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沖繩行 下(求月票)
第79章 沖繩行 下(求月票)
出發前王建昆從地圖上測量了下從長江出海口到沖繩的距離,如果沿著地球曲面的大圓弧走大概是820公里。
按照通氣管深度的航速,大概要行駛15個小時,當然不可能全程按最高速行駛,要休息,要測試一下準備製造的飛彈,所以到到達時間預計要20多個小時。
此時正是夜間,王建昆把潛艇開到了最高航速30節,找准方向後就直朝沖繩駛去。
王建昆在潛艇內開啟了被動聲吶,當聲吶監聽到3海里內有船隻時,連接的自動駕駛系統會響起警報提醒王建昆,讓他有時間反應,把潛艇往深處開。
一路上王建昆開啟超能力收集起鈾元素,此時的他因為超能力作用範圍上升到了長寬高各120米,所以過濾收集鈾元素的效率大大提升了,按照30節的航速,每小時可以收集2.4公斤的鈾元素。
待航行了1個多小時,已經離大陸海岸線差不多100公里,王建昆開始調集元素製造小型遙控飛機用來當靶機。
他在潛艇內放置了很多種元素,銅,鐵,鋁,鋅,碳,矽,鉻,鉬等等都不少,他首先調動鐵,碳,鉻,鉬等元素製造小型渦噴發機,製造完成後在潛艇甲板上進行了測試,發電機成功啟動,因為是用來當做靶機的,不考慮長時間使用,實驗了能啟動並穩定運行1分鐘後就可以了。
接著製造遙控飛機的機體,考慮到輕便以及元素組合複雜度,王建昆直接製造了不鏽鋼機架和碳纖維材質的蒙皮和機翼,而這款遙控飛機的外形是參考的F-15。
當然作為靶機,用於測試王建昆設計的單兵防空飛彈,暫時不需要達到超音速,能達到8百公里時速就可以了。
只要飛彈能追上並打中這款靶機,那么小舅就能獲得一把有效的防空大傘,他的根據地就不怕國家級的干涉了。
因為他那邊多山,把防空飛彈部署到山腰或者山頂,再配備上警戒雷達,不能超音速飛行的戰鬥機和轟炸機對小舅的根據地都沒辦法,而超音速飛行在山區是很危險的,只有特級飛行員才有能力在山區的低空進行超音速飛行。
機體製造完成後,王建昆把剛才製造的發動機安裝進去,然後再製造出遙控手柄和天線。
因為是在9米多長的潛艇上,起飛沒有那麼長的跑道,王建昆給靶機加上了兩個火箭助推器,然後在潛艇前方臨時做了個起飛支架。
接著再製造單兵防空飛彈。
這款防空飛彈是根據佩里級上的防空飛彈修改的,採用紅外製導模式,導引頭是有信息處理裝置的銻化銦多元陣列紅外探測器,具有靈敏度高、可全面攻擊目標和扛紅外干擾能力強等特點。
而且由於王建昆是用超能力製造的,銻化銦多元陣列的純度更高,陣列可以做得更細小更多,用的處理器性能也非常好,所以按照智子的模擬測試,只要目標被鎖定,沒進入超音速的飛行器都會被咬住並擊落。
因為是製造第一枚飛彈,必須小心謹慎,王建昆除了留出一點精力來捕獲鈾元素,其他精力都集中在製造這款單兵防空飛彈上了。
花了3個多小時的時間,終於把飛彈和相應的發射裝置做好,製造完成的飛彈被固定在後甲板的架子上。
這款飛彈王建昆準備命名為東海1型,在發射機構外殼和飛彈戰鬥部上刻了DH-1的標誌。
DH-1的設計諸元如下:
發射筒長 1400 mm
發射筒質量 3.1 Kg
飛彈最大直徑 75 mm
飛彈長 1380 mm
飛彈質量 11.5Kg
翼展 283 mm
戰鬥部質量 3.5 Kg
武器系統戰鬥全質量 21.8 Kg
射程 300-5000 M
高度 50-2000 M
反應時間 5 s
最大速度 1.7馬赫
以上是智子設計完成後模擬測試出來的數據,所以還需要王建昆製造實物測試下。
此時潛艇已經來到東海中央區域了,離大陸海岸線已經有300公里,而離沖繩美軍基地也有400多公里,在這裡測試應該不會遇到危險。
保險起見王建昆給靶機和飛彈上安裝上敵我識別器,飛彈只有靠近靶機一定範圍內才會引爆戰鬥部,確保不會誤傷闖入這片區域的飛行器。
準備工作都做好後,王建昆把潛艇航速降低到10節,此時海上風浪比較小,天空是一輪彎月和滿天繁星。
王建昆先放飛了靶機,按下啟動按鈕,火箭助推器先點燃,發出兩道長長的尾焰,將靶機推向了天空。
離開發射架的靶機的發動機也啟動了,靶機在火箭推力和發動機推力雙重作用下速度和高度快速攀升,助推火箭在燃燒15秒後就脫離了靶機。
王建昆在雷達屏幕上查看到了靶機的信息,顯示著靶機速度已經達到480公里,高度也達到了800米,在繞著潛艇中心以半徑1公里的距離繞圈。
為了測試飛彈的速度和追擊高度,王建昆用遙控手柄小心的調整著靶機的飛行狀態。
讓其慢慢加速,待加速到時速700公里,高度也達到1800米後,王建昆給靶機發送了最後一段控制命令,讓其從潛艇右前方往左前方弧線飛行,並讓它上升到2000米,發動機全力加速。
然後來到潛艇後甲板,打開瞄準裝置,紅外導引頭很快鎖定到靶機,其在夜空的尾噴口的紅外特徵在瞄準鏡里顯示得很清晰。
毫不遲疑,待飛彈發出滴——的鎖定聲音後,王建昆按下扳機,飛彈點火,快速的從飛彈筒飛出。
發射後王建昆就從後甲板回到了雷達屏幕前觀察,已經瞄準到紅外特徵的飛彈不再需要制導,會自動追擊目標,而且在夜晚目視也看不清楚,因為就算現在是漫天繁星和彎月,想看到飛彈和接近2千米高度的靶機也是做不到的。
10秒過後,王建昆看到顯示靶機的小點突然變大了一點,然後就快速消失了。
這表示飛彈已經成功命中了靶機,最後時刻的靶機時速是870米,飛行高度是2300米,離潛艇是5200多米,這說明飛彈的射高和射程完全符合設計要求。
為了多得到一些數據,下半夜王建昆又製造了4架靶機和4枚飛彈,然後一一進行了測試。
後面4枚飛彈有1枚沒有命中,這輪測試得到的飛彈命中率是80%。
飛彈的性能基本測試出來,可以命中40米——2400米,距離300米-5500米內的飛行器。
因為其本身就是超音速飛彈,除了幾個大國有限的幾款飛機,其他飛機都不能超音速飛行,所以目前來說給小舅設計的這款防空飛彈完全夠用了。
今後再看時機,如果能買下或者租下小島,再去那上面製造更多種類,威力更大的飛彈。
測試完成後王建昆又把航速提升到了30節,在接近凌晨時再次根據星光測量了下位置,確保在正確的航線上。
太陽升起後,王建昆駕駛潛艇來到通氣管深度,照樣保持著30節的航速。
到了下午3點左右,王建昆將潛艇上升到潛望鏡深度,在潛望鏡上製造了一個紅外探測器,觀察天空是否有巡邏的飛機。
在確認沒有飛機在低空飛行之後,他駕駛潛艇上浮,然後根據太陽位置測算緯度,根據陀螺儀的數據計算行駛的距離,按照推算,此時應該距沖繩不遠了。
王建昆在確認天空沒有飛機後,在甲板上製造了一個無線電探測定位裝置,因為之前有收集到美軍的無線電通信密碼,所以王建昆在製造完成後很快監聽並破譯到美軍在沖繩的發報位置,當然島上的廣播信號也一起探查到了。
根據這兩股無線電的指引,王建昆可以很準確的找到正確的航向。
將潛艇下沉,保留無線電接收天線露出海面,然後以10節的航速往沖繩駛去。
直到天黑之後,王建昆在用紅外裝置探測一番天空後將潛艇再次浮出水面,此時從潛艇艦橋上已經可以看到遠處的燈光了,用無線電監聽裝置確認一番,發現那就是沖繩主島,美軍海軍基地就在靠近東海的這邊。
在這個方向上美軍的警惕性比較低,畢竟海對面的國家目前連個大型驅逐艦都分不到東海區域,只有一些小艦,完全不敢遠航,所以基地的值班人員在呼呼大睡,主動聲吶沒有開啟,被動聲吶的監聽員則在打瞌睡,不然就有可能發現王建昆的潛艇了。
王建昆在製造這款潛艇時只是參照了當時收集到的一些外形數據,至於怎麼降噪,只是根據原理製造,沒有經過大規模測試,也沒有參考的實物,所以在10節航速時分貝還是有93分貝的。
看到遠處的燈光,王建昆知道已經進入美軍基地中層防禦圈了,於是趕緊將航速降低到5節,並且關閉了柴油機,完全由電池驅動。
就這樣一點點往前挪動,沒有直接對準美軍基地,而是往偏北方向。
待水深逐漸降低,王建昆開始用超能力探查海底地形,準備讓潛艇坐沉到海底,他則潛水進入美軍基地。
因為單人潛水,基地的監聽系統就非常難發現了,而且他只需要靠近基地內的艦艇,武器裝備,指揮機構120米,就可以把資料全部投射到腦海里。
待水深只有20多米後,王建昆開著潛艇來回巡遊,找到了一處海底凹槽,寬度有10多米,兩側是漸漸隆起海底小山,山頂在退潮時離海面可能只有幾米,這種有海底暗礁的地形不可能有船隻會經過,所以將潛艇停在這就比較安全了。
他駕駛潛艇小心的坐沉到海底,待攪動出來的泥沙沉降好後,王建昆開始準備出艇了。
在潛艇前部王建昆已經預留了出艇的通道,潛水裝置也製造好並在長江測試使用過,還有一個小型電動助推器輔助前行。
在前艙里先穿好保暖衣,再穿上潛水服,背上氧氣瓶並戴好氧氣面罩,一手拿著驅動器,一手按動進水開關,水慢慢把前艙充滿,王建昆待內外壓力一致後慢慢打開艙門。
出艇後王建昆先適應了一會漆黑的海底環境,幸虧他是有超能力能夠觀察到四周情況,不然一般人肯定摸不著方向。
把艙門用超能力關上,然後啟動助推器,慢慢往上游。
露出海面後,王建昆放下氧氣面罩,呼吸了一會寒冷潮濕的空氣。
在呼吸新鮮空氣的同時,也在觀察方位,看了下遠處露出的軍艦頂部,確認那個方向就是停靠軍艦的碼頭。
重新戴上氧氣面罩,用助推器輔助往基地碼頭方向游去。
此時是夜裡10點多了,碼頭上靜悄悄的,只有零星的人走動,碼頭上停靠的船隻全都是熄火狀態,岸邊的探照燈不時掃過軍艦及附件海域。
在離碼頭800多米處,王建昆就沉到海面下方3米多往前游,這樣岸上的人是絕對發現不了的。
隨著越來越靠近泊位,王建昆探查的東西漸漸變多了,首先是鋪設在海底的聲吶,他覺得可以參照,投射到腦海里。
當腦海中出現一個大型的船底輪廓後,王建昆知道好東西找到了,繼續往前游,這艘軍艦的結構被王建昆一點一點的投射到腦海里。
待王建昆都靠到軍艦底部的船殼,還沒有將軍艦完全投射進腦海,這說明這艘軍艦長度至少超過120米了。
而且看著腦海中的軍艦中間和上層部分,王建昆發現有飛機的形狀,上層還是平直的甲板,按照王建昆聽到和收集到的資料,這應該就是一艘航母了。
王建昆繞著這艘巨無霸遊了半圈,把它里里外外全部投射到腦海里,知道這是一艘核動力的航母,因為王建昆對反應堆中的鈾元素太熟悉了。
此時看著這艘航母里有豐度這麼高的鈾235,恨不得全部提取走,但是理智告訴他,只要一動反應堆內的元素,肯定會引起反應堆的警報,到時這趟沖繩行就不完美了,今後再進來就更難了。
投射完這艘核動力航母后,王建昆讓智子趕緊給這艘航母建模,研究其動力系統,結構設計,還有航母上的飛機也有好幾種,都是值得研究參考的好東西。
在航母的陰影里,王建昆浮出水面,看了看頭頂外飄的航母甲板,感受了一番這艘人造巨物的壓迫感,接著往航母前後觀察,發現後方泊位停靠著一艘130多米長的軍艦。
於是再次潛水往那艘軍艦游去,就這樣投射完一艘又一艘軍艦,總共投射了5艘大型軍艦(4千噸級以上)和8艘小型軍艦還有好幾艘拖輪和消防船,然後還摸到潛艇碼頭,此時正有一艘核潛艇停泊在泊位上。
王建昆毫不猶豫,將這艘大黑魚也投射到了腦海里,讓智子趕緊分出算力研究這艘潛艇的外形和消除噪聲的裝置,好讓王建昆給自己那艘小潛艇改造。
碼頭被王建昆摸了一圈,王建昆腦海里都可以開軍艦和飛機博物館了,於是潛水離開碼頭,往潛艇坐沉的地方游去。
回程時全程在水下10米左右遊動,在電動助推器的幫助下,按照腦海中投射的海底地形圖快速的前進,不到20分鐘,王建昆就來到了潛艇坐沉的地方。
此時還是初春,海水非常冷,雖然有特製的防寒內衣和潛水服,但在冰冷的海水中待了這麼久也受不了,於是用超能力快速打開前艙的出入口,進去後快速排乾海水。
脫掉潛水服,王建昆來到生活艙,用微波爐加熱了一份午餐肉罐頭和一碗之前做好冰凍保存的米飯。
吃飯的時候王建昆詢問智子對潛艇消音的研究怎麼樣了,在得到其已經有初步方案後,王建昆快速解決掉眼前的食物,然後查看起智子給出的方案。
原來方案非常簡單,就是在潛艇外殼上安裝一層消音瓦,當然這不是普通的瓦片,而是合成橡膠做成的,它必須能夠在海水中長時間工作不被腐蝕,而且安裝的方法和用的膠水也是特製的。
王建昆沒想太多,安裝方法和膠水就完全按照剛才那艘大黑魚的,橡膠組成也一模一樣,就是厚度要稍作改變,而且潛艇的外觀也稍稍調整了下,好方便把消聲瓦粘貼上去後,外形也是能夠發散聲吶信號的造型。
製造完成後王建昆看了下時間,是後半夜2點多了,此次沖繩行已經成功了大半,拿到了大量的技術,特別的航母和核潛艇,這是全球頂級的武器裝備,沒有之一,連紅色帝國蘇聯都沒有這種大型航母服役。
其上面的多種艦載機也是最先進的,比如有F14、A-7、A-6、EA-6B、S-3、E-2、C-2、SH-3等等。
其中F14「雄貓」戰鬥機還是世界上第一種可變後掠翼戰鬥機,還有最先進的EA-6B「徘徊者」電子攻擊機,E-2「鷹眼」預警機。
這三款飛機上的技術就夠王建昆研究好久了,等小舅的地盤擴大,造幾架無人版的去那邊測試看看。
裡面的電子設備,控制程序等等都拿到了樣品,維修手冊也有,如果不是自保的能力不夠,王建昆真想製造出來試試看。
航母上還有個飛行模擬器,這是給出現駕駛有失誤的飛行員進行復飛前測試的,王建昆準備回去製造一個,可以用它先學習下飛行,今後等飛機造出來,就可以快速的上手了。
其他的飛機王建昆查看了下智子整理出來的資料,知道A-6和A-7這兩款是攻擊機,王建昆覺得並不實用,S-3是「維京」反潛機,C-2是「灰狗」艦載運輸機用於快速不定時上艦運輸補給和人員,SH-3「海王」直升機則是艦載戰鬥直升機。
這些也有研究價值,上面的一些技術在今後也可以用得到,總的來說,現在除了陸地裝備坦克和裝甲車,其他武器王建昆都可以複製出來,就連戰略核飛彈王建昆都可以製造,因為那艘大黑魚里就有好幾枚,有2枚裡面放著的就是核彈頭,而且是氫彈頭。
趁著是後半夜,王建昆在簡單測試了下潛艇在水下電驅動航行時分貝已經降到海洋背景噪聲之下後,就駕駛這艘潛艇離開沖繩,帶著滿腦袋的戰利品往家的方向航行。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