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0章 殖民星體系(感謝20240518162bD的700賞!)
第1490章 殖民星體系(感謝20240518162_bD的700賞!)
觀看最新章節訪問sto9.co🍀m
晨星這下也明白了。
聖歌標註的5顆恆星均是帶有殖民星的恆星。
至於為什麼要給這5顆恆星做標記,那還要從三角座的「殖民星體系」說起:
晶藍共同體在三角座一共有1萬多顆殖民星,均勻地分布在星系外圍恆星的宜居帶上。
不過一開始殖民星並沒有這麼多。
剛開始只有一兩顆,逐漸發展成十幾顆,並在數百萬年的時間中逐漸形成規模,數量達到兩千顆。
數量增長到兩千顆後,晶藍殖民星的發展進入停滯期。
在之後的將近一百萬年裡,晶藍並沒有再增加殖民星的數量。
這兩千顆殖民星也被稱為「首批殖民星」。
他們所在的格瑞拉-13也是首批殖民星中的一員。
在之後百萬年的時間裡,智械在各個殖民星上搞建設,飼養奴役碳基生物。
隨著碳基生物的規模逐漸成型,碳基生物開始源源不斷地產出靈能。
產出的靈能中有一大半被輸送回晶藍星系,剩下的四分之一留在殖民星本地,供殖民星的智械進行研究。
「靈能」這種物質本來和智械沒有任何關係,這是碳基生物獨有的,也只有碳基生物才能吸收利用。
矽基生物這些大鐵疙瘩、電子元件天生和靈能相性相衝,理論上應該無法使用才對。
但這架不住智械近百萬年的研究。
大約在200萬年前,智械們終於研究出了靈能能被他們使用的方法!
雖然這種方法很原始,但批量地給智械供能、製造出一批高階智械還是做得到的。
這批高階智械把矽基和靈能混合打造,研製出一批新的智械。之後晶藍給它們起了新的名字,叫「靈能智械」。
靈能智械是智械大家庭一個新的族群。
蘇羽現在控制的兩個行星級智械其實就是標準的靈能智械。
拿行星級三階智械為例,它的力量核心是一顆巨大的星芒石。
當初蘇羽看到這顆星芒石時整個人都驚呆了!
這塊星芒石體積高達45立方米,也就是足足4500個單位的星芒石,單賣出去就能賣到4500億聖銀幣!
以星芒石作為核心,靈能智械一族橫空出世。
現在的格瑞拉-13,特別是八階以上的智械差不多有70%-80%都是靈能智械。
也正因為找到靈能的使用方法,晶藍開始有了擴張殖民星的動力。
晶藍智械高層很快作出決定——大幅增加殖民星的數量,由2000顆增加至一萬顆!
殖民星的數量越多,靈能產量也就越多,靈能智械族群也就愈發壯大。
但擴張還未開始,一個問題就立刻出現在智械面前,那就是——空間通道資源不足,無法支持它們大範圍擴張。
以前,2000個殖民星互相連接,每一顆殖民星上都有3-5條聯通其他殖民星的空間通道。
一旦他們開始擴張,空間通道立即就不夠用了,至少不能像以前那樣的每個都有三五條通道。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智械們想出一個取巧的辦法,那就是——新增的8000顆殖民星每個只建造一條空間通道!
通道單向連接一個老殖民星,這就能在節省空間通道資源的前提下快速鋪開!
想出解決辦法後,晶藍的智械立刻開始這樣做。
很快,8000顆殖民星進入選址程序,選定位置後建造單通道和其中一個首批殖民星相連。
首批的2000顆殖民星也因此更換名稱,改名叫「樞紐星球」。
每個樞紐星球會連接3-5個第二批新殖民星。
格瑞拉-13也是在那時正式成為樞紐星球。
……
主控室內,蘇羽指著星圖上被標記成紅色的5顆恆星,認真道:「這5顆恆星附近的殖民星只有連接格瑞拉-13的空間通道,可以說是我們囊中之物。
我翻過資料,5顆殖民星雖然沒有行星級以上智械和碳基強者,不過智械數量和碳基生物數量都不少。
我們現在就去拿下,占領這5顆殖民星是絕對安全的。」
「我贊同你的想法。」聖歌點頭表示同意。
然而她話鋒一轉:「不過我還是剛才那句話,加上這5顆星球也不夠呀!」
5顆星球可填不滿蘇羽的「水池」,想晉階恆星級哪有那麼容易。
聽到聖歌的話,蘇羽神秘地笑了笑:「其實我也知道不夠,不過我還有一個秘密武器,那就是——帝辛!」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