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中國人獨有歷史情懷的源頭(44)
第113章 中國人獨有歷史情懷的源頭(44)
「歷史對中國人來說,是文化,是傳統,是情懷。新的王朝建立,頭等大事就是給前朝修史。」
觀看最新章節訪問sto9🌠.com
沈三通說道:「我們對歷史的情愫,不是設定,不是某個皇帝下了詔書,說要重視歷史。不是這樣的。」
「歷史,歷是曆法,史是事件,歷是時間概念,史是空間概念。歷史是一種制度,為了滿足現實需要形成的制度。」
「歷史是記錄,某年某地發生某事的一種制度。這種制度的建立,是源自於現實的需要。」
「周天子分封諸侯,如何掌握自己親戚在封地做了什麼事,發展的如何,是不是作惡了.」
「周王室給出的解法就是歷史制度,讓各個諸侯國,把所有的事都要記錄在案。」
「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台帳,歷史就是帳本。」
「這樣的制度,不光是單個諸侯國進行記載,諸侯國之間還要遵循著一個複雜的制度進行互相匯報。」
「比如發生在齊國的事,你必須要告訴魯國和晉國,發生在鄭國的事,也要按規定向虢國和周王室匯報。」
「諸侯國每年都要帶著這個帳本來,然後周天子拿著帳本交叉驗證,那真是一個也跑不掉。」
「各國之間的帳本比對看看,這個事兒,你徐國史書上有,但是鄭國史書上沒有,你這個事兒為什麼沒向鄭國匯報?伱這事兒是不是不符合周禮?」
沈三通說到這語氣帶著敬重:「我們老祖宗真的厲害,設計的制度非常科學。帳本可以造假,交叉記錄也可以作弊,但有一個人力無法改動的,就是天象。」
「彗星、隕石、日食,出現的時間,無論在哪個地方記錄,周王室,還是各諸侯國,時間點一致。」
「諸侯國想改記載的事件?對不起,有曆法在那卡著你,太陽曆,月亮歷,星星曆,你想把日子,把事件前趕後錯搞得好看點?門都沒有,曆法解密全都被周王室掌握著,輕易算不明白。」
「曆法就是周王室的高科技,諸侯國自己偷摸改台帳改出了岔子,一個時間點變了,後面都要對不上。就會造成天象記錄時間出錯。」
「人家日食都是乙未日,怎麼就你是丙申日甚至丁酉日,你是記錯了吧,還是做了假帳?是不是幹了啥缺德事,要隱瞞?」
「這麼一通查,諸侯國偷摸幹了什麼不合乎周禮的事兒都能給你挖出來,區別只在於周天子想不想辦你。」
「所以,歷史並不是天生,不是我們中國人特殊,也不是浪漫的產物,歷史首先是一種制度,滿足周朝的現實需要。」
「是一套切實可行的解決分封制制度下,各諸侯國陽奉陰違,形成獨立小王國問題的強力手段。周朝用以這個為核心的制度,鉗制了中原二百多年,一直到他自己作死為止。」
沈三通說到這裡,喝了一口水,潤了潤嗓子。
會場安靜了下來,大部分記者第一次聽到這樣關於歷史的解讀。
不得不說,沈三通狂歸狂,但確實有點東西。
「這就是為啥,春秋戰國時期的史官都這麼頭鐵,諸侯發話要改記史,寧死不從。」
「因為史官是一個政治群體,他們的政治生命就來自於周天子,他們的政治威望來自於自身對歷史真實的記述。一旦他們曲筆甚至掩蓋了諸侯們的所作所為,那麼他們會立刻失去自己的政治地位。」
「史官堅持了正確的記錄,被殺了,相當於是欽差大臣被地方弄死。無論說法多么正當,欽差的死本身就是一個信號。周天子一定會給他報仇,震懾地方。」
沈三通說到這,感嘆道:「這就是為啥,早時中央派到地方上的負責監管的官員叫『刺史』。」
「刺,刺穿,史就是地方發生的事,刺史,就是帶著中央的尚方寶劍,刺進地方血淋淋的一劍,掀開地方的蓋子。」
「從地方查清情況,交給中央一份台帳,讓中央知道地方上的真實情況。」
沈三通環視會場,帶著自豪道:「也是為何,世界上只有中國有信史的原因。要有明確時間的歷史,就要有一個廣袤的疆土,為了管理廣袤的疆土,從現實需要建立這樣的制度。」
「我們的歷史不是特殊的,因為來自於現實,不是想像。我們的歷史又是特殊的,因為這種現實需要,只有我們有。」
「因為制度,衍生了文化,文化延續下來就成了習慣,經過三千年的發展,習慣融入到了中國人血脈,成了如今中國人浪漫的歷史情懷。」
聽到這裡,在場記者,對於沈三通要拍大片的質疑,大部分消散了。
光是這番認識,說明他是有乾貨的。
沈三通接著道:「制度沉澱千年,形成了燦爛的歷史文化,也形成了我們獨有的時間觀念。」
「中國人對時間格外寬厚,我們聽到300年前、500年前、2000年前都覺得很平常,因為300年前就是清朝,好像清朝並不遙遠。500年前是明朝,1000年前是宋朝,2000年前是漢朝。」
「這些時間對我們來說都格外熟悉,他們怎麼生活,怎麼吃喝,大事小情,皆有記錄,生活在這些時空里的人物生平以及留下的詩書經史都在我們的眼前。」
「這是中國人才會有的獨特感受。你去問歐洲人300年前的事情,他們或許還能說出一點人物時間,再問500年前的,他們就只能撓撓頭,然後說出些傳說里的東西了。」
中國人的歷史觀念,是有現實根基的。
不是從地里挖個千年不腐的菜籃子,就是歷史。
中國的歷史,從大的歷史觀,到衣食住行的小事。
四個字,傳承有序!
演變的過程有一條平滑的曲線,自然而優美。
身處其中的中國人,對歷史有著無比深沉的愛。
這種愛,能在網文小說撐起一個大頻道。
上億歷史文讀者,每個朝代都有擁躉,就是這種愛的具體體現。
大家愛而不知,也無需知道,不必知其所以然。
但作為電影主創,沈三通必須把這種情懷提取出來。
《赤壁》電影的歷史觀,將會決定赤壁的票房的成敗!
必須知道,中國歷史不是設定,也不是憑空產生的。
那麼對於中國人來說,歷史大片的最大毒點是什麼?
其實很明確了!
一個字,假!
兩個字,虛無!
不是說百分百還原歷史,也可以浪漫,但決不能虛無。
不能讓觀眾感覺到假!
因為中國的歷史,從源頭上,是為了摸清地方情況,追求的就是真實。
原版的《赤壁》實事求是的說,單從特效、服化道來說,其實弄得不錯。
但它虛無了,大一統之戰,變成了幫派混戰。
沒了真實,其他做得再好,也是無用功。
沈三通再喝了一口水,繼續道:「制度衍生文化,文化成為習慣,時間悠悠,當時的今人變成古人,又反哺誕生更多的文化和習慣。」
「無數的人和事,匯聚成了一條浩浩湯湯的歷史長河,高懸在我們民族之上,宛若星河,賡續萬古。」
「我們暢遊其中,受其薰陶,造就了中國人獨有的浪漫情懷,中國人的歷史浪漫宛若空氣,比比皆是。可能我們自己都沒注意到,但其實只有我們擁有。」
沈三通隨口舉了一個傳統節日做例子。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