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提我三尺劍
第338章 提我三尺劍
懷仁心行仁事而出惡果,這句話是對王莽政權所進行的變革最精確、最正確的描述。
事實上,在王莽開始變革的時候,天下除了兩個人之外,其餘人都沒有覺著不對。
他們都覺著,王莽是做到了古之聖賢所做到了的一切。
其政策包括將土地收歸國有,稱之為「王田」,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的確是與後世四五十年代的一項政策十分相似,所以後世也有流傳,說王莽是所謂的穿越者。
但事實上,土地公有制並非是後世才出現的制度。
在秦朝商鞅變法之前,土地一直是公有制,因為那個時候的生產力還很低下,所以必須是讓所有人匯聚在一起耕種勞作,這樣才能夠保證土地不被荒廢。
而等到了商鞅變法時期,因為鐵質農具和牛耕的出現以及擴大使用,生產力大幅度的提升,所以公有制不再適合這個時代了,因此商鞅改為私有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
這一方面是因為生產力提高的要求,另外一方面則是因為地主階級出現,並且想要擴大權力、以此來提高社會地位的要求。
無可置疑。
等到那個時期,土地私有制再次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以及社會的需求了,因為那個時候人力已經足夠多,所以再次將土地改為公有制。
這是新生國家的需要,也是社會的需求。
可.在王莽這個時期的時候,真的有這種需求麼?
一組數據其實能夠很快的彰顯出來這個問題。
五千六百萬人。
這個數字很有可能上下浮動,大約可以記成是六千萬人。
依照當時大漢的地盤範圍來看,真的已經到了土地不能夠滿足尋常百姓們的耕種,而必須是要讓土地收歸國有的時候了麼?
並沒有。
歷史中適合「公有制」這個改革的時期其實並不多,秦一統天下後,始皇帝時期算是一個,明末算是一個。
他們兩個適合「公有制」改革的原因還大不相同,甚至是截然相反。
始皇帝時期適合公有制改革的原因是因為,當時天下的土地大多數被六國貴族所掌握著,實際上黔首手中並沒有多少,而始皇帝若是將土地收歸國有,那麼便能夠一定程度上掌控民心。
而依照始皇帝的威嚴,秦國內部的貴族們大概率是不敢造反的。
至於六國貴族?
他們本就是敵人。
而後,只要將土地照常發放,頂多是加一個使用期限,再加上金銀賠償,當時秦一統天下後的混亂狀況很大程度上能夠緩解——最重要的是,將這些土地收歸國有之後,始皇帝、或者說秦王宗室承諾給老秦人的土地便能夠兌現。
穩住基本盤、抓住六國民心。
在這樣的情況下,加上書同文、車同軌等大一統措施,秦很快就能夠將天下安頓下來,之後慢慢的收拾那些隱藏著的六國貴族。
而明末適合推行「公有制」的原因則是因為,這些土地大多數在地主階級手裡,土地兼併已經十分嚴重。
更為恐怖的是,這些地主階級實際上是「投降派」。
比如晉商八大家。
比如那些站在朝堂上,看似光明磊落的「眾正盈朝」們。
他們的手中,哪一個沒有兼併數萬、數十萬、甚至數百萬的土地?
將話說回來,此時的大漢是絕對不適合推廣公有制的,原因很簡單——地主階級所兼併的土地還沒有達到一個頂點,他們還在螺旋的上升過程中。
歷史的進程便是這樣。
他們所掌握了大部分的權力,且正處於巔峰時期。
他們對這個世界、對這個王朝依舊是有利的。
大漢的人口還是太少了。
而王莽的其他政策多少也有些「朝前」,或者說是「過於理想化」了。
如今整個大漢最大的地主頭子還是皇帝。
所以,不出意料的,王莽所推行的政策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
這個改革進展的十分艱難。
艱難到王莽的心都開始動搖了。
而這個時候,一個更大的巧合出現了,這個巧合讓王莽動搖的心再次堅定了起來,甚至變得更加快樂和肆意。
天子病重。
黃龍二十一年,在王莽的變革進行了一年了之後,天子的身體終於遭受不住他日日夜夜的荒誕而病了。
在病危之間,天子在王皇后以及王丞相的勸告之下,覺著大漢不能夠沒有君主。
又在兩人的勸告之下,覺著前太子內心一定對自己有著無窮無盡的怨恨,畢竟是他逼死了他的母親,且將他放逐。
於是,他將方才五歲的王皇后幼子「劉嬰」立為太子,並且表示自己若是崩殂,便令太子繼承大統成為天子,而令丞相、國舅王莽監國。
黃龍二十一年十月,在天子立下詔書,並且通傳天下不久之後,天子崩。
諡號為「慎」,是為孝慎皇帝。
這個諡號冠在黃龍帝的身上,天下不少人對此表示不滿。
何為慎?
敏以敬曰慎;沈靜寡言曰慎;思慮深遠曰慎;謹飭自持曰慎;夙夜敬畏曰慎;小心克勤曰慎。
黃龍帝有哪一點配得上這個可以說是中意的諡號麼?甚至還是中等評價中帶著些許褒義的?
思慮深遠?沈靜寡言?
簡直是笑話。
但這個諡號經由幼帝主持,太后贊同,輔政大臣而出,便也就這麼定了下來。
在幼帝登基之後,因為過於年幼,而太后又什麼事情都聽從自己弟弟的,所以便將朝政全部都交給了王莽,甚至一度廢棄了中樞府令這個職位。
要知道,這個職位是當年文景時期,天子專門用來限制丞相的位置。
將這個位置廢棄,無疑是將所有權力全部交給了王莽。
但.幼帝太過年幼沒有發言權,太后又表示支持,誰能有辦法?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沉默的官渡。
但官渡依舊錶示沉默。
陳氏好像真的不管朝政了。
於是動盪繼續。
黃龍二十一年末,丞相下詔改元為「新元」,所以次年便是新元元年了。
新元元年三月,天子下詔,加封王莽為安漢公。
新元元年四月,天子下詔,賜安漢公王莽九錫,許其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一時之間,風頭無兩,門客眾多,或可比當年春秋戰國時期的三千門客孟嘗君。
新元元年,改革繼續。
官渡
王莽的腦子沒有壞掉,所以他的改革是避開了諸王封國以及官渡的,畢竟早在先皇、甚至是更早的時候,陳氏的官渡城幾乎都已經成為了一個小封國了。
他也害怕自己動了官渡城之後,陳氏就有合情合理的理由來討伐自己了。
所以官渡城中的生活依舊。
院落中,秋水蕩漾,枯萎的樹木在池塘邊佇立,彰顯著冬日的冷肅。
陳沖坐在院落中,他的對面坐著一個方才加冠了的年輕人,正是弘農王。
二人面前擺放著一個棋盤,其上黑白子縱橫交錯。
劉秀微微皺眉,臉上帶著好奇的神色:「依照世子的推測,王莽的變革必定失敗?」
「可是為什麼?」
陳沖的眸子看著那棋盤上縱橫交錯的黑白子,臉上的神情中同樣帶著遺憾和迷惑:「其實我也不知道。」
他看著劉秀的眸子,與其對視,眼睛中的單純誰都能夠看得出來。
「事實上,這盤殘局並不是我擺出來的,而是家父擺出來的,他在聽聞王莽的變革之後,在拙身樓中呆了三個月,出來之後便擺出了這局殘局。」
「但家父對王莽的變革整體上來說是贊同的。」
贊同的?
劉秀更加困惑:「既然安國王贊同,那為什麼又覺著王莽必定會失敗?」
陳沖眨了眨眼:「弘農王問我,我問誰?」
他搖著頭:「左右看著就是了。」
拙身樓中
陳書將手中的書籍擺放在地上,神色中帶著茫然:「為何,為何?」
「依照先祖留下來的言行,應當也是贊同王莽變革的,為何最後的結果卻一定是失敗?」
他的周身隨意擺放著無數的書籍,這些書籍全都是他這些時日翻閱的先賢經典以及一些陳氏歷代的手札,甚至其中還包括了先祖陳野的一些手札記錄。
陳書無法理解這件事情,所以他將自己困居在拙身樓當中。
新元三年,變革持續了三年。
天下逐漸開始對王莽有了怨言,而那位已經陷入了瘋癲狀態下的丞相卻好似沒有發覺這些一樣。
他悍然發動了最後一場進攻。
他要稱帝!
新元三年九月,安漢公王莽悍然廢帝,而後矯詔稱天子禪讓。
改國號為「新」,改元為「始建國」,是為始建國元年。
同年,天下議論紛紛,劉氏諸王皆反!
幼帝在位你把持朝政是一回事,但你意圖將篡奪天下,動搖江山社稷那是另外一回事!
天下戰亂!
官渡城
陳書在拙身樓中迷茫的睜開雙眼,他看著遙遠的長安城,心中嘆了口氣。
這難道就是為什麼王莽會失敗的原因麼?
他還沒有看到這件事情的本質,更沒有看到支持那些劉氏諸王造反的人中都有什麼身影。
始建國二年,一個意料之中的人也加入了造反的陣容當中。
前太子,劉秀!
但劉氏諸王對此也沒有什麼別的看法,對於他們來說,在禮法上劉秀和他們已經是一樣的了。
為什麼?
因為哪怕王莽的這個皇位得來之不正,但先皇,也就是孝哀皇帝的皇位是來的正路啊!
孝慎皇帝在位的時候就立下詔書,並且將劉秀封為弘農王。
這麼一來,孝哀皇帝成了絕嗣的大宗,劉秀和他們這些諸王一樣,全都成了小宗!
一模一樣的身份,一模一樣的小宗。
誰比誰有資格?
更何況,這位弘農王雖然和陳氏交好,但是陳氏可沒有表示對這位的支持啊!
既然如此
讓開!我上我也行!
始建國三年,天下諸王動亂。
新朝皇帝王莽卻還沉醉於他的改革當中,並且開始強制推廣,新朝範圍內的一些郡守也好、縣令也好,甚至一些名門望族也好,紛紛開始在暗中支持這些造反的人。
其中,站在前太子、現弘農王身後的有三家大勢力。
其一,陰氏。
做官當為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的那個陰氏。
其二,郭氏。
豪門顯貴,真定王的外甥女郭聖通的那個郭。
其三,陳氏。
官渡陳氏。
不需要更多的修飾詞,只要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官渡」,就可以來修飾的那個陳氏。
甚至大部分的時候連「官渡」這兩個字都不必說。
這天下間,除卻官渡陳氏之外,其餘人誰敢自稱自己是「陳氏子弟」?
前兩個勢力大家都是知道的,因為被放在了明面上,但後面那股勢力所有人都不知道,甚至連陰氏以及郭氏都不知道。
因為陳沖幹了一件和當年陳簪纓一樣的事情,他隱姓埋名了。
陳氏並不想支持任何人,因為這一代的家主陳書是一個十分.平庸的人,他的平庸在平時意味著穩妥,在這種時候意味著會錯失良機。
但「天」佑陳氏。
雖然陳氏此代的家主是一個平庸的人,但陳氏的下一代家主,也是這一代家主的獨子卻不是平庸的人。
恰恰相反,陳沖十分聰慧。
或可比當年安國公。
始建國六年,兩年的時間足夠劉秀做一些事情了
比如將那些所謂的「清君側」的諸王勢力全都一一打散,然後吞併到自己的麾下,除卻劉氏之外的勢力也全部都被他誅殺。
至今為止,大漢天下就只剩下了兩股勢力。
其一,劉秀所領導的「清君側,復漢室」勢力。
其二,王莽所領導的「新朝」勢力。
天下江山,平分秋色。
始建國七年,王莽終於從他的改革中抬起了頭,好似剛剛看到這股興起的勢力一樣,準備大規模的開始「剿匪」。
是的。
王莽不承認這股勢力是劉氏復興的諸王,他將劉秀斥為「匪」。
始建國九年。
剿匪維持了兩年的時間,劉秀的勢力卻越來越龐大,甚至到了九年的時候,已經真的與王莽平分秋色。
昆陽
沙河之前
劉秀意氣風發,站在河邊。
手持長劍。
「大風起兮!」
他回頭,目光銳利:「提我三尺劍,平定篡漢賊!」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