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1章 詔封
第1371章 詔封
洪氏沒進來前,袁熙就知道她的來意,果然洪氏進來,說得知劉氏的屍體不日便到鄴城,而她作為袁尚的遺孀,有迎接安葬劉氏屍體的責任,所以請求跟著一起回去鄴城。
對於洪氏的處境,袁熙也是頗為唏噓,彼時袁尚死前,說只要洪氏能找到願意過繼給袁尚這這一支的孩子,就可以改嫁。
之後洪氏逃出鄴城,來到了薊城,託庇在袁氏宅邸中,她期間也努力尋找過袁氏宗族子弟,但彼時袁氏經過數次戰亂後人丁零落,延續自家香火都成問題,更不用說過繼給別人了。
更何況要是過繼,肯定是比現在的家族情況強,而袁尚這一支全滅,袁尚本人又是白身,遠不如袁隗袁基這種三公之位的,誰願意將孩子過繼給已經完全沒有任何資源的家族?
加上洪氏一個孤身女子,也要受到背後洪家的做法制約,洪家覺得改嫁有辱門楣,也有害怕袁熙的成分在裡面,故而竟然是讓洪氏蹉跎了七八年之久,最後也沒有個說法。
袁熙這些年忙於戰事,而且礙於身份,也不好深度介入此事,中間和洪氏也見過些面,但每次徵求洪氏意見,洪氏都說自己無事,袁熙無奈,也只得任其去了。
想看更多精彩章節,請訪問𝙨𝙩𝙤9.𝙘𝙤𝙢
如今他突然記起,自己上次見到洪氏,已經是兩年多前了,不由心裡也有愧疚,說道:「你的事情,是我疏忽了。」
「吾弟於子嗣的遺願,本是我這個家主份內之事,卻落到你這個女子身上,實在不該,這件事情,以後由我來做,你就放下擔子吧。」
「你回鄴城我倒是不反對,但劉氏屍體收殮入藏,也不可能由你來主持,我便一併安排了。」
洪氏聽了,就要俯身謝恩,袁熙止住她道:「都是一家人,不要這麼生分。」
「今日我便召集族人,商議過繼之事,明日舉行儀式,後日讓其跟你去鄴城。」
「本初公這一支人丁雖然零落,但公路公那支,我記得還有幾家有些庶子。」
「對了,這些年我外人都封王了,反而顯甫的侯位卻一直沒有舍適機會詔令,今日我便一併做了。」
洪氏聽了,趕緊拜謝,袁熙嘆道:「想想也真是令人唏噓,顯甫雖然初時糊塗,但最後據守鄴城,大節無虧,只可惜英年早逝,既然他有遺言,你也不用這麼委屈自己了。」
洪氏咬著嘴唇,低聲道:「妾現在也挺好。」
袁熙摸不清洪氏想法,說道:「一切都隨你,什麼時候想好了,做好了改嫁的準備,我幫你出嫁妝。」
洪氏神情複雜地拜謝離開,袁熙便叫過孫禮,讓其召集城內的袁氏分支家主前來,他自己則是攤開帛書,親寫給袁尚追封侯位的詔書。
杜夫人卻是全程目睹了一切,她在一旁磨墨的時候,忍不住道:「洪夫人在這裡寄住了這麼多年,陛下難道真的看不出洪氏的心思?」
袁熙頭也不抬,「什麼心思,我不知道。」
杜夫人被氣笑了,「陛下怎麼稱帝之後,膽子反而不如當年做使君的時候了?」
「陛下是在裝傻吧?」
袁熙停下筆,抬頭望著杜夫人,嘆道:「朕坐到這個位置上,就等於是天下表率,有些事情私下可以,但明面上卻是做不得,甚至都不能想。」
杜夫人低聲道:「陛下是不是把自己束縛的太緊了?」
「這兩漢幾十位天子,從史書上看,哪有陛下這麼謹小慎微的?」
「相反陛下戰場上卻是勇猛精進,一往直前,仿佛判若兩人呢。」
袁熙托起杜夫人下巴,「只是戰場上?」
杜夫人臉紅了起來,嗔怪道:「陛下,你這是逃避回答了吧?」
袁熙收回手,撓了撓頭,嘆:「朕不敢不小心啊。」
「畢竟兩漢天子,稱得上合格的還不到一半,我要是任意妄為,留下身後罵名還是其次,但要是有些錯誤做法讓人競相仿效,那天下可就亂了。」
杜夫人撇著嘴道:「怎麼妾總覺得,陛下是在自我欺騙呢?」
「妾不也是改嫁的,陛下不也是沒有在乎過?」
「陛下口上說怕的是世人非議謀奪弟妻,但這事從名分上來說很正當吧,而且這些年過去了,還真有人在乎嗎?」
此時袁熙已經寫完詔書,出聲道:「先這樣吧,有些事情明知道沒錯,但還是很難去做的。」
「人生在世,即使是天子,也不能為所欲為,不然若是開了這個頭,我遲早也會變成那些恣意妄為的。」
杜夫人不再說話,她心道雖然陛下說了這麼多,但怎麼總覺得,他還有些沒有說出來的理由呢?
袁熙辦事效率很高,次日他劉追封袁熙為忠友侯,並從袁術一支的族人里選出了個孩子過繼給了袁尚,讓其承襲了爵位,交給洪氏教養。
諸事做完,袁熙便準備動身了,臨走前他找到田豫,說道:「國讓平定三韓高句麗,居功甚偉,足可以封王了。」
「國讓要不要回鄴城受封?」
田豫聽了,搖頭道:「陛下休提此事,異姓王是為了那些異族藩王準備的,我只是陛下一名部將而已。」
「如今邊地還未平定,中鮮卑雖然散了,但東西先輩各懷心思,未必將來不會為禍,豫願為陛下前驅,守好北境。」
袁熙深為感動,握著田豫的手道:「若無國讓兄等相助,朕斷然不會有今日之局面。」
「天下相爭,有為私利者,有為天下者,大家不得已性命相博,很多才幹高絕之士,卻未必能走到最後。」
「我們這些活下來的,只能繼續走下去,平定天下,實現他們的願望,這樣九泉之下,他們也許可以瞑目了吧。」
「既然國讓無意於此,便暫時鎮守遼西,整合烏桓和東鮮卑部族。」
「我這次去,可能不會馬上回來,畢竟接下的,是和曹魏之間的恩怨了。」
田豫告辭出來,心道換做十年前自己初遇陛下時候,怎麼也不會想到,能在短短時間內走到這種地步吧。
他突然想起了當初在易京戰死的田楷,心情更為複雜。
族兄你若是泉下有知,是否能看到今日之天下,和當年是不是變了很多呢?
如今薊城的街道,也已經和十年前完全不同了,田豫走在路上,望著臉上洋溢著歡笑的人們,其中不止有漢人,還有為數不少的烏桓人,南匈奴人,或者高句麗人。
田豫久居北地,對於各族面孔很是熟悉,所以他一眼看過去,就能辨認出大概出自哪裡。
而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先前靠頭髮衣物辨認的辦法,已經行不通了了,因為這些人留的髮髻,以身上穿的衣服,已經和漢人無異,但從外表打扮,已經是非常難以分清了。
袁熙推進漢地大一統,其中一個要求便是漢人衣冠,雖然並不是強制性的,但外族想要融入進來,想要子孫後代被當做漢人,自然不可能還秉持著先前的生活習慣。
這幾年來,隨著融合速度加快,越來越多的異族人士,開始學習漢字,甚至成為官吏為晉國效力,薊城已經真正變成了一座融合各族的城市,而且在不久的將來,它將會迎接更多慕名而來的人們。
田豫禁不住看上天邊,長長出了一口氣,族兄,當年你讓我替你看看天下會變成什麼樣子的,今天我替你看到了,以後我還會替你看下去,看看這個天下,到底會變得如何精彩。
袁熙還是如期啟程,車隊先船後車,然後又上了船,如今幽州冀州之間打通了幾座河流要道,有了可以運送馬車的大船,趕路速度快了數倍,在袁熙尋找出瀝青礦,找到大規模生產瀝青的方法之前,水路還是最為便捷安穩的趕路方式。
袁熙行駕趕到鄴城的時候,時間已經到了深秋,天下的戰事,也幾乎因為迎接冬天的到來而暫時停止。
雖然先前袁熙讓諸葛亮回鄴城一趟,但諸葛亮確實是因為事情耽誤了,所以才至今呆在雒陽,預計一個月才能回來。
袁熙看著諸葛亮送來的信,才明白涼州那邊發生了災荒,很多涼州兵逃跑變成了流寇,這些人多是流竄到了司隸地區劫掠,已經嚴重影響了雒陽周邊的安定,諸葛亮看著年前也拿不下長安了,便暫時退到雒陽,以平定局勢為主。
魏國那邊自然對此也是樂見其成,他們對涼州叛軍也是頭疼不已,因為這上百年間,涼州兵是北地三州之中最為桀驁不馴,最為難管的。
雖然馬超韓遂名義上代表涼州歸順了魏國,但說到底他們只是涼州大大小小百十個軍頭中的其中兩個,其他勢力都是割據一方的土皇帝,只是因為實力暫時不如馬超韓遂而選擇歸附而已。
但他們一直都在虎視眈眈馬超韓遂的位置,等兩人勢力變弱,便取而代之,這便是東漢十三州中最為麻煩的涼州,甚至其在這二十年間引起的麻煩,超過了其他十二州的總和。
而先前馬超韓遂本就不和,袁熙又找人用計離間兩人關係,分別給了兩人些真真假假的證據,讓兩人互相猜疑指證,在這種防範心理下,兩人對涼州的掌控大大減弱,從而在晉魏交戰中,很多涼州豪強出工不出力,甚或私底下縱容私兵劫掠,以至於釀成了如今的涼州賊寇蜂起。
對此馬超韓遂自然是不管的,他們早已經習慣這種行為,但諸葛亮卻不行,他以雒陽為中心構建的後勤線受到到了不少影響,於是便讓軍隊後撤掃蕩,將涼州流寇逼回涼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