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持續推進
朱允熥再次去了紫金山,為人子女的該有的孝順還是要有。尤其是在這樣一個關鍵的節點,他要是什麼都不做的話,那才是讓人詬病了。
看到朱允熥還是在發呆,朱有容就勸道,「允熥,父王和母妃看到你如今這樣,肯定欣慰。」
朱有齡也跟著勸道,「就是這個道理,父王悉心教導、母妃有生身之恩,不就是想著你今日出息嗎?你現在如此出眾,他們肯定能欣慰。」
「哪有那麼多事,我就是瞎想。」朱允熥笑著回應,「行了,我們也該回去了。」
在很多人的眼裡,朱允熥就是太子朱標教出來的,以前的紈絝等等只是一種掩飾等等。這些事情朱允熥也沒辦法說,解釋實際上沒有什麼好處。
所以誤會也就誤會好了,有些事情解釋清楚了,對大家都沒有好處。所以難得胡塗,這也就難得糊塗了,這也沒什麼壞處。
等回到皇宮,朱允熥則沒有閒下來,依然還是有不少的事情需要處置。對於現在的他來說,每天都是有著忙不完的事情,尤其是一些急事或者突發情況,肯定也是要早些處理好。
這也就意味著只要不是生病比較嚴重,或者是遇到了一些特別重大的事情,該忙著政事就要忙著政事,沒什麼假期不假期的說法。
閱讀更多內容,盡在𝙨𝙩𝙤9.𝙘𝙤𝙢
好在這一切對於朱允熥來說也都是習以為常了,自然也不會覺得這樣有什麼問題。只要自己能克服,那麼自然也就不存在什麼有難度的事情了。
樂在其中,這就是朱允熥對於如今的這些生活、工作狀態的評價,他也不覺得有什麼好煩悶的。
道衍瞅準時機,開口說道,「殿下,昨日領安南使臣去了大營,也見識了我大明火器之利。」
這一下朱允熥就感興趣了,放下毛筆問道,「怎麼樣?這人到底是真的有些本事,還是說徒有其表?」
「殿下,以臣之見,這人還是有些見識。」道衍就給出了自己的評價說道,「關於火器,這人是有些想法。他觀我大明神機營之火器,多是驚嘆技藝,而非其他。」
這話有些拗口,但是作為聰明人的朱允熥也能夠理解道衍的意思了,這也就讓事情變得稍微有趣一些了,這也算是堅定了朱允熥的一些決心。
很明顯黎元澄也算是長見識了,看到了在大明可以批量生產大量的火器,製造的工藝等等也是他在安南時根本無法做到的,因為生產力水平跟不上。
可是要說現在神機營的那些火器,在黎元澄看來或許也就是那麼回事,還沒辦法讓他感覺到震撼,沒覺得那是多麼了不起的一些發明等等。
這也正常,火器這東西雖然一直都是在發生,可是很多的東西也都是有著一定的發展規律,是有著一些痕跡可以遵循的。
宋元時期就開始有大量的火器出現了,大明打麓川的時候也使用了不少火器,這些也都是可以讓安南那邊的人稍微認識到火器的威力,甚至接觸到。
朱允熥想了想,開口說道,「想想法子,給這人留在這裡,肚子裡有貨就給掏出來。」
朱允熥意思就是非常明顯了,就是看中了黎元澄的一些本事了,覺得他可以幫助到大明的火器發展,可以為大明的軍事力量提供一些助力。
至於說大明的這些軍事發展、這些火器,以後會不會用在對付安南身上,黎元澄顯然就是沒辦法控制這些事情了。
而扣留使臣之類的事情在大明自然不可能發生,黎元澄是潛心向學,要在大明學習禮儀、教化,這是為了以後能夠回到安南造福百姓的。
唐代有留學生來中原,宋朝時也差不多,其實大明現在也是有著四夷館,教授一些藩屬國的學子。
既然是教化天下,那自然也就有理由讓藩屬國的百姓沐浴光澤,感受到大明的洪威。能進四夷館的,哪個在藩屬國的時候不是名門豪族之後呢?
所以說朱允熥非常的心安理得,其他人也不覺得有什麼問題,甚至還覺得那是黎元澄的福氣了。
搞定這些事情,朱允熥溜達著到了武英殿,「祖父,該吃飯了吧?」
伏案工作的老朱抬頭,問道,「回來了也不歇歇?」
「有什麼好歇的,我又不是做力氣活。」朱允熥就笑著說道,「批批奏章,也不累。」
老朱就勸著說道,「說不累,身子是不累,心累。你啊,也要歇一歇。」
工作狂老朱雖然自己非常勤政,對於朱標、朱允熥的要求也比較嚴格。但是有些時候,他還是不希望朱允熥特別累,該歇息的時候還是需要歇息。
朱允熥就笑著開口說道,「我準備遷一些百姓了。」
老朱下意識的反應就是有些地方人少地多,所以需要遷移一些百姓去恢復生產。這麼些年大明也都是這麼做的,遷民的工作實際上一直都是在持續著。
不覺得有什麼問題,老朱就說道,「這事情你看著安排,有司也知道該如何做。」
朱允熥就笑著說道,「徙富民,我這一趟準備把江南的一些富戶給遷到應天府來。」
老朱眼前一亮,立刻說道,「好啊,這個法子好。」
老朱也沒少做這些事情,在平定張士誠之後,他就令徙蘇州富民實濠州。在開國之後,徙東南富民實臨濠。
不只是因為老朱覺得豪強富民欺侮貧弱﹑魚肉小民的危害,更是因為他需要穩定朝局、穩住地方。不讓一些豪強做大做強,讓這些人以自力屯種為生﹔或寄籍京師﹐淪為廂民﹐失去原來的政治﹑社會地位。
雖然對於這些巨富豪族來說肯定是滅頂之災,但是對於鞏固和加強朱明王朝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還是很有好處。
朱允熥也不會心軟,說道,「現在好些地方也開始兼併了,一些豪族只要日積月累,在地方就是地頭蛇。」
老朱非常認可這些,「這是自然,收些百姓的田、讓他們淪為佃戶。真到那時候,這些人積攢的田地越來越多,納的稅倒是少了。宗族強了,縣衙里都要是他們的人。」
這類情況在封建社會沒辦法完全根除,所謂的現代社會當中實際上也是一樣。有些家族在地方就是有著各種各樣的人脈,可以相對輕鬆的得到更多的資源。
所以在需要整治的時候,朱允熥肯定會毫不猶豫的出手整治,不會讓一些富豪真正的崛起。
「前些天說了那些鹽引之事,我就在琢磨這個事情。」朱允熥看著老朱,說道,「真有宗室捲入其中,到時候我可能要收拾幾個了。」
老朱看了看朱允熥,說道,「先前宗室考評之法,你照著那個來。沒鬧的太過,你就算是給咱留些顏面,別給你叔叔們關到高牆裡、廢為庶人。」
朱允熥就笑著開玩笑,「估計真要是到了那個程度,我們早就該知道了。到時候廢掉叔叔們,也是祖父做的,和我沒關係。」
老朱也笑了起來,他覺得朱允熥這麼說也沒什麼問題。
雖然據說有宗室捲入鹽引、開中法之事,但是暫時沒有太大的問題。要不然的話,老朱和朱允熥也不至於一點風吹草動都沒有聽說。
可是這也有被欺瞞的可能性,這一點朱允熥也是心知肚明的。
所以先看看案子到底什麼樣,看看宗室捲入其中到底有多少,然後再進行小懲大誡。
朱允熥繼續說道,「這些個事情,我也覺得該做好。尤其是江南的富戶不少,好些事情要是不先弄好,以後就越來越難弄。」
老朱想了想,說道,「這個事情得罪人,還是咱來做。」
朱允熥就有些壞笑的說道,「這不是當著祖父的面說了麼,說是徵求祖父的意見,這不還是想著祖父要是願意得罪人,那還是您老人家來得罪。我是皇太孫、儲君,就該是一身無暇。」
老朱就笑罵說道,「咱現在也就是這點用處了?」
「還指望您老人家帶文垚呢。」朱允熥臉皮厚,笑著說道,「現在事情太多、太忙了,以後估計是越來越忙了,到時候肯定忙不過來。您老人家可得撐著,要不然我就抓瞎了。」
老朱也笑了起來,「年紀大了,也就是能做這些事情了。給你打打下手還行,得罪人的事情也能做。你放心大膽,咱過兩天召人議事,遷富戶的時候你不要插手。」
朱允熥不見得就是什麼愛惜羽毛的人,可是老朱還是非常在意朱允熥的名聲。有好處的事情還是讓朱允熥去做,得罪人的事情還是皇帝來吧。
朱允熥也明白這些,繼續說道,「這個事情我也心裡明白,我讓夏原吉去幫著郁新處置這個事情。」
老朱也頗為欣慰的說道,「那個夏原吉還是有些本事,這人用的好,你二三十年無需操心戶部尚書之選了。能夠找這麼個能臣,也是你的福氣。」
這一下朱允熥也不謙虛,頗為得意的說道,「這倒也是,夏原吉確實是有些本事。這人還是要練練,有他和郁新,戶部暫時是不操心了。」
老朱點頭,說道,「吏部也是你安排的人,也就是其他的衙門你要留意一些才好。」
朱允熥也非常的清楚,自己現在很多的事情還是需要考慮。現在很多的事情看起來比較安穩,但是也需要考慮足夠長遠的未來。
老朱繼續問道,「這一趟之後,五軍都督府的人你也要換掉了。現在那些勛貴裡頭,留幾個就行。你若是不願興大案,讓他們告老。」
朱允熥就點頭說道,「我明白,這幾年我一直在用徐輝祖、九江表兄,就是為了現如今這情形。」
傅友德讓他老而不退半賦閒,馮勝坐鎮遼東發揮餘熱,這樣的老將坐鎮基本上也不需要擔心出現太大的亂子。
再加上還有一個藍玉,朝廷現在還是有大將軍的人選,這一點朱允熥實際上也是比較安心的。
「這些年那些老將都老了,讓他們在朝堂上一直占著位也不太好。」老朱就開口,說道,「淮西勛貴本就是多,也該讓他們離遠些了。」
這麼做自然也是沒什麼問題,淮西勛貴的權勢確實是太大了。哪怕經歷了幾輪削弱,依然是根深蒂固,依然是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
畢竟朝中還是有著一些老將,這些人只要還站在朝堂、還在五軍都督府,影響力等等就是存在的。
也確實是需要考慮新老交替了,朱允熥不喜歡文官集團快速崛起,但是這不代表著他希望勛貴集團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
哪怕他看起來是和勛貴往來密切,甚至是被認為是淮西勛貴最大的靠山。
朱家的皇儲,這才是朱允熥的身份,而不是淮西勛貴的皇儲!
新老交替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朱允熥自然不會反對這樣的事情發生。
所以等到大軍凱旋的時候,該論功行賞的時候肯定也就是要論功行賞,這一點根本就沒有什麼好說的。
不過在此之後,也就是除了極少數的老將,其他的一些老將就要功成身退了。
這也不錯,卸甲歸田也是一種福氣,不誇張的來說。如果不是朱允熥,現在這批要功成身退的老將,早就會被老朱給清除了。
所以現在這樣的一個結局,朱允熥也覺得心安理得。當然有些事情也就是他知道了,別人能不能理解,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皇權可能會交替,那麼自然也就會引起朝堂的格局有些改變了。
實際上從朱允熥被立為皇太孫開始,有些事情就是在不斷的改變著。
無非就是現在有些事情進行的更加明顯一些,看似也是在進行著最後階段的一系列安排了。
和老朱商量完正事,也吃飽喝足了,朱允熥自然溜達著回到東宮,準備好好的休息。
而在北邊,朱棡、朱棣等人就沒辦法閒下來,他們現在也是有著那麼一些憂愁了。
不是發現了大量的敵人,不是戰事有些艱難,而是有些戰事的規模比他們預期當中要小很多。
而這樣的一些小規模的戰爭,乃至是說幾乎等同於剿匪,實在是沒辦法交差啊,實在是軍功太少了。(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