃鰻魚肉。

  江淼之所以猜到白松露的畝產尷尬,就是因為市場價格反應了真實的生產情況。

  如果攀市的農林研究院可以實現白松露的大規模量產,那白松露的市場價格絕對會下跌。

  可是江淼通過採購部的報表,知道這幾年的白松露價格,一直維持在每公斤400~1000元左右,平均在580元每公斤左右。

  既然市場價格沒有暴跌,那就說明攀市農林研究院的技術,沒有辦法實現大規模量產,只能小規模仿野生環境進行栽培。

  「大黃,我們走!」江淼拉著狗繩。

  前往南湖農場的鄉間公路上。

  上午的陽光明媚,雖然北風依舊不願意放假,但陽光還是給行人帶來一絲暖意。

  兩人牽著大黃,散步前往南湖農場的臨時食用菌實驗室。

  二十分鐘後。

  在農場北側的山坡腳下,就是貨櫃房搭建的臨時實驗室。


  更換了一套防護服的江淼,看到了林書雅利用木屑和泥土、生石灰、石膏製作的袋料包,一共有一百多個袋料包。

  這些袋料包採用了不同的配比,以10袋為一組,一共有14個對照組。

  通過鑑定面板,江淼看到了這些袋料包內的白塊菌情況。

  其中三組的生長情況比較好,江淼看了一眼標籤,眼神之中露出一絲果然如此的神色。

  因為這三組的袋料,一組是攀市白松露產區的林下土,兩組是根據攀市林下土的成分,模仿出來的人工土。

  『果然土壤之中的微量元素,對於白塊菌的生長有很大的影響,其中土壤之中的磷、鎂、錳、硒對白塊菌至關重要。』

  『而且這並不是單純的補充這些元素就可以,因為白塊菌對於這些元素的化合物,是存在不同吸收和利用率的。』

  『比如,土壤之中的磷酸鹽,白塊菌可以有效利用閉蓄態磷,而且要求土壤的酸鹼度合適,對於其他磷酸鹽,白塊菌並不會利用。』

  『因此要通過化肥給白塊菌加營養,那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它們並不喜歡人工化肥,準確來講,是沒有吸收人工化肥的相應基因。』

  『這就如同人類之中,存在乳糖不耐受人群那樣,白塊菌並不是什麼微量元素的化合物都可以吸收利用。』

  『除此之外,還需要配合相應的溫度、濕度和有機物,這些都需要特定條件,才可以保證白塊菌快速生長。』

  江淼戴著手套,拿起其中一個袋料包:「書雅,你看這個包,是不是已經有一些菌絲了?」

  「我看一下。」

  林書雅趕緊拿出放大鏡,這些觀察這些袋料包,江淼幫她記錄下相應的數據。

  「咦,還真是?」

  將一百四十個袋料包都觀察了一遍,林書雅又看了江淼整理出來的數據:喃喃自語起來:「從攀市帶回來的土壤,果然對白塊菌有影響,那兩組模仿攀市土壤的人工土,同樣有效果。」

  江淼笑著提醒她:「可以再弄一些對照組,比如嘗試使用化肥、天然礦物,人為增加栽培營養土之中的一些微量元素含量,看看是否存在差異。」

  「你的話有點道理,可能白塊菌需要一些沒有人工合成的天然礦物養分,就類似於你研發的鰻魚人工繁殖技術那樣。」林書雅顯然已經反應過來了。

  江淼繼續說道:「另外那幾畝大棚過年後,也應該進行升級改造,要實現內部的溫度、濕度和光照度可控,才可以測試出白塊菌生長過程中,需要的各種條件,甚至是一些動態的條件。」

  「然後就是土壤酸鹼度,畢竟從攀市採集回來的50份土壤樣本之中,白塊菌喜歡生長的土壤是鹼性石灰土,酸鹼度為8.1~8.2之間,顯然這同樣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現在很多化肥都會改變土壤的酸鹼度,我懷疑化肥會對栽培白塊菌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


  林書雅將他的想法記錄下來。

  「另外帶回來的土壤之中,有機質的種類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方向,畢竟作為一種共生菌,既然需要依附在特定的樹木根部,才可以生長,這就說明這些樹木給白塊菌提供了一些特定的營養素。」

  林書雅認同地點了點頭:「確實,看來我需要擴大實驗規模,增加對照組,才可以觀察出,白塊菌生長需要的全部條件。」

  畢竟要讓白松露大規模生產,就必須縮短其生長周期,同時要保證其風味成分積累足夠。

  因此研究明白白塊菌的全部生長條件,才可以對症下藥,在縮短生長時間的同時,讓其不失風味。

  目前白松露在自然環境之中的生長周期長達7~8年,顯然這個時間太漫長了,根本不符合商業化生產的要求。

  這也是攀市農林研究院的仿野生栽培技術,難以推廣的原因之一。

  他們的技術畝產只能達到40~60公斤白松露,按照目前的市場價,大概可以賣出2.4萬~3.6萬。

  然而種植周期需要七八年,到了收穫年份,也只能採收幾年,幾年之後需要重新補種,或者進行自然的封山育林,保證土壤之中的有機質可以恢復過來。

  顯然這種時間成本,實在是太高了,而且其中帶有巨大的風險,沒有哪一個農民願意拿七八年的時間去賭。

  就好比這幾年,很多小型菌種公司忽悠農民種植的羊肚菌。

  這東西可以種嗎?

  可以。

  前提是有省級農林機構的技術扶持,加上運氣比較好,不然盲目種羊肚菌,血本無歸那是大概率的事情。

  因為羊肚菌這東西對於氣溫和濕度非常挑剔,而且其需要的氣溫和濕度剛好是相互衝突的,那些普通大棚沒有溫控系統和濕控系統,只能看老天爺的臉色吃飯。

  運氣好,第一年馬上豐收。

  運氣不好,連續幾年顆粒無收也是常態。

  江淼之所以沒有讓林書雅研究羊肚菌,就是因為大規模栽培羊肚菌的技術已經有了,那就是上全溫控全濕控的大棚,加上做好土壤消毒,就可以保證不停的豐收。

  問題是,這樣做的成本非常高,羊肚菌的價格又不算太高,這會導致產出價值無法覆蓋生產成本,從而讓投資者虧本。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