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請神回家
第411章 請神回家
第四百一十一章
趙福生也不跟村民客套了,說道:
「莊門處以及這位黃老漢家裡,我會為你們賜福一個門神,少春也會在鎮上留下一個灶神烙印。」
她說完,鎮上的百姓不知她話中之意的份量,但昌平郡的馭鬼者們臉上卻露出羨慕、嫉妒又有些不敢置信的神色。
陶立方已經處於厲鬼復甦的邊沿。
他此次答應護送鬼胎,冒險入京,就是為了討求一個鬼印,用以延續活命。
可一路上他也在拼命的表現,還沒獲得鬼印,偏偏這些愚昧無知的鎮民卻憑藉幾樣不值錢的物什,輕易就得到了他渴望而不求的東西,令他格外的嫉妒。
「鬼神印?那是什麼?」黃老漢有些懵,卻笑著道:
「大人們救了我家老小,我感激大人,願將牛送給大人,不要大人給我什麼——」
他還以為趙福生要送他物品,連忙要推辭。
武少春就道:
「老丈,這鬼神印並非物件,是鬼神打下的印記,只要有印的地方,就受鬼神庇護,將來就是黃蟆鎮再鬧鬼,這屋子也百鬼不侵,厲鬼難入,可以保命的東西呢!」
人群中的厲東平也忙道:
「是真的!我們東屏村昨天就被大人打了鬼印,有門神守護,鬼都進不了莊子。」
他的話比武少春的話還有份量。
黃老頭兒開始還想拒絕,一聽是這樣天大的好事,當即就將嘴巴死死閉上了。
村民們又驚又嫉,當即眼睛都紅了。
「大人——」
經歷過鬼禍的倖存者才知道厲鬼的可怕之處,眾人也是被厲鬼嚇破膽了,此時一聽鬼印有這樣的妙用,許多人便都想要此印,卻不敢出聲討要。
有人又後悔自己家沒養牛,其他人幽幽的道:
「大人,我背大人進縣吧——」
……
范必死一見趙福生被纏住,極有眼色的挺身而出:
「大家別急,除了黃老漢家有門神庇護之外,大人也答應為鎮上的鎮門列印,到時有了門神在,進出鎮門的人都會受庇護的——」
在萬安縣期間,范必死已經習慣了處理這樣的場面,有他安撫,吵鬧不休的村民這才悻悻收聲。
之後的時間,趁著一部分鎮民去附近的村子借牛車等物,趙福生與武少春也依照先前的承諾在鎮中打下鬼印。
門神印記一打下的那一刻,鮮紅的血影烙印在門上,看上去猙獰又陰森。
圍觀的人既感新鮮,又感害怕,可一想到此印的防鬼之用,許多人的眼神閃了閃,又各自生出別樣心思。
有幾人偷偷從人群中離開,再出來時,手上已經提了個竹籃子。
籃內裝了一部分香燭、紙錢等物,看到鎮魔司的人目光轉過來時,便討好的道:
「我們拜門神,祈求門神庇佑呢。」
說完,這些人走到那鎮子大門處,擺好香燭紙錢,將其點燃,隨即跪了下去。
當這些鎮民點好香火,跪下叩頭的那一刻,趙福生的識海內響起提起:門神的香火值+5,獲得虔誠的信徒67人。
那提示音剛落,只見那幾個下跪叩頭的村民突然從籃子中取出一卷布巾,將其攤開之後,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壓制到了門上的鬼印處。
鬼神的烙印只治厲鬼。
當那布匹攤到鬼印之上時,那門上的血污像是復甦了一般,立時將布匹浸透,形成兩個背著門板的鬼影圖騰。
「嘿!」
站在趙福生身側的丁大同一見此景,頓時厲喝了一聲。
那村民被嚇得一激靈,手一抖,雙膝一軟,立時跪地。
被他按在門上的布料幽幽落地,他跪在地上,不停的叩頭求饒。
丁大同怒道:
「你敢對大人打下的鬼印不敬——」
「求大人饒命。」那村民不停的叩頭。
而在他將鬼印烙下的那一刻,趙福生的識海內封神榜的提示音響起:民間多智慧,習俗出村俚。
恭喜宿主解開門神圖騰拓影。
紅塵一夫婦,生於苦難,死於鬼禍,因緣際會得封神。
鬼神之身終究來源於人,則該慧之於人。
門神守門,百鬼不侵!
恭喜宿主發現門神的真諦!受百姓香火跪拜,守萬家之門。
取百姓少許福祿,成就真正鬼神之身。
鬼神晉階,獲得以形鎮鬼的力量。
鬼神晉階後,鬼印可以拓影。
註:只要你參拜門神,成為它的信徒,供它於香案之上,它會鎮守你的大門,令你百鬼不侵。
註:請謹慎使用門神的力量,小心鬼神將你拉入它的門板之內。
註:請神容易送神難,請神之後不要對神不敬,否則請回家的是鬼非神。
恭喜宿主獲得鬼神晉階的法門,獎勵功德值50000。
……
一連串的提示音措不及防的趙福生識海內響起,她甚至來不及拉住丁大同,看他往鎮門的方向沖了過去。
被丁大同喝斥的村民匍匐在地,滿臉恐懼。
那拓影了鬼神力量的布匹落在他的面前,丁大同的喝斥聲引起了其他鎮上百姓的注意。
不少人圍了過來,目睹這一幕時,臉上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大人為你們打下鬼印,你們不思圖報,竟然做出這樣逆天之舉——」
丁大同正喝斥間,趙福生終於從封神榜的異變中驚醒過來。
她的意識飛快的從那鬼神榜上一閃而過,隨著門神的拓影一出現,吸納了信徒香火值的門神再度晉階,鬼神影像那原本鬼氣森然的黑紅血影,立時竟然多了幾絲金光。
這金芒穿插在血光之中,竟將鬼神的凶煞之氣消彌了幾分。
趙福生大喜。
「大同。」
她心情舒暢,當即喊了丁大同一聲。
丁大同本來格外不快,打算將這膽大包天的刁民好好教訓一頓,一聽趙福生招呼,便立時轉身:
「大人——」
「不用計較。」
趙福生此時又得了功德值不說,同時馭使的鬼神還晉階,心中的高興自然不言而喻。
她對丁大同道:
「鎮上的百姓也只是想活命,我的這烙印與一般的鬼印不同,普通人是無法輕易破壞的。」她深深看了圍過來的鎮上百姓一眼:
「你們若是真心想求回門神的庇護,倒是可以焚香叩拜,取紙、布拓影鬼神印,將其張貼在自家的大門處。」
她說道:
「雖說拓影的神像未必有莊子的大門神異,但依舊能保家宅安寧,不受一般鬼禍所侵。」
趙福生話音一落,眾人皆大喜。
鎮魔司的人聽聞這話也吃了一驚。
丁大同還沒反應過來,昌平郡的陶立方等人則是眼睛一亮,急忙道:
「那大人,我們是不是也可以——」
他話沒說完,但姜英、胡容及鍾瑤已經明白他話中之意。
眼見鎮民一轟而散,紛紛趕回家中試圖也取香燭、紙錢等物請神回家,深怕落後一步,那鬼印便被拓得一乾二淨。
陶立方等人也坐不住了,與鎮民一般都想急著請神附身。
趙福生說道:
「你們跟著湊什麼熱鬧?」她這一趟護送鬼胎之行的任務沒有完成,鬼胎也不見蹤影,但因差陽錯卻獲得了不少獎勵。
此時心情大好,索性道:
「你們此行護送鬼胎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自上船以來辦事也算謹慎,船上出事後也很聽話,此次我們到了上陽郡後,在與帝都金將接頭之前,我都會為你們打下鬼印。」
這意外之喜來得措不及防,幾個馭鬼者一時之間怔在原地,許久之後才一一行禮道謝。
陶立方道:
「如果大人願意為我列印鎮壓我體內即將復甦的厲鬼,那麼將來我定會聽從大人調令,大人說一我絕不說二。」
其他幾人也紛紛發誓。
鍾瑤道:
「此次上陽郡之行結束後,我願帶兩個兄弟前往萬安縣追隨大人,替大人辦差事。」
姜英也猛地點頭。
胡容也急切的想說話,但趙福生卻道:
「此間事了後,你們各自回歸原位就是,將來如果我有需要調遣的地方,自然也不會跟你們客氣。」
「是!」
眾人得了承諾,俱都喜滋滋應了一聲。
說話的功夫間,鎮上的百姓相繼的取了香燭等物歸來,並依次先後請回門神。
隨著拜神的百姓增多,這些人在受到了鬼煞之氣影響的同時,趙福生識海內的封神榜神位中,門神身上的金線卻越發多了幾根。
這些人請了鬼神回家,受鬼氣影響,長久的時間內會有身體虛弱的情況發生,甚至身體差的人有可能會病上一場。
但同時他們供奉了門神後,會卻擺脫鬼案的困擾——對於這個厲鬼橫行的時代,相比起短暫的身體病痛,門神的庇護是真正能保住這些百姓的性命,使他們活得更長久一些。
……
約大半個時辰後,前去鄰村借牛、借車的鎮民一一歸來。
這些人幸不辱命,不止是借來了兩頭牛,同時還借來了一匹騾子。
大家幫著忙套上了車,鎮上民眾又湊齊了一部分食物塞到了車上,用以鎮魔司這一路填飽肚子。
待到晌午之後,大家紛紛擠上了車輛,準備前往文興縣。
因此次出行人數極多,車輛數量又有限,因此每輛車中便擠滿了人。
趙福生乘坐的是牛車,那車寬敞,鎮魔司的人都坐在了這輛車中,擠得眾人縮手並腿,連手都不敢插進腿縫內。
趕這牛車的人是黃蟆鎮的錢多。
他看上去五十來歲,身材瘦高,頭裹汗巾,瘦得皮包骨似的,脊背略彎,眉眼間帶著愁苦之色,但見到趙福生等救命的恩人時,他仍是擠出了笑意。
這一趟入城之行,他換了一身壓箱底的衣裳。
那衣裳不大合身,像是傳了數代,已經有種上了年頭之感,在肩膀、手肘的部位打了補丁,可是卻漿洗得很乾淨。
此人有些不擅言辭,尤其是在面對鎮魔司的『大人』們,更有種束手束腳之感,開始上車時還身體僵硬得邁不動腿,眾人一看向他,他便立即要下跪。
一開始的時候眾人都沒他說話,直到車輛行出黃蟆鎮二三里地後,趙福生這才咳了一聲,打破了沉寂:
「我們此去文興縣大約要走多久的功夫?」
臨出發前,鎮上的人也提及過這個問題。
鎮上的百姓大多一生都沒有機會出這個鎮子,入縣的人更是寥寥無幾。
可根據錢發曾經入城的經驗看,有人推斷大概至少要兩天兩夜——以往錢發入城至少要七八天的功夫一個來回。
她一開口說話立時打破了沉默,張傳世被擠得喘不過氣,當即道:
「我也坐到外面去。」
這會兒外頭天寒地凍,牛車一走寒風『嗚嗚』的吹。
張傳世原本吃不了這個苦頭,但與挨冷受凍相較,在車內擠著更難受。
他躥了出來,坐在趕車位的錢發渾身一僵,慌得連手裡的鞭子都險些握不緊。
「我又不吃人,你抖什麼!」張傳世坐出來後大喘了兩口氣,這才出聲:
「大人問你話呢。」
「大、大人,大人問我話——」錢發哆嗦著應了幾句,接著又道:
「哦哦哦,大人問我話,走多久、走多久——」他自言自語了幾遍,最後終於反應過來了,忙道:
「至少兩天一夜,定能入縣。」
這個時間比趙福生預估的要早些,她沒話找話,笑著道:
「竟然這麼遠。」
興許是她講話並不疾言厲色,且錢發哆嗦之下也沒令她不快,錢發膽子大了些,輕輕的應了一句:
「嗯。」
「聽黃老漢說,你家城中的這位親戚原是與你們一個族的?」趙福生似是閒不住了,開始與他閒話家常。
鎮魔司其他人對她的舉動早就熟悉,見她與人閒聊也見怪不怪,武少春甚至也跟著專注的聽,試圖從這一些對話中聽到關於文興縣的消息。
「是,我們、我們祖上是親戚,他的高祖跟我的高祖是堂兄弟——」
錢發謹慎道。
「這關係也不算遠。」趙福生道。
雖說隔了幾輩,可此時的大漢朝民生艱難,宗族抱團互助,出門在外提及姓氏、族譜都能相互照應,更別提同宗族的親戚。
「黃蟆鎮離文興縣有一段距離,你這親戚能從鎮中走出,入縣為官,可算得上是個精明人。」
趙福生話裡有話。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