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經貿 軍事
朱允熥是一個喜歡操心的人,也可以說是掌控欲極強的人,所以他喜歡將很多的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條。
這樣做起來一些事情的時候也就有了條理,就算是事情多一點也沒什麼關係,可以及時的處理好。
就算是有一些突發情況或者變故,就算是需要一些小小的調整,那也不用擔心太多,不會千頭萬緒的一時間根本不知道從何處下手。
雖然這樣可能是有點累,操心的事情也會比較多,但是不管怎麼說,這麼做也沒什麼壞處,他習慣了這樣的風格。
徐妙錦實際上也差不多,她聰慧、悟性高,有些事情根本不需要老朱或者朱允熥說的太直白,她就可以聞弦歌而知雅意,可以未雨綢繆的安排好事情。
這樣就非常好了,里里外外的事情都給安排好,自然也就意味著有了條理。
雖然好日子越來越臨近,但是朱允熥沒有因此過於亢奮,還是有條不紊的在安排著工作上的一些事情,政事不能耽擱了。
常升樂樂和和的來到了文華殿,「殿下,太倉港那邊傳來了奏報,請求調些大船過去。」
朱允熥笑著接過奏報,仔細看了看,「這些人倒是胃口越來越大了,現在就盯著福船了,人也要的越來越多了。」
常升完全能夠理解朱允熥的這些抱怨,實在是太倉港那邊的人胃口確實大了點,現在船隊的規模是在不斷擴大的。
這不只是說增加幾條大船而已,還需要增加不少的水手、將士等等,需要攜帶的淡水、食物或者貨物等等,也都需要跟著增加。
朱允熥看著奏報說道,「打回去,這些人到底是出去做生意的,這還是出去打仗的?三萬人,這些人倒是好本事,一口氣要六七個衛所的兵馬!」
「殿下,三萬人真不多!」常升就說道,「都說外頭的海盜多著呢,有船千條、人數數萬,這得多少人馬啊!」
朱允熥看向常升,反問道,「你真覺得那些人有千條船?有數萬精兵強將?」
常升頓時也有些尷尬了,他知道上回出海的那些人奏報的一些事情言之有物,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有一定的誇張。
盤踞在南洋的大海盜陳祖義是朝中不少人也有所耳聞的,不過那也就是有船隻百條、人數近萬,這看起來確實是非常誇張的數字,幾乎是海盜王了。
他也確實有這樣的本事,在東南亞一代橫行霸道的,不少東南亞的小國甚至都不敢招惹這位海盜,還要向他上貢避免被劫掠。
但是在大明的眼裡,陳祖義的實力是有水分的。大船小船、好船破船,那都是船,這就湊出來百條船了。附庸在他身邊的都算海賊,那就是一萬人。
這些實際上和亂世時號稱的兵馬數萬一樣,裹挾著不少老弱病殘的,核心的人數要減去一大半都不止。
常升的能力雖然一般,可是這些道理也都是心裡有數,自然也知道一些實際情況。
不過常升還是說道,「殿下,臣以為將士少了還是不妥,沿途不知道要歷經多少小國,說不定就有了衝突。要是沒有精兵強將,那些蠻夷必然作亂!」
朱允熥知道常升的意思,也不反對,「確實是這個理,要是沒有足夠的兵馬,不要說沿途小國了,說不定那些海盜就敢滋擾。」
這個事情朱允熥知道,常升也知道,畢竟陳祖義這傢伙甚至劫掠過給大明進貢的藩國船隊,也劫掠過大明的商船。
無非是仗著自己縱橫南洋,以為自己躲在犄角旮旯的地方就可以避風頭,大明的軍隊根本就找不到他,征剿自然也就變得無從談起了。
除了陳祖義這個大海盜,東南亞一代的一些小國,也確實是需要稍微留意一點。
明軍可能就覺得這是一些賊寇罷了,但是說不定就是東南亞的某個小國的精銳,說不定那些小國的國主也想要劫掠富庶的大明使團。
歷史上鄭和下西遊的時候就曾被誤會捲入一些東南亞國家的戰爭,他也曾經指揮軍隊直接破了小國王城、生擒國王。
所謂下西遊進行一些商貿,肯定是需要有著一定的武力保護,要不然想要和平的進行一些貿易都是奢侈的,窺覬大明寶物的人可不少。
常升就繼續說道,「殿下,臣還是覺得人數太少了肯定不行,錦衣衛那邊說外頭還有數萬兵馬的強國。」
東南亞也不全都是小國,湊出來四五萬大軍的也不是沒有,比如說錫蘭山國、爪哇、暹羅等等。
那些國家暫時不被大明看做威脅,一是離的比較遠,二是那些國家的整體戰鬥力不如大明,武器裝備等等也比不上大明,但是絕對代表他們就是菜雞。
常升補充著說道,「殿下,此前那次出海就挺好,不服王化的就該讓這些人漲漲教訓。」
「那我們成了什麼?海盜嗎?」朱允熥忍不住訓斥說道,「出海一次,就滅掉幾個小國,然後縱兵劫掠,我大明成了什麼?」
被朱允熥一訓斥,常升也就無話可說了,他也就是心直口快,知道自己先前的那些提議多少是有著一些荒唐,是不太可能被認可。
不要說朱允熥不認可了,船隊真的要是一如既往,到時候朝野上下都要議論紛紛了,到時候不少文官估計都要鬧翻天,對大明絕對沒有什麼好處。
現在確實會有些讀書人喜歡說教化不臣,想要以聖人之道感化一些蠻夷等等,這些人當中也有不少人是反對主動對外作戰的。
大明的軍隊要是一次次的出海去滅一些小國,就算是可以奪取一些金銀珠寶,那也失了人心。
最重要的是對軍隊的軍紀將會有致命的影響,看似軍隊在外作戰的時候可以對軍紀稍微松一松,尤其是在異國他鄉的時候,軍紀可以更松一點。
但是這絕對不是縱兵劫掠的理由,畢竟這些將士到底是要回大明的,心野了的話,這些人說不定就成了兵痞,有了錢這就更加無所畏懼了。
「記好了,船隊出海不只是為了海貿,也是宣揚國威、和海外諸國多有往來。」朱允熥語重心長說道,「別因為那些都是小國就小看了,這不好!」
這些也是朱允熥的心裡話,船隊出海遇到了一些想法多的,那自然就不用客氣,該打的時候肯定是要狠狠的打。
但是這一切也都是以為商貿保駕護航,以及讓大明和更多的海外國家有外交為前提的基礎下進行,這不只是單純的貿易,這也是政治。
如果按照常升等人的習慣來,好好的經貿、外交,這就要變成徹徹底底的軍事行動了,那可就不太好了。
常升稍微有些尷尬,不過也老老實實的點頭,他其實也明白這些道理,只是不願意往深處想。
作為勛貴、作為武將,覺得大明兵強馬壯的,那就直接派兵去奪好了,這是一本萬利的事情,省去了很多的麻煩,根本不用費盡心思。
而且到時候將士們立功受賞,看起來也是一個皆大歡喜的事情了,這絕對符合一些勛貴們的利益,他們會從『海貿』當中得到最多的好處。
朱允熥看向道衍說道,「這事情得去和陳迪說一聲,禮部、鴻臚寺也是要多派使節。敷宣教化、扶助弱小,我大明周邊得安寧才好。」
道衍明白朱允熥的意思,立刻說道,「殿下,臣以為此次出海,也可令諸國遣使入朝。」
萬國來朝對於封建統治者來說就是最大的盛事之一了,現在的大明看起來也有必要和更多的海外國家有些外交關係。
朱允熥也不反對,說道,「這些事情確實要安排一下,你去和陳迪等人商議一番,得在船隊出海前商定完畢。」
朱允熥的話自然也就是金科玉律了,道衍等人肯定需要執行好這些事情。這也不勉強,這也是符合大明一些文官集團們利益的事情。
宣揚教化、讓更多的國家遣使入朝,這對於讀書人來說就是孜孜不倦的追求之一,這也符合聖賢之道。
很明顯,海貿這件事情不只是單純的海貿而已,這不只是單純的經貿往來,這裡頭還有各種各樣的利益、追求,也牽扯很多的利益群體。
朱允熥看向常升問道,「此前不少江南士紳想要出海,想要控制市舶司,事情現在辦的怎麼樣了?」
常升就自信無比的說道,「殿下放心就是,前些時候露頭的那些人都給收拾了。好好的士紳造福鄉梓就是,哪能和朝廷去爭!」
聽著常升這得意洋洋的話,朱允熥只能是深呼吸,好好的一些事情從常升的嘴裡冒出來,那就顯得稍微有些難聽了。
這明明就是國策之類的事情,常升說出來的話,給人的感覺就是『與民爭利』,就是朝廷根本就不在意一些士紳的死活、想要吃獨食。
不過朱允熥也懶得計較,「這就好,不該他們惦記的,那就別惦記,他們也是有些好處可拿。」
旁邊的道衍和夏原吉都沒有說什麼,他們都知道海貿的最大好處是屬於朝廷的,也不認為這類做法有什麼不對。
至於說現在不讓士紳過多的參與也正常,肯定是需要先讓朝廷富起來再說,這些士紳們要是一窩蜂的跑去海貿,朝廷的利益就受到影響了。
以後可能會逐步的放開一些政策,可能會慢慢的讓一些士紳加入其中,但是現階段就該是朝廷主導海貿,這件事情也算得上沒有更多商量的餘地。
興沖沖而來的常升有些鬱悶的離開了文華殿,他確實是稍微的有著一些失望。
海貿的事情之所以讓他這麼在乎,不只是因為關係著朝廷的好處,也關係著勛貴的利益,更何況現在常森就坐鎮太倉港呢。
水師那邊立的功勞越多,為朝廷帶來的好處越多,常森以後的發展就越好,說不定也能因此有機會得一個爵位。
哪怕常森是朱允熥的三舅,可是在沒有軍功的情況下,自然是不會封侯的,朝廷現在不會輕易賞賜爵位,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
目前的情況是朝廷逮著機會就削除爵位,而不是說因為一些關係給賞賜和世襲罔替的爵位等等,沒有那麼好的事情。
看到常升離開,朱允熥笑著說道,「我這個二舅心思太直白了,怕是不少勛貴也都有著這些心思。」
道衍笑著回話,「殿下,不少勛貴人家的都讓府中有些本事的子弟去水師,就是認準了現在陸上沒有戰事,就扎堆去水師了。」
千萬別說勛貴都是武人、沒有心思,這些人實際上也都聰明著呢,一個個的也都是看準了風向就敢下注,賭贏了自然也就是賺的盆滿缽滿了。
至於其中的一些風險等等大家也都心裡清楚,可是想想自家的爵位是怎麼來的,那還不都是老一輩拎著刀子砍出來的麼,沒有風險哪來如今的榮華富貴!
這個道理不只是勛貴們清楚,不少文官們也都是心裡有數,只是他們可能沒有這些魄力,或者是沒有這樣的一些機會。
對於勛貴們的那些小心思,朱允熥自然也心裡清楚,不過他也沒必要在意這樣的事情。
勛貴們有小心思不假,但是這不是壞事。如果勛貴們全都躺平了、沒有半點進取心,那才是需要開始擔心的一些事情。
夏原吉也補充說道,「殿下,這一次水師若是出海,隨行將士肯定不能少,這一次貨物不少。」
這一點朱允熥也心裡有數,「我明白,算上水手、將士,怎麼著也有三萬人,還不算隨行的官員、船工,開國公他們就是胃口太大。」
船工是船工,水手則不一定就是單純的水手,至於將士則是單純的將士了。
真的要是打仗的話,水手再加上船工就足夠了,更何況明軍還有軍械上的優勢,不一定是刀劍等等,而是火器。
不管是火銃、火炮等等,對於東南亞那邊的一些小國來說,那都是壓倒性的優勢。
所以朱允熥真的不需要擔心船隊的人手不足、戰力不夠,他派人是去開始經貿,而不是一路橫推不斷的滅國!(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