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幻小說> 從行星總督開始> 第844章 ,顧航下場

第844章 ,顧航下場

  第844章 ,顧航下場

  太史臣麾下的部隊,在這個時候就要進入到歐姆及利亞星域,其實也算是準備好了的,但要說急不急,其實也算有點急。

  主動進入歐姆及利亞,本就是太史臣的主要使命。只有直面挑戰,才能夠解決蟲群和綠皮帶來的巨大威脅。

  出了大問題的望月星域,也已經被處理過。鋼焰之爐換成了皮利亞斯主事,內部的相當多管理人員,有聯盟方面的人介入,無論是行政方面的,還是技術方面的。

  關於後者,來的人是聯盟研究院的。

  sto🎉9.com提供最快更新

  星域政府的主事者被替換;科美耳的主教被判處了叛教,換了人上來,科美耳修女會也跟聖慈百合修女會接觸了起來,逐漸被吸納;各個星球也是以比較強力的方式,進行了聯盟化改造……

  不破防線已經打造完畢,相對比較穩固了,周邊這些星域的本土勢力,也在加速被整合,現在基本可以被認為,是個穩固的、能夠為戰爭提供幫助的大本營。

  而且,太史臣手頭上的兵力,對比他剛剛來的時候,也要充足太多了。光星際戰士就五千個了,更不要說什麼泰坦軍團、騎士團、更多的艦隊、修女會部隊……

  時機說起來,已經是成熟了。

  但確實有些急。

  主動進入歸主動進入,卻也不一定非得是當下。

  因為,太史臣已經知曉,綠皮獸人突然增兵了。人類部隊中,有派入到歐姆及利亞內部的偵查分隊,他們傳回來的情報提及到了一個叫做『碎骨大王』的存在。他帶領著一支龐大的獸人軍隊,抵達了歐姆及利亞,並且扭轉了蟲群與獸人之間的戰爭形勢。

  這位碎骨大王,可以算是大名鼎鼎了。

  人類帝國可並不是第一次跟他打交道。從大約六百年前,這頭獸人就已經登上了宇宙的舞台。他曾經在許多次戰爭之中,給人類帝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而在這些戰爭之中,人類基本沒有占到過什麼便宜。少有的幾次勝利的戰果,也無非就是將這頭強大的獸人王給擊退了而已。

  甚至,根據一些與這頭獸人王近距離接觸過,又倖存下來的人所說,這頭獸人王是會講帝國語的。他麾下的部隊,組織結構也明顯比尋常的獸人部落強很多——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烏魯被殺死後,這批獸人軍隊能夠比想像中快很多的重新推選出來一個新的領袖。

  如果要跟這頭聲名赫赫的獸人王對上,太史臣還是覺得有點沒底。

  打個烏魯就挺費勁了,更強大的碎骨,恐怕更難對付。

  如果可以的話,他還是想著等自己手裡的兵力再更充沛一點,對於五大星域的力量整合再完善一些的時候,再去歐姆及利亞試試水。


  然而,時不我待。

  催動他下定決心,現在就入場的原因,是來源於顧航總督的一條消息:

  這位聯盟的領袖,要親自來了。

  在剛剛接到通知的時候,他還驚了一下。

  據他所知,顧大領袖,人應該是在聯盟的核心領土,在龍鷹星域吧?他到歐姆及利亞來,那不得坐上大半年的船?

  後來,仔細看了通知,才知道,顧總並不需要那麼長的時間,他也不是坐船過來。

  靈能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顧總竟然可以用幾天的時間,便跨越大半年的路程,抵達西線軍總司令部!

  用戰團的智庫館長莫德萊爾的話說,就是『匪夷所思』。他作為一個不算頂尖,但也大約站在頂尖的門檻上的A+級靈能者,表示自己對於顧總的能耐,是連想都想不明白要怎麼才能做到類似的事情的。

  但無論如何,這是個既定事實。

  從西線總司令部,到歐姆及利亞戰場,那時間可就短了。

  根據通知來看,到時候顧航會帶領著整個總司令部,以及西線遠征軍的主力,一起抵達。

  抵達之日,就是聯盟正式開啟對歐姆及利亞的全面戰爭的時刻。

  而作為在歐姆及利亞周邊戰場,當下的負責人,太史臣當然也就得動起來了。

  他倒不是要在顧航抵達之前就打出什麼成績來。但至少,他的部隊,要開進歐姆及利亞星域內部,拿下一些據點,作為不久之後的正式進攻的前進跳板。

  同時,他也得儘量搞清楚,目前歐姆及利亞內部獸人和蟲群之間的戰爭,到底進行得如何了?雙方在哪兒打得凶呢?誰占優勢了?己方部隊開進去可不是蹚渾水的,而是要解決問題的。

  要解決問題,自然也就得知道,最大的問題在何處。

  他要做的事情,還挺多的。

  ……

  三個月後,顧航如期抵達。

  跟他一起來的,還有西線遠征軍剩下的幾乎所有的兵力。

  超過八千名星際戰士,以及三千餘艘戰艦。這些戰艦當中,最為值得一提的,就是兩艘榮光女王。

  聯盟到現在為止,一共擁有五艘榮光女王。

  其實,如果拼盡全力,不顧一切,猛力拉開新的生產線,應該會比這個數量再多一些的。

  但是,性價比太低了。

  十來年一艘的建造速度,是建立在有技術黑箱的支持下的。成品黑箱同時只能維持對一艘戰艦的建造支持工作。至於用母機黑箱,拉新的生產線,用常規方法來生產榮光女王……那造一艘的時間,可能要奔著一百年去了,並不划算。


  另外有一點,就是每造一艘榮光女王,要讓她動起來,發揮出十成水平,就得顧航割出來一部分的亞空間本質,塑造機魂。每一次這麼做,對於他的力量損耗都是不小的。而且是永久性的損耗。

  不能造太多,不然他也頂不住。

  五艘,已經可以了。

  第六艘儘管還在建造之中,但已經放緩了速度。

  目前的五艘榮光女王,一艘布置在北線,一艘布置在南線,兩艘在西線,都是各自戰場上的定海神針。最後一艘,則在聯盟大本營,鎮家底。

  當顧航帶著西線這股力量到來,再加上本來就在太史臣手上的五千名星際戰士,兩千艘戰艦,這加起來,就是西線遠征軍九成的兵力了。

  說實話,西線遠征軍作為一個完整的單位,實際上,還從來沒有這麼多的兵力,匯聚在單一戰役當中。

  在麥格雷宙域的行動中,他們往往是分成了十幾個、最多的時候上百個分艦隊,四處出擊的。總司令坐鎮中央,起到的是居中協調,戰略指揮的作用。更何況,在攻略麥格雷宙域的過程中,西線遠征軍的兵力是慢慢增加上來的,最開始的時候,哪兒有這麼多兵力給他們調用?

  至於剩下的一成兵力,大部分還留在麥格雷宙域,有些世界還需要留守鎮壓;有一小部分,進入到了前進宙域的另外兩個跟歐姆及利亞關係不大的星域之中,進行常規的收復行動。

  這次浩大的集結,把蟲群、獸人一股氣全給收拾掉之後,幾乎就可以宣告,整個前進宙域就都能夠納入到聯盟的控制之中了。

  不知道歐姆及利亞戰役要打多久,但是,可以預見的是,最終的那場決戰,一定是短暫而激烈的。

  那也就意味著,對於前進宙域的收復行動,對比起麥格雷宙域打了好幾十年來說,必然是快得多。

  以一個宙域的體量來看,那幾乎算得上是閃擊了。

  待到把前進宙域拿下來,再算上南線的收穫,聯盟就能基本確定實控四個宙域,涉足七個宙域。整個帝國東疆,一半的領地,就已經在聯盟的爪下。

  按照這樣的進度,或許還真有望以百年,或者兩百年左右的時間,統一整個帝國暗面?

  或許吧。

  把目光從遠處收回來,立足眼下,歐姆及利亞戰役已經可以說是聯盟的暗面遠征中,最重要的一戰。

  顧航親身到來的一大目標,就是要加速歐姆及利亞戰役的結束,並確保勝利。

  但如果僅僅只是這一個目標,或許還不夠讓顧航不遠萬里,親自過來一趟。

  他來,是因為還有另外一個大目標,值得他出手。


  那就是『碎骨大王』本身。

  榮光女王要造新的,要造更多的聖物,都是需要從顧航的風暴神國之中,割出來更多的亞空間本質才能做的。而他自身的實力提升,也要依託於風暴神國的成長。

  怎麼成長?

  在顧航的經驗之中,就分為兩個部分:修煉內功與吞噬速成。

  前者,指的是聯盟的控制區域變得越來越大,人口變得越來越多。在他的統治範圍內的人們,信賴他,認可他,自然而然的就會得到提升。

  這就是內功。

  而吞噬,就是吃掉別的具備強力亞空間本質的存在。

  在過去,顧航吃過大魔,吃過虛空蟲族的神經元蟲,甚至吃過蟲後。

  這些強大的個體單位,都給顧航帶來了很大的好處。沒吃過這些,顧航的力量會比現在要差一些。儘管不多,但是差的這點東西,在某些關鍵節點上沒打贏,那估計就沒有後面的事情了。

  吞噬速成,還是一條不能放手的路。

  而這兩點,在歐姆及利亞都能夠找到合適的目標。

  相對盡善盡美的拿下歐姆及利亞,讓整個前進宙域能夠更快速的落入到聯盟之中,那自然是在加強內力;

  而在歐姆及利亞當中,有強力的獸人部落酋長,有蟲後,這些都是非常好的食糧。

  如果僅僅是這樣,可能還不夠催動顧航過來。

  但是,明確知曉了『碎骨大王』的存在,那就讓顧航不得不心動了。

  這是整個宇宙之間,最為知名的一個獸人了。

  按照獸人的風格,這可能也是最為強大的一個。

  要是吃了他……能有多補?

  神尊大魔?

  不,很有可能比那個還要更強大一些。

  或許,真的就能夠到神尊大魔中也是最頂端的那些存在。

  想到這裡,顧航就忍不住舔嘴唇。

  饞。

  不過,饞歸饞,顧航還是冷靜的。

  預期『吃』掉那個碎骨大王,固然是能有巨大的好處。但這些好處,全建立在真的能吃掉,那才行。

  戰爭,要贏。

  顧航還不能讓碎骨大王跑了。

  他在帝國記錄之中的那許多次出場中,僅有的幾次失敗,也只是被擊退。那位,可不是個常規意義上的莽夫蠢貨綠皮。相反,他的狡詐程度,遠超過一般人的想像。當事不可為的時候,他並不會像是很多獸人軍閥、酋長那樣,嚎叫著衝上來送命。他會認真的想辦法,脫身而去。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這是有人親耳聽見,那位獸人大王用人類語說出來的一句古泰拉名言。

  ……

  當顧航率領著主力軍抵達之後,他沒有喧賓奪主,還是將部隊的戰略指揮權,交給了太史臣。

  雖然這位龍王之矛的戰團長,在先前的『不破防線』的戰事中,稍微有一些波折,算是些許紕漏。但是,在看過全過程的報告之後,顧航不認為太史臣自身的錯誤,在其中占比特別大。相對的來說,這位戰團長在歐姆及利亞和周邊,一年多將近兩年的親身戰鬥,為他帶來的對戰場情況的熟悉程度,還是更重要一些的。

  顧航和西線遠征軍總司令顏方詡,組成了總司令部,一線的戰鬥任務調配,還是由太史臣來。

  而這位地位水漲船高的星際戰士,在來面見顧航的第一次匯報之中,就展示了比較紮實的功底。

  他的前期工作還是搞得不錯的。

  歐姆及利亞星域向外的十三個出口,全部都有人類部隊往內部進發。

  在被選定的三個大軍出擊的口——七號口、八號口、九號口,也就是望月星域的三個出口,甚至已經有多個世界被攻克。

  從鋼焰之爐出發的工程隊伍,正在迅猛的建設兵營,以備大軍的到來。

  同時,對於歐姆及利亞內部戰事的調查情況,也已經比較明晰了。

  他們判斷,綠皮與蟲群,正在決戰的前夕。

  就在距離七號出口往外大約十五次星界跳躍的距離上,雙方匯聚重兵正在對峙。

  而這,也就是人類一方的機會所在。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