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有人在通州鬧事
第542章 有人在通州鬧事
當晚,在通州驛站的海瑞一行人就遇到了這群被免官吏鬧事。
聽到外面喧鬧不休的鼓譟聲,張道就叫機敏老道的方致遠去打探消息。
過了一刻鐘,方致遠回來了。
想獲取本書最新更新,請訪問𝖘𝖙𝖔9.𝖈𝖔𝖒
「出什麼事?」海瑞陰沉著臉問道。
通州城離京師不遠,四五百官吏在這裡鼓譟鬧事,傳出去影響太大了。
尤其是通州是運河要津,這裡放個屁,沒多久就能順著運河傳到大江南北,而且還能串了味。
「都是六部諸寺,以及翰林院、國史館等衙門隆慶三年年期考成不合格者,選擇支工的人,在驛站鼓譟鬧事。」
海瑞喃喃地說道:「年期考成不合格支工者?玄妙觀不鬧,跑到通州鬧?」
張居正從去年推行的考成法,分半年一考和一年一考。半年期不合格已經罷黜了一百多官吏。
轉到萬曆元年,為了應對二月初一的早朝,張居正臨時停職了四百多名官吏的職位。早朝危機過後,王遴一黨遭到毀滅性打擊,王世貞一黨連同高拱、葛守禮等人也被斥貶。
但張居正繼續主持隆慶三年年期考成,直接評定六百多位京官不合格,從九品到正四品的都有,全部被免職。
這等於是捅了馬蜂窩,當時這些官吏在某些人的帶領下,前往內閣請願申述,結果連承天門都進不去。
這些被免職的官吏又去南華門叩闕請願。
朱翊鈞理都不理他們。
張居正卻惱火了,直接請旨,讓錦衣衛調來一營警衛軍,把這些免職官吏抓到城外玄妙觀,然後親自到玄妙觀談判。
也說不上什麼談判,張居正直接丟給這些官吏三個選擇。
一是支邊,去王一鶚或曹邦輔麾下掛職正從九品小吏,歷練一年,評定合格,可重新安排官職。
不合格就直接趕回原籍吃老米飯。
二是支工。
去灤州或太原,聽從安排進工廠,具體職位不詳,由工廠負責人具體安排。
官階沒有,但薪水從優。歷練兩年,評定合格,也可重新安排官職。
三嘛,就是滾回原籍去吃老米飯。
且只給他們十天時間,考慮好了就去吏部報到,過期就按第三種情況處置。
十天期限到了,六百多位只有四十多位願意支邊,七十多位心灰意冷,甘願回原籍。
還有近五百名願意去支工。
灤州和太原好歹離京師不遠,而且去工廠里幹活,領的薪水還不錯,摸魚混個兩年又是一條好漢。
這些人先被安置來通州,再分批由灤州和太原的工廠派人領過去。
方致遠說著打聽來的消息:「老爺,灤州和太原的工廠來人。這些被免職的官吏還以為是去工廠當個管事掌柜的,不想被點明了,沒有那麼好事,去了先考試,看成績來。
可能從學徒從頭干起,也可能當品質員,又或者是文員會計,反正不一定。薪水也是按照崗位來發,有多有少。
這些被免官吏當時就炸了窩,大罵工廠的人。工廠的管事也不慣著他們。
要去就去,不去滾蛋。大明工廠從不養閒人。
還說要不是吏部和張元輔再三跟少府監溝通,楊公公發了話,灤州和太原各家工廠才不要這些廢物。」
王師丘聽到這裡,知道鬧得這麼凶的原委,「這一句廢物,可把這些被免官吏氣壞了吧。」
「王哥說得沒錯。這些被免官吏肺都氣炸了。說自己寒窗十幾年,苦讀聖賢書,連闖科試才考得功名,居然被粗鄙管事罵廢物,氣得圍著那幾位管事打。」
王師丘連忙問道:「打上了沒有?」
「打上個屁。那幾個管事看到勢頭不對,翻牆就跑了。這些孫子,手腳挺利索的,看樣子以前沒少干翻牆闖院的事。」
趙寬問道:「那些被免官吏還在鬧?」
「還在鬧,嚷嚷著要回京師,要去承天門叩闕,有幾個氣得雙眼冒火的嚷嚷著,要是皇上不出來說句公道話,就一頭碰死在承天門。」
舒友良在旁邊咋舌:「嘖嘖,現在這麼神勇了?真要是有點骨氣,出京前就碰死在承天門了,現在才說這話,晚了點。
出來容易,想回去就難了。」
「舒哥神機妙算,我聽驛吏說,前兩日就有錦衣衛警衛軍的軍校來打過招呼,有什麼異動,馬上報信,附近駐紮的一營警衛軍立馬就到。
驛吏早就派人報信去了,想必很快就到了。」
大家聽著這裡,對這近五百名被免官吏的下場已經預見。
皇上和張居正,這對師生可不是善人啊。
舒友良轉頭看著一直默不作聲的海瑞,輕聲問道:「老爺,張元輔的手段,過於狠辣了吧,真是一點餘地都不留。」
海瑞心裡十分矛盾。
他宦海浮沉多年,深知那些庸官滑吏對百姓的危害性,也恨不得行霹靂手段把這些奸猾官吏全部剷除,一澄朝綱。
可是張居正的手段,確實過於暴虐了,會在士林中造成極大影響。
天下儒生,會視他為死敵。
一旦改革失敗,或者皇上放棄了他,下場就是萬劫不復。
海瑞緩緩說道:「張叔大需要留什麼餘地?自從他答應皇上,出任內閣總理一職後,他就已經沒有任何退路了。
不是辟出一條新路來,就是死無葬身之地。」
舒友良一驚,「老爺,不會這樣蝎虎吧。」
海瑞看了他一眼,「歷朝歷代,哪位改革者不是賭上身家性命,甚至賭上子孫後代,奮力一搏。
高肅卿不敢搏,所以他黯然離京,還被無名之輩奚落羞辱,死在路上,無聲無息。
雖然皇上念在先皇情面上,下詔贈戶部尚書官階,按禮厚葬。
可是用不了多久,沒人會記得嘉靖朝裕王府的那位擎天柱石,叱吒嘉靖、隆慶兩朝閣老和戶部尚書,高新鄭,高大鬍子。大家能記住的,可能就是他做的那麼兩三件事。
『事如芳草春長在,人似浮雲影不留。』唉,『世間誰是百年人。』」
眾人寂靜無聲。
停了一會,舒友良又問道:「張元輔抱了殉道之心嗎?」
海瑞緊閉著眼睛,像是竭力不讓自己的淚水流出來。過了一會,他再次睜開眼睛,雙目赤紅,他站起身來,伸手推開窗戶。
只見一輪上弦月掛在天幕上,彎彎的如同一把白玉吳鉤,能斬斷時空的羈絆,卻斬不斷人世間的哀怨和惆悵。
「友良啊,殉道二字,從你嘴裡輕飄飄說出來,要親行它,卻是重如泰山,壓得喘不過氣起來。」
舒友良突然問道:「老爺,當年你買好棺材,寫好奏章,準備以死進諫世宗皇帝時,是不是也抱了殉道的念頭?」
海瑞轉頭看著舒友良。
眾人也看著他,黝黑的臉如岩石,不大的眼睛清澈通透,卻深不見底。
海瑞仰頭看著明月,喃喃地念道:「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風霜何事偏傷物,天地無情亦愛人。
大明,大明!
老夫和太岳,都是為了心中這輪明月。」
眾人看著他削痩的背影,雙眼都有些濕潤。
海瑞轉過頭來,看著舒友良等人:「治國理政,整肅綱紀,老夫不如張太岳。起衰振隳、力挽狂瀾老夫更不如他。
老夫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舒友良搖了搖頭:「老爺的臭脾氣,滿天下都知道。對於那些儒生士林來說,你就是個臭糞缸,犯不著跟你一般計較。
可是張元輔做的事,刀刀在刮廟堂那些袞袞諸公的血肉,萬一不堪設想啊!」
海瑞笑著說道:「狗才!有你這麼說自家老爺的嗎?」
舒友良嘿嘿一笑:「老爺,我性子直,說話難聽,卻是直來直去.」
正說著,數百警衛軍沖了進來,迅速包圍了那五百名被免官吏。剛才還喧鬧沸騰的院子,一下子安靜了。
舒友良笑嘻嘻說道:「這雄雞大的膽子,剛才還上躥下跳,又蹦又跳,嚷嚷著要去承天門碰死。
這會怎麼個個都老實的跟鵪鶉一般。」
海瑞瞪了他一眼,「少說風涼話。」
京城,吏部尚書方逢時匆匆進到張府,僕人打著燈籠,照著路,引到書房裡。
「元輔,通州驛站之事,你怎麼處置的?」方逢時一進門就問道。
「金湖來了,」張居正從書案上抬起頭,滿是血絲的眼睛眯著看了幾秒鐘,才看清楚是方逢時,連忙出聲招呼。
「請坐。這麼晚,就不給你上茶了,來人,給方天官上一碗銀耳湯。」
「元輔,你快說,你到處怎麼處置的?」方逢時心急如焚地問道。
「老夫跟錦衣衛宋都使通報,請他調通州驛站附近的那營警衛軍去彈壓。」
「彈壓?」方逢時雙眼瞪得鼓鼓的,怎麼也不敢相信,「你居然叫警衛軍去彈壓?」
「金湖,不彈壓,那怎麼樣?難道還客客氣氣地請他們回來,官復原職嗎?」
「太岳,何必把事情做得這麼絕呢?」
「話不要說絕,但事一定要做絕。」
方逢時差點跳起來,「誰說的,簡直就是.」
「皇上說的。」
方逢時連忙把下面的話趕緊咽到肚子裡去了。
「皇上怎麼會說這樣的話?」
「那會皇上才十歲,老夫在西苑西安門書堂里為皇上解惑答疑。有一天讀《史記》,讀到楚漢爭霸,聊起劉邦和項羽。為何一位能成為漢高祖,一位只能自刎烏江邊。
皇上說,劉邦是話不會說絕,但事一定會做絕。項羽卻不同,動不動把話說絕,臨到做事卻處處手下留情。」
方逢時咽了咽口水,不知道如何答話。
張居正繼續說道:「金湖啊,考成法就是得罪百官的條例,而且還是往死里得罪。一旦施行,我等就沒有回頭路可走。
皇上曾經對我說過,改革不是請客吃飯,你好我好,客客氣氣就能糊弄過的。改革是要砸許多人的飯碗,是要斷許多人的財路,是生死之敵。
這些人是不會跟我們講情理,也不會跟我們說什麼凡事留有三分餘地。
金湖,你是吏部尚書,我是內閣總理,考成法目的是什麼,我倆最清楚,立限考事、以事責人。對於現在官場官吏來說,等於要他們小命。
開頭不行霹靂手段,不讓他們懷畏懼之心,後面的事情更不好做。」
方逢時也慢慢恢復了平靜,緩緩說道:「五百京官,聲勢不小。我擔心有心人會趁機」
正說著,突然門外有人急報。
「老爺,錦衣衛來人,說有急事稟告。」
「快傳。」
很快,一位錦衣衛軍校被帶到書房門口。
「卑職是錦衣衛鎮撫司京畿局副尉,奉命向張元輔稟告一件事。」
張居正心生不好的念頭:「什麼事?」
「黃昏時分,五百被免官吏在通州驛站鼓譟鬧事,附近的警衛軍奉命去彈壓,突然有人在院中縱火,引發驚慌,眾人踩踏,死傷不詳。
我們錦衣衛宋都使已經趕了過去,特意叫卑職向張元輔稟告一聲。」
「什麼!」
張居正猛地站起來,臉色鐵青。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