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重回1958,打造世紀豪門> 第700章 內地四三採購的機遇

第700章 內地四三採購的機遇

  第700章 內地四三採購的機遇

  「也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李曉龍倒是突然謙虛說道:「我看了下,香港還是有很多不錯的電影的,特別是一些搞笑的,非常有趣,跟我的類型完全不一樣,很受歡迎。」

  在別人面前,李曉龍會保持高傲,但在楊文東面前,他還是很低調的,因為他知道眼前這位在亞洲電影行業的影響力,甚至電影行業對其商業帝國來說,不過也就是九牛一毛罷了。

  「題材越多才越好,不然時間長了,觀眾肯定也就膩了。」楊文東接著說道。

  李曉龍頓了頓,問道:「楊生,如果這樣的話,我的電影題材,時間長了豈不是也會讓人膩?」

  楊文東點點頭道:「如果你沒有創新,總是拍攝同樣的一套,那時間長了,絕對也會一樣;

  這其實也是常態,再好的山珍海味,你天天吃,也會吃膩的,任何東西都是如此,所以你以後也需要想辦法創新,不過眼下暫時還是不需要考慮的。」

  對於海外的娛樂圈,楊文東在前世不算很了解,但對於內娛以及部分港娛,他還是清楚一點的;

  

  這個行業,其實大部分人就只能火五年左右,甭管是電影、電視劇還是音樂,只有極少數會不斷創新、挑戰自己、拍攝不同題材的,那才能成為真正火爆幾十年的存在;

  而這種也是極少數的,大部分在合適的時候就此隱退了,不過也有可能是錢賺夠了,不想那麼累了,畢竟火一年,甚至一部劇爆火,就可以賺到很多人一輩子難以企及的財富,從而財富自由了。

  李曉龍則搖頭道:「那不行,我也得早做準備,以後,我得研究一下其他武打劇情,看看能不能有什麼創新了。」

  「跟科技結合,可能會是一個方法。」楊文東笑了笑說道:「我也期待你能夠有更好的創新與成績。」

  如今李曉龍已經拍攝了幾部前世不存在的電影,讓他這個穿越者也增加了不少娛樂興趣;包括香港的其他電影也是如此,出現了很多原先歷史上沒有過的明星與電影,甚至就算原人物,比如搞笑電影天才許冠紋,也拍攝了很多前世沒有過的電影節目,因為收益更高了,動力更強.

  穿越過來15載,除了在商業上獲得了巨大的成績,華語文化娛樂上,他也推動了很大,不是直接參與,而是以資本的力量為香港電影開拓市場,只要市場擴大了,錢多了,那各種人才自然而然就湧入進來,同時自己也能收益,這可比去發現未來的一些明星更簡單粗暴且高效;

  當然,李曉龍這種金字塔尖的是例外,這也是他唯一一個接觸的明星演員了。

  李曉龍點點頭道:「好,今天也是多謝楊生提醒了。」


  「不客氣,你的知名度越高,對我的商業也越好。」楊文東又說道:「如今紅牛在美國的銷量逐步走高,也是有你一份功勞的。」

  紅牛這種飲料,跟電子產品甚至小創意產品不一樣,不是比拼的技術含量與實用性,而是品牌知名度,只要知名度上來了,那隨便做什麼類似飲料食品都能成功;就比如可口可樂,哪怕它突然做麵包了,憑藉著品牌信任度,那也必然會獲得無數客戶的信任;

  早期的紅牛,因為渠道不足以及宣傳成本問題因素,只能在少數地方或者少數領域發展,而隨著李曉龍出名之後,由他進行代言,加上HBC進行播放,使得紅牛的名氣陡增,加上幾年時間的渠道建設,紅牛也成為了美國一款名氣中等的運動飲料,很受一些運動愛好者的喜歡;

  李曉龍笑了笑,又問道:「楊生,除了紅牛,我也是可以代言其他長興集團的產品的。」

  「這些不用著急,到了時機自然會找你的。」楊文東搖頭道:「代言,也是需要企業做好生產、渠道、售後、宣傳方面的準備的,不是說你的GG放出去,其他就不用管了,這裡面,很複雜的。」

  好的代言人固然重要,但這也只是宣傳的一部分,一個產品,想要成功,核心因素還是非常多的;特別是有技術含量的產品,技術、質量、售後才是更重要的,如果相關方面沒有準備好,就盲目的進行大範圍宣傳,那反而會造成負面效果;

  原先歷史上,健力寶就犯了這樣的錯,80年代贊助奧運會,結果一炮而紅,生產來不及,直到90年代產能才足夠,要不是當時的國內市場玩家比較少,這種致命錯誤半年就能搞垮一家公司,而現在的海外市場,可是非常成熟的。

  「好,那我隨時等著。」李曉龍也沒有多問;

  找他代言拍GG,其實一般也就幾天時間而已,對他來說,他也只是想儘快在楊文東旗下的財團中,展現出更高作用;

  1973年6月,楊文東的辦公室,迎來了兩位客人,一人是華潤集團在香港的負責人張光斗,另外一位則是來自於北方內地。

  張光斗介紹道:「楊生,這位是內地紡織工業部的戴局長,戴局長,這位就是香港最著名的華裔商人楊文東楊先生。」

  「楊先生,您好。」、「戴局長,您好。」

  楊、戴二人相繼握手說道。

  戴局長笑說道:「楊生,即使我身在內地,也是知道香港有一位非常成功的華人,在資本主義的世界白手起家,前幾個月還擊敗了香港最強大的英資怡和集團,真是漲了我華人的志氣啊。」

  「哈哈,戴局長過獎了。」楊文東也是笑道:「香港本身就應該是我們華人的,中華文明強大了5000年,只不過最近百年有些不太好,遲早有一天,我們會再次崛起的。」


  都說前世的歷史書是5000年文明擴展史短短几頁,100年屈辱上下兩冊;

  華人的韌性就在如此,無論什麼樣的困難,都是能熬過去的,前世內地改開不足50年的成績,就能夠說明一切。

  戴局長一聽此話,頓時喜笑顏開,道:「是啊,上一代人拿無數生命換來的和平,希望我們這一輩的努力,能夠讓天下的華人,能夠過上好一點的日子。」

  「那不知道戴局長來香港,有何事找我?」楊文東直入主題的問道。

  就在前幾天,他的助理接到華潤方面的電話,說有一位內地來的官員要拜訪楊文東,他得知後也很奇怪,為何內地紡織工業部的官員要拜訪自己。

  在紡織領域,他雖然與伯克希爾有合資工廠,但運營上基本上都是伯克希爾的人在負責,這種非集團核心業務,他一般也不會與合作商爭奪管理權,本身自己手下也沒有專業人士,沒必要什麼都自己掌控。

  反而伯克希爾的人經驗豐富,將高端的紡織產品做出來後,對香港的紡織業幫助極大,在有廉價本土原材料後,香港的紡織業,也可以開始逐步進行轉型,這也是楊文東給香港高端產業發展的一個機會,畢竟,不可能只有自己維持未來的高端產業,能夠多一些高端服裝品牌也是好的,哪怕未來香港這裡只有設計,沒有生產。

  不過無論怎麼樣,這也是內地第一次的正式官員來拜訪他,他自然也得慎重。

  戴局長頓了頓,問道:「楊先生,你可知道內地如今準備的對外採購計劃?」

  「聽說過,內地準備大規模從海外引進各種設備。」楊文東點點頭說道。

  在50-60年代,內地的核心問題是安全,同時誰也不知道三戰會不會隨時爆發,加上60年代又與北極熊鬧翻了,國防安全方面的壓力非常大,所以整個國家的資源全部投向了重工業;

  隨著各方面的逐步完善,基本安全有了把握之後,民生問題便成了重中之重,當時國內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都有不足,所以國家發展的核心成了改善民生,為此,連「曙光」號載人航天的計劃也取消了,因為實在是太耗錢了,「先管地球內,再搞地球外」成了一句經典名言。

  而隨著與西方國家的交好,便有了準備大規模採購各種基礎民生設備的打算,包括大型化肥廠、化纖廠、石油工廠、烷基苯工廠、發電廠、採煤設備、鋼鐵軋機設備、壓縮機、燃氣輪機、工業汽輪機等等等設備,總計43億美元,後世簡稱四三採購。

  這也足以看出,即使內地的經濟很窮,但綜合財力還是非常強的,別說43億美元,就算4.3億美元,現在的楊文東想要拿出這麼多現金,也得花費很大的代價。

  戴局長笑道:「楊生您知道就好,我這邊負責的就是尋找合適的化纖設備,聽說楊生與美國的伯克希爾關係不錯,那可否作為中間平台,替我們詢問一下相關設備生產線。」


  「為何要我去問?」楊文東不解問道。

  戴局長搖搖頭道:「因為我國的對外人員對海外情況很不了解,之前的詢問報價,我們基本上確認了,是被嚴重拉高報價了。」

  「這也正常,很多西方的商人的確會這樣。」楊文東點點頭說道。

  香港為何能夠成為溝通東西雙方的橋樑?其實本質原因就是如果東西方直接接觸,首先就是文化方面會有很大的衝突,第二就是西方資本家必然漫天要價。

  之前內地找到郭賀年,也是有這方面的原因,如今內地這邊找到自己,看來也是差不多的事情了。

  戴局長接著道:「是啊,我聽說香港的紡織工廠,投資成本都不是很高,但我們出去的價格,一對比,就明顯不對了。」

  楊文東回道:「戴局長,這方面可能有西方資本家漫天要價的原因,但貴方應該要求的是從最開始的石油衍生品,到直接生產出化纖甚至衣服產品,這種整條生產線,價格肯定也是貴很多的;

  而且內地人口眾多,你們要的設備規模,估計要遠遠大於香港的設備,這也是不能對比的。」

  在西方或者未來工業化之後的內地,投資建工廠,基本上都是只做屬於自己產品的一道工藝,各種原材料、零部件等都是採取購買模式,這樣會方便很多;

  但這種模式,在如今還沒有工業化的內地,是行不通的,想做一款產品,就只能自己搞全產業鏈,不然各種東西靠進口,那成本高的嚇人,且以今天的運輸效率也很難做到及時;再一個,國家層面還得考慮斷供的可能性,所以一切都需要自主。

  甚至這些年來,長興集團在香港很多時候向前端擴張產業鏈,不是說想什麼錢都自己賺,而是都依賴進口,那絕對做不起來,香港又是一個城市,也不能指望其他資本,只能自己動手,而如果是幾十年後的內地,他做工廠的話,那絕對學習雷布斯,自己搞個組裝甚至全部外包都行,只要監控好質量即可,多簡單?

  戴局長點點頭道:「我明白,但不管怎麼樣,我們還是希望通過楊生這邊的關係,來購買一條合適的生產線,香港這邊有著亞洲最大的紡織業產能,對外尋求購買產線,也不算很異常。」

  「貴方需要一條年產多少萬噸的化纖生產線?」楊文東又問道。

  戴局長回道:「去年國內已經分別引進了2條總計18.5萬噸的化纖生產線,分別在遼陽與上滬,解決了北方與東面的化纖缺失問題;

  這一次引進的目標是6-8萬噸,準備放在西部城市,具體哪裡,恕我目前還不能告知。」

  國內過去的一些事情,其實也不算秘密,畢竟引進生產線,也是需要海外廠家來內地調式的,以香港富豪的能力,想調查輕輕鬆鬆,本身也不是國家機密,所以告知也無所謂。


  但未來的,還是不能隨意透露的。

  「行,這件事我會詢問一下美國那邊。」楊文東想了想,突然道:「戴局長,貴方有沒有考慮過購買二手設備?」

  「二手的?」戴局長愣了下,問:「為何要買二手的?」

  PS:求月票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