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安南故牘,給朕交來!
第161章 安南故牘,給朕交來!
朱祐樘靜靜地看著汪直,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汪直整理了一下思緒,開始向朱祐樘介紹起這位王越來。
「王越是豫州大名府濬縣人,是景泰二年的進士。」
王越作為一個北方人,能在南北不分榜的景泰二年考中進士,足以見其文化實力雄厚。
要知道,在景泰二年的201名進士中,只有27名進士,來自北方。
「王越初為都察院監察御史,巡按浙州,蜀州,晉州等處。」
「後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隨撫寧侯朱永征毛里孩,初次贊理軍務兼紀功賞。」
「之後王越便一直征戰在前線,在河套紅鹽池大勝韃靼滿都魯汗,總制三邊軍務!」
「隨後又與微臣一起奇襲威寧海,追戰黑石崖,取得延綏大捷,立下赫赫戰功。」
「先帝曾下詔封王越為威寧伯,掌前軍都督府。」
「以文官之身,因軍功封爵,除了正統朝的王驥因三征麓川有功,被英宗皇帝封為靖遠伯之外,就只有王越了。」
其實在整個明朝的歷史上,因軍功封爵的文官,只有三位。
最後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王陽明,王守仁。
同時明英宗朱祁鎮在位時,曾在正統年間,發動過三次北伐,分別為亦集乃之戰,豐州之戰,以克列蘇之戰。
三戰三捷,無一敗績。
朱祁鎮不僅北伐,他還南征。
朱祁鎮四征麓川,打到孟養等地,在金沙江立石為界,召集當地土人對石發誓,石爛江枯,爾乃得渡。
四征麓川,同樣無一敗績。
麓川之役若是不勝,那後果就會和安南一樣,麓川將永久地從大明獨立出去。
所以不止有萬曆三大征,同樣也有正統三大征。
正統年間明朝對外征戰極為頻繁,自英宗掌權後,基本每年都會對外發生戰事。
並且無一敗績!
直到正統十四年,朱祁鎮御駕親征,他輸了第一次,還是輸在了自己人手上。
也就是這一次,文官們將他永遠地釘在了恥辱柱上。
……
弘德殿裡,汪直介紹起自己這位老搭檔的生平,可謂是如數家珍。
汪直臉上也多了些笑意,似乎回想起和王越一起在前線征戰時,快意人生的歲月了。
只是隨後,汪直又嘆了口氣。
「只是在成化十九年,微臣被先帝貶到南直隸,王越亦被下詔奪爵除名,謫居安陸。」
「成化二十一年七月,王越還曾上疏向朝廷訴冤,未果。」
朱祐樘聽後,沒有立即回應,只是又擬了一道中旨。
「朕知道了,將這封中旨,送去安陸吧。」
汪直愣了片刻,才伸手接過朱祐樘的中旨,神情難得的激動。
汪直雙膝跪地,欣喜地向朱祐樘行大禮:「微臣代王越,謝陛下隆恩!」
朱祐樘擺了擺手:「你就別代他了,讓他親自到朕的面前謝禮吧。」
「是,陛下!」
「去吧。」
「是,微臣告退!」
汪直再度謝禮後,帶著朱祐樘的中旨,恭敬地離開了弘德殿。
隨後,汪直加快了腳步,用最快的速度回到了西廠衙門。
片刻後,數十騎西廠番子,簇擁著汪直,奔向城門。
汪直要親自去安陸,將王越給接回來!
……
在汪直離開西廠衙門的時候,謝遷也帶著朱祐樘的中旨,來到了東廠衙門。
就在東廠衙門的劉瑾,看到謝遷之後,連忙迎了上來,皮笑肉不笑地說道:「謝閣老,什麼風把您都吹到咱家這東廠里來了?」
「咱家這東廠,不是您們最不想來的地嗎?」
謝遷對待劉瑾的態度,不似徐溥那般倨傲,但也實在談不上是什麼友善的態度。
謝遷拿出朱祐樘賜的中旨,淡淡開口:「當然是陛下的這股東風了。」
劉瑾看到謝遷手中的中旨,臉色巨變,立刻收起了臉上的嬉笑,神情變得嚴肅起來,撩開衣擺就要跪下。
謝遷瞥了他一眼,阻攔道:「劉公公等會再跪也不遲,先帶本官去大獄裡面吧。」
劉瑾臉色一僵,重新站了起來:「這是陛下赦免的旨意?」
「你說呢?」
劉瑾臉色鐵青,一言不發地轉過身,帶著謝遷來到東廠大獄裡。
東廠大獄裡,謝遷看到完好無缺的徐溥和劉大夏,一直懸著的心,才終於放了下來。
「徐首輔,劉尚書,你們沒事吧?」
「於喬,你來了。」
徐溥睜開眼睛,臉上是欣慰的笑。
劉大夏看到謝遷之後,也長舒了一口氣。
這些日子在東廠的大牢里,要說心裡真是一點都不擔心害怕,那是假的。
現在看到謝遷之後,劉大夏才算是真正的放下心來。
謝遷快步走上前,確認徐溥和劉大夏沒收受什麼傷後,才展開了朱祐樘的中旨。
「陛下有旨,徐溥,劉大夏,劉瑾聽旨。」
三人臉色頓時一正,齊齊跪了下來。
「赦免徐溥,劉大夏二人,速與劉瑾一同入宮覲見。」
「微臣,奴才謹遵聖旨。」
念完中旨後,謝遷轉頭看向劉瑾:「還不快過來,給兩位大人打開牢門!」
劉瑾陰沉著一張臉,極不情願地上前打開了徐溥和劉大夏的牢門。
徐溥和劉大夏走出牢門,都有種重獲新生的感覺。
徐溥整理了一下凌亂的衣冠,瞥了一眼劉瑾,表情不咸不淡:「這幾日,還要多謝劉公公的關照了。」
「日後若有機會,徐某一定湧泉相報。」
劉瑾悻悻地說道:「呵呵,徐大人客氣了,一點小事,不足掛齒。」
「陛下宣兩位大人入宮覲見,我們還是趕快入宮吧,別讓陛下等久了。」
徐溥和劉大夏卻是搖了搖頭:「我們現在這個樣子,蓬頭垢面,衣冠不整的,如何能夠入宮面聖?」
「劉公公,東廠可有地方讓我等梳洗一番?」
「等我們整理乾淨之後再入宮面聖,這樣才不算失了禮數。」
「徐大人真是心細如髮,考慮得如此周到。」
「東廠自然是有的。」
劉瑾對著身邊的一個東廠番子,使了個眼色:「去,帶兩位大人去梳洗整理。」
「是,廠督大人。」
「兩位大人,隨我來吧。」
東廠番子帶著徐溥和劉大夏。來到一個有水有銅鏡的房間,謝遷也跟著一起走了進來。
徐溥讓東廠的番子出去後,房間裡便只剩下了徐溥,劉大夏和謝遷三人。
謝遷壓低了聲音,快速把發生的事情給徐溥和劉大夏講了一遍,讓兩位尚書大人,做到心中有數。
隨後徐溥才和劉大夏整理好了衣冠,和劉瑾一同入宮覲見。
弘德殿裡,三人快步走到朱祐樘的面前,恭敬行禮。
「微臣,奴才,拜見陛下。」
「起來吧。」
「謝陛下。」
朱祐樘看向徐溥和劉大夏兩人:「你們知道安南進犯大明邊境的事情了嗎?」
徐溥點頭:「微臣剛才已經聽謝遷提起過了,安南實在可惡,確實是該給安南一些教訓了。」
朱祐樘和徐溥劉大夏三人,都非常有默契地沒有提到,朱祐樘將他們二人下獄的事情。
這件事,仿佛就這麼過去了。
「徐愛卿,出征安南軍隊的糧草,就交給你負責了。」
「是陛下,不過北直隸附近囤積的糧草,在去年遠征西北的時候,就已經消耗地七七八八了。」
徐溥斟酌著建議道:「所以這次的糧草,微臣建議就近從滇州,桂州和黔州三地籌措……」
「不!」朱祐樘立刻拒絕了徐溥的建議。
「滇州,桂州,黔州多山,耕地面積稀少,本身糧食負擔壓力就大,再繼續抽調糧草的話,恐怕又要造成饑荒。」
「從蜀州,贛州和南直隸三地調糧吧,先籌五十萬石糧草,即刻運往安南邊境處。」
蜀州被稱為天府之國,而贛州和南直隸則是魚米之鄉,這兩地都是大明王朝的產糧重地。
由這三地籌措五十萬石糧草,問題應該不大。
但是徐溥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卻是傻眼了。
「啊?!」
江南之地本就只有南直隸和浙州,贛州三個地方,朱祐樘一下子就點了其中兩處,為軍隊供糧。
那這江南的地主豪紳們,損失也太大了。
徐溥連忙開口,還想再爭取一下:「陛下,蜀州確實可以籌糧,但這南直隸和贛州……」
朱祐樘已經有些不耐煩了:「別說了,就由這三個地方籌糧!」
徐溥見朱祐樘有些動火,不敢再勸,只能低頭領命。
「是,陛下。」
「還有,劉大夏!」
朱祐樘突然一聲大喝,將劉大夏嚇得渾身一顫,心跳頓時加快。
「臣在!」
「永樂年間的安南故牘呢?!」
「給朕交出來!」
朱祐樘現在看到劉大夏就來氣,語氣里也添上了些許怒氣。
要不是成化年間,這個奸賊把安南故牘藏起來不給汪直,說不定安南在成化年間,就重新回到了大明的版圖中。
今天這場仗,也就不用打了。
劉大夏剛剛經過牢獄之災,再加上他能出獄,也全靠大明與安南的戰事。
所以此刻,劉大夏並沒有再拒絕。
「回陛下,安南故牘就在微臣的家裡,微臣明日就獻上安南故牘,助大明軍隊,所向披靡!」
實際上,劉大夏能夠如此痛快的交出安南故牘,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
而這個原因,反而才是主要原因。
那就是朱祐樘只要了安南故牘,並沒有要鄭和下西洋的航海圖。
至於其中緣由,則涉及到一個橫跨數十年的巨大秘密。
因為評論區裡有人提到了朱祁鎮三大征,被很多人嘲笑連萬曆三大征都能說錯,所以這章多嘴了幾句,提一下朱祁鎮的三大征。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