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各方反應【求訂閱】
第381章 各方反應【求訂閱】
曹操臨時徵辟了縣邑治所為官衙。
看本書最新章節,請訪問
整個縣邑的主街,乃至全城都被戒嚴。
三萬人的曹魏中軍護衛,在城內城外,披甲執銳,軍威肅穆。
十七歲的孫權,寬袍博帶,被張昭,魯肅,簇擁在中間。
他手捧降表,入殿呈給曹操,並宣誓效忠,自稱魏臣。
孫權面北,對曹操執大禮,三拜九叩,上繳官印,表示江東歸曹。
曹操封孫權為侯,與劉琮投降時,相似的待遇。
這是歷史性的一刻。
除了曹操,沒人意識到江東歸魏,對後世將產生多大的影響。
曹操額外賜封孫權以厚祿。
簡短而正式的投效見王禮,很快結束。
「曹叔父。」孫權起身,試探著叫了一聲。
曹操笑了笑,沒反對。
孫權這才真正放心,確定曹操沒有殺他之心。
曹昂從曹操身側出列:「仲謀,虧你降的快。就差一點,你被抓了情況可就不一樣了。」
倆人湊一塊,孫權小聲說:「咱都大了,你以後別動手啊。」
曹昂笑:「我開竅晚,早兩三年還不懂事,以後不會了。在大魏,有任何事我都向著你,真心的,並非安撫。走,咱們出去說。」
曹昂知道曹操還有其他事,和江東眾臣要議,帶著孫權當先離開。
這時的縣衙內,曹魏文武,都在打量張昭和魯肅。
曹操也在看兩人。
農夫與蛇,是曹魏在江東兩個地位最高的諜子。
農夫從一開始就想降魏,很坦誠且沒有反覆,就是張昭。
蛇,聽曹操給他的代號,就能大概理解他和農夫不一樣。
蛇有時候是很危險的。
他是一個想降魏,但也準備對付曹魏,矛盾,睿智而又瘋狂的人。
降和戰,他都是真心的。
他因勢利導,比如說曹魏想推動江東之戰,他居中奔走,一力推動赤壁戰事,完成了曹操的構想謀劃。
但他想對付曹魏也不假。
如果過程中,曹魏稍有錯失,落在下風,他也不會容情。
蛇的打算是為江東謀劃,與曹魏一戰,若敗,則真心降魏,亦沒有遺憾。
曹操正是看穿其用心,並順其心思,加以利用掌握。
真正的用人之術,就是因人心而用。
劉備那邊還潛伏著東郭先生和狼,也是一對兒。
江東的蛇,是魯肅。
江東核心層的幾個人,孫權,周瑜,張昭,魯肅,兩個是曹營諜子,還有半個猶猶豫豫。
眼下大局已定,加上聽到周瑜說出孫策死前交代可降,魯肅也定下心意,決定投曹。
他和張昭,對曹操重新執禮。
曹操對兩人各有安排。
降臣不可能直入中樞。張昭有大功,但加入曹魏,也只能從州府別駕開始。
魯肅有大才,當世十人之列。
但他入曹營,起步會更低,畢竟投降投的不徹底。
不過用他,倒是可以放心用。
曹營如今的根基,已不是某個人,或某幾個人能撼動的。
魯肅:「魏王,公瑾有話讓下臣轉告。
他說孫伯符臨危託孤,他沒能保全孫氏,自覺有愧,亦不會轉投曹魏。
其病體不便,無法覲見,請魏王見諒!」
就在這一天之後,孫權歸附的次日,周瑜被人發現時,已自行閉氣,絕息而死。
讓他投曹魏,從江東大都督的位置上,變成官降數級的曹魏吏員,他主觀上既不願意,自尊心也承受不了這種落差。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這首叫赤壁的詩,是後世所作。
說的是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台。
眼下,這首詩神預言了周瑜的結局。
曹操說過,那封讓他投降的信,是最後給他的機會。
周瑜當時如果願投,曹操會重用他。
但他沒有,死了…對他來說也好。
至此,江東降魏。
各州郡張榜,告知民眾。
江東的人口,戶籍,通商等事,即日起都將做出調整。
天下各地,沸沸揚揚的議論相關事。
「連江東也歸我大魏,這次算是天下歸治了。」
「還有益州,荊州半壁,以及交州。」
「益州,交州皆偏遠之地,內外不得安,如何是我大魏對手?」
大魏治下,民眾興高采烈的奔走傳告,與有榮焉。
潁川。
荀氏內部,幾個荀氏的宿老,聚在一起,也在談論相關。
「魏王得江東,對我荀氏也是大喜之事。
文若輔魏王之初,我荀氏就舉族投魏,如今回看,實為明智之舉。」說話的是荀氏資格最老的荀旉。
他有些美滋滋,臉上如刀刻般的皺紋都跟著笑開了。
因為當初荀氏,全面連曹,是他一力推動的。
「魏王雖壓制各方士族,但對我荀氏,虞氏,陳氏等三五家,始終親厚。」
「眼下形勢愈發分明,我等也當恪守本分。」
「有些人沒得到好處,所以急著上躥下跳。我荀氏所得不少,切忌貪念,可保我荀氏久昌。」
荀氏,陳氏等大族,都在商量類似的事情。
江東歸魏,曹操稱帝已隱然可見。
他們附庸在後,曹魏穩固,則荀氏,陳氏等族,也跟著穩固昌盛。
一些小士族附庸大族,則天下的安然穩定,便也隨之更上一層樓。
巴郡。
聽到孫氏投降,劉備急匆匆的從荊州,趕回益州。
他回來便連下命令,首先收縮了荊州防線。
因為知道荊州抵不住曹魏,遂主動讓出一部分,避免和曹魏在此時發生正面衝突。
劉備這次是真急了,又下令調動益州全部資源,支持張飛攻略益州以西部族。
曹魏掌江東後,天下只剩益州未歸。
這讓劉備的危機感,達到了頂點。
隨他一起回到益州的,還有關羽。
關羽肩上帶著傷。
那是他奔襲曹營糧備,在長坂坡和趙子龍交手受的傷。
從個人武力上來說,兩人處於均勢。
若真廝殺起來,很難預料勝負。
但關羽的兵馬,遠不及趙雲麾下曹魏精銳,身經百戰。
所以作為將領,各自聚集兵勢加身後,關羽便有些落在下風,無奈收兵。
此番劉備回益州,將關羽也帶了回來。
他還在荊州,收繳了大量物資,並帶著眾多人口,遷入益州。
益州和荊州之間,有天險可守,倒是讓劉備稍感安心。
他緊鑼密鼓的安排好一切,遂再次來拜訪一同回到巴郡的諸葛亮。
他來時,諸葛亮和龐德公,在院子裡煮茶。
赤壁之後,諸葛亮亦有些心態上的變化。
他雖有超眾之智。
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眼下大勢,盡在曹魏。
他也沒有一己之力扭轉乾坤的本事。
劉備沒來之前,諸葛亮便在和龐德公交談:「師尊,我與您在赤壁戰前,曾做過推演,知江東獲勝不易。
但並非沒有一點機會。
周公瑾是多智善斷之人。」
「他以引風之術,在江上舉火,得疾風相助,本有七八分成算,火焚曹魏船艦,卻落得個慘敗的下場。」
「以師尊看,問題出在哪?」
龐德公抿了口茶湯,徐徐道:「魏王所謀,在眾之上。」
在眾之上,意思是其他人的算計,事先已被曹操洞悉,自然有敗無勝。
諸葛亮:「如今曹魏得了江東,剩下益州獨抗曹魏,且漢中還在曹魏手裡。別說攻出去,固守已難如登天。」
龐德公搖頭:「你換個方向再看。」
諸葛亮明白龐德公的意思,從曹魏的角度看。
魏王是想利用劉備,來梳理益州。
現階段,諸葛亮應該順勢為之!
龐德公:「不論現在還是往後,先經略益州,輔助劉玄德梳理周邊外族,則進退皆有餘地。」
諸葛亮若有所思。
劉備過來後,加入師徒二人的小圈子。
三人轉而商榷當前形勢,如何求存。
同樣在巴郡的皇帝劉協,也收到了伏平帶回來的消息。
「赤壁之戰落敗,孫權不日而降,曹魏已實際控制江東。」伏平臉色戚戚。
屋裡坐著皇帝,伏完,伏壽,孔融。
還有一個叫伏季的壯漢,三十上下,是伏壽的兄長。
其掌握著伏家統領的一支兵馬,是劉備允許的,負責對付益州內部,原有士族。
這幾個人,便是皇帝的全部嫡系。
江東投魏,幾人都有些不知該如何應對:
「江東不是有周公瑾嗎?
孫氏不是江東猛虎嗎?
綿延數千里的江東,這麼快就潰敗?」
皇帝緊抿著嘴唇:「江東徒有虛名,如此不濟?」
伏平搖頭:「非江東不濟,是曹魏強盛,江東竭力也難敵。」
「孫氏若不降,最多不過晚些時日,同樣會被擊潰。」
「我回來前,收到的消息是江東各地,士族爭相西逃。
稍有疑慮,想擁私兵與曹魏對抗,或談條件者,一觸即潰,被曹魏舉族除名。」
皇帝愁眉不展,突發奇想道:
「我記得武帝時期,探查過我神州周邊海疆。益州往南還有海域,大島。
若曹魏強不可敵,我們或可讓劉益州往南外探,拓展新土。」
孔融在夜色初降時,回到自己的寢殿。
想到曹操來日將稱帝,他便有些呼吸不暢。
他執筆在面前的簡卷上,寫下一行行蠅頭小字。
孔氏有不少故舊,還在曹魏境內,甚至有人在曹魏任職。
這些人中,有不少受過孔氏的大恩。
他想試著拉攏一些人,與自己聯手,形成暗中的士族同盟,以抗曹。
孔融連夜寫下多封信函,讓人秘密送出。
然而孔融和皇帝想不到的是,他們的密議,不久之後便以簡卷的形式,出現在曹操案頭。
皇帝還想拓邊,往其他方向開荒……曹操啞然失笑。
四月。
他仍坐鎮中樞,指揮大軍,掃擊江東各地。
士族往西跑,曹操也準備順勢將荊州大半收入手中,把劉備困死在益州。
這一日,賈詡來報:
「江東孫氏等各家的親眷北遷,送到何地落腳居住,需大王親定。」
江東的眷屬,曹操想起一個人來:「把遷居之人的名冊,拿給我看。」
Ps:求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