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東三省改制 新政
第477章 東三省改制 新政
三月,清廷決定改革東北地區管理體制和地方官制。
撤銷盛京五部侍郎,廢除將軍,設立奉天、吉林、黑龍江三個行省。
盛京將軍改稱東三省總督,兼管三省將軍事務,為總理三省軍、政、旗務最高長官,建總督衙署於奉天。
徐世昌為首任東三省總督,趙爾巽調任四川總督。各省設巡撫一員,為一省之長。
最新小說章節盡在sto9.𝐜𝐨𝐦
唐紹儀首任奉天巡撫,段芝貴為黑龍江巡撫。
曲紹揚本來是吉林將軍,按例應該調往別處任提督或總督。
因之前徐世昌考察東北,吉林地方治理得當,加之東北地區此時政治環境複雜,曲紹揚在應對沙俄和倭國方面手段強硬,頗有經驗。
故而由徐世昌保奏,曲紹揚留任吉林巡撫。
又因段芝貴被參,清廷收回段芝貴署理黑龍江巡撫的旨意,以程德全暫署黑龍江巡撫。
至此,東北地區自清初以來沿襲兩百多年的設將軍而不設行省,旗民兩重管理等特別之制被廢除。
各級旗署衙門被裁撤,所有旗民統歸行省管轄。
吉林將軍裁撤,原本的將軍衙署改為的行省公署,內設承宣廳、咨議廳。
承宣廳掌管機密、銓選。咨議廳統領七司(交涉、旗務、民政、提學、度支、勸業、蒙務)。
行省之下,設道、府(直隸廳、州)、縣(散廳、屬州),形成四級管理制度。
將軍衙署改行省公署,各項事務都得重新安排。
加之東三省總督急於改變東北現狀,各項惠民政策接連頒布,曲紹揚等人著實忙了一陣子。
三月下旬,候選同知悅明阿在曲紹揚的支持下,募集資金二十萬兩,購買德國西門子二百五十千瓦舊發電機一台。
在吉林城創辦第一家電燈廠,寶華電燈股份有限公司。
同時,曲紹揚又奏准創辦外語學堂,以前任翰林院編修貴鐸為督辦,招收中學生入學。
教授英、法、日、俄、德五種語言,培養翻譯人才。
這是吉省第一個多語種外語學堂。
三月二十五,韓登舉前腳率部前往延吉廳,後腳倭人水保一行擅自進入夾皮溝金礦,威逼韓家人與其合作採金。
所幸韓登舉只帶走了一部分團練武裝,其餘大部依舊駐守夾皮溝,韓家人嚴詞拒絕,並集結武裝,守衛夾皮溝金礦。
緊接著,倭人柴四郎、頭山滿等組織起間島遠征隊,聲言要占領夾皮溝。
曲紹揚接到消息,一邊上奏朝廷,一邊調兵遣將,派一萬定邊軍駐守夾皮溝。
倭人見狀,不敢輕易進犯,只得退出夾皮溝範圍。
為確保東三省新政順利實行,維護地方安全,清廷命陸軍第三鎮全隊開赴東三省,再從二、四、五、六鎮當中抽撥步、炮、馬各隊,均歸總督徐世昌調遣。
張天志恰巧就在被調的人員當中,調到奉天在徐世昌跟前兒當差,任軍務參謀。
原本說是春暖花開後,就把婉瑜和孩子接到天津,這下不用了,直接派人送到奉天即可。
曲家和陳家在奉天都有產業,挑一處宅院收拾了,婉瑜母女先安置下來。
這樣,天志一家三口在奉天團聚。
曲紹揚成天忙著行省公署的各項事務,府中事務一律顧不上。
幸虧陳秀芸和孟蘭心管理得當,府中倒是沒有因為東三省改制的事情受到任何影響。
反正外頭不管換成什麼名號,府里的日子照常過。
楊春紅在三月初生下一個女孩,這是曲家第十一個孩子,陳秀芸給取名佳欣。
三月末,林玉環產下一子,取名振凱。
楊春紅和林玉環坐月子,陳秀芸也懷孕五六個月了。
府中各項事務,多數交給孟蘭心打理,佳玲和澤雯、靜雅三人從旁協助,倒也沒出什麼岔子。
四月初六,韓登舉的妻子劉鳳芝,找了吉林商務總會副理事趙秉璋的妻子做媒人,來曲府給韓家長子韓繡堂提親。
曲、韓兩家的親事早就說定了,提親就是走個過場,自然非常順利,陳秀芸點頭應下了親事。
緊接著,韓家備下了禮物,正式進行納彩、問名、納吉等相關的議親程序。
韓家那邊拿到了佳玲的庚帖,專門找人合了八字,結果是上上大吉。
於是趕緊備下禮物,到曲家報喜,雙方翻找黃曆半天,最終定下六月里進行納徵禮,也就是老百姓說的定親。
曲紹揚正忙著從沙俄手裡收回吉、黑兩省電報線的相關事宜,閨女議親的這些事情,就全權交給陳秀芸處理了。
「嗯,六月也行,那時候你還沒生,正好先給閨女定了親事,也省得你坐月子時還要操心這些。」
聽媳婦說,要在六月給閨女定親,曲紹揚點了點頭。
「對了,還有件事情要跟你商議。
我打算把咱家的藥廠擴建了,另外,還想在奉天、安東再開兩處分廠,你看如何?」
陳秀芸遞了個濕手巾,讓曲紹揚擦擦臉,順道跟他商議事情。
因之前去京城參加展覽的緣故,藥廠訂單猛增,原本的車間不太夠用了。
所以陳秀芸才說,要擴建藥廠,同時再建兩處分廠。
「可以啊,這個完全沒問題的,回頭我跟奉天那頭說一聲兒,然後安排人過去就是了。」
曲紹揚想都沒想,直接點頭同意了。
如今吉安鐵路、吉長鐵路都已經通車,安奉鐵路、吉哈鐵路也在緊張施工中,估計秋天就能完工了。
另外,哈爾濱到璦琿的鐵路,也開始動工修建。
曲紹揚正琢磨著,再修一條從吉林經過蛟河、敦化、延吉、汪清、琿春的鐵路。
這樣,吉省境內各地,都有鐵路連通。
往後交通越來越便利,不管在哪兒開分廠,都很方便管理。
眼下東三省新政,朝廷出台了不少惠民政策,正是發展實業的好機會。
而且未來二十幾年裡,東三省相對安穩,不像南方各省,軍閥混戰、民不聊生。
確實應該抓住這個機會,擴建工廠,大力發展民族企業,為以後打好根基。
夫妻倆意見一致,當即決定建立分廠。
於是第二天,曲紹揚就給奉天和安東兩地去了消息,緊接著打發了興業等人過去,籌辦分廠相關事宜。
五月,吉省設立工程局,專管衙署、軍營、學堂、馬路等各工程,並組建工程隊,專辦各項重要工程。
工程局成立後第一件事,就是抓緊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這是亘古不變的道理。
眼下吉省也就幾個主要的州府道路還可以,偏遠州縣,山高阻隔道路難行,哪怕是有再多好東西也運不出來。
道路不通,民生不暢,因此第一件事就是修路。
為此,省府特地劃撥了款項,選派專人監督,以確保專款專用。
除了興修道路之外,吉省還大力發展農業,招攬流民開墾荒地。
僅開春這段時間,丈放荒地五十多萬畝,收到地價庫平銀三十餘萬兩。
在曲紹揚的倡議和支持下,一些鄉紳富商聯合起來,在長春、農安、九台、德惠、扶餘等地,開設了農墾公司。
從國外進口火犁,也就是初級版的農耕拖拉機,進行開墾作業。
松遼平原地勢平坦開闊,農墾公司購買大面積荒地,直接用機械開墾,效率非常高。
為此,吉林機械局還專門成立了一個農耕機械的研究部門,根據實際需要,設計製作農具。
農墾公司的成立,讓很多人見識到了機械化耕作的便利。
一些地主買不起火犁,便向農墾公司提出租賃要求,雙方達成合作。
修鐵路、農墾、各種工程建設、機械製造,都需要大量的鋼鐵。
通化鋼鐵廠產量明顯供應不過來,於是在吉林、磐石兩地,又建了兩處分廠。
其餘的什麼石灰廠、水泥廠、玻璃製品廠等等,也先後擴建或者建分廠。
隨著工廠增多,煤炭需求也成倍增長。
為了鼓勵各地客商來東北開礦,曲紹揚聯合了三省巡撫共同奏准朝廷,允許減免開礦設井等相關稅捐,以繁榮東北經濟。
隨著各項新政的實施,鐵嶺大台山煤礦、遼陽康家東溝煤礦、興京馬架子煤礦、岫巖羅家西溝煤礦等,陸續動工開採。
六月初六,是韓、曲兩家事先商定好,給韓繡堂和曲佳玲定親的日子。
韓家祖孫三代經營夾皮溝金礦,民間有金王之稱,可以說是吉林南山一帶的土皇帝,富甲一方。
韓登舉如今又是延邊鎮守使,正四品官階。
曲紹揚更不用說了,他是掛著副都統銜的巡撫,手握重兵,地位僅次於東三省總督,可以說是位高權重。
韓繡堂是韓家長房長子,曲佳玲是巡撫千金,這倆人的定親儀式,那能簡單了麼?
初六上午,韓繡堂一身新衣,在父母、叔嬸和媒人的陪同下,帶著八十八抬的聘禮,吹吹打打來到曲府。
聘禮中除了定親必備的大雁、喜茶、喜餅、酒、肉之外,還有赤金鑲紅寶石的頭面首飾,羊脂白玉、翡翠、紅玉、墨玉、南珠首飾各一套。
各色錦緞布料數十匹,白狐狸皮、紫貂皮等各十數張。
另外,韓家還預備了黃金一百六十兩,白銀六千六百兩。
可以說,這份聘禮,給足了曲家面子,也顯示了韓家的誠意。
早就得知消息,提前趕到的陳允哲夫妻、陳允瀚夫妻,連同天志兩口子,早早就在曲府里等著了。
曲紹揚也沒去行省公署,特地告了假在家。
曲家這邊,早早就安排了人在外面守著,遠遠見到韓家人,趕忙往府里報信。
天志夫妻帶著人出門相迎,將韓家一行迎到前廳中。
陳允哲兄弟與韓登舉有過數面之緣,如今兩家成了親戚,再見面自然十分親切。
雙方寒暄幾句後,分賓主落座,丫頭送上茶水點心。
緊接著,媒人送上了韓家的聘禮單子,再拿了韓繡堂和曲佳玲的庚帖,寫下婚書。
那婚書上除去男女雙方名字、生辰八字等,還要寫上媒人、主婚人,以及雙方父母的名字。
婚書一式兩份,男女雙方都要簽字畫押,然後各執一份,妥善保存。
婚書要去衙門登記檔案,具有法律效力,這個可不是鬧著玩兒。
過了聘禮,寫了婚書,這定親禮也就算完成了大半。
之後,女方家中要預備豐盛的酒席,款待男方親屬以及媒人。
要是小門小戶,這定親酒席上的菜餚,少說也得有一兩道是定親的姑娘親手烹製。
當然了,曲家這樣的門庭,佳玲是不用親自動手的,她只負責在廚房站一站,動動嘴也就行了。
豐盛的酒席擺上桌,眾人分別入席落座。
作為今天定親的主角,韓繡堂趕緊給在座的長輩們倒上酒,先敬陳允哲、陳允瀚二人,然後再敬曲紹揚。
「繡堂啊,從今天起,你就是我們家的姑爺了,我拿你當自家孩子看待。
佳玲是我的第一個女兒,從小嬌慣著,免不了有些任性胡鬧。
往後還希望你能多包涵,她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你可以跟我還有佳玲她娘說,我們來管教她。」
曲紹揚讓韓繡堂坐在自己身邊,然後拍著韓繡堂的肩膀說道。
「佳玲在我眼中,處處都好,還請岳父放心,我會處處以她為先,全心全意對她好的。」
定了親就是一家人,咋稱呼都合理。
韓繡堂也是個機靈鬼,直接開口叫岳父,不叫叔父了。
曲紹揚一聽這話,高興的哈哈大笑。
「好,好,好孩子,果然沒看錯你。往後,這就是你的家,啥時候想來就過來,不用見外。」
韓繡堂多少有點兒不好意思,紅著臉點頭。「哎,謝謝岳父大人。」
眾人聞言,又是一陣鬨笑。
那邊振業見韓繡堂坐在長輩們中間,不太自在,索性過來把繡堂叫走,跟他們一桌。
「大哥,我是這麼尋思的,過兩年我打算把振業和振武、振傑他們送出國去留學。
繡堂和錦堂倆孩子念書也都不錯,你要是樂意的話,就順道把他們一起送出國去。
不管咋地,讓孩子們出國去長長見識,學點兒本事回來,你說對吧?」
如今韓、曲兩家結了親,韓繡堂是曲家的姑爺,一個女婿半個兒嘛,曲紹揚肯定也要替姑爺打算。
之前沒提過,今天正好趁著機會,就提起這事兒來。
「哎呦,那敢情好,親家,這事兒你安排就是,需要多少錢你只管開口。」
韓登舉一聽高興極了,這可是多少人擠破了頭都找不著門路的好事呢,他能不樂意麼?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