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家父漢武,子不類父?> 第225章 皇帝欺世盜名,豈能坐視不理

第225章 皇帝欺世盜名,豈能坐視不理

  第225章 皇帝欺世盜名,豈能坐視不理

  要說某位老登厚顏無恥呢,把他吹的太過,他也知道臉皮發燒。

  可要說他謙遜、忠厚呢,該不要臉的時候他半點不含糊,哎呀,不得不說,皇帝的底線相當靈活。

  總之一句話:

  「給祖宗們表功績、展現孝心的事宜,我劉徹當仁不讓!」

  編撰先祖光輝偉績的活計,皇帝攬過去了,而且以十二分的重視對待。

  或許在父子兩人的對話過程中,有詼諧的成分,可真當涉及到列位先帝時,即便是給他們憑空捏造神跡。

  也必須要嚴肅萬分!

  這就不是一件可以開玩笑的事兒,皇帝都得翻閱典籍,才能給自己父皇、祖父、曾祖父編傳奇故事……

  至於大漢其他幾位皇帝。

  想獲取本書最新更新,請訪問sto9.co💡m

  比如什麼孝惠皇帝、前、後少帝,乃至不是皇帝勝似皇帝的高皇后,不好意思,劉徹沒興趣給他們編。

  哪涼快哪待著去吧。

  與此同時。

  太子也得了允准,開始整合各郡駐京辦事處,他們以後就是轉運邸報的現成人選。

  而邸報的編輯工作,劉據自然是提拔了虞初、虞侍郎負責,再輔以刀筆吏協助。

  邸報,說到底,主要刊登其上的是朝廷政令,還是那種貼在宮門前、三公九卿官署前的公開政令。

  謄抄即可。

  需要虞初自由發揮的地方並不多,再說,涉及到天子、大將軍和列位先帝的地方,他也沒有發揮的資格不是。

  就這樣,在太子的初版基礎上,皇帝修修改改,定稿的很快,印刷、工匠、場地等等,水衡都尉府一應俱全。

  然後。

  第一期大漢皇家邸報,就這麼水靈靈的問世了。

  再然後,隨著騎卒奔向大漢各方,一場小小的震撼也掀起了……

  上谷郡郡治,沮陽城。

  嘭。

  一個布囊丟在桌子上,發出銅錢碰撞聲,李陵沒有細數,隨手收了,兩顆虜首軍功折算的錢財,他並不在意。

  替他領錢的大鬍子督郵一屁股坐下,猛灌一口茶水,抹了把嘴,舒坦道:「呼。」

  「怪了,以前領錢就領錢,現在去,說什麼還有一份邸報,寫著朝廷政令,嘿。」

  曹督郵若無其事的說完,剛跟他一起進來的副官就把一張寫滿字跡的大紙拍在桌子上,「嗐,要我說……」


  「你不用說。」

  不等那副官敲邊鼓,李陵已經把邸報拿在手上。

  軍中識字的不多,即便老曹也認不得多少,李陵這個出身名門大族的『少爺』,免不得被袍澤薅羊毛。

  果然。

  一見李督郵上道,屋內裝作毫不在意的兵卒們齊刷刷圍了過來,一個個七嘴八舌道:

  「新鮮誒,朝廷政令不給太守送去,反而讓俺們看。」

  「誰說太守沒有,都有。」

  「行行行,別他娘的吵!」一臉絡腮鬍的曹督郵伸長脖子,朝李陵問道:「李小子,上面寫的什麼?」

  李陵也沒在意稱呼,看著手上邸報,「嗯,說是朝廷不久前發兵八萬,攻打東越國,領兵將領有……」

  「俺知道、俺知道!」

  話到一半,有個漢子就嚷道:「其中一個領兵將軍,不就是督郵的三叔?俺聽你說過。」

  「嘖嘖嘖,李小子家裡不得了啊,厲害。」坐在對面的大鬍子捋著鬍鬚,日常唏噓道。

  見狀。

  李陵視線下移,念起另一道政令,「出使西域兩年的大行治禮丞回京,帶回良駒上百……見聞……」

  不出意外的,眾人視線迅速被拉開,依舊是那副沒見過世面的感嘆句,例如:

  「烏孫?跟北邊烏桓人是一個娘胎生的?」

  「嚯,西域那什麼鳥國,幾千人就是一個國了?還有大王?」

  「這……」

  「好像比俺們村大不了多少吧?」

  諸如此類驚嘆,不止在沮陽城上演,大漢其他郡縣同樣如此。

  地處極東的人能得知極西之事,居於巴蜀的人們能知曉東郡治水盛況,身處南疆的流官,也能了解長安訊息。

  劉據那一句開闊視野,絕非虛言。

  大漢天南地北的事情何其多,身處長安這個中心的大臣們通曉並不難,各郡身居高位的太守、郡丞,打聽打聽也能知道。

  可對於底層人物。

  有的百姓,可能終其一生都走不出一個縣,更不必講知曉外間事,有些小吏,能去一趟郡城,已是開了眼界。

  何談知曉天下事?

  其實劉據大可不必給邸報添加花邊新聞,在娛樂極度匱乏、信息極度閉塞的大漢朝。

  那份能下發到鄉三老的邸報、不禁民間買賣的邸報、寫滿天下事的邸報,已經足以成為所有人關注的焦點!


  大老粗有大老粗的關注點,比如那些個跟村子一樣大的鳥國……

  飽學之士有飽學之士的關注點,比如國朝四方動向,朝廷公卿調整。

  但同時。

  邸報的出現,畢竟是一種全新模式,有人感興趣、有人夸,必然就有人不滿、有人罵。

  某些有欺上瞞下需求的地方官員、紮根地方的豪族,幾乎是第一時間便察覺到了邸報的危害!

  對於他們,危害很簡單,就一句話——

  以前皇權不下鄉,現在下來了。

  察覺到危害的第一時間,認為把重大政令廣而告之不妥、不對的聲音,逐漸在民間泛起。

  隨後。

  由此引起的批判就一發不可收拾。

  「董公你看看,這什麼割發代首,簡直……簡直一派胡言,天子何時有過此類事跡?」

  長安城北,茂陵縣,董宅書房內,頭髮花白的老學究痛心疾首,說話時氣的鬍子都在抖。

  「董公,陛下如此行徑,難道以為能騙過天下人不成?我等豈能坐視不理?」

  「正是!」

  「弄虛作假、欺世盜名!」

  在座的一眾豪紳、士林領袖紛紛點頭,拿眼去看主位,端坐在那兒的董仲舒動也不動,面無表情。

  今日眾人齊聚此處,找上董仲舒,想請他帶頭出面抵制邸報,一則,因為董仲舒是儒家話事人,名望高,有資歷。

  二則。

  在外人看來,董仲舒跟他們是一條戰線的。

  須知,第一個限制皇帝瞎搞、還提出一套完善理論、甚至當著皇帝面講出來的人,就是董仲舒!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