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第238章 黎洲的重要性

第238章 黎洲的重要性

  第238章 黎洲的重要性

  答應了汪大淵的請求,魯錦當即轉身拿起抹布,將黑板上的地圖直接擦去。

  此舉頓時看的汪大淵一愣,「誒,主公這是?」

  魯錦指指自己的腦袋,「輿圖皆在我的腦海之中,隨時可以再畫出來,而且這圖也是我隨手胡畫的,並不精準,無法用於航海導航,想要繪製出精準的輿圖,必須得用尺規才行。」

  

  「原來如此。」汪大淵恍然大悟。

  等擦完了黑板,魯錦又轉身看向三人再次警告道。

  「這副世界輿圖,以及黎洲之事,出了這個門,未經我的允許,絕不許透露給任何人,哪怕是你們的父母妻兒也不可。」

  汪大淵皺了皺眉,「這是為何,再說主公欲遣在下前往黎洲,此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根本難以隱瞞,必然會被人所知的。」

  魯錦卻道,「我剛才給你們說的黎洲情況,你們還記得嗎?」

  三人都是點了點頭,畢竟魯錦剛講完,怎麼可能忘得那麼快。

  魯錦則是繼續道,「黎洲地廣數萬里,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北黎洲全是野人部落,連一個城邦小國都沒有,中黎洲倒是有幾個城邦小國,國民也不過只有數萬口,且愚昧落後野蠻,只需三千甲士,便可輕易橫掃黎洲。

  「然而這樣的一片大陸,卻不為外人所知,現在全天下知道黎洲之事的,除了我,就只有你們三人了,這簡直就是天賜的無主之地。」

  「.」

  聽到魯錦這麼說,三人都是愣了愣,互相看了一眼,汪大淵才道,「大帥想要將黎洲納入我中國版圖?」

  「對,難道不可以嗎?」魯錦很乾脆的點頭承認道。

  根據魯錦的描述,黎洲地廣數萬里,卻無一個強國,又不為外人所知,那就不會有別的國家跟中國爭搶,的確是可以輕易占領,他們好像確實找不到理由反駁,可是.

  汪大淵當即提出疑問,「可是黎洲離我中國有數萬里之遙,就算能輕易占領,可朝廷如何管轄?」

  魯錦擺擺手,「你先不要管那些,我想說的是,你有沒有想過土地、糧食和人口問題,周公之時,所謂的華夏不過是關隴、商洛、山西三地而已,主糧是粟米,人口不過二三百萬。

  「隨後周天子分封諸侯,諸侯攜國人奔赴四方,篳路藍縷,拓荒墾殖,化夷為夏,至東周末期,華夏人口才破千萬。

  「到秦漢時,因為有了石磨,讓麥子更加易食,小麥得以在北方推廣,南方也廣種稻米,再加上天下一統,不再有列國紛爭,人口得以穩定繁衍,兩漢巔峰時期,我華夏人口已突破六千萬大關。


  「至盛唐時,中國主糧相對漢朝並無變化,但開墾了更多土地,江南得到極大的開發,蘇杭、揚州便是在唐朝興起,當時長安所食之糧,也多是從江南運去的,至此,我華夏人口終於達到九千萬,但距離破億還差臨門一腳。

  「及至前宋,前宋雖只有大半江山,靖康之後更是偏安江南,但從占城引進了早熟稻種,南方溫暖之地甚至可以一年兩熟,我華夏人口終於破億,前宋巔峰時期人口大概有一億三千萬左右。

  「蒙元入主中原後,倒行逆施,在我漢人耕種之地到處退耕還牧,再加上每每屠城,和近些年的天災人禍,現如今全國人口也只有八千多萬而已。

  「那麼我現在給你們出一個問題,如果新朝能夠一統九州,將韃子逐往塞外,在沒有新糧種的情況下,就拿前宋做例子,你們覺得九州之地能養多少人口?」

  魯錦這一套分析下來,頓時讓三人耳目一新,他們還真沒研究過中國曆朝歷代土地、主糧和人口關係的問題,現在聽到魯錦的分析,三人想了想,孟智方當即給出一個武斷的答案。

  「前宋偏安江南,只有半壁江山,可按大帥的說法,前宋因為有占城稻,可以一年兩熟,人口有一億三千萬,若能一統九州,按土地翻倍來算,那九州應該能養二億六千萬人左右。」

  汪大淵卻反駁道,「北方不能種雙季稻,能養活的人口應該不比江南,我看兩億應當是比較合理的。」

  魯錦點點頭,「大差不差,若是只有九州之地,人口達到兩億二三千萬應該問題不大,若是再占了遼東之地,人口應該能輕鬆突破三億。

  「那麼現在又有一個新問題,當今天下,種雙季稻,畝產最高的是浙東太湖周邊地區,畝產能達到五六百斤,假設就按這個來算,若是煥章先生把我所說的玉米、馬鈴薯、密薯,這些畝產千斤的糧種弄回來,我華夏子民人口會增至多少?」

  「這」三人聞言想了想,頓時被這個可能驚到了。

  孟智方猶豫道,「要是只算長城以內的關內之地,土地面積不變,糧食畝產再翻一倍,那人口也跟著翻倍,豈不是就有了四到六億人口?!」

  這個數字說出來,三人都是跟著嚇了一跳,他們雖然不知道魯錦統計的各朝人口數字是從哪來的,但以他們對魯錦做事嚴謹的態度,這個數字恐怕不會有假。

  那要是按照魯錦這麼推演下去,在高產糧種的加持下,人口還真的可能達到這個恐怖的數字。

  魯錦又點點頭,隨即又道。

  「大差不差,若是只有關內之地,四五億人口還是有的,如果能將遼東的肥沃之土也盡納入版圖,那人口應當能輕鬆達到六七億上下。

  「智方是我學生中算經學的最好的,應當知道,數字的基數越大,那增長比例不變的情況下,增長的速度也會呈幾何式爆發性增長。


  「六億人口,就算男女各一半,三億婦女,再去掉一半老弱,便是一億五千萬的育齡女子,就算這些女人並非一直生子,算三成吧,那一年新生的人口也有五千萬,再減去每年老斃亡故的人口,就按一年死兩千萬計,每年也有三千萬人口的淨增長速度。

  「一年生一個秦漢,三年生一個盛唐,四年生一個前宋,而且隨著人口的增長,當基數變成八九億的時候,速度還會再次加快,因為參加生育的女子更多了,一年淨增長五千萬人口,我看也有可能。

  「那麼問題來了,你們覺得需要多少糧食才能養活那麼多人口?若是土地不夠用了呢?」

  汪大淵三人都聽傻了,全都張著大嘴,活像是被雷打過的蛤蟆。

  人口滋生,在儒家的觀念里一直是太平盛世的象徵,因為只有內外無戰事,沒有天災人禍,糧食連年豐收才會有這樣的情況,難道這還不是盛世嗎?

  可他們還從未想過有一天會遇到,因為人口太多,增長速度太快,導致土地和糧食不夠吃這樣的問題,尤其是魯錦描述的,一年生一個秦漢,三年生一個盛唐,四年生一個前宋,這種增長速度聽起來實在太過恐怖。

  可是,你還偏偏挑不出什麼毛病,根本無從反駁,因為魯錦的推導邏輯十分嚴謹。

  按照土地面積和糧食產量,只要天下太平,甚至有些天災的情況下,人口也必然會增長到六七億的地步,然後再按照魯錦給出的那個數學模型,男女各一半,再去掉不能生育的老弱,所有適齡生育女子,只算三成在生孩子的情況下,一年也能生出幾千萬人口,這聽起來非常合理啊,你根本挑不出毛病,怎麼反駁?

  可未來如果真的按魯錦所說的發展下去,那人口無節制的繁衍下去,人類最終豈非會自己滅亡

  汪大淵想到此處,不由得打了個寒顫,「這,這這這,主公的這種說法實在太過聳人聽聞。」

  魯錦攤了攤手,「難道我算的不對嗎?不是先生剛剛說的,九州能養兩億人口嗎,那有了畝產千斤的糧種,人口再翻一番有何問題,有六億人口的話,一年生幾千萬,又有何問題?」

  汪大淵想要反駁,但根本找不到理由,於是只能反問道,「那按主公所說,若是一直這樣繁衍下去,天下之人最終豈非會走向滅亡?」

  魯錦當即正色道,「人類會不會滅亡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如果繼續讓儒家治理天下,不等人類毀滅的那天,儒家和儒家治理的天下就會率先毀滅,國家會亡,但華夏之人不會,炎黃子孫不會。

  「為何?因為以儒家的本事,根本就養不起我說的那麼多人口,就算你帶回來高產良種,當人口達到五億左右的時候,百姓就會因為土地貧瘠,糧食不夠吃而產生饑荒,天災會殺死大量的人口,百姓養不起孩子,會把剛生下來的嬰兒溺死,然後餓的快死之人會聚眾造反,推翻這個餵不飽他們的國家。


  「你覺得我說的對嗎?中國曆朝歷代,凡大一統的王朝,無外敵之患者,最終無不因為國內饑荒,饑民造反而國滅。」

  汪大淵皺著眉,似乎聽出了點魯錦的意思,「那依主公所說,若不用儒家治天下,就能超脫這個結局嗎?

  「自秦漢以來,歷朝歷代興衰更替,周不過七百餘年,秦隋皆二世而亡,兩漢合起來有四百年,強如盛唐也不到三百年國祚,不過是天數有變,神器更易罷了,即使不用儒家,我看也不一定能夠超脫。」

  「屁的天數有變,儒家自己沒本事就說沒本事,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切勿把自己的過錯歸咎於老天,天可不替儒家背這口黑鍋,孔夫子更不屑有這樣的徒子徒孫,毫無擔當。」魯錦當即罵道。

  汪大淵聽的眼皮直跳,反問道,「難道在下說的不對?」

  魯錦轉身回到黑板前面敲了敲,又說道,「我公輸氏長於工匠技藝,先祖公輸般更是被奉為百工之祖,這你們都知道吧?」

  三人都點了點頭。

  魯錦又道,「那我們就從工匠技藝,或者說,從科技的角度去看看歷史,我按科技的發展程度,將人類社會大抵劃分成這麼幾個階段,上古之時,人們不會冶金,就連炎黃之時,用的也是石器和木器,然否?」

  「然也。」汪大淵點了點頭,這個他倒是能夠理解,也是承認的。

  魯錦繼續說道,「石器時代之後,是陶器時代,人們掌握了火焰的使用,陶器之後是青銅時代,乃銅鉛錫所融合金,古人稱為吉金,自漢朝才正式進入鐵器時代,然後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往後兩千年再沒有進步,然否?」

  汪大淵聞言又皺眉道,「鐵器之後再無進步,這在下承認,可這跟儒家有何關係?」

  魯錦這時突然道。

  「我們還是說回黎洲,就按上面這種科技劃分,你們知道黎洲處於哪個時代嗎?」

  「哪個時代?」俞通淵好奇道。

  魯錦敲了敲黑板,「石器時代,這幫蚩尤後裔自從九州遷徙到黎洲後,一直被困在了石器時代里,數千年來,他們竟還不會造車,亦不會冶煉銅鐵,至今仍如上古之時一般,雖不至於僅僅狩獵採集,也會耕作莊稼,但其農業技藝,也頂多處在炎黃那個時代,你想想,他們連耕牛和鐵犁都沒有,又能有多先進呢?」

  三人聽到此處都驚了,「黎洲竟如此落後?」

  魯錦點點頭,「這便是我剛才為何說,只需三千甲士便能橫掃黎洲的原因,他們沒有耕牛,更沒有馬匹,沒有馬匹便沒有騎兵,不會冶煉銅鐵,就不會造金屬兵器和甲冑,就這樣一群沒有鐵甲,還在用骨簇石矛的蠻夷,我看通淵領一千甲士就能將那瑪雅滅國。」


  「.」

  俞通淵一陣無語,打這樣的對手,就算贏了也沒什麼值得驕傲的啊

  魯錦這時又道,「回到剛才的問題,人口滋生,科技牢籠,還有黎洲,這三個問題需要一起看。

  「你們可知,我每每讀起史書,看到的中國便和那黎洲一般無二,只不過黎洲被困在石器時代,數千年不曾進步,儒家治理下的中國又何嘗不是如此,被困在鐵器時代,數千年不曾前進一步?」

  汪大淵聽到魯錦這樣說,當即又想反駁,魯錦卻壓了壓手讓他先不要說,而是繼續道。

  「煥章先生剛才問我,人口滋生問題,若不用儒家治理,便能超脫這個結局嗎?我說能,起碼我公輸氏就可以。

  「若讓我治國,首先這黎洲我便要納入版圖,數萬里沃野,既是天賜無主之物,明明有能力,為何不去拿。

  「天與弗取,必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現在能取而不取,日後被他人發現,先占了去,二三百年之後,若讓後人知道,他們會把咱們從墳里拖出來鞭屍的!當初為何不把這些土地留給子孫後代?

  「再說技術問題,我最喜歡前宋程子的那首詩,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這首詩放在儒家身上,我看也是一樣的,當今之中國,只讓我聞到一股腐爛的惡臭,臭氣熏天,臭不可聞。

  「自漢武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愈發不思進取,千年前的儒家,尚且知道將百家中的精華吸收進儒家,自己使用,可如今,我只看到固步自封。

  「便說農耕稼穡之術吧,數千年來,儒家可有長進,可有研究?」

  汪大淵之前還不知道從哪裡反駁,現在聽到魯錦提起農業技術,當即反駁道,「怎麼沒有,遠的有齊民要術,近的本朝便有《農桑輯要》和《王禎農書》兩部著作,難道這不算長進和研究嗎?」

  「呵——」魯錦嗤笑一聲,「就這?世分陰陽,分天地,分晝夜,人分男女,禽獸分雌雄,可草木也分公母,稻麥也分雌雄,先秦農家都知道的東西,當今的儒生可有人知曉嗎?農桑輯要那樣的東西,也配叫研究?

  「所以說儒家沒本事,就不要說什麼天命,若是當初沒有罷黜百家,農家依然存在,說不定今日早就培育出畝產數千斤的稻麥了,你儒家做不到的事情,可不代表別家也做不到。」

  汪大淵頓時瞪大了眼睛。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