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建福宮 高功住持

  辭別船把頭。

  又與眾人揮手告別。

  一行五人牽馬下船進入古渡。

  和之前所過的古渡口大同小異,過往船隻,夜宿於此,因為水運,漸漸人氣鼎沸,形成一座小鎮。

  

  眼下亦是如此。

  天色將夜,來往的大小船隻紛紛入港。

  過了江津渡,再往前一段水流湍急,江底暗礁巨石無數,就是經驗再老道的船把頭也不敢輕易在夜裡走船。

  所以大都會選擇在江津渡過夜。

  小鎮上吃口熱呼飯。

  還能補給下米糧。

  等第二天一早,天亮了再啟程。

  除了他們外,世世代代住在此地靠水吃水的漁民。

  這會也趁著天黑前歸來。

  帶著大網魚獲。

  站在船頭上吆喝著。

  還未上岸。

  早早就有附近酒樓、餐館或者鎮上居民在等著。

  剛出水的江魚,最是新鮮,簡單處理下,或炸或煮,撒點鹽,外加幾顆辣子,就是一道珍饈美味。

  幾人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都有些被氣氛感染。

  「掌柜的,有頭鐵牛。」

  崑崙走在最前,高頭大馬,光是站在那,就給人一股驚人的壓迫感。

  這年頭亂世裡頭,因為營養不良,個子普遍不高。

  近兩米高的他,無論放在哪都是最為醒目的存在。

  一路上,不知引來多少驚嘆的目光。

  有趁著人多,藏在人群里想著渾水摸魚的老榮佛爺,看到他都下意識老實起來,就算是生面孔,但這架勢,真被抓到打斷手也是活該。

  等走過岸邊。

  崑崙忽然指著前方,眉眼間閃過一絲驚奇。

  幾個人跟上前一看。

  古渡口,與小鎮相連的岸邊,赫然矗立著一尊鐵牛,腳下踏著一塊礁石,雙眸炯炯有神,氣勢恢宏。

  「鎮水獸!」

  陳玉樓挑了挑眉。

  前段時日,過黃河時他們才聊起過,沒想到在此處倒是見到了。

  鐵牛背上被摸的錚亮一片,猶如一方銅鏡。

  幾個小孩,圍在一旁嬉戲打鬧。

  甚至還能見到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家,一臉恭敬的摸著牛背,口中念念有詞,聽著無外乎祈求庇護無病無災一類的話。


  除此外,鐵牛腳邊樹著一塊石碑。

  借著微暗的天光,陳玉樓湊上前看了看,才發現這尊鐵牛鑄造於明初。

  因為山洪爆發,年年水患。

  當時在任的巡撫,途徑此地,聽人說是水蛟作亂,特地撥下官銀,又在民間籌措,請了能工巧匠鑄造,以此鎮住滔天洪水。

  也因此,此處小鎮又被稱之為牛溪鎮。

  「快六七百年了,還能保存的如此之好,用料確實紮實。」

  輕輕拍了下,一股厚重感撲面而來。

  陳玉樓忍不住感慨道。

  要知道,銅鐵之物,最是容易鏽蝕腐壞,而且此處還是靠近江邊,水氣深重,存放尤其不易。

  牽馬駐足看了一陣。

  幾個人不再耽誤,紛紛跳上馬背,穿過古鎮,直奔東邊而去。

  都不用問路。

  青城山主峰高聳入雲,這一片雖然山勢連綿,崇山不斷,但老君閣鶴立雞群,一眼就能看的清清楚楚。

  入春後,白天比冬日要長不少。

  借著斜陽微光,一行人馬不停蹄,總算在天色徹底黑下來前,抵達了青城山外。

  一入其中。

  眾人便看到山中群峰起伏環繞,林木蔥蘢幽翠。

  諸峰環峙曲徑通幽。

  也難怪自古以來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

  最為關鍵的是。

  山腳下有丹梯千級,通往最高處的老君閣。

  山下官道兩側,有一條古街,酒樓、餐館林立,供給來往山上的遊客住宿休息。

  騎馬不好登山。

  一行人順勢找了個酒樓,將馬寄養,囑咐夥計好好餵養,他們又備了些清水以及食物,萬事俱備後,沿著山下丹梯徑直往上。

  與終南山七月封山不同。

  青城山常年不禁,遊人香客絡繹不絕。

  即便已經入夜,山腳下的古街上還能見到不少人,聽口音,遠不止川渝這邊,天南海北的人都有。

  其中甚至還有關外的人。

  只不過,看他們樣子,神色間難掩蕭瑟憂愁,有種遠在異鄉為異客的感覺。

  大概率是從北方逃難來的人。

  如今,可不止北方,南方同樣如此,各地軍閥割據,戰火不斷,老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


  能夠逃命活下來已經殊為不易。

  一行人對此已經見怪不怪。

  穿過古街,從山腳下駐馬台上徑直向上。

  入夜時分下的青城山,比起白日更為幽靜,除卻鳥叫蟲鳴外幾乎再無喧鬧,就算偶有同行的人,也只是隨意打個招呼,便錯身而過,繼續趕路。

  「陳掌柜,這青城山應該也屬於道家洞天吧?」

  等一行人走到半山腰,找了一處供人休息的亭子坐下,老洋人抬頭看了眼四周,只覺得山中幽境,靈氣深重。

  「與終南山並列十大洞天,為第五洞,號曰寶仙九室之天。」

  「而且,自古就與武當、龍虎、齊雲、景福合稱五大仙山,比起太乙山位格更高。」

  陳玉樓點點頭,輕聲回應道。

  青城山在道教中的地位,絲毫不弱於武當和龍虎。

  據說軒轅黃帝時,就有號寧封子之人,在青城山隱居修道,更是向黃帝傳授御風雲的龍躋之術,黃帝築壇拜其為五嶽丈人,故而青城山又稱丈人山。

  山中供奉『五嶽丈人寧封真君』。

  除此外,西漢末年,蜀中八仙之一的陰長生入山修行。

  此人在丹道上的造詣極為驚人。

  幾乎可以稱之為,道家丹鼎派的祖師。

  道門流傳的諸多真經古法,皆是由他親手修撰,如《太清金液神丹經》《周易參同契》《金碧五相類參同契》《陰真君金木火丹論》《陰真君五丹決》。

  以金丹、黃白之術名動天下的抱朴子葛洪,便是傳承的陰長生。

  不過,真正奠定青城山為道教名山地位的卻是張道陵。

  東漢漢安二年,在寫畢二十四道書兩年後,張道陵從鶴鳴山抵達青城山,在此結廬修行傳道。

  也就是天師洞。

  至此。

  道教才真正成名。

  青城山也自此成為道教四大名山之首。

  無數人慕名而來,結廬修道。

  到了隋唐時,因為帝王家的扶持,這個時代的青城山,實乃『神仙都會之府』,山上宮觀遍布,高道輩出。

  唐僖宗曾命青城山修靈寶道場,羅天大醮,設醮位兩千四百個。

  為歷代之最。

  雖然之後數朝,因為戰禍或者其他緣故,青城山不如前朝興盛,但兩千年來青城道門從未沒落。

  北宋時,更是成為道教龍門派聖地。


  如今民國。

  山上也有大大小小數十座古觀道宮。

  即便比起太乙山上百餘道觀的景象略有不如,但也足夠驚人了。

  是以,山上香火不斷。

  一路看到的香客中,不少人都是自帶香火上山,甚至連夜上山,就是想要趁著天亮時,燒到第一注頭香。

  「難怪了。」

  聽到他一番解釋。

  身側幾人都是下意識點了點頭。

  也不怪香客如織,幾千年的傳承,哪裡是那些小山頭中破觀舊廟能夠比擬。

  一路走走歇歇。

  足足兩個鐘頭後,一股濃郁的香火味道散開,幾乎融入了漫山之間,不時還能聽見一道道厚重古樸的鐘聲。

  到了這一處。

  隨行的那些香客明顯激動起來,腳步都快了不少。

  「到建福宮了!」

  見楊方幾人臉上露出錯愕之色,陳玉樓平靜道。

  建福宮便是當年寧封子修行之處。

  青城山也是他的道場。

  可想而知,建福宮香火之鼎盛,絕大多數香客都是來此燒香。

  即便天色已經漆黑。

  道觀中仍舊燈火通明。

  等他們越過前方幽靜處,一眼望去,古樸蒼重的道觀掩映在古松翠柏之間,依山而建,氣勢恢宏。

  門內門外。

  到處都是人影。

  不少人握著點燃的香火,一臉虔誠之色,衝著殿內供奉的寧封真君神像不斷祈福,口中低聲喃喃。

  「掌柜的,我們要不要?」

  見此情形。

  崑崙低聲詢問了一句。

  畢竟是道家古觀,真君修行之所。

  「看看也無妨。」

  陳玉樓點點頭。

  建福宮位於山腰處,而他們此行的目的地天師洞,則是山巔之上,第三混元頂懸崖峭壁之間,只有一條古棧道可以上下。

  走了一夜,入觀燒柱香,就當是歇息歇息。

  有他這句吩咐。

  其餘幾人自然不會拒絕。

  當即簡單整理了下衣著,好歹是道家清淨之地,不至於風塵僕僕,蓬頭垢面。

  越過前門大院,跨過石殿門道。


  殿內熙熙攘攘。

  很難想像,眼下已經入夜許久,而且不是寧封真君的誕辰,或者有占醮一類的儀式,就是再尋常不過的日子。

  大半夜都有如此之多的人上山燒香。

  可想而知,青城山道教之盛。

  而陳玉樓答應入觀,還有另外一個原因。

  整座建福宮,籠罩在一層沛然莫御的清氣之中,一派道家凜然氣象。

  這只能說明一點。

  宮內有道家傳承,而且有大修行者。

  當日在終南山,自拔仙台往鰲山而去,純陽宮給他的感覺亦是如此。

  只不過,前者氣息凌厲,猶如刀劍,此處氣息卻是中正寧和,讓人心神下意識安定寧靜下來。

  「這……」

  跟在身後,一路上不曾說話的鷓鴣哨,明顯也意識到了這點。

  入門的一剎那。

  眸光便微微一動,雙手垂在身側,目光四下掃過,隱隱透著幾分驚奇。

  「陳兄。」

  「噓……先進門看看再說。」

  見他張口欲言,陳玉樓只是做了個噤聲的手勢。

  畢竟貿然登門。

  都是修行之輩。

  他們能有感應,對方也一定有所察覺。

  鷓鴣哨暗暗點了點頭。

  見師兄和陳掌柜如此,老洋人似乎想到了什麼,下意識收起心思,神色間多了幾分凝然之色。

  幾個人隨著香客,跨過大門,進入前殿。

  燈火通明中。

  一尊足有數米高的神像坐落在神龕之中。

  目光炯炯,神色寧和。

  手捧一卷天書。

  不是寧封真君又是誰?

  蒲團上跪著數位虔誠香客。

  一旁的竹筒里插著木香,不時有人上前去取,自行對著蠟燭點燃,整個大殿內青煙裊裊,襯托的真君神像更是莊嚴厚重。

  「陳掌柜,我去取香火?」

  見幾人並無動作,楊方也不知道他們什麼意思,低聲詢問了一句。

  「好。」

  聽他問起。

  陳玉樓這才從大殿頭頂上偌大的幾個墨字上收回目光,點了點頭。

  等取過香火。


  幾人各自拿了三根,插入香爐之中。

  衝著神像拜了拜,也算是逢山拜山,遇水拜水了。

  等幾人轉身走出大殿。

  落在後邊的老洋人突然察覺到不太對勁,師兄和陳掌柜不知道為何,停了下腳步,站在大門處。

  他被攔在身後,進退不得。

  先行一步出去的崑崙和楊方也反應過來。

  下意識順著兩人目光,朝遠處望去。

  只見熙熙攘攘的香客之中。

  不知何時多出了一個老道身影。

  看上去足有古稀高齡,鬚髮皆白,身上穿著一件漿洗到發白的青色道袍,長發束在腦後,雙手托著一把浮塵。

  身形清瘦,精神卻是矍鑠過人。

  一雙眸子尤為清亮。

  眼下明明身處眾人之間,但卻有種矗立雲海,覆海之重的高深莫測感。

  兩人就算反應再慢。

  此刻從那老道身上氣質,也能明白過來。

  此人絕不簡單。

  比起當日在終南山上見到的搗藥老真人,氣息還要深厚,如淵如岳,難以揣度。

  「湘陰陳玉樓。」

  「見過前輩!」

  陳玉樓率先回過神來。

  雖然早就料到他們一行人,遲早會被觀中高道察覺,但就算是他也沒想到,這位來的竟是如此之快。

  輕風自身外拂過,片羽不沾。

  已然是修行到極高境界的道門高人。

  隨著他話音起。

  身側的鷓鴣哨,也立刻明悟,雙手抱拳躬身道。

  「鷓鴣哨,見過前輩。」

  聽到師兄和陳掌柜自報家門,還留在殿內的老洋人,哪裡還會不明白髮生了什麼,下意識踮起腳尖,好奇的望了過去。

  「諸位道友,來我建福宮,實在是蓬蓽生輝。」

  老道手中浮塵輕揚,動靜之間,皆是透著一股說不出的出塵之意。

  也沒理會鷓鴣哨,明明身穿道袍,結著道髻,卻以江湖武夫見禮,只是淡淡一笑。

  「老道行崖,忝為建福宮住持。」

  「諸位遠道而來,還請後山一敘!」(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