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大明:穿越後宮,朱元璋傻眼了> 第83章 陛下,這五龍同朝可相當有意思(求訂閱)

第83章 陛下,這五龍同朝可相當有意思(求訂閱)

  第83章 陛下,這五龍同朝可相當有意思(求訂閱)

  「陛下,這五龍同朝可是歷史上一段為數不多的佳話。

  若是不過我認為,這件事陛下姑且還是不要知道的好。」

  楊晨覺察朱元璋流露出很感興趣的模樣,便開口勸勸。

  角落位置的朱棣恨不得站出來捂住那張烏鴉嘴。

  可惜他一時半會站不起來,只能用包含怨念的眼神盯著他。

  若是眼神能殺人,楊晨早就被他撕扯成碎片了。

  「咱倒是要看看,這五龍同朝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你給咱說明白,說清楚了!」

  閱讀更多內容,盡在𝘴𝘵𝘰9.𝘤𝘰𝘮

  前邊一句話是老朱對著楊晨說,後邊一句話則是他對著朱棣說。

  「父皇!現在當務之急是想辦法怎麼解決老四的事情,而不是左顧右盼的想一出是一出。

  楊晨,你下次能不能說事就說事,不要總是牽扯到其他事情進來。

  一件事尚未解決,又冒出另外一件,你這讓我們如何是好。」

  忽然冒出來一個五龍同朝,朱標隱隱感覺這可不是什麼一件好事。

  且從楊晨口述隻言片語當中他能覺察到。

  這所謂的『五龍同朝』看似是大明的幸事,實則是一件悲劇。

  五位龍同時在一個朝代,民間四代同堂都已經是罕見的事情。

  這五代同堂,是該說皇帝壽命長,還是皇帝壽命短呢?

  如今藩王造反的事情尚未解決,又冒出來這麼一件事,朱標感覺自己這一天真是太累了。

  他不敢想像,要是再往下深究,今天的天,會不會馬上塌下來?

  「行了行了,咱聽標兒的,不提這件事。」

  「不過標兒,藩王的事情,確實是一件必須要解決的事,否則將來咱不在了,就算你四弟不造反。

  咱擔心其他藩王的野心萬一起來了,或者身邊有『奸人』蠱惑,屆時咱們應該怎麼辦?」

  「還有一件事,宗親歲祿的事情今天也一道解決了。」

  生氣歸生氣,並不影響老朱能轉頭就進入到工作狀態。

  他說話間幾個別字會加重語氣,暗中向朱棣明說。

  造反的事情朱元璋再熟悉不過了,他就是造反起家。

  不僅是造了北元的反,過程一步又一步的成為皇帝期間,他還使用了一些小手段讓自己義父將兵權完全交給他。


  這裡邊可不僅僅有他朱元璋的功勞。

  更是少不了一些鬼才謀士的幫助。

  一個能成為皇帝的人,他身邊必然有一套班底跟隨。

  朱棣是什麼人作為他爹的朱元璋最為清楚。

  武力或許能行,可是計謀就差了許多。

  此刻朱棣就算再笨也明白父皇說的人就是他,順道還有他的幾個哥哥弟弟。

  本就心懷愧疚,朱棣只能是低著頭,兩手攥緊衣角不敢吭一聲。

  「父皇,宗親歲祿跟藩王的事情自古來就是一個難解之題。

  不過兒臣依照大臣俸祿的新改中能得出一個不成熟的想法,不知道可不可行。」

  順著朱元璋的話接茬,朱標拱了拱手,表明自己的看法。

  見此,老朱顯得略感興趣,揮手示意准許他接著往下說。

  「兒臣認為,宗親歲祿的根源是父皇不想讓後人過上窮苦挨餓的日子。

  可將來倘若有哪一任子孫喜好為咱們老朱家開枝散葉,生的孩子太多。

  這必然導致最後的爛帳由朝廷買單,為此兒臣認為,能依靠考核制度的方法來判定給予宗親歲祿的多少。

  考察受封的宗親,看看他是否有資格獲得歲祿。

  特別是歲祿最多的藩王,每年一萬石,派遣人員前方藩地查看,藩王在當地有何作為。

  能讓百姓安居樂業,生活蒸蒸日上者,自然是繼續受封歲祿。

  可當地百姓過得民不聊生,流離失所,災難遍地,那麼說明此地藩王毫無作為,不僅要減少他的歲祿,更要追究他的責任。」

  宗親歲祿是一個令朱標朱元璋父子兩人感到很頭疼的問題。

  他們既不想自己後人吃苦,也不想朝廷受到影響。

  可這完全就是一件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事情。

  至少在朱元璋跟朱標看來是如此。

  讓步避免朝廷出事,就需要犧牲藩王,也就意味苦了後人。

  朱元璋拼了命打下江山,就是為了讓自己後代過上好日子,這與他的事情事與願違,他肯定不會這麼幹。

  然而江山也並不是他一個人的,不讓後人克制一些,就意味著將來大明被吃垮。

  結局依然是以子孫被屠戮,甚至為了活命而改姓。

  手心手背都是肉,讓老朱難以做出選擇。

  「依照百官俸祿的考察應用在藩王身上,只是權宜之策,不能長久,等到你我皆不在人世。


  後人一旦碰到難處,或者說某個皇帝偏愛這些兒子。

  萬一此人在不更改祖訓的前提下,鑽空子,豈不是壞了大事。」

  朱元璋冷靜分析,算是承認了朱標的辦法,但也將缺點給說了出來。

  畢竟已經有一個『前車之鑑』。

  自己規定祖訓不准後人設立丞相,後人皇帝轉頭就建立起來一個內閣。

  他也不知道應該誇讚後人聰明,還是怎麼樣,總而言之,經歷了這些天的事情。

  朱元璋已經有些敏感,生怕自己一個決定又做錯了什麼。

  甚至都不敢隨意提到祖訓。

  「父皇可以設立祖訓,規定後人不准胡亂增加藩王歲祿。

  必須要將分發下去的歲祿用到該用的地方,否則不僅會讓藩王隨意使用俸祿募集兵馬。

  也容易對當地百姓造成一些沒必要的苦難。

  方法是一個好方法,只是兒臣認為,咱們能在將來慢慢補充一些細節,防止後人鑽了漏洞。

  避免後人在不變動祖訓的前提下,又危害到大明江山社稷。」

  「唉!標兒啊,你想的太簡單了,這祖訓的問題,父皇已經想通了,咱以後得找個機會廢掉祖訓!」

  向來秉承祖訓辦事的朱元璋現在一聽到祖訓兩個字就頭疼。

  反常的父皇讓朱標感到詫異,以前最喜歡在祖訓里加東西的就是他。

  怎麼現在看起來,似乎變了一個人似的,讓朱標困惑不已。

  「父皇,這是為何?您以前不是這樣的呀?」

  「標兒,是父皇想明白了,這祖訓啊有時效性。」

  「時效性?」

  朱標一聽這個詞就感到有些陌生,下意識轉頭看向楊晨,還沒等他完成扭頭動作,朱元璋就開始解釋了。

  「是啊標兒,這時效性啊,說的是一件政策在一定時間內或許有用,可過了這段時間,政策就不能適應當下的情況。

  咱以前總是想著一個辦法能一勞永逸,可事後咱想明白了。

  後事肯定的發生必然會遠遠超出咱的考慮範圍之內。

  祖訓在咱活著的時候或許有用,你活著的時候也有用,可子孫後人十幾代。

  總有祖訓不適的那一天,屆時便是時效性印證的時候了。」

  台上,朱元璋說的是頭頭是道,好似變了一個人,不再是那個動不動就砍頭剝皮的洪武皇帝。

  似乎是不習慣自己父皇這般,朱標小心翼翼謹慎開口說道:

  「父皇,您何時這麼講道理了?還有這時效性是何物?兒臣怎麼從未聽說過。」

  好不容易正經一回,卻被兒子場面道破,朱元璋感到有些下不來台。

  下方一直沒怎麼開口講話的楊晨在此時舉手。

  「因為陛下剛才說的都是我的詞!」

  「混帳小子!什麼你的詞,整個大明都是咱的,只要你站在大明地界一天,你就是咱大明的人,死了也是大明的鬼。

  你的詞就是咱的詞,咱身為皇帝,難不成還會搶了你的東西不成?」

  朱元璋壓抑自己掀起波瀾的情緒為自己辯解。

  瞧著自己父皇這一副模樣,朱標卻是嘆笑:

  「原來如此,難怪我說我父皇平日都不識幾個大字,卻能說出『時效性』這樣的詞,原來是出自楊兄之口。」

  「嘁~標兒,要咱看來,這傢伙就是投機取巧罷了,不能誇讚他太多,否則哪一天他狂妄起來,怕不是任何人都不被他放在眼裡。」

  跟以往一樣,朱元璋的暴脾氣不允許他與人交談過程低頭。

  當然除了馬皇后之外,馬皇后是朱元璋最重要的軟肋,她一出馬,朱元璋怎麼樣都會低頭。

  「三位,我有句話不知道當不當講?」

  驀然,楊晨舉手說道,表示自己有意見。

  背靠在椅子上歇息的朱元璋卻是想都沒想直接拒絕,試圖讓他閉嘴。

  「你別說,咱不想聽。」

  見此慶幸,楊晨不停的在內心誹腹老朱,至於說出口,那他可不敢,至少現在不敢。

  相比於蠻橫不講理的老朱,朱標就顯得善解人意多了。

  他倒是想知道楊晨想要說些什麼。

  「父皇,既然楊晨有想法,何不洗耳恭聽,說不準會有哪些意外的收穫。」

  「標兒,不是咱不想讓他講,而是這個傢伙開口總是說壞事,你說咱哪敢讓他繼續說呀,萬一等會又說誰誰誰嘎了,你也不擔心他氣死你父皇?」

  朱元璋此刻猶如撒潑不講道理的酒蒙子,朱標卻是側頭一笑。

  「父皇您這是怕了?」

  「胡扯!你父皇年輕時候刀里近,火里闖的,怎麼可能會怕,咱就是不喜歡這傢伙罷了。」

  有人說自己怕,朱元璋當即語氣強硬的為自己辯駁。

  「楊晨,事先說好了,你要說的事不是關於生死對吧?」


  望向朱標,楊晨頷首道:「放心太子,這一次不講有人生死,而是關於永樂的。」

  聽到跟自己有關,朱棣頓時腿腳發軟打哆嗦。

  他現在對楊晨只有一個態度,那就是敬而遠之.準確的說是畏而遠之。

  甚至想著之前答應道衍的事情是不是應該作廢了。

  每次楊晨提到他,自己就倒霉,今天差點小命不保,日後甚至可能連身份地位難保。

  總結下來就是「珍愛生命,遠離楊晨。」

  否則死都不知道怎麼死。

  聞言跟朱棣關,朱元璋跟朱標就好奇對方會說些什麼。

  只見楊晨略微咳咳嗓子潤潤喉嚨,旋即站到中間,將朱棣的手抓住舉起來。

  「陛下對永樂心存芥蒂的原因,無非是永樂身上有龍氣,擔心將來他跟太子爭奪皇位。

  但永樂已經一而再再而三的表明自己的忠心。

  事實上,永樂的確跟他說的一模一樣,在皇帝跟打仗兩樣裡面做出選擇,我相信永樂他一定會選擇後者。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他是為數不多死在北征過程離世的皇帝!」

  「皇帝親征而死?」

  朱元璋眼眸動容,他沒想到朱棣居然這麼有膽子。

  就算當了皇帝,還能保持自己的初心,甚至為此付出自己的性命。

  要知道,自古以來,有多少人當皇帝之後,只顧著貪圖享樂。

  就算沒有沉淪禮樂,也會沒有征伐過程那般有勇氣。

  他朱元璋便是如此,當了洪武帝,卻沒有像朱大帥那般想著要親自披甲北上。

  或許這就是老年人的命運吧,顧慮多了,也就需要捨棄一些東西。

  「陛下,請問您封王賜封地的目的是什麼?」

  心情平復許多的朱元璋此刻也不吝嗇自己回答楊晨的話。

  「一來是想要讓咱的兒子都有傳承,咱歷經生死十幾年時間,最後將這一片江山給打下來了。

  每個地方都很重要,是組成中原的一部分,為了避免奸人擔任要職,將來分裂大明。

  為此咱安排這些皇子前往當地就藩,必然能將每個要地撈撈掌握其中。

  二來也是為了防備邊境,你既然什麼都知道,那咱也不廢話,將來咱會安排九個皇子在應天府北方。

  九個塞邊藩王將會成為阻擋北方蠻族入侵京城的第二道防線。

  且這九處位置,只要不出意外,都能在朝廷碰到危險的時,及時前來支援。」


  「不錯,陛下所言一切都有原因,可是自古以來,只要是當了皇帝的人,都想盡辦法,想要以沒有任何損失的代價結局藩王與皇權之間的矛盾。

  最經典的就是西漢時期,漢武帝頒布的推恩令。

  一傳二,二傳四,直到最後沒有土地能夠傳承為止。

  陛下也因此得到提示,將後人傳承分為八個級別,這我就不贅述了,在坐的諸位都比我清楚。

  而這個辦法的弊端我也不多說,我往後講吧。

  按照我所記得的歷史,將來永樂稱帝後,他擔心自己將來皇位被其他兄弟奪走,也擔心自己嫡系一脈後人會發生叔侄之間刀劍相碰的場景。

  為此他將藩王兵權全部都收回,將所有藩王圈養在自己藩地內,限制對方的行動。

  可惜了,他越不想發生什麼,什麼事就一定會發生。

  等到永樂歷史後,他的後人同樣是出現了叔侄相爭的場面。

  只這一次勝利的是大侄兒,叔叔則殞命。

  我並不是想說陛下的家族跟李唐家族一樣,只是想告訴你們。

  解決藩王的辦法只局限在大明境內,是永遠沒有辦法解決的。」

  楊晨此番言語雖沒提到誰死,可卻比說誰死還要讓老朱家的人難受。

  特別是朱元璋,他從小就沒親情,為此自己兒孫滿堂後。

  最擔心的就是自己後人出現跟李唐家族一樣的玄武門繼承法。

  手足相殘向來就是年長之人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倘若明知後人會如此,卻不出阻攔,朱元璋揪心自問他做不到!

  「我的後人,也步入了我的後塵?」

  朱棣喉嚨乾咳,聲音沙啞不可置信自言自語的說了那麼一聲。

  「沒想到,上天也是這樣懲罰我的?讓我的後人經歷同樣的事情。

  兒子被孫子說殺,怎會?」

  「老四,後人之事尚未發生,我們沒必要想這麼多,當然如果你教子無方則是另外說了。」

  朱標抬手拍打在朱棣肩膀上,慰勸對方。

  有了他的提醒,朱棣也便沒有那麼沉淪其中,眼眸瞬間清明,恢復理智,向這身旁大哥道謝。

  「大哥,臣弟知道了。」

  確認弟弟真的沒事,朱標旋即看向楊晨說道:

  「既然藩王分封,分權而治的辦法行不通,你更是提出了在大明境內藩王的矛盾永遠解決不了。


  楊晨你能想出什麼好辦法來?不妨大膽說,也好讓我們有些苗頭。

  不至於跟無頭蒼蠅一樣,最後心急如焚,卻只能做無用功,甚至越做越錯。」

  「皇帝這位置,終究還是太誘人了.」

  聽著自己兒子的話,朱元璋嘆息輕聲說道,拍了拍自己坐下椅子的扶手。

  「既然太子給我積分薄面,那我也就是只能姑妄言之,若是說的不對,還望太子陛下海涵,海涵啊。」

  話說到這個份上,楊晨自然是表現一二。

  「陛下剛才也說了,九位塞外藩王是大明的屏障。

  藩王在這裡的作用就是鎮守邊疆,可敵人不是無時無刻都南下打草谷。

  敵人不來,藩王就只能在自己藩地裡面呆著。

  皇權卻只有邊境出現戰事的時候,才不會對藩王有猜忌之心。

  朱允炆就是認為自己周圍的叔叔太強了,從他成為繼承人開始,到最後稱帝這段時間內。

  明朝邊境大部分時間都是安安靜靜的,就算是有戰事,也都是小打小鬧,隨便派遣出一護人員就能將其驅趕。

  因此,為什麼不能讓藩王的封地派遣到更遠的地方,比如永樂,他的藩地在北平。

  北平之上還有一段距離才是草原,這些地盤很大,幾乎沒有任何城池。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不能在此地進行開荒耕種,慢慢的,建立起來一座規模不小,又不是很大的城池。

  只要能成為士兵駐紮之地即可。

  如此一來,藩王在此駐地成為藩地,背靠大明,又能為大明開疆拓土,也不會威脅到皇權。」

  楊晨這番話猶如火星子點燃炸藥桶,這個炸藥桶還是朱棣本人。

  「開疆拓土!開疆拓土!父皇!大哥!這不就是我想要為大明辦的事情嗎!

  楊晨說的對,只要父皇給我一直軍隊,我就能給我自己打下一片藩地。

  兒臣考察過了,北平之上皆是荒野,只要跟兒臣足夠的人手,兒臣相信一年之內就能將此地建造出一座容納十萬人的城池!

  只有敵人來犯,兒臣定然能將其擊敗!」

  「楊晨,你這個辦法未免也太草率了吧。」

  本來不是很願意潑冷水的,可朱標發現楊晨似乎將一切都想的太簡單了。

  藩王領兵外出征戰殺伐,將一片領土給占據下來建立城池。

  這裡面所消耗的人力物力隨便一樣都不是當今大明能隨意揮霍。


  一旦全力支持,那必然會造成大明窮兵黷武的場面。

  不僅是他不支持,朝廷百官也會不支持,天底下的百姓也不支持。

  說白了,大明就是窮,就是沒錢。

  「太子,你且容我慢慢講完。

  先前所講不夠細緻,我現在慢慢說詳細一些,你們就能明白了。

  首先,永樂不會隨意進攻,將敵人給斬盡殺絕,而是把咱們中原的文明給帶過去。

  說白了就是『教化蠻夷』非常時期就要使用非常手段。

  以永樂的統兵能力,我相信只要不是北元有大軍隊向他的地盤威壓過來,絕對沒有任何人是他的對手。

  漢朝霍去病不就是如此,他走到哪裡就打到哪裡,輕裝簡行。

  碰到不認識的地方,就抓一個當地的人來當領隊。

  利用敵人來剿滅敵人,最後成為封狼居胥第一人!

  有大明作為靠山,永樂同樣也是走到哪打到哪,唯一不同的是他需要向外建造城池,將此地永遠規劃到大明的國土當中。

  等到此地根基牢固,永樂在接著帶人繼續向外打拼。

  敵人能一步一步蠶食咱們的地盤,為什麼咱們不能一步一步蠶食他們的地盤。

  寇可往我亦可往!

  保不齊打著打著,大明的版圖將會越來越大。

  就算碰到打不贏的敵人,永樂也能帶人後撤回到大明,等將來有機會了,在接著報仇。」

  嘶!

  父子三人皆是被楊晨這個大膽的想法給震驚到。

  一直以來,寇可往,我亦可往都是多少皇帝夢寐以求的事情。

  然而不是每個朝代軍營帳下都能出現霍去病這樣年輕又能打的武將。

  現如今大明有火槍,有大炮,武器比前年前的漢朝不知道強大多少倍。

  只要有能力,那個皇帝不想讓自己的地盤變得更大。

  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此舉一旦實施,由永樂帶頭,將來肯定會有其他兄弟效仿。

  兄弟在外面已經開始為自己封地爭取土地,且浴血奮戰建功立業,身為兄弟,還是太祖皇帝的兒子。

  他們肯定受不了自己被人議論紛紛,說什麼同樣是兄弟,永樂能如此勇猛,他們卻只敢混吃混喝。


  一旦永樂得到的東西遠遠比他們擁有的東西還要多。

  屆時剩下的藩王肯定會一心一意的向外擴張,所有藩王都在大明境外。

  如此一來,藩王跟皇權之間的矛盾不就能減少許多?

  況且你們仔細想想,將來大明境內出現一脈昏君,導致明朝自己滅亡。

  已經到外面世界建立自己封國,擁有王朝的傳承者同樣是你們朱家的子嗣。

  哪怕將來執掌皇權的人不是嫡系血脈,可無論是誰,他都是老朱家的子孫。

  不至於皇位被異族奪取。

  不對,到了那個時候,異族肯定已經沒有了,或者說徹底融入到其餘藩王的封國內,同樣是大明子民。

  能奪走你們天下的,怕只可能是起義軍,哎呀反正意思就是這麼一個意思,不知道諸位有沒有聽明白。」

  一口氣用最直白的方式解釋清楚,幾人要是還不能明白,楊晨那也表示很無奈了。

  好在朱標等人已經理解了他的意思。

  「楊晨,你所說的這些我懂了,大致無非就是讓老四背靠大明疆土,好似一根綁上繩索的弓箭一樣射出去。

  無論弓箭到了何處,憑藉繩索都能找回大明。

  如此一來,便能慢慢將大明的版圖擴大。

  啟稟父皇,兒臣以為,楊晨的這個法子咱們或許能考慮一二。」

  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沒有經過商議之前,朱標不可能會直接武斷的採納藩王外封的計策。

  至於詢問弟弟的意見,朱標認為這是多此一舉。

  經過剛才朱棣親自解釋,他已經明白這個弟弟內心真正想要的東西是什麼。

  那就是榮譽!

  是鐵血斷刃浴火當中廝殺拼出來的皇帝!

  既然他想打仗,那朱標就讓他打!給他兵,給他糧。

  離開了大明地界,無論朱棣戰績如何,背後都有大明這座龐大的山嶽給他做靠山。

  上方位置,朱元璋閉眸沉思,仔細思考朱標的話跟楊晨的意見。

  片刻後才緩慢開口說道:

  「這小子,想的挺美,若是要有他說的那麼簡單,那咱們早就這麼幹了。

  可是他知道什麼,現如今大明缺錢,缺糧,還缺人。

  工部上下數萬人哪抽出來這麼多人到塞外建造城池?況且咱們本來就打算北伐。

  這件事尚且都還未實施,難不成就讓老四前一步去打頭陣?


  最後就是武器跟糧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大明今年收成才多少,根本沒有餘糧讓老四帶兵外出。

  武器更甚,外出打仗,總是會重新打造武器,沒有城池,沒有匠人,拿著壞掉的武器怎麼打?」

  朱元璋並不是一個只會依靠殺解決事情的人。

  他懂的東西也不少,正如他所說的一樣,打仗就是諸多部門聯合起來的一件事。

  缺一不可。

  當今大明,的確是沒有多餘財富支撐藩王外封。

  原本盼著這件事能成的朱棣眼眸的希望瞬間黯淡下去。

  他多麼期待自己父皇能准許他這樣做。

  通過楊晨口述,朱棣知道自己將來已經完成了他現在想要做的事情。

  北伐征途而亡,以皇帝身份獲得封狼居胥的榮稱。

  甚至還有他不知道的千古奇書《永樂大典》。

  安排大明水師下南洋,將明朝威名傳播世界。

  既然已經發生了這些,那麼自己為何不能再造奇蹟,他想要北上。

  打穿到天涯海角,將還幻想南下擒龍的敵人全部誅殺,地盤,資源,人口一切的一切全部都歸於大明手上。

  而他也能擁有自己的封地,建立自己的國度,遠比在中原大明跟兄弟親人相爭刺激多了。

  「怎麼?你小子沒話說了?」

  楊晨的沉默讓朱元璋自認為是爭了一口氣,可算是感到舒爽無比。

  於是又追問,想看看對方還能不能繼續說。

  見此,楊晨揉了揉手心,做出最後決定。

  「陛下,如果我說,糧食的問題我可以解決,武器的問題我也能解決,人我照樣可以解決呢。」

  三件老朱擔心的事情楊晨都能解決,此話一出,猶如巨石跌落平靜湖面,掀起波濤駭浪。

  站在一旁的朱標瞪大眼睛,不可置信問道:

  「楊晨,我父皇剛才說的這些每一件都是十分麻煩。

  難以解決的大問題,隨便一件就足夠朝廷上下百人頭疼不已,你卻說自己能輕易解決。

  楊兄,別怪我不提醒你,這些事情可開不得玩笑。」

  面對提醒,楊晨抬手示意自己清楚。

  「太子,我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小子,你知道,既然如此,那咱給你一個機會讓你說清楚,倘若說不清楚,那可別怪咱治你的欺君。


  咱是不能殺了你,但還是能囚禁你的,你清楚嗎?」

  一道冷不丁令的聲音傳來,言語之間很是凌厲。

  隨後抬頭挺胸,面對朱元璋,沒有絲毫畏縮的意思。

  「啟稟陛下,我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先說糧食的問題吧。」

  「先前我提到過,在遙遠的西方國度,除了在咱們中原華夏民族之外,還有一片白髮異瞳的怪異模樣之人生活的世界,想必諸位應該有所了解吧。」

  「你說的是泉州、寧波、廣州出現的西洋僧跟紅毛夷人?」

  在大明,符合楊晨所說模樣的人在當前就是這兩種稱呼。

  他們來自西方國度,通過琉球暹羅等等地區結識到一些中原商人。

  於是想盡辦法來看看馬可波羅書籍裡面充滿黃金世界的國家。

  眼看朱元璋了解,楊晨就能知道自己可以接著往下說了。

  「陛下見識多廣,不錯,我說的正是這些西洋僧跟紅毛夷人,他們渾身遍布體毛,還長著金髮碧眼,有些是紅髮。

  總而言之跟在中原人的黑髮完全不同。

  他們都是來自西方世界的國度。

  相比於大明的繁華,現在的西方世界還處於混亂的局勢。

  一百多年之後,一個出生在熱那亞共和國,名為克里斯多福·哥倫布的冒險者將會在西班牙伊莎貝拉一世及費爾南多二世的贊助下。

  在廣闊的海洋上進行好幾年的探險。

  這期間他發現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這片世界擁有許多人們從未見過的植物。

  正是因為這些植物的存在,使得西方世界的人們不再害怕飢餓。

  它們便是紅薯、玉米、還有土豆,還有能製作能量補充食物的可可。

  這玩意只需要一小塊就能讓人精神振奮,不擔心沒力氣。」

  如果有錯別字,還請諸位讀者大大能指點出來,萬分感謝!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