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盡善盡美

  老朱給自己安排一些後事什麼的,那非常正常,這都已經七十歲的人了。

  更何況老朱本身對於生死的事情看的比較淡,不像歷史上有些皇帝執迷於長生等等。到了歲數,該走也就走了。

  老朱現在最慶幸的事情就是自己這個年齡了身體還挺好,能夠幫忙帶帶重孫,這就是值得開心和驕傲的事情了。

  另一個值得開心的事情自然就是自己還算清醒,歷史上不乏有些皇帝早起英明神武,但是到了晚年就是比較昏聵了。

  現在政局穩定,再加上皇太孫也能夠接受朝政,大明的皇權已經以最平穩的方式完成了過度,這一切都是讓老朱覺得無比開心和欣慰。

  留戀,他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好留戀的,將江山社稷平穩的交給孫子,那就是他最大的期待了,其他不值一提。

  道衍和夏原吉行色匆匆的趕到了太倉,對於他們來說,接下來的考驗不會少。

  說到底就是保密,這才是他們最需要關注的重點。可是他們更加清楚,現如今這樣的一個龐大船隊,再加上構成複雜,就別指望真正的保密。

  這裡頭確實有不少皇太孫的心腹,可是就算是一些勛貴等人,也無法保證完全的讓屬下們都守口如瓶,這基本上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更何況從民間招募的水手,一些通曉海外諸事的商賈,甚至是一些囚徒等等,這些人就是更加不可控了。

  看本書最新章節,請訪問𝙨𝙩𝙤9.𝙘𝙤𝙢

  利益動人心,想要做到真正的保密幾乎是不可能。那就儘可能的將一些消息控制在可控範圍之內,給皇太孫爭取到更多的時間,這就足夠了。

  這是挑戰不假,但是對於道衍和夏原吉來說,他們就是要來解決這些困難。

  作為皇太孫的心腹,以及隨時都有可能被提拔的重臣,這個時候就需要展示出來自己的一些能力了。

  徐增壽和李芳英第一時間也來找這兩位大學士了,作為中山王的兒子、作為祁陽王的兒子,雖然比不上大哥們位高權重,但是這兩位也不可小覷。

  身上都掛著五軍都督府僉事的官銜,哪怕很多的時候都是有名無實,好歹品級在那裡。稍微表現一下,仕途就是不可限量了。

  作為文淵閣大學士,道衍只是正五品。「徐上官,近來可好?」

  而五軍都督府的僉事,那可是正二品了,見到了六部尚書都是平級,那自然也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徐增壽頗有一種援兵來了的感慨,「大學士就莫要說笑了,這些天我等可是急壞了。現在哨船已經先回來了,我等只能安排他們入營調養。」

  說是調養,可是很多人也心裡明白,這也算是一種變相的軟禁和隔離,避免這些水手、官兵和外界有更多的接觸。


  當然事情肯定不能做的那麼簡單粗暴,出去近一年的時間,名義上還是在征戰。所以現在凱旋而歸,那肯定是要酬功、犒賞。

  道衍和夏原吉心領神會,關心問道,「現如今太倉這邊沒有消息走露吧?」

  「船回來了,很多人都知曉。」李芳英回答說道,「還是不要小看了那些海商,船隊去年開拔、今春才返回,再加上還帶了不少商賈,很多人都在猜。」

  千萬不要小看了一些聰明人,一些蛛絲馬跡實際上就可以讓不少人做出一些推測。所以什麼密不透風,那基本上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大明確實是有海禁,可是走私的海商還是存在的。更何況有些商賈大族,老一輩的人還沒有死完,他們也可以猜到一些事情。

  時間上對得上、再加上出海前準備了不少貨物,或者是直接帶著一些熟知海外情況的商賈、大族,那就可以說明很多問題了。

  朝廷不許民間出海,可是朝廷說不定已經以官方的力量在出海了,這是從去年就在太倉等地流傳的傳言。

  道衍就立刻問道,「那,錦衣衛或者北鎮撫司的那些人就沒有管過這些事?」

  徐增壽酒笑著說道,「自然是緝拿、抓了一些人,估計也壓入大牢審訊過。只是你也知道,悠悠眾口實在是堵不住。」

  這些也是實話了,現在流言蜚語不算少,很多人都是在猜測。就算是錦衣衛、北鎮撫司這樣的特務機構,也不可能將所有人都給抓進去。

  而且就算是抓了,查不出來一些案子,該放人的時候放人、該威脅的還是要威脅。

  畢竟這些年的廠衛們也不好過,開國之初還可以大肆株連,偶爾也會牽連到一些商賈、大族。但是此前皇帝打壓了一下錦衣衛,他們也不敢太放肆了。

  而且就算是蔣瓛等人也明白,如果越是在這裡按壓,說不定引起的反彈和非議就更多,畢竟有些消息是大商賈、地主豪強所知曉的。

  這裡離應天府也近,說不定就和什麼京官有些聯繫,說不準就是一些消息傳入了京城,也不好做的太過分。

  道衍和夏原吉對視一眼,他們自然也能夠感覺到壓力,現在算是能夠和兩位勛貴有著一些共情了。

  「你們在殿下跟前,自然知道出海之事有多重要。」徐增壽說道,「這事情要是辦的不夠好,殿下自然是要責罰。小心一些,不能出錯。」

  這其實不只是不能出錯那麼簡單,這件事情同樣是不能讓皇太孫殿下失望,這是最為關鍵、最為重要的。

  李芳英忽然開口問道,「按說出海所獲不菲,這是好事一樁。殿下這麼隱瞞著,到底是什麼意思?」


  李芳英確實不太理解,在他看來這件事情甚至稱得上可以歌功頌德了,這麼一個有作為的政績,就是要拿出來炫耀、誇功,這是對太孫的又一次肯定。

  道衍看向李芳英,還好這只是祁陽王的次子。雖然李景隆也不見得到多麼聰明,但是比起李芳英還是要強一點,起碼心機、城府要深的多。

  道衍也不隱瞞,說道,「這一次出海,到底是太孫殿下讓水師出去。若是大張旗鼓的,陛下的海禁之策如何解釋?」

  海禁,這到底是皇帝制定的國策,朱允熥先前所做的事情大家也都明白,這是有些掩耳盜鈴的,是打著擦邊球。

  現在要是大張旗鼓的直接表現出來,那自然是極其不好的一個事情了。

  道衍和徐增壽等人,也都是有著各自的一些苦惱,想要將事情給辦好,絕非是簡單的事情。

  不過想想看這就是機會了,說到底就是這些事情和一般的政事還是有些區別。

  能夠為皇太孫這個儲君辦一些『私事』,那自然也就是說明了是皇太孫的心腹,是可以信任的。

  京城當中現在都已經在不斷的流傳一些言論,洪武三十年之後,就不會再是洪武了。新皇登基要改年號,大家似乎都是在為這件事情做準備了。

  就算是皇太孫,也不可能不知道這件事情,但是裝作沒有聽到一般。久不露面的皇帝,更算是有一些大事也不召見大臣,全都丟給皇太孫來處置。

  偶爾看到皇帝,那必然是樂呵呵的抱著皇重孫在宮裡轉悠。皇帝那慈眉善目的樣子,那慈祥耐心的姿態,是很多大臣想都不敢想的。

  都說皇太孫受寵,可是現在再對比一下,皇重孫那才是真正的受寵。

  大明朝的下一任皇帝已經確定了,下下一任的皇帝現在也確定了,沒有任何的懸念。

  朱允熥心情不錯,將李景隆叫來皇宮,「你回一趟盱眙,祖陵那邊你去祭祀。順帶帶著我家老四、老五,這兩孩子也該回去一趟。」

  李景隆當然沒意見,他是勛貴,也是外戚,這一點屬性是無比特殊的。

  要說祭祀明祖陵,李景隆是最合適的,畢竟他的祖籍就是在那裡。

  「祭文一會兒讓人送過去,你就代為燒祭就好。」朱允熥開口,繼續吩咐說道,「不要宣頌,這事情到底是不好說。」

  李景隆連忙說道,「殿下放心就是,臣定不會唐突。」

  朱允熥笑了起來,「這是最好,對你我都好。陛下的心思難猜,我現在都謹慎著。要是姑祖父在,我們自然就能任性些。」

  李景隆不好接話,自家長輩不在了,他現在就要扛起來曹國公府的門楣,很多的事情自然也就需要謹慎點,不能真正的任性起來了。


  其實李景隆現在大概也是心裡明白了一些事情,這一次讓他去盱眙,而且還是去祖陵,那顯然也就是為了明年的一些事情做些準備了。

  至於明年可能會發生些什麼,實際上大家也都是心裡有數的,尤其是李景隆這樣的身份,這時候更加的謹言慎行。

  對李景隆,朱允熥還是比較信任的,「這樣最好,從盱眙回來,直接去鳳陽就行。提前安排好事情,我生辰之前就會過去。」

  這一下輪到李景隆有些驚訝,不過趕緊說道,「臣遵令。」

  老朱現在還在呢,朱允熥這個皇太孫回鄉祭祖自然也就是變得理所應當了,更何況朱允熥也不是沒有回鳳陽的經歷。

  只是這一次變得更加的特殊了,上次回鳳陽還可以說是剛剛被立為皇太孫,所以要去祭拜一下祖先。

  但是這一次回鳳陽,就是提前告知老祖宗們一些事情了。畢竟當了皇帝之後,不要說回老家鳳陽了,就算是出宮也不會特別容易。

  畢竟不是每個皇帝都喜歡御駕親征,也不是每個皇帝都喜歡微服私訪。也就是現在老朱在,朱允熥還可以稍微的自由一點,可以跑的稍微遠點。

  朱允熥笑了笑,說道,「勛貴之後能帶回去的都帶回去,再一個就是提前讓老臣們準備好。」

  李景隆更加的謹慎了,這個事情決不能出差錯,「臣遵令。」

  敏感的事情還是李景隆來做比較好,這時候他的外戚屬性就明顯超過了勛貴的屬性了,有些場合就適合李景隆來做。

  徐輝祖不適合,常升在這個時候更加的不適合出面,那自然也就意味著勛貴旗幟當中的李景隆要承擔起這些事情。

  「去陛下那裡一趟,他老人家還有交代。」朱允熥開口,說道,「順便求一下陛下,大姑奶奶的墳塋該修繕了。」

  這就是一個苦差事了,朱允熥的大姑奶奶自然也就是老朱的長姐太原長公主。

  只是老朱不待見他的大姐和大姐夫,這也不是秘密。也就是當年李文忠在的時候提及,老朱礙於臉面,才封長姐為太原長公,才進行了一些遷葬、祭祀。

  以老朱極其重視親族的性格來說,這得是非常大的怨氣,才會這麼多年對他那個大姐不聞不問,甚至身後之事也只是例行公事的稍微做做樣子。

  看的出來李景隆的為難,朱允熥就說道,「長輩的事情按說我們是不該多嘴,只是到底是長輩,我們該敬著。」

  「殿下純孝,臣遠不及!」李景隆趕緊拍馬屁說道,「臣明白了,定會向陛下稟報。」

  這自然是最好的,朱允熥不只是要得到實惠,也是需要得到一些名聲。好名聲不嫌多,這些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至於老朱會不會高興,老朱實際上不會不高興。自家孫兒有權謀,能夠在一件小事情上借題發揮得到最大的利益,老朱只會感覺到欣慰和驕傲。

  當然這一切也都是有些前提,那就是得對江山社稷好、不會損害宗室的利益,老朱自然也就是會贊成。

  為了自家寶貝孫兒的名聲,老朱可不在乎一些事情。

  看到李景隆離開,朱允熥就有些自嘲了。為了登基的時候,他可是做了不少準備,甚至可以說是從方方面面的開始準備。

  沒有所謂的完全儀式,但是能夠將一些事情儘可能的做好一些,朱允熥自然也就不會有什麼好在意的。

  他將會成為大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和老朱的登基稱帝不同,朱允熥是順位繼承。

  所以也可以肯定,哪怕老朱此前制定了一些規矩,禮部等也定下來了一些登基大典的儀式等等。

  依然改變不了朱允熥的登基大典,將會直接的決定以後的皇帝登基時的禮儀,這一切也都是朱允熥現在費心費力的原因。(本章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