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崇禎之元末分禎
第378章 崇禎之元末分禎
確定俸祿制定規則之後,這次會議也就算結束了,軍事方面敲定了賞賜和撫恤標準,另外還差浙東的布防,軍隊的整編,來年的戰略布置沒定,不過這都是武院內部的事,不用拿到會上來說。
s⛅to9.com最新最快的章節更新
民政方面,確定了新鈔的發行方案,稅收標準,編戶齊民,恢復生產,準備春耕,以及制定官員俸祿的思路。
到最後魯錦又特意提了下營造司,現在常遇春已經打到了涇縣,開設第二個冶鐵基地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魯錦決定,讓營造司掌司許濟川在過完年的初五之後,從廬州鐵廠帶技術骨幹渡江,開始籌備當塗鐵廠,涇宣煤礦,儘快把甲冑的產量提升上來。
製造方面,建康的印鈔廠也要擴大規模,儘快儲備更多的新鈔,計劃從來年三月或五月開始正式投放,具體看到時的新鈔印製數量。
另外也是留出時間,讓新附之地儘快編戶齊民,抽丁組建內衛軍,劃分鎮級行政單位,籌辦各地的供銷社站點,然後才好發行新鈔。
還有一個重點建設項目,是建康的龍灣造船廠,由汪大淵主持,這個得等方國珍把台州的那些造船工匠送來,才能加快造船速度。
以及淮揚和浙東的各處鹽場重建,目前以恢復生產為主,等生產恢復後,明年再進行技術升級,今後煮鹽不再使用木柴,一律改用煤炭,節省木材資源,然後開設曬鹽技術試點,技術成熟後進行推廣。
各項政策,魯錦抓總戰略和解決思路,再由下面的人補充完善。
比如財戶司主事周禎提議,關於供銷社售賣的鹽鐵,為了減少管理難度,節省行政成本,鎮級供銷社只提供零售服務,並且實施限購政策,以免有人故意擠兌。
如果有商賈想大批量兌換新鈔,比如用金銀銅錢兌換新鈔,或是想用新鈔批發大量鹽鐵,可以到府級的供銷社總部進行兌換和批發,每個府設一個點,商賈需要先到縣裡開介紹信,才能到府城兌換大量現金和批發鹽鐵,並要說明用途或銷售區域,方便事後追查去向,這項提議也得到了大家的同意。
會議結束後,大家開始各自忙碌,魯錦又特意交代,馬上過年了,現在給軍隊發賞賜和撫恤肯定是來不及了,但那也要先把賞賜計劃下發通知到各軍,讓士卒樂呵樂呵,安撫軍隊的情緒。
另外按照實物直接發放回家,鈔票徵詢士兵個人意願的原則,如果他們願意直接給家裡,就連同賞賜實物一起發到家裡,如果他們想要申請現金,也可以等新鈔印出來直接發到前線交給他們本人。
具體的發放方式,陣亡烈士的撫恤實物和金錢,由當地所在縣衙的知縣、縣丞、主簿,三人中必須有一人到場,當地所在駐軍或內衛軍,必須出一名軍官到場,代表軍政兩界一起慰問,排場搞大一點,親自將撫恤發到家屬手中,讓家屬按手印確保收到。
給予陣亡通知書,並發給烈士證書,另賜予《忠烈柱石》牌匾一面,哪怕烈士家裡窮的沒有房子,你就是立兩根木棍,也得給我把牌匾掛上!
烈士家屬有困難的,要在村里組織幫扶小組,對家屬進行幫扶,如果有人欺負烈屬的,可以到縣衙告官,縣裡推諉不管的,直接到駐軍或內衛軍衙門告狀,走軍隊系統上報省軍區的都指揮使,到時候知縣就等著倒霉吧,收拾不死你。
當然,如果有烈士家屬仗勢欺壓鄉里的,知縣也不用慣著,不過涉及軍屬的案子,必須聯合駐軍訓導官一起辦案,到時候就讓你知道軍事法庭和民事法庭的區別,別等著用軍法收拾你。
除了賞賜之外,其他有特殊立功表現的將士,家裡賜予《功勳卓越》牌匾一面;傷殘退伍士卒,家裡賜予《堅貞勇士》牌匾一面;普通士卒發給喜報和一塊《光榮之家》的木榜。
這東西古已有之,唐朝時叫閥閱,是門口的兩根柱子,左邊的閥上寫功勳,右邊的閱上寫歷任什麼官職,不過這些門閥後來都被黃巢給殺完了
再往後又改成了牌坊,尤其是明清兩朝,特別愛弄這東西,地方上出了個烈婦都得上報中央,然後由國家財政撥款在當地建個貞節牌坊,以做表彰,除此之外還有什麼狀元牌坊,進士牌坊之類的。
但是軍隊的人數太多,都搞牌坊成本太高,乾脆發塊牌匾掛起來,以此增強士兵的榮譽感,另外也是個護身符,有小偷小摸,或是想要欺負軍屬的,看到牌匾他也得想一想自己能不能惹得起。
會後的第二天,至正十二年臘月二十七,魯錦早上從王府出門,拎著挎包,裡面裝著充電寶和手機,步行到帥府上班。
自從渡江之後,他讓張溫把那輛車從廬州拉過來,魯錦就在想著如何給手機充電的事,他需要用手機上的離線地圖軟體,確定世界各地的詳細經緯度坐標,來繪製精確的海圖,但是之前一直苦於無法充電而沒開工。
起初他是想把車上自帶的發電機拆下來改成手搖的,但車就一輛,如果拆掉就太可惜了,恐怕再也沒辦法裝回去,但是想要發電,要麼自製化學電池,要麼得找到一個永磁電機,後來他又把車上的設備翻了個底朝天,最後還真被他找到了,就是之前花了一百多買的多功能電動充氣泵,給輪胎打氣用的。
這玩意上面有個永磁電機,還自帶小電瓶,不僅能用來充氣,還能給汽車當備用電源,主電瓶沒電的時候,可以用這東西當備用電源重新啟動發動機,魯錦研究了一下,決定把車留著,然後把氣泵拆了。
把這個永磁電機安裝到一架古代腳踏紡車上面,通過人力腳踏紡車帶動電機旋轉,給上面的自帶電瓶充電,重新獲得了源源不斷的電力,這下他的電子工具可算全都復活了。
臨近年底,建康城裡人來人往,百姓雖然沒什麼錢,但年總是要過的,都在置辦各類年貨。
魯錦帶著幾個侍衛走在街上,突然聽到一個小販的叫賣聲,「桃符嘞,今年新桃做的春符嘞,相公要買一塊嗎?」
「給我來一塊。」
魯錦聽著聲音有些耳熟,循聲望去,發現買桃符的居然是在編通史的那個陳遇,陳遇本就是建康本地人,他買這玩意倒也不奇怪,不過魯錦還是挺好奇的,因為他沒見過桃符長什麼樣,於是就走到前面等著他。
等陳遇走過一個路口,看到魯錦後頓時愣了一下,「大帥?」
「嗯,中行先生在買桃符?」
「是啊。」陳遇有點不明白魯錦是什麼意思。
魯錦伸手接過來看看,發現這玩意上面寫著『辭舊迎春,福星高照』八個字,頓時好奇道,「這就是桃符,沒有用紙寫的嗎?」
陳遇立刻反應過來,想起了魯錦自稱海外歸來的身份,可能是不懂現在的習俗?於是當即介紹道。
「是有用紙寫的,稱作『春貼紙』,大帥有所不知,宋代以前,紙張價格還較為貴重,自宋代改良造紙技藝,有了更多材料造紙後,這紙價才逐漸便宜了起來,到了百姓也願使用的地步,尤其是便宜的竹紙,便是前宋才有的,這春貼紙也是宋末才開始出現,不過大抵還是用桃符的多些。
「不過臣聽說杭州那邊有年獸傳說,稱這年獸畏懼紅色,杭州這些年已有改用紅紙寫春符的了。」
魯錦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其實他不知道的是,年獸傳說就是在元末明初這個時間段開始流行的,至於用紅紙寫春聯,那還是朱元璋一力推廣的
老朱真是影響力巨大,後世許多的習慣都出自他手,包括從宋朝的團茶變成後來直接沖泡茶葉的喝茶方法,都是朱元璋推廣的習慣。
陳遇好奇問道,「大帥是想找紅色的春貼紙?」
魯錦點點頭,「是有這個想法,不過我只是想買些紅紙來自己寫。」
於是當即轉頭對身邊的小跟班李定邦交代道,「定邦,去幫我買些紅紙來,多買一些。」
「是!」
陳遇也來了興趣,「大帥要寫什麼?聽說杭州那邊也有時興在春符上寫詩詞的,大帥可是要填詞一首?」
「不,我要寫對聯。」
一行人邊說邊走,很快到了元帥府,李定邦也買來了紅紙,魯錦當即揮毫潑墨,寫下『春雷叱吒蠲垢穢,甘露氤氳潤飢鱗』的對聯,橫批:春回大地。
寫完讓人貼在帥府大門上,頓時引得路過的讀書人駐足品評。
「這聯寫的妙啊,不知出自誰人之手,這春雷叱吒是說義軍起事,蠲垢穢說的不就是驅逐韃虜嗎,還有這甘露氤氳潤飢鱗,分明是在說大帥的德政在拯救萬民啊,春回大地,則是說胡虜殘暴統治下的凜冬已然離去,我漢家江山要迎回她原來的主人了!好聯,好句!我要把這句抄下來,貼到自家門上去。」
「同去同去」
與此同時,和建康這邊的欣欣向榮,帥府文武都在為來年的事業而忙碌不同,殘暴的大元則是在看不到頭的窮途末路上狂飆突進,絲毫不見回頭的跡象,就像魯錦的對聯里即將遠去的凜冬一般,比原歷史上提早了一年多,至正十二年的年底最後兩天,脫脫被罷相了
事情的起因還要從浙東廉訪使董守愨的那封奏疏說起。
冬月二十五,楊璟率第一集團軍主力打下蘇州後,盤踞在嘉興的浙東省府大員們倉惶逃竄,平章定定跑去了紹興,董守愨則是跑去了慶元路,並且給元順帝上了一封奏疏,參了定定他們一本。
說他們無能,擋不住魯錦麾下的紅巾,現在眼看著敵軍兩路並進,浙東八路之地馬上就要不保了,這是愧對朝廷,他還順便把魯錦的那封檄文給夾了進去,派人走海路送去大都。
這封奏疏在海上漂了將近大半個月,終於在臘月十五送到了大都,帶著元順帝開銀趴的寵臣哈麻,拿到這封奏疏後,頓時如獲至寶,聯手奇皇后開始向元順帝告狀,讓他罷免脫脫的丞相之位。
之前就說過,這兩人是脫脫的政敵,哈麻是想把脫脫趕走,自己好取而代之,奇皇后則是想獲得宰相的支持,立自己那個高麗血統的兒子做大元太子,但脫脫一直不同意。
於是兩人結為政治同盟,只要把脫脫搞掉,哈麻上位,就能支持奇皇后立太子。
只是兩人之前一直沒什麼理由,這下浙東的淪陷,導致漕糧徹底沒了來源,淮揚地區的淪陷,導致朝廷的鹽稅銳減,而脫脫去攻打徐州又進展緩慢,打了一個月,一座城也沒打下來,再加上魯錦在檄文里寫的那句誅心之言,『阻立東宮藏禍心』,三項迭加,足夠將脫脫置於死地了!
哈麻立刻給元順帝擺事實,講道理。
陛下你看啊,脫脫這個人好大喜功,淨沒事找事,修宋金遼三國史書是他主持的,然後他給自己加了個主編,成了他的功勞。
修完史書還不算,脫脫為了給自己攬功,不顧群臣的反對,執意開河治水,結果為了治水籌集經費,濫發寶鈔,還惹出紅巾之禍,如今國家反賊遍地,可都是他搞出來的。
惹出紅巾之後,他又沒能力平亂,年初他讓自己的弟弟也先領三十萬大軍去征討劉福通,結果畏敵不前,被劉福通抓住機會打了個全軍覆沒,三十萬大軍就剩一萬回去。
按說也先犯了那麼大的錯,應該依法處置吧,結果脫脫還包庇他的弟弟,誰敢說也先一句壞話,輕則丟官,重則殺頭,權臣之態盡顯。
如今他親率數十萬大軍去征討紅巾,出兵兩月不僅一座城沒打下來,還眼睜睜看著廬州賊攻占了江浙和淮揚,朝廷的糧食和鹽稅一下全沒了,這都是脫脫的錯,陛下你可不能對此賊姑息,趕快將他罷相吧,不然再讓脫脫這麼折騰下去,大元就完啦!
陛下你看看江浙反賊寫的檄文吧,反賊都在裡面把陛下罵成什麼樣了,而且連反賊都看出了這脫脫有不軌之心。
奇皇后也在給哈麻助攻,哭得梨花帶雨的給小鐵鍋吹枕頭風,說脫脫阻立東宮,一直不讓陛下立太子,安的什麼居心路人皆知,你看這不是連反賊都知道了,在檄文里說他有篡位之心,有這樣的權臣當道,國家怎麼能不亡呢。
而元順帝呢,他對手下的態度,就跟對待廁所的衛生紙一樣,用完就殺。
你可千萬不要把他當成被權臣操控的白蓮花,小鐵鍋實際上是一個特別擅長借力打力的人。
當初他剛登基的時候,還是權臣伯顏一手遮天,元順帝這皇帝當的,就跟吉祥物差不多,任人擺布,但是有一天,看不下自己叔叔惡行的脫脫突然找到小鐵鍋,說咱們一起把伯顏趕走吧,這樣陛下就能親政了,小鐵鍋立刻同意了這個計劃,和脫脫一起搞了個大元版的高平陵之變,趁著伯顏外出打獵,控制了大都,把城門關上不讓他進來,然後將伯顏流放到崖山。
整個事件中,小鐵鍋好像都沒做什麼,他只是答應了脫脫的建議,利用脫脫就輕鬆趕走了伯顏,實現了自己的奪權親政。
如果你問元順帝對脫脫是什麼態度,脫脫和伯顏實際上沒什麼本質的區別,這叔侄倆在小鐵鍋眼裡一個屌樣,都是權臣罷了。
不過脫脫到底是助他親政的人,你要說一點感情沒有那也不是,如果這次脫脫只是沒打贏徐州,那他也不至於廢了脫脫,可魯錦接連攻占了淮揚和江浙,這他就不能忍了,那可是朕的錢!朕的糧食!這下全沒了
那丟了江浙和淮揚,小鐵鍋就能如此果斷的廢掉脫脫嗎?還真能。
如果單說元順帝,很多人可能不了解他是個什麼樣的人,但如果熟悉明末歷史的,應該知道崇禎吧,崇禎一朝總共十幾年,內閣重臣被他換了一茬又一茬,不是罷官就是死,要麼就是蹲在詔獄,幾乎沒一個好下場的。
都說崇禎刻薄寡恩,小鐵鍋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元順帝在位期間,除了前兩任的伯顏和脫脫,這兩人下課之後,他就好像自暴自棄了一樣,接連走馬觀花似的換了二十多任丞相,一直到他被趕到塞北草原,直到他死,更是累計殺了五百多個一品大員,且從無悔意,殺的那叫一個心安理得
《庚申外史》原文裡是這麼說的,「庚申帝豈優柔不斷者哉?!自至正改元以來,凡權臣赫赫跋扈有重名者,皆死於其手,前後至殺一品大官者,凡五百餘人,皆出指顧之間,而未嘗有悔殺之意,然則竟以何者而失天下?曰:由其陰毒故也!」
由此可以看出,小鐵鍋並非優柔寡斷之輩,相反,他還是個十分果斷之人,這點從他當年能果斷相信脫脫,發動政變將伯顏趕走就能看出來,如果是個優柔寡斷之輩,政變這種要命的大事,誰不得仔細考慮一陣子?
小鐵鍋就不考慮,他直接干!
一生殺了五百多個一品大員,還從無悔意,更是將他的陰狠毒辣,刻薄寡恩體現到了極致,這樣的一個人,他怎麼可能對脫脫手軟?
如果說丟失了淮陽和江浙的糧食稅收,還不足以令他將脫脫置於死地的話,那魯錦檄文里那句『阻立東宮藏禍心』,就成了對脫脫的一記暴擊。
元順帝從小就活在伯顏的陰影下,他受夠了權臣的擺布,尤其是伯顏之前那幾個權臣,更是膽大包天到行廢立皇帝之舉,也正是因為有這些權臣,元朝皇帝才在短短時間內換的那麼勤快,反而是對權臣毫不手軟的小鐵鍋,成了活的最久的元朝皇帝。
他對權臣這倆字都已經有PDST了,現在連反賊都說脫脫不讓立太子是沒安好心,那他究竟想幹什麼?
脫脫這人既不愛錢又不愛女人,那他究竟想要什麼呢?權?可他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了啊!難道他也想廢立皇帝,當司馬懿?
既然如此,那就去你的吧,再也不用回來了,元順帝直接一紙聖旨,將脫脫流放到了雲南騰衝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