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招供
第425章 招供
「識字麼?」
這是尉窈的第一句詢問。
「識字,識的不多。」趙僧檦裝出一副老實模樣回答,心則提到嗓子眼兒,猜測眼前審他的女官極有可能是蕭梁要刺殺的尉窈。
尉窈:「會武麼?」
「會打幾招拳,學藝不精。官、官長,小的斗膽問,我犯了什麼錯麼?」
尉窈:「犯沒犯錯,審過才知。」
趙僧檦下巴輕顫,神情三分慌張,兩分無措。
元瑀見過許多被官府冤枉的百姓,當他們無力反抗時都會有這種表情,所以這個趙小吏,要麼真的無辜,要麼極其狡詐。
尉窈繼續問:「長安人?」
趙僧檦自認為學會洛陽話了,沒想到女官能聽出他故鄉方言,他垂首回「是」。
尉窈:「舉家遷來洛陽,還是只你一人?」
「我一人來的。」
「來京幾年了?」
「今年是第五年。」
「義井裡是內城位置極好的大里坊,你用什麼方法擔任的義井裡門士?」
趙僧檦咽一下唾沫,怎么女官問的每一句,都是去義井裡打聽就能知曉的情況,容不得他扯半句謊言。「我來京第二年,由暫住之地的里正舉薦為吏,沒多久我抓盜賊立了功,從外城的小吏調到義井裡。」
「這麼說,你在服『更卒』吏役?」
「是。」
「更卒的期限只有四年,這是你為吏最後一年,若無升遷機會,就得另想法子謀生,如你初來洛陽時飄零。」
「是。」
尉窈直視對方,感慨:「你能文能武,孤身來京,證明有勇氣,不依賴別人幫扶,在短時間裡進義井裡任職,證明有謀。然而機遇不是常有的,你的吏役很快結束,重過回沒宅子沒田地的貧困日子,趙僧檦,你甘心麼?」
趙僧檦心口「突突」跳,他是沒農田沒宅子,但他有古錢,蕭梁勢力給他的,埋在城外一處野地,足夠他餘生安逸,有時手癢想賭錢了,他就出城偷偷挖取幾十錢用。
不過他的懼怕不是賭錢暴露,而是今年初蕭梁細作找到他,說服他充當諜人時,話術簡直和尉窈感慨的一番說詞差不了幾個字!
「官長抬舉我了。」趙僧檦不敢遲疑,巧言回道:「我只想著討生活,顧不上甘心不甘心。」
尉窈夸道:「為吏應當如此。」
緊接著,她問:「前天夜裡你在南門當值?」
終於問那件事了!趙僧檦揪著的心沒有機會緩一緩,更懸更提防,回聲「是」。
尉窈:「聽到有人落井的喊聲,你立即隨其餘吏一起去救人?」
趙僧檦氣道:「是,不過我們被騙了,根本沒人掉井裡!」
尉窈奇怪問他:「沒人落井是好事,你氣從何來?」
趙僧檦立即圓回來:「官長說得對,我因為過後聽巡兵說,那晚是賊人使詐亂喊,想躲進義井裡,我怕官府追究責任,才氣惱自己被騙。」
尉窈寬慰道:「放心,有救人之心,是功,絕非過。好了,問完話了,我讓州兵送你回去,沿途歌頌你立功。」
「不……」
趙僧檦張大了嘴,才吐個「不」字,尉窈又說出更嚇他的「獎賞」。
「都亭正好空出個驛吏的職,你回去收拾行囊,今日便啟程,出趟遠差,回來升你為武官。你是長安人,遠差便去……長安吧。」
趙僧檦下巴幾顫,這次的害怕不是裝的!
天啊,司州署給他歌功,蕭梁諜人能不懷疑他出賣了前晚刺殺行動的消息?偏偏他沒有解釋的機會,今天離開洛陽,將坐實他是反覆叛變的小人,而且他將去的地方是長安,要是半道讓蕭梁人把他劫住,他渾身長嘴都說不清。
「撲通。」趙僧檦跪下,臉皮無一處不哆嗦,說:「官長,我、我……」
尉窈氣定神閒,問:「想明白了?前晚義井裡前,出那麼大亂子,你受誰的指派,在南門當值?」
「我受,我受……」趙僧檦猶做最後的掙扎,叛國不是尋常重罪,是要牽連親族的!
尉窈又一語,徹底擊碎他偽裝!
「門士當值均為里坊的里正指派,怎麼,你想到哪去了?」
趙僧檦喉嚨口發出垂喪的「咕」音,完了,徹底完了,他心已亂,編不來謊話了。「我,我招。」
這時尉窈的語氣方轉為嚴厲:「我這人沒耐心,問過的話,不要重述!」
「是。去年初我在城南賭坊被蕭梁細作盯上,他們設局讓我輸錢,說服我……」
「我是被迫拿他們的錢的,不然他們一定殺我!我提心弔膽的過日子,慶幸他們一直沒找我,我甚至以為當初威脅我的細作死了,沒想到,五天前,蕭梁人出現了,不是當初威脅我入伙的那個人,我只知道此人姓杜,他讓我那晚必須在南門當值,準備隨時接應一個刺客。」
「我總共見過他兩次,第一次是告知謀劃,第二次就是前天傍晚,他扮成外鄉來京的旅人,假裝在義井邊休息,把一囊食物給我,讓我天黑時把食物放到銅駝街大樹上的一個空鳥窩裡。」
尉窈打斷對方供述,問:「你可打開過那個囊?」
趙僧檦搖頭:「我沒有,我怕知道越多,死得越快。」
他窺一眼尉窈神色,見她沒有再問的意思,繼續招供:「別的壞事我真沒幹,今天中午我聽說官兵在清理銅駝街的鳥窩,擔心刺客沒取走鳥窩裡的食物,我就編了個藉口離開里坊去街頭看。」
實則他更擔心刺客,或者姓杜的細作和他想法一樣,也現身銅駝街,如果遇上了,他可得提醒細作趕緊遠離,別被官兵發現。
當然認賊當父的狗心思要是也說了,他可真沒活路了。
審完趙僧檦,管賢的兒子管真寬來了,他除了在城內散布趙修的傳聞,還負責把胡叟查來的消息傳遞給尉窈。
胡叟今早追蹤一個可疑的行路人,被察覺後只能放棄尾隨,而後他依照行路人的身材和武藝,寫了一份武官名單。
想把信上的十幾名朝官一一暗查,太耗人手和時間了,而且可疑人物未必在名單里。
所以此事急不得。
尉窈把名單把元瑀,囑咐:「這些官員的外貌具備共同點,你來京後見過不少官員,把相似外貌的、且武藝極高者添到名單里。」
她走出幾步,想到一個人,拿回名單,用行囊筆添上一人……於忠。
元瑀詫異!
嫂嫂寫下的於忠,是皇后的從兄,給已逝的於烈將軍守孝的於忠?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