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洲際彈道飛彈讓美國方面如臨大敵
第269章 洲際彈道飛彈讓美國方面如臨大敵
1987年1月1日,西元歷的元旦節,緬甸方面向全球主要國家通報了即將在2天後,向南太平洋海域發射一枚洲際彈道飛彈。
飛彈的落點約西經173度,南緯9度,距離緬甸本土約8000公里。
屆時,落點附近50海里範圍為危險區域,相關船隻請繞行。
消息一經發出,全球各主要國家瞬間打起了精神。
美國當地時間下午3點,原本正在享受難得的雙蛋假期的CIA局長,被手下的一個電話催得不得不緊急趕回位於維吉尼亞洲蘭利總部。
「威廉局長,一個糟糕的消息,緬甸方面通報了一款洲際彈道飛彈的發射試驗。」
「傑克,你說什麼?緬甸方面要發射一枚洲際彈道飛彈?」
提供最快更新
「沒錯,威廉局長,你最好能儘快來一趟總部,緬甸方面通報的那款洲際彈道飛彈射程高達8千公里,落點還是在南太平洋海域,一個原本只屬於我們的海域。」CIA值班人員傑克在電話里,把緬甸方面通報的消息,詳細的匯報給了威廉局長。
「該死的,給我聯繫一架最快的直升飛機,我在邁阿密的海灘,馬上趕回酒店,那裡的樓頂可以停靠直升飛機。
另外給我把對緬情報小組的所有人都喊到總部,我到的時候,他們必須已經在工位上,不然就讓他去掃廁所。」
威廉局長聽完後,不顧身旁金髮大波浪女伴的挽留,一邊打電話安排工作,一邊急匆匆的換上衣服,帶著幾名手下回酒店了。
身後的金髮美女連喊數聲,威廉局長都沒回頭,只是朝後面擺了擺手,示意她自己繼續玩。
金髮美女原本還想著,今天晚上會有一個浪漫的夜晚Party的,可沒想到一個電話,今晚的男伴就被叫走了。
原本她看到這個老白男,一身衣服非常得體,戴的手錶是難得見到的勞力士,身後還時刻有好幾名身材魁梧的保鏢,應該是一個非常值得釣的金錢龜。
可現在卻泡湯了。
不管她怎麼挽留,對方都是頭都不回。
這讓她非常懊惱,心想剛才中午的午餐過後,不應該矜持的,如果已經完成好事,現在說不定還能在他臨走時,留下點什麼值錢的東西。
可惜了,目送對方遠去後,金髮美女馬上拿起摩托羅拉最新款的手機,聯繫此前一直吊著沒有答應對方邀約的一個追求者。
「唐,這張支票代我轉交給剛才那位女伴,雖然未能進入,但是浪費了對方這麼多時間,不給點好處給對方,可不是我的風格。」
威廉局長臨上飛機前,才有空處理自己留下的私情,匆匆寫下一張5千美金的支票,讓手下轉交給對方。
「好的,頭,我馬上去辦。」
「去吧,再見,告訴她,下個周末再見。」
威廉局長說完,直升機就急匆匆的起飛了。
駕駛員知道是緊急任務,所以在空中飈起了飛機,把這款黑鷹直升機開到了允許的最大速度。
「傑克,對緬情報組的人到齊沒?」
剛進入CIA總部大樓,見到等候在那的傑克,威廉局長就問起之前要他幫忙召集的人手到位情況。
「頭,都到齊了,原本這段時間,緬甸方面的情報特別多和複雜,所以所有人都沒有離開總部很遠,都在附近的住所或者景點休息遊玩。」傑克匯報導。
「很好,你去忙吧。」威廉揮了揮手,讓傑克去忙他自己的事情,他自己則去了對緬情報處的辦公室。
「先生們,女士們,在這個時間把你們喊來,是有一個更加緊迫的事情,需要你們發揮各自的能力,把事情查清楚,簡報內容從內網A13461文件夾下載。」
威廉一進到對緬情報處,就雷厲風行的安排起手下的人開始幹活了。
「收到,頭,稍等片刻。」
「哇哦,洲際彈道飛彈發射通報?雖然預想過這一刻會到來,沒想到這麼快,這個全解陣的實力這麼強大的麼?短短兩年多時間就把這種大威力武器搞出來了。」
一名黑色皮膚的情報人員點開文件夾,掃了一眼簡報內容,發出一陣驚呼並喃喃自語。
「嘿,強尼,看完趕緊行動,把昨天和今天拍攝的衛星圖片執行的分析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他們的發射陣地。」威廉局長不滿的喊道。
「好的,頭,我這就開始,不過咱們的衛星角度還是有些不對,是大傾角拍攝的,很可能看不清。」
「我不管,緬甸方面既然已經通報了那麼詳細,此刻他們的發射陣地應該完成建設了,不清楚也沒關係,找到位置後,我再向NASA申請變軌一顆極地衛星。」
「好的,頭,我這就開始,幸好咱們的電腦已經更新了,晶片已經是英特爾用320納米光刻機製造的最新一代中央處理器,搭載的圖片處理軟體能幫我排除90%以上的自然地形。」
強尼一邊雙手十指全速敲擊鍵盤,一邊不忘介紹他工位上的最新款電腦。
此時的個人電腦產業,因為有星耀電子的參與,晶片的更新疊代速度遠超此前摩爾提出的摩爾定律。
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Gordon Moore),在1965年4月19日提出被廣大集成電路研究人員普遍認同的摩爾定律,即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量,每隔約18到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同時性能提升且成本下降。
他在《電子學》雜誌(Electronics Magazine)上發表的文章《讓集成電路填滿更多的元件》(Cramming more components onto integrated circuits)中首次提出這一觀察結論。
其實一開始他說的是電晶體數量每年翻倍。
但是到了1975年,因技術複雜度提升,摩爾將翻倍周期調整為18-24個月。
這一版本成為廣泛引用的標準定義。
但是從1983年開始,這個定律不再準確了。
星耀電子以每個8到14個月的速度,就發布一款最新的CPU。
其大規模量產的晶片製程從1.5微米開始,就持續的維持這個更新速度。
這讓英特爾和AMD等美國晶片企業苦不堪言。
在未進入500納米製程之前,英特爾和AMD公司還是不慌不忙的。
因為當時他們手上的技術儲備已經有380納米的製程了。
但是當他們在1985年底,想搶先星耀電子,發布一款400納米製程的CPU時,卻被星耀電子提前1周,發布了350納米製程的CPU。
雖然這款CPU,因為軟體適配問題,以及美國的市場准入問題,沒有在北美地區大規模銷售。
但是在美國本土之外,這款晶片卻大殺四方,眾多的個人PC銷售公司採購這款物美價廉的晶片,安裝到自己最新款的組裝機上,銷售到全世界。
當然中國市場是星耀電子和國內幾家科研機構扶持出來的電腦公司的,他們是競爭不過的。
到了1986年,星耀電子的電腦業務,已經在開始轉型了。
不再擴大組裝工廠的規模,而是儘量扶持國內外的組裝廠。
它自己則是只維持一個實驗性為主的組裝廠,只保留一個高端品牌和一個中端品牌,用於測試最新款晶片。
英特爾等歐美企業見打不過,就用禁止進入和新聞屏蔽的方法,這也導致很多美國人,根本看不到星耀電子發布的一系列電子產品。
所以強尼此時雖然作為CIA的情報員,卻還是在用性能一般的英特爾出品的CPU。
大概40多分鐘後,強尼終於從幾十張緬北地區的衛星圖片,發現了一個疑似洲際彈道飛彈的發射陣地。
「頭,我找到了,這裡,一個叫辛岡甘迪的地方,有幾個建築,非常像你說的洲際彈道飛彈的發射陣地。」強尼將電子地圖共享給威廉看。
「確定嗎?」威廉看著由像素點組成的非常抽象的圖案,略帶懷疑的說道。
「90%的可能性,目前這枚衛星只能拍到這個清晰度,根據我此前查看蘇聯和中國的洲際飛彈發射陣地,應該錯不了。」
「好,把坐標發給我,我讓NASA協調再變軌一顆偵查衛星,儘快過頂拍攝,一定要把他們的發射陣地和飛彈看清楚。」威廉局長聽到肯定的回答,趕緊去打電話了。
「您好,這裡是NASA的詹姆斯。」
「詹姆斯,我是威廉,你應該收到消息了,緬甸要發射一枚洲際彈道飛彈。」
「我已經看到了簡報,你想說什麼?」NASA局長詹姆斯·弗萊徹對這情報頭子非常不感冒,總覺得跟對方接觸,會發生不好的事情。
「詹姆斯,你知道的,之前那枚衛星的軌道不夠好,拍攝對方飛彈陣地時非常模糊,所以想讓你幫忙再變軌1顆衛星,最好能過頂拍攝,具體的目標位置我發給你。」威廉局長此時有求於詹姆斯,所以說得很客氣。
「威廉局長,不是我不肯幫忙,而是現在的情況很麻煩,此前的衛星都還有任務,新的衛星又因為之前的事故沒有發射成功,所以你需要變軌的話,請先徵得里跟總統的同意。」
「詹姆斯,任務緊急,對方馬上就要發射了,這可是一枚能打到我們本土的洲際彈道飛彈。」
「威廉,你還是儘快拿到總統的同意意見吧,我還有事。」
「你~,……」
嘟~
電話里傳來了掛斷電話後的忙音。
「該死的詹姆斯,這麼油鹽不進,別以為你做得多保密,現在是總統需要你們賣力,等蘇聯倒下後,下一個就是你了。」威廉局長氣急敗壞,在辦公室說起狠話。
原本他是想著讓詹姆斯幫忙,把衛星快速變軌,然後拍攝到清晰的照片,再去找總統匯報的。
現在他沒辦法,只能是拿著模糊的照片去找總統匯報。
「總統先生,下午好,緬甸的飛彈陣地找到了,就是之前變軌的衛星軌道不好,導致拍攝的照片很模糊。」
威廉將標註出來的飛彈陣地傳真給總統辦公室,然後打電話匯報起來。
「不是模糊,而是特別抽象,你確定那就是對方的飛彈陣地嗎?」里根總統看著比梵谷的向日葵還抽象的圖片,沒好氣的說道。
「確定,不過最好是有1枚能過頂的衛星拍攝,這樣就能在對方發射時,拍攝到更多的清晰照片了。」
「威廉,有必要這麼做嗎?對方這個很可能是臨時陣地,實驗完成後捨棄不用了,咱們不是浪費了衛星的燃料嗎?」
「總統先生,他們內部的情報非常難收集,如果我們不在他們實驗這款彈道飛彈時,拿到更多的數據,今後等到對方戰鬥部署後,我們的防禦計劃就非常難做了。」
「嗯~,你說得有道理,我同意了,待會我讓秘書通知詹姆斯,讓他協助你儘快完成衛星變軌。」
「非常感謝,總統先生。」
「為了合眾國。」
「為了合眾國。」
里根總統掛斷電話後,立即讓秘書去通知詹姆斯,讓他配合CIA把某顆偵查衛星變軌。
然後他把電話打到海軍的太平洋司令部,問他們是否有做好應對緬甸方面實驗洲際彈道飛彈的計劃。
之前國務卿已經向他匯報過緬甸方面的通報內容,一開始他還沒怎麼在意,因為對方通報的飛行軌跡,表明這枚飛彈的射程只有8000公里左右,對美國本土是沒什麼威脅的。
但是剛才威廉提到對方可能已經有了核武器,那就不得不重視起來了。
所以他立馬又打電話給海軍的太平洋司令部。
「羅納德,緬甸方面即將進行一次洲際彈道飛彈的發射,你們有什麼應對計劃嗎?」
此時的美海軍太平洋司令部的總司令是羅納德·J·海斯上將(Admiral Ronald J. Hays)。
海斯上將是冷戰時期美國在亞太地區軍事戰略的關鍵人物,負責應對蘇聯在太平洋的軍事擴張,並強化與盟友(如日本、韓國)的防務合作。
「總統先生,我正準備跟你匯報,我已經派遣了珍珠港的一支分艦隊,前往對方通報的飛彈落點海域。
準備在對方發射後,看能否把對方的實驗彈頭搶過來。
另外我們在菲律賓,關島等地的基地,已經通知下去進行24小時的戰鬥值班,雷達不間斷的開啟,只要對方的飛彈發射,我們就能全程跟蹤記錄對方的飛行參數。」
「很好,羅納德,除了跟蹤記錄對方的數據,你們海軍也要加強反導技術的研究,畢竟世界上70%的面積是海洋,海軍在未來的反導任務中,將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
「明白,總統先生,我們有多項關於反導的研究計劃正在推進,只要經費充足,一定會有很好的結果的。」
「經費我會促成國會批准的,我等你的好消息。」
就在美國方面大動干戈,準備動用衛星和海軍,偵查緬甸的洲際彈道飛彈時,王建昆也在協調各部門,爭取實驗取得圓滿的成功。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