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9章 互助發展
第2139章 互助發展
想看更多精彩章節,請訪問s🌸to9.com
「他們通曉經書,品行端正,能宣傳教化的法令!」
「我推動學宮之事,看似給諸多人免除了徭役,但這些學生學業有成後也帶來了政令通達!」
郡守府中,文翁給鎮元神君親自辦『節』時,也極為努力推薦著自己在蜀郡教化的成果。
他又不時回應張學舟一些疑問之處。
「說來這還需要感謝你!」
「感謝我?」
「你可記得太平堰!」
「記得!」
「那太平堰魚嘴處除了蛇害,河水灌入蒲陽,這些原本乾涸的區域土地變良田,我們蜀郡新增耕種的肥沃田地近二十萬畝,有了可種植的肥沃田地,你所提及的諸多矛盾迎刃而解!」
「原來如此!」
「這完全能彌補免徭役帶來的損失!」
經濟發展才有基礎培養人才,同時,人才培養了又會有力促進經濟發展。
短短數年,蜀郡城從難於推動學宮之事,進而轉化到諸多人嚮往學文識字。
張學舟和鎮元神君所疑惑之處也在於此,讀書帶來的回報率太長久,如果吃不飽穿不暖幾乎沒可能產生讀書的條件,而文翁則是在不斷尋求推動學文識字時正好打破了禁錮,從而具備了相應的基礎,從而導致蜀郡民風在不到十年就發生了巨大變化。
赤色聯盟國在過往也是如此,數十年前的文盲率高得嚇人,但在基因大爆炸後,不斷豐衣足食下帶來了文化方面的不斷發展,甚至到了極卷的程度。
毫不客氣地說,如果時光迴轉三十年,甚至只需要二十年,諸多學府畢業生都有足夠資格成為高端人才。
而蜀郡城當下的情況類似於赤色聯盟國某個階段。
這是在有限的條件下達成社會生產力更高的發展特徵,哪怕張學舟也只剩下稱讚。
時代或許會禁錮很多人,但也有一些人不斷向前開闢,在不斷失敗時也會帶來成功的經驗。
張學舟連聲讚嘆,又不斷追溯著蜀郡城變化的源頭。
文翁郡守則是時不時介紹,又時不時進行推薦。
半晌,文翁郡守臉色不免一白,看向張學舟的目光都有了不同。
得益於太平堰開鑿分流帶來的大量良田,文翁郡守走通了教化之路,但其他郡縣難有蜀郡這種條件,想要重複蜀郡文風道路的難度顯然會極高,一如他數年前那樣尷尬。
張學舟還不曾開口拒絕,文翁就很清楚學宮推廣的困難。
但蜀郡不是漢王朝境內第一富有的地區,有大量地區不適合做學宮的推廣,但也必然存在部分富裕地區擁有這種推廣的資格。
朝廷政令少有針對一縣一郡之地,而是會為了保持公平推向所有掌控的郡縣,難於做到區分對待。
哪怕張學舟通過了這類學風建設的措施,又有當朝陛下同意,推動學宮之事也必然落到一地雞毛。
「想做一些事情真的很難」文翁心情沉重道。
「時機不會不來,只是早與晚的區別」張學舟安慰道:「您不必憂心,只要陛下能看到你在蜀郡城帶來的成效,陛下哪怕是遇到困難也會儘可能去解決!」
「您這麼說……這是?」
「我會向陛下舉薦,至於什麼時候舉薦則難於擔保,什麼時候事成也無法擔保,但我會儘可能在這方面進行推動。」張學舟沒擔保也沒直接應下事,但他給出了一個承諾。
朝廷之事不是腦袋一熱血就能推動進行,而是需要結合天時地利人和,才能讓一道政令發揮出最佳的效果。
每個年代的情況不一樣,所動用的策略就會有不同。
『學宮』很好,可以產生大量人才,但這隻有在一定經濟的情況下才能正常推動。
張學舟並非愣頭小年輕,他經歷的諸多事情極為複雜,遠遠超出了他正常年齡應該承受的內容,張學舟也清楚該如何做事。
「陛下那邊較為缺年輕的人才」張學舟提醒道:「文郡守有機會可以向長安城送幾批人過去,若有部分人可以揭榜進入朝廷,這也能讓朝廷看到蜀郡的人傑地靈!」
「送幾批人……這送到長安城的花銷不少啊!」
張學舟的答覆讓文翁郡守滿意,他也很清楚張學舟只能做到這種程度。
而等到張學舟提出一個建議,這讓文翁郡守來回思索。
蜀郡是大漢王朝的蜀郡,蜀郡的人才前往長安城是一件好事,他並不會敝帚自珍,也不會因此產生愛惜羽毛不舍人才之舉,但長安城的消費讓文翁郡守都沒念頭。
一兩個蜀郡人前去長安城沒效果,十個八個也不夠大氣,沒數十上百人的規模壓根引發不了重視。
但數十上百人奔赴長安城的路費不少,這些人在長安城每日消耗的錢財極高,文翁郡守只是稍作計算,只覺腦殼都疼了起來。
「我得想想辦法!」
張學舟無法擔保什麼時候舉薦,也沒法擔保事情是否能成,這顯然需要助力。
而張學舟這個建議就是助力。
只有彼此配合才能水到渠成,而不是一方發力推動,另一方在原地等待。
文翁郡守為官多年,他哪能不清楚這種道理,而且他也很清楚張學舟給出了一個最有效的建議,至於能不能推動則反過來要看文翁郡守自身的執行力。
他來來回回走動,只覺蜀郡的示範必須先行,才能不至於空口說白話,也不至於事情漫漫而無期限推動。
董仲舒當年前來蜀郡城調查便花了三個月,而回歸長安城則近乎半年。
當然,董仲舒此前來蜀郡也沒幹成什麼事。
事情在時間來來回回的磨蹭中過掉,也就再也沒了下文。
若張學舟在朝廷舉薦,朝廷又派人前來調查,再到文翁郡守證明,又到核查的官員再度回朝廷敘說,而後等待朝廷政策出爐,這其中來來回回的時間會非常漫長。
哪怕一切的事情順利,事情拖拖拉拉至少也是數年後,若這中間產生某些阻攔的因素,那又不知需要等到何年何月。
相較於原地等待,主動出擊確實是一個好主意。
當然,這需要解決錢財方面的消耗問題,而且這會是一筆較大的開資。
張學舟給文翁郡守提供了一個極為重要的消息,那便是新帝那邊缺乏人才,而且新帝會較為喜歡有能力的年輕人。
這個消息非常重要,文翁郡守向朝廷舉薦時不會再舉薦老年人,而是會偏向於中青代。
但這個消息也帶來了十足的緊迫感,一朝君王不可能一直缺乏人才,他只有迅速推動才有可能讓蜀郡的年輕人們趕上這波快車。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