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感言
凌晨24點要上架了,內心非常非常忐忑!
神豪文本來就很難寫,老套的劇情相信大家都不喜歡看,外面也多的是。
作者只能絞盡腦汁寫一些不一樣的。
但那樣寫起來又會很慢,很多資料要查,寫作速度遠比套路文要慢得多。
想寫一些國際博弈,融入神豪文中。
sto9.c🎺om最新最快的章節更新
但國際博弈本身就是爭議最大的話題。
有很多人親美,把愛國說成舔。這樣的人不在少數,生活中也經常遇到。網絡上更多。
美西方的遠程養殖技術,是真的發達。
很多人連狗糧都吃不到,但就是願意給他們美爹當賢子孝孫。
作者本可以順著他們的意思去寫,做到兩邊都不得罪。
但我就是想說真話!
揭穿美西方這些年撒的謊!
哪怕有一位讀者通過這本小說,了解到一些事情,那作者也值了。
這本書凌晨上架,肯定得爆更,爆更10000字!
後續更新看成績吧,超過預期就萬字連更!
一般的話,每天至少保持6000字更新。
……………………
……………………
……………………
下面的內容,是基於評論區和章節說爭議焦點,給出的解答和相關報導。
1.衛星作為現實里唯一的天基動能武器,很多讀者對此嗤之以鼻。
認為威力不如戰略飛彈,發射造價還那麼貴。
就這麼說吧,世界大國都在拼命發射衛星,有那錢多存兩枚飛彈不香嗎?
請看現實新聞:
1月7日,美國航天局(NASA)發布消息稱,一顆重兩噸多、已退役,在太空遨遊了近40年的地球輻射收支衛星(ERBS),將重返地球大氣層。
1月9日,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稱,這顆美國衛星殘骸可能墜落在半島。
為保證安全,當天中午韓國臨時禁止所有航班起飛,還向民眾發去災難預警簡訊。
據韓媒消息,為了應對美國衛星殘骸可能墜落在朝鮮半島的緊急情況,包括仁川、金浦機場在內,韓國所有機場的航班,被禁止起飛。
引發韓國緊張的ERBS衛星,是一顆被設計用來研究地球如何吸收和輻射太陽的能量,並對平流層臭氧、水蒸氣、二氧化氮和氣溶膠進行了測量的地球探測衛星,重2450公斤。
1984年10月5日,這顆衛星在挑戰者號太空梭上發射,原本計劃服役2年,但直到2005年10月14日才正式退役,是運行時間最長的航空器任務之一。
馬斯克衛星墜落更多,甚至發射失敗成批往下掉。
受地磁風暴影響,SpaceX發射的49顆星鏈衛星中有40顆墜落地球。
除了衛星,空間站也會掉下來。只不過和平時期,沒有人會把它們當做天基武器使用。
美國首個空間站「天空實驗室」(Skylab)於1973年發射升空,預計運行壽命為10年。
但之後在軌期間太陽活動處於高發年,由於多次地磁暴的累積效應,地球大氣層膨脹使得處於400公里近地軌道的天空實驗室飛行阻力加大,軌道迅速下降,1979年7月提前墜入大氣層。
衛星本身的作用,就已經讓世界大國趨之若鶩了。
它墜落後的破壞力,都是附加的。
很多噴子就抓住「天基動能武器」破壞力不行這點,對衛星各種嘲諷。
這是真不知道高解析度衛星、間諜衛星,在現實里的作用啊。
現在的衛星,精度能達到0.1厘米!
沒錯0.1厘米。
很多人都不信吧?
它在太空中觀測地面,跟人眼看近距離事物,沒任何區別。
這數據寫進書里,估計又有很多人會噴,說什麼作者自嗨,哪有這麼誇張。
其實不是誇張,而是沒相關報導,很多人根本不信。
2006年將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列入《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2006-2020年)》。
這是當年部署的16個重大專項之一。
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是正著手研發的新一代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實際上,「高分專項「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遙感技術項目。
包含至少7顆衛星和其他觀測平台,分別編號為「高分一號「到「高分七號「,它們都將在2020年前發射並投入使用。
「高分一號「為光學成像遙感衛星;「高分二號「也是光學遙感衛星,但全色和多光譜解析度都提高一倍,分別達到了1米全色和4米多光譜;
「高分三號「為1米解析度;「高分四號「為地球同步軌道上的光學衛星,全色解析度為50米;
「高分五號「不僅裝有高光譜相機,而且擁有多部大氣環境和成分探測設備,如可以間接測定PM2.5的氣溶膠探測儀;「高分六號「的載荷性能與「高分一號「相似;
「高分七號「則屬於高解析度空間立體測繪衛星。
「高分「系列衛星覆蓋了從全色、多光譜到高光譜,從光學到雷達,從太陽同步軌道到地球同步軌道等多種類型,構成了一個具有高空間解析度、高時間解析度和高光譜解析度能力的對地觀測系統。
高分三號,16年發射的衛星,解析度就達到了1米。
8年後的今天,猜猜該技術會達到多恐怖的清晰度。
衛星本身的作用價值,就已經很高了。加上太空空間有限,能發射的衛星數量總共只有那麼一點。
老化以後,還能作為天基動能武器,墜落地球形成戰略威懾。
在很多人認知里,天基武器就該毀天滅地,銷毀一座城池。毀滅不了的,最後只能砸一個坑,就是垃圾。
有這種想法的,只能說對軍事戰略的理解,還停留在武器威力上。
照這種想法,大國也不用發射衛星了,費那麼多錢幹嘛,全部造蘑菇不香嗎。
太空中的競爭,遠比很多人想像的要緊張。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是SpaceX旗下的全球衛星寬帶項目,是馬斯克於2015年提出的。
計劃在太空建起一個衛星網來提供覆蓋全球的網際網路服務,尤其是偏遠地區,預估需要的資金總額至少達到100億美元。
SpaceX計劃在2020年代中期之前在340公里(約7500顆),550公里(約1600顆),1150公里(約2800顆)三個軌道上部署近1.2萬顆衛星,最終形成一個巨大的「星座」。
但根據SpaceX在2019年10月提交給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的備案,SpaceX準備在1.2萬顆的基礎之上,再發射3萬顆衛星,最終總數達到驚人的4.2萬顆。
2018年2月22日,SpaceX在美國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成功發射了一枚「獵鷹9號」火箭,並將兩顆小型實驗通信衛星丁丁-a(Tintin-a)和丁丁-b(Tintin-b)送入軌道,星鏈計劃由此開啟。
2019年5月24日,SpaceX使用「獵鷹9號」火箭成功將星鏈首批60顆衛星送入軌道。從此之後,星鏈衛星的數量便快速增加。
由於SpaceX獵鷹火箭的相對低成本和強大運力,星鏈衛星可以頻繁發射,一次可以將幾十顆衛星送上太空,最高紀錄達到了一箭143星。
截止到2022年1月,成功發射的總數已超過2000顆。正式運行1469顆,占全球在軌運行衛星總數30%,另有272顆正在進入運行軌道,絕對稱得上一家獨大。
美國麻薩諸塞大學太空科技中心研究人員統計,自1957年蘇聯發射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以來,發射的所有衛星總數也只有約8000顆。
SpaceX計劃發射的4.2萬顆「星鏈」衛星是人類發射衛星總數的約五倍。
2019年接受記者採訪時,馬斯克估算,全球的網際網路連通每年能創造1萬億美元收入,「星鏈」計劃或能拿下其中的3%到5%。
這意味著「星鏈」計劃每年能帶來500億美元收入。目前SpaceX的估值已達到1000億美元。
隨著航天活動的日益頻繁,近地空間正變得越來越擁擠。
目前在太空中運行的人造衛星僅有5000顆左右,但太空飛行器接近事件已層出不窮。
未來隨著衛星發射數量的激增,尤其是隨著SpaceX建設總數為4.2萬顆衛星星座的推進,太空交通安全問題將進一步凸顯。
這就好比路上的車多了,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一定會增加。
早在2009年就發生了人類歷史上首起衛星相撞的事件。
2月10日,美國1997年發射的銥星33與俄羅斯1993年發射的Cosmos 2251衛星在西伯利亞800公里上空相撞。
碰撞產生了大量碎片,俄羅斯稱這個碎片雲可能存在一萬年。
2021年年底,一塊衛星殘骸碎片與韓國阿里郎3號衛星的距離最近一度只有62米。最終,衛星緊急升高軌道才躲過一劫。
美國「太空」網站去年8月的衛星碰撞評估數據顯示,星鏈衛星每周都會發生1600次接近事件,幾乎是每周總事件數的一半;
除去星鏈衛星彼此間的接近,其中有500次都是星鏈和其他太空飛行器的接近,甚至包括二者在小於1公里的距離之間飛過的情況。
而這還只是星鏈計劃只有少部分衛星在軌的情況,一旦1.2萬顆衛星全部部署完成,90%的空間接近事件都將與星鏈有關。
就連NASA也在質疑星鏈計劃。2月8日,NASA致信FCC,對SpaceX的第二代星鏈計劃(Starlink Gen2,部署約3萬顆衛星)表示擔憂。
稱此舉可能會導致近地軌道嚴重擁堵,增加衛星碰撞的風險,且將導致安全發射窗口越來越小,進而干擾NASA的科技活動。
NASA強調,希望謹慎部署第二代星鏈系統,對當前發射窗口可用性進行分析比較,以證明星鏈衛星發射增加不會顯著影響未來NASA的發射任務,支持航天飛行安全和太空環境的長期可持續性。
為此NASA也開始提前布局,去年和SpaceX簽署了聯合太空飛行安全協議。該協議的焦點包括NASA太空飛行器和SpaceX星鏈衛星之間的避讓問題。
協議要求SpaceX對任何靠近國際空間站或NASA太空飛行器的星鏈衛星實施機動,NASA不做機動。
整個星鏈系統事實上處於一種不斷調整姿態和軌道的過程中,這種不透明的狀態也對其他國家的太空飛行器構成嚴重的安全隱患,可能會對其他國家的太空飛行器造成大量的近距離接近,甚至是碰撞的危險。
此外,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們擔心,以星鏈衛星如此龐大的規模,無論是在軌衛星發生危險靠近,還是退役衛星失控,一旦它們造成太空碰撞事故,很可能引起連鎖反應,產生的太空碎片將橫掃近地軌道。
值得注意的是,絕大部分的人類太空飛行器都在近地軌道運行,包括國際空間站和中國空間站(軌道高度通常在300-400公里)。星鏈衛星失控的潛在威脅之大,可見一斑。
根據美國軍方於2020年5月同SpaceX簽署的協議,美軍要求在未來3年時間內使用星鏈服務。而在2020年10月,SpaceX拿下為美軍打造飛彈跟蹤衛星合同之時,美國媒體更是直言:「星鏈不再只是用於寬帶服務。」更何況,SpaceX的部分發射場就建在美軍的范登堡空軍基地內。
SpaceX同美國軍方的聯手,以及「星鏈」的快速擴張勢頭,正引起越來越多的擔憂,恐會引發新一輪「星球大戰」。
第一,一旦目前已獲批的1.2萬顆星鏈衛星發射到位後,它就會在近地軌道築起一道屏障,其他國家的火箭要確定發射窗口,就要和SpaceX商量和協調,否則就可能相撞。如果在戰時,掌握這項話語權的SpaceX就相當於對敵方實行「太空封鎖」。
第二,以往每顆高軌衛星的成本動輒十億美元,由於其高價值和數量少,使得動能反衛星武器獲得了極大的性價比優勢。例如,美國GPS系統只有24顆衛星,一旦以低成本的動能武器實施攻擊,將癱瘓美國的全球導航定位和授時通信系統,對美軍的全球兵力部署和多域聯合作戰造成致命打擊。而星鏈的衛星多達上萬顆,能讓動能武器的優勢不復存在。並且一旦硬殺傷擊毀若干衛星,就會產生大量碎片,其影響是任何國家都難以接受的。
第三,目前星鏈衛星上搭載的是通信設備,未來也可以搭載各類軍用觀測設備,對於全球主要地區,可實現全方位、全天候偵察監視,且具有成本低、數量多、覆蓋面廣、重訪周期短、識別率高等優點,這必將大大提升美國對地面移動物體和太空目標的監控能力。
第四,未來星鏈或將代替GPS,成為美軍下一代「可靠導航定位與授時」的首選。測試結果顯示,「星鏈」衛星的傳輸速率在100Mbps以上,精度在1米以內,信號強度是GPS的10倍以上,具備更強的抗干擾能力。目前,美軍使用高軌道衛星通信存在250毫秒的延遲傳輸,而星鏈衛星可提供25毫秒的延遲速度,實現實時通信,並在各類武器平台交換數據。
這就是太空存在的威脅。
衛星不掉到頭上,很多人當然會認為它沒用。甚至還大肆嘲諷。
但等到某天,真的幾千上萬顆衛星,不受控制的往下掉。
到了那時,躲都來不及躲。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