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決議
「多好的一片土地啊!」
站在夏首一處高樓的宋丹,看著前方滔滔不絕的長江之水衝出巫峽,攜帶大量泥沙形成廣袤肥沃的江漢平原。
情不自禁的感嘆出聲。
宋丹和宋淵一樣,同為宋國低級士族。
但不同的是,宋淵一切行動都是以極強的信念為中心,那就是執行闡教第二次集結定下的目標——九州弘法。
而宋丹則是被闡學豐富深奧的博學吸引,努力學習農學。
被宋淵說服來到郢都。
見識到這片土地蘊含的足以改變天下局勢的巨大潛力。
而開發出這種潛力的將是他宋丹。
如何不激動。
🎈sto9.com最新最快的章節更新
旁邊的宋淵卻無他這般興奮,反而神情凝重的注視著長江的下游。
這時宋丹又說話了:「史載,成湯不敬天子,豫益交惡。
天子始封諸侯於江漢,華人沿著長江來到平原,但主要是開發江南。
武王克商後,楚國人從北方沿著漢江,來到江北,與湘贛爭地多年。
想不到時過境遷。
吳楚之戰後,吳國勝利卻在幾十年後被越國所滅,其勝利果實被天府華人摘取,竟然讓巴國人占據了這片土地。
現如今,我們這些商人後裔宋人,又要帶著一群泗水諸國的奴隸,幫助巴公奪權。
你不覺得天意弄人嗎?」
宋淵無法理解他的樂觀是從何而來。
這還沒成功呢,就先感慨上了。
宋丹見他不理自己,也不惱,而是興致勃勃的比劃著名對岸的土地,繼續嘀咕著這裡要疏通溝渠,那裡要填平,仿佛阡陌良田,無數村邑的繁榮景象將隨著他手指的比劃,就出現在長江兩岸。
不多時,宋淵猛的前傾身子,望著長江的下游,幾個船帆的影子越來越大。
當這支船隊靠岸後,幾千奴隸被押送著上岸。
後面幾隻船則是貨物。
宋淵吸了口氣,登登登的下樓。
讓屬下去接恰。
不多時。
幾位商人打扮的士子來到靜室。
待看清其中一人相貌,宋淵瞳孔一縮,和宋丹一起行弟子禮。
「弟子宋淵,宋丹見過上師!」
來人正是豫州闡社五大教士之一的李歸。
李歸還禮後,雙方坐下後。
宋丹是樂觀,所以關心的問:「上師以身犯險,是來安排政變的嗎?」
而宋淵是更理智,知道政變的風險,以為商丘那邊不支持他們的行動,特意派一位教士級別的長者來勸說他放棄,所以少有的表露出一絲急切的問道:「闡社同意政變嗎?」
李歸知道宋淵心急,從懷中拿出一張黑色板牘,宋淵倆人那是闡社的決議。
不管是何結果,倆人必須服從。
於是連忙正身靜聽。
就聽李歸拿著板牘,肅聲念道:「經豫州闡社第十二次公議決定:同意宋淵的計劃!
豫州闡社所有門人以完成本次公議為最先目標。
命令李歸前往郢都,協助郢都闡社完成政變,輔佐巴公嘉掌權,為變法做準備。」
宋淵大喜,拱手道:「弟子接令!」
李歸將板牘給他們觀看。
宋丹對宋淵笑道:「我就說商丘那邊一定會同意的。」
宋淵連連點頭道:「是啊,我以為即便同意,也不會形成公議。
想不到五位上師會這麼重視。」
李歸想起當日情景。
五位教士,就他一人沒有舉手,其他三人都舉手了。
眼見大勢已去,卻聽大高出聲道:「我們的教義是什麼?」
眾人道:「人人平等,無有等差。」
「第二次集結的決議是什麼?」
「九州弘法。」
大高分析道:「我們豫州闡社建立已經五十年了,也才在七八萬人的薛國完成變法。
但是完成變法就高枕無憂了嗎?
變法後的薛國依然是周邊齊魯越巴眼中的肥肉。
而巴國不僅人口是薛國的近百倍,其地理又是何等重要。
西可進天府秦國,西略三晉,南控荊州,東到大海。
這樣的大國,一旦在我們闡學的領導下完成變法,天下的局勢會怎麼變化?
這還不足以冒險一試嗎?」
「剛才小高說宋淵他們沒有時間,在清除江漢貴族後,掌控他們人力物力。
其實就是說缺少能識字,能管理的人才。
如果動員整個豫州闡社的教生,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
李歸思考道:「我們在薛國有大量的教生,但是語言不同啊。」
大高道:「只要有等差,就不可能鐵板一塊。
巴國江漢就沒有因為身份而不得重用的士子?
我相信我們帶頭打破血緣對官職的壟斷,提拔他們。
依然頑固的拒絕我們的是極少數,更多的是會幫助我們快速控制江漢。」
這樣一來,成功的概率確實大了很多。
短暫的沉默後,下達了剛才的決議。
又商議謀劃後,從商丘與薛國抽調一百二十名闡生,以商隊混入郢都。
又有五十名闡生帶著五百教民混入奴隸中。
宋淵聽後,將計劃和盤托出。
政變的前提是有一個核心團體,執定詳細而周密的計劃。
這次政變的策劃團體基本都是以宋淵為核心的闡學門人。
然後是必不可少的武力。
已經通過為楠嘉修建別宮,將淮南的奴隸集中到郢都附近。
但是他們大部分都是外國人,即便政變成功,在沒有本土勢力的支持下,也是不能長久的。
而闡社意識到了,所以要將本土勢力,屬於底層貴族的士族引入新的政權,壯大變法的根基。
李歸沉聲道:「如今文武兼備,須儘快尋個日子將諸位大臣聚集到一起!」
宋淵回道:「放心吧,弟子已經尋了個好日子,就在七天後。」
七天後有一場盛大的祭祀,可以光明正大的將所有大臣聚集在一起。
天子祭天,各州之王祭本州名山大川,如周王祭黃河泰山。
而諸侯祭本國之山川,一山二川,或者二山一川,又稱三望。
巴公屬天子之臣,與周王同等。
本職是負責祭祀文山(白帝城)的文帝廟。
而楚國本來祭祀祝融,後又僭越祭祀長江之神奇相。
巴國吞併楚國,一為了安撫楚國之民,二者入了荊州,所以在每年春季最後一天祭祀奇相,又稱江祭,也不算僭越。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