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堅持鬥爭

  海船即將回到太倉,這自然是一樁大事,可是對於朱允熥來說,在這件事情之前,還有很多的事情值得先處理好。

  朱允熥這個皇太孫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尤其是現在的他身上職責越來越重,現在管的事情越來越多,那自然也就意味著需要努力將事情處理好才行。

  對於東瀛的銀礦,朱允熥自然也是非常在意的,可是現在時機不成熟。

  對於高麗和安南,朱允熥自然也非常想要拿下,這兩塊土地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st🎉o9.com提供最快更新

  可是說到底想要直接拿下,絕非是打下來了就行。打下來之後還需要持續不斷的治理,這也是極其耗費時間和金錢的,一個不小心就是無底洞。

  歷史上的朱棣打下來了安南,可是打下來之後很難治理。張輔鎮守安南,那邊就安分、張輔離開的話安南就要開始造反。

  以至於當時的大明君臣覺得掌握安南實在不划算就主動撤回,這也就是很多人對朱瞻基批判的觀點。

  可是按照當時的情況來看,說到底就是開發安南的成本實在太大。

  功在千秋、罪在當下,這樣的事情很難評,總不能要求天子沒了江山而只是想要偏僻荒涼之處吧,那顯然是有些不太合理了。

  朱允熥想要的東西非常多,可是他非常清楚的知道什麼叫做量力而行。殖民全球說起來非常好,可是這又談何容易呢!

  還是一步步的慢慢來,心急吃不到熱豆腐。真的要是太激進了,到時候別指望大明盛世了,說不定就是一個二世而亡。

  朱允熥確實不太急著一些擴張的事情,先將大明境內的事情給治理好才行,然後再去考慮其他了。

  常升再次被朱允熥叫了過來,「船隊即將回來,你說哪幾個勛貴算得上可靠?」

  常升不太確定的說道,「殿下,這個事情還是殿下說吧。臣實在是不知道哪些人靠的住,這些年臣和他們往來的也不算多。」

  這麼說有一定的道理,畢竟勛貴當中還是有著一定的小派系。而且常升這個人的名聲不太好,大家對他的尊敬,實際上也僅僅只是針對於他的身份而已。

  不過這些實際上也就是常升在含糊其辭,有些事情大家心裡都清楚。以前的常升高調,可是現在越來越低調了,尤其是在現如今這個敏感點。

  朱允熥這時候就說道,「還是不要藏拙了,這是要緊事,這時候你就給出些主意比較好。」

  常升想都不想的回答說道,「那還是武定侯最為妥當,其他人都是些將軍,這些事情做不來。」

  看看,這就是常升的一個特點了。實際上很多的事情都是心裡有數的,但是都藏著掖著,就想著是要能不做事就不做事,因為這樣就不犯錯。


  能者多勞,常升非常清楚自己的能力不夠,所以有些事情他還真的不願意去做,這就是看起來最好不過的辦法了。

  朱允熥忍不住笑了起來,「是啊,現在想都不用想,覺得這個時候就該是武定侯去做,這樣我才心裡塌實和安穩。」

  常升納悶了,非常的不解,「殿下,臣難道說錯了?」

  朱允熥看向道衍,說道,「大和尚,你來和開國公好好的說一說這個事情為何不該是武定侯去做。」

  道衍看向常升,耐心解釋說道,「國公爺,朝野上下都知陛下待武定侯親厚,欽定為親戚之家,這是其他勛貴遠不及的。」

  這一點常升自然明白,皇帝定下來的親戚之家是魏國公家、信國公家、曹國公家、西平侯家、武定侯家這五家。

  李文忠和沐英不說,徐達、湯和和郭英,這三位以前算不上真正的親戚。現在是真正的親戚,這和聯姻無關,因為其他勛貴也都是和皇室聯姻。

  至於說皇后家、皇妃家、東宮妃家、王妃家、駙馬家等等,這也都是親戚。但是和明確了、指名了家世的,還是有一定的區別。

  比如說開平王這邊,說是親戚家不假,但是除了朱允熥這個太孫之外,其他宗室不用認親戚。但是此前那五家指名的,只要是大明宗室都要認親戚。

  道衍繼續說道,「這麼些年來,都是武定侯宿衛宮城,哪怕到了今日,殿下也知信任武定侯能夠守好宮城。」

  這事常升知道,郭定、郭英兄弟兩個都是老朱的親衛出身,開國後也確實一直都是郭英在宿守皇城,大家對此也都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道衍只能解釋說道,「船隊回太倉是大事,殿下不欲張揚。若是武定侯過去了,船上之事看似是能暫時不傳開,只是很多人都要議論了。」

  常升似乎有些後知後覺了,隨即說道,「這麼說,要不讓其他人去做?殿下手下倒有不少忠勇的人,可以辦好這事。」

  朱允熥就含笑問道,「那就說說,你覺得哪些人去做這些事情最為合適?」

  這話也不假,畢竟現在想要為朱允熥辦事的人多著呢,大家現在議論的已經不是皇太孫手握大權,而是太孫年底會不會直接登基了。

  讓這些文武百官立刻不管當今皇帝,這些人肯定不敢。但是在這個階段能夠多為太孫辦事,無數勛貴肯定是打破腦袋也是要爭取這些差事了。

  尤其是現在開國勛貴當中留在朝堂的不多,年輕的二代、三代們,都想要能夠挑起大梁,想要能夠有機會成為未來皇帝的心腹、得以重用。

  常升下意識的說道,「老三現在還在京中,這事情讓老三去辦如何?」


  常森現在還留在京中,這也是朱允熥刻意的,原因自然就是常藍氏的身體不好,所以也不想她和常森留下一些遺憾。

  朱允熥笑著搖頭,「我若是讓三舅去辦事,早就讓他去福建了。這事情他不能去,你再說說還有其他人嗎?」

  常升不確定的說道,「那魏國公家老四,徐增壽辦事還算謹慎。還有曹國公家老二,前幾年也是在外歷練,我覺得這些事情能做好。」

  朱允熥覺得常升總算是推薦出來了不錯的人選,徐增壽歷史上是『二五仔』,可是現如今做事還是規規矩矩。

  私人的感情上他確實偏向朱棣,可是這不代表徐增壽缺心眼。如今的形勢再明朗不過,就算是朱棣有什麼想法,徐增壽也要『大義滅親』。

  風險和回報不成比例,甚至可以說沒有任何的機會,那自然也就不要去做蠢事了。

  朱允熥看向常升,笑著問道,「既然二舅已經知道了這個事情,可知道該如何去辦了?」

  常升迷茫了,有些時候覺得和皇太孫說話實在是太累了。就比如說現在這事,太孫明明都已經有了安排,這時候還要問什麼啊?

  道衍這個時候就忍不住開口了,「國公爺,下官以為國公爺掌管中軍都督府,那二位也是在國公爺麾下效力,自然是國公爺去安排事情。」

  看到常升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道衍將話說的更為明白,「這事情只是都督府的事情,與殿下無干。若是文官要問,那是他們不懂規矩。」

  常升清楚了,連忙說道,「這麼一說就行,那些文官要是多問,我肯定要讓他們好看!五軍都督府的軍事,不容他們多嘴!」

  這麼說誇張了一點,但是也不算是特別過分。畢竟五軍都督府雖然強勢,那也是大明的衙門,該受監管肯定還是要受一些監管。

  只是文官集團如果是真的想要在一些事情上多問,那就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了,勛貴們的脾氣都不太好。

  尤其是這樣名聲在外的,一般的文官還是要讓幾分。這位國公爺本來就是無理攪三分,真要是讓他抓住了把柄,肯定是得勢不饒人,根本不需懷疑。

  朱允熥這才滿意的點頭說道,「既然如此,這些事情你就看著辦。交代清楚就行,這事情不能出差錯,用人得選可信的。」

  常升自然也是連連點頭,雖然他心裡不是特別清楚這件事情為何要神神秘秘的,但是不管怎麼說,太孫的安排肯定是有道理。

  朱允熥還是有些不放心,對道衍說道,「大和尚,這個事情你再去跟著幫忙,安排好事情再回來。」

  道衍也清楚的知道這些,看樣子開國公是知道了這件事情該怎麼做。但是一些細節上,或者說可能發生的事情,都需要提前給安排好才行。


  沒辦法,誰讓事情比較重要呢,道衍這個『謀主』很清楚朱允熥的心思,知道這些事情到底是多麼的重要和嚴肅,不能出差錯。

  所以這個時候也別嫌麻煩,事情安排好了才是第一位,其他的就是一些小節了。

  作為朱允熥的謀主之一,這一切實際上也都是道衍的本職工作之一,這也能夠體現出來他的一些價值。

  離開文華殿後,常升忙不迭的問道,「大學士,我仔細想想。這一次出海的船隊本就是殿下的人,難不成還能有人有其他心思?」

  這是常升的心裡話,他現在越來越不明白,這件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不清楚殿下看起來怎麼表現的有些擔心了。

  這完全是多餘的啊,船隊是什麼樣的情況,雖然常升不是直接的經手人,可是很多的情況他可以說相當的心裡有數。

  船隊是怎麼來的?

  船隊自然是那位皇太孫一點點攢起來的,那是太孫花了三四年的時間才弄出來的。

  從最初被立為皇太孫,開始稍微管點事的時候,朱允熥就讓常升等人想方設法的在籌集一些船況比較好的大船。

  除了船之外,也到處在尋找著一些擅長水戰的將領,尋找水手等等。

  道衍就笑著問道,「國公爺可是想說這一次領軍出去的勛貴,也都是殿下的信任的?就算是文官使節,也是殿下提拔起來的?」

  常升連連點頭,他就是這個意思。江陰侯吳高、越巂侯俞通淵、右軍都督僉事平安,這一個個的也都是不少人眼裡的太孫信任和重用的。

  就算是練子寧這個文官,那也是皇太孫提拔起來的,很多人都覺得他就算是當不了尚書,以後也能有升到正二品、正三品的機會。

  道衍就解釋說道,「國公爺,殿下只是不希望這事情出差錯,文官們不該早知道這些事情罷了。」

  雖然常升還是不相信這個說法,但是他也懶得多問。對於道衍這人,那還是需要給與一定的尊重。

  道衍的官職在常升眼裡不值一提是真的,可是這到底是殿閣大學士,是皇太孫手裡頭最受重用的臣子之一。

  而且道衍看似是有些古怪,在朝堂也沒有存在感。只不過和朱允熥熟悉點的都知道這個古怪的大和尚頗受信任,也確實有不俗的能力。

  就是這些就足夠了,足以讓常升信任道衍,只要是給皇太孫辦事,那麼自然也就是一切都好說了。

  有道衍幫著常升收拾、安排一些事情,朱允熥自然也不用操心太多的事情。

  現在想想還是怎麼和文官打擂台吧,只要有利可圖,那些文官就不會輕易放棄。如果是有著一些巨大的利益,文官集團們自然就不會輕易的退讓。


  別忘了這些文官,大多數都是士紳的代表,他們可不是普普通通的『民』。這些人經常提起的天下,很多的時候也只是為了更好的保護自身的利益。

  「去讓朱忠查查,查清楚朝堂正四品極以上的文官家世。」朱允熥對張福生交代說道,「若是安生耕讀傳家也就罷了,要是家裡多有和商賈往來的,查細一點。」

  張福生不問什麼,他也沒資格問什麼,只需要幫忙傳遞好旨意就行。

  至於什麼該怎麼做,那是朱忠等人的任務。太孫心裡想些什麼,這時候就不要瞎揣摩了。

  朱允熥自認為不是什麼好鬥的人,可是如果有些時候需要斗一斗,他也不反對什麼。

  尤其是自己現在大權在握,就算是要和一些利益集團去斗,他也有著足夠的底氣和自信。

  在一些事情上他會做些平衡和妥協,甚至是可以有所退讓。但是在該堅持的事情上,那必然是需要好好的堅持。

  大明開海貿,這個事情可不能剛開始就被帶歪了!(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