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1章 籍民大增
第1311章 籍民大增
隨著時間進入了下半年,朝廷之前所執行的各項政令和事務也都陸續產生了效果,迎來了反饋。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便是軍事組織的擴建。
在攻滅北齊之前,關中政權擁有軍隊大約在三十幾萬,這包括關隴、蜀中和山南各地的府兵與地方衛戍部隊。如果是極限動員的話,在此基礎上大約還能徵調出將近十萬人的丁壯,不過真到了這種徵發程度的話,那麼國內各種生產活動基本上也就要停擺了,民生秩序也將要大亂。
當然朝廷也根本就不需要進行那種程度的徵發,因為在銅鞮之戰結束之後,西魏便完全確立起來了針對北齊的軍事壓制。哪怕後續所進行的滅國之戰,也不需要進行全民的徵發,僅僅只是常規兵力的調集,便順利的完成了這一任務。
不過維持這樣一個常規武裝力量,對當時的西魏而言也算是比較沉重的負擔了。
須知當時西魏治下才擁有籍戶不過兩百多萬戶而已,常規的甲兵就達到了三十多萬,這對社會壯年生產力的占用比例不可謂不大,即便談不上窮兵黷武,但如果一次稍有規模的對外作戰失利,都會造成國力消耗、長久停滯不前。
在北齊被攻滅之後,疆域擴張一倍有餘,原本壓力稍顯沉重的軍事組織卻又顯得有些不足用。尤其原本的府兵體系當中還存在著數量眾多的鄉曲武裝,地域性質比較濃厚,需要兼顧鄉情民願,並不能進行任意的遷徙調度,所以擴建新的軍事組織迫在眉睫。
實時更新,請訪問𝙨𝙩𝙤9.𝙘𝙤𝙢
宇文泰所創建的府兵組織有著極強的複製擴張屬性,府兵兵力觸及到了哪裡,基本上就可以針對當地武裝力量進行收編擴建,是這些地方勢力成為府兵系統的一部分。
這樣的快速擴張固然有著極大的弊病,但有一個優勢是不容忽略的,那就是成本低、見效快,是西魏能夠以弱勝強的一大法寶。尤其同一時期的北齊還在執行著比較僵化的相關政策,晉陽勛貴們拒絕軍事資源的開放與共享,雙方在統戰效率上足足有著一個時代的差距,這也就註定了北齊的滅亡並不是什麼偶然事件,而是大勢所趨。
大唐政權建立之後,原霸府統治的舊地已經難以再維持新的軍事壓力,自然只能向新占領地區進行轉移。年初李泰在下令追剿北齊殘餘勢力的同時,又派出兩萬關中府兵前往河北創建軍府。
之前出征北齊的一部分軍隊,在接下來也有相當一部分軍士選擇留駐河北當地。
因為這些人在河北親眼見識到這裡的民生基礎和發展空間要遠遠超過了關中,而且作為征服者,他們在面對當地民眾的時候也具有一定的心理優勢,再加上朝廷針對留戍將士開具出了非常優厚的條件,自然也就吸引了許多人留下來。
於是最終選擇留在河北的府兵將士便達到了五萬餘人,這些還不是普通的鄉曲武裝,而是真正的府兵精銳。當年六鎮亂兵禍亂河北的時候,扣除一眾老弱病殘和游兵散勇,真正的精銳武裝怕是也不過只有這麼多。隨著這些府兵將士留駐下來,直接就奠定了大唐朝廷針對河北地區最為牢靠的統治力。
當針對北齊余寇的戰事暫時告一段落之後,河北各地軍府也都快速建立起來。除了關中府兵落戶留駐之外,針對河北地方武裝的整編也在同時進行。那些先後投靠王師的河北豪強並其部屬也都被陸續編入府兵系統當中,同樣也創建起大大小小的軍府,並且按照他們各自可查的功勳而授予相應的田地。
僅僅經過半年多時間的整編擴建,如今河北地區在籍府兵軍士已經達到了十萬有餘,而起步稍晚的河南與山東各地,也已經組建起了六萬餘眾的府兵兵力。在沒有大規模高強度的戰事進行的情況下,維持局勢穩定、建立有效統治綽綽有餘。
未來關東各地的府兵組織同樣也要進入精細化擴建的步驟當中來,不只要追求數量的增加,同時也要兼顧質量的提升,在此基礎上去蕪存菁,執行一個常規主力精兵化、普通府兵專於生產,逐漸轉為平民的方針。
當然,這一過程必然會持續很長的一段時間,需要等到內外戰事都告一段落、戰爭任務不再那麼沉重,才能逐漸的完成。
相對於原本隋唐府兵制度的發展和衰敗過程,如今的大唐朝廷是採取了一個用空間來換取時間、更加平緩和從容的讓府兵制度完成其歷史使命的方案。因為到了皇朝中期,隨著內外環境的改變,府兵制也未必還能滿足當時的軍事需求,自然也需要留下一個革新的空間。
無論後事如何,當下的大唐朝廷軍事力量總是在府兵制這一制度的發展之下穩步提升著。
除了軍事上的進一步擴軍,關東諸路括戶使者也都陸續有結果反饋回來。楊堅這個傢伙雖然耽於溫柔鄉中,不願意離家出差,但其所創製的大索貌閱這一括戶制度卻仍被用於這一次的關東括戶之中,並且取得了非常卓越可觀的成果。
此番關東括戶,諸道使者分別巡查原北齊境內近五十州、一百五十餘郡,最終檢括出來的戶數達到了三百五十餘萬戶之多!
當這一數據被匯報朝中的時候,朝中君臣也無不為之驚嘆不已。一國國力的強弱有多個方面,而人口無疑是一個最重要的指標。
從這一次關東括戶的數據來看,哪怕是在之前西魏將要攻滅北齊的前夕,彼此之間單單人口便仍有著足足一百多萬戶的差距!
這一百多萬戶多出的人口當中,哪怕十家抽一丁,都能再抽出十餘萬的壯卒!至於這些人口所代表著更多的生產力和耕地,以及他們所能上繳的賦稅差距,都能給兩國之間的對抗帶來極大的影響!
但是在之前兩國對抗的過程中,這一百多萬戶人口的差距所能造成的影響卻完全沒能體現出來,仿佛這些人直接在北齊疆域中被抹去了,甚至北齊朝廷所能有效發揮出來的國力還要遠遠的小於當時的西魏。
不過按照各路括戶使所提交上來的奏表來看,這些人口也跟直接抹去了差不多。各路括戶使以當地州郡官府所提供的籍冊為基礎進行審閱,結果這些籍冊本身便錯漏諸多,單單所編錄不清的籍民戶數、丁口等各項資料不實便多大數成。
豪強大戶爭相蔭庇,百十家卻只有一個戶頭,見籍者非小即老,能夠履行租調任務的只占少數。原本一個地方該當承受的賦稅勞役,有門路的直接隱沒戶籍,只能由那些老實平民均攤。等到他們各自不堪重賦而家破人亡,便又會被豪強大戶所兼併,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有的縣明明地處肥鄉沃土,結果見籍之戶能夠收繳賦稅者卻不足一半,以至於政治現狀反倒比窮鄉僻壤還要更加惡劣。
如果說這些豪強大戶總還要立一個戶頭、承擔一份賦稅,可是那些分散在河北各地的寺廟就更加過分了,他們蔭庇著大量的人口,占據著大片的良田,卻完全不承擔任何的義務。
此番關東諸道括戶編籍,單單在各地寺廟中所搜括出來的人口,便達到幾十萬戶之多。由此可見在北齊統治者的佞信之下,沙門勢力在河北等地要比在南朝更加勢大。
「觀此諸事,齊之衰亡又豈在於強敵攻伐啊!其主視民如仇、役人如畜,其國不敗,天理何存?」
李泰如今作為勝利者,自然可以隨意評價北齊的統治者們。但即便拋開針對失敗者的貶低,單單撥開迷霧所展現出來的北齊種種失治問題,也的確是令人觸目驚心。
雖然籍民括戶只是一個開始,但有了這樣一個基礎,接下來進行各種行政管理與生產秩序的恢復便也都有了一個大概的方略,編戶齊民、均田勸耕、休養生息,生機自然會快速的恢復起來。
相對於河北、河南各地的軍政事務進展順利,以晉陽為中心的太原盆地諸事則就遭遇了不少阻滯。
晉陽作為北齊統治中心、尤其是晉陽勛貴們所經營的老巢所在,許多情況較之別處都有不同,都已經板結成一塊了,就連齊主都已經搞不動,外人更難逐一插手進行解決。
他之前只是著令暫時穩住這一區域的平穩,等到河北各地秩序重新建立起來之後,針對這裡便直接從根本上把問題解決,將此間所殘留的北齊晉陽勛貴與晉陽兵並其家屬們直接遷走,不使再滯留原地。
這任務看起來比較繁重,但事實上也並不怎麼難。晉陽兵是以六鎮軍民為基礎所組建起來的,就算是在東魏北齊治下,人口有了大幅度的增長,了不起三五十萬人口罷了。之前各種俘虜、分流以及殺傷等等折損,到如今仍然留在晉陽周邊的怕也不足二十萬,而且其中大部分還都屬於老弱病殘。
扣除那些堅持不住長途遷徙和願意接受官府打散安置的人員,需要進行長途遷徙的頂多也不過只有十萬之眾。
如今湘州作為山南甘蔗原料中心產地,還有寧州新近發現的礦藏資源,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以擴大生產,這些人轉移到那些地方去正合其宜,遠比留在太原當地成為治安隱患要好得多。
當針對北齊的消化吸收和大唐內部人事秩序整頓告一段落之後,朝野之間的注意力自然又往南面投去,同時南陳也極有默契的遣使來朝、加強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