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再好一點
此時距離李崇義上次與李世民交談後已經過了七八日,李崇義每日除了前往宮中和李承乾一起上課外,也招募了不少匠人,令其前去趙家村幫忙。這幾日馬周來匯報過幾次製鹽的進度,今日馬周讓人帶來消息說作坊已經建成了。於是李崇義便準備叫上自己的大股東李承乾前去參觀一番,也順便讓李承乾看看他身上名為太子的擔子有多重,省的天天像個缺心眼的小孩一樣天天鬧自己。
李崇義領著李承乾來到了趙家村,此時李承乾臉上還是一臉興奮,他還以為自己這個堂哥善心大髮帶自己出去玩。
獲取最新章節更新,請訪問
李承乾自然是不好帶出來的,不過李崇義對先生們說什麼帶太子體察民情,讓太子感受民生艱苦後,先生們態度就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欣然答應了此事。當然,必要的護衛還是很多的。
趙家村此時還是如同之前一般荒蕪,破敗,只是在鹽礦旁搭建了一個簡易的作坊。
李崇義帶著李承乾一眾人走進了作坊中,馬周對了李崇義行禮後就說:「明公作坊大抵已經建完了,人手也招募的差不多了,管兩頓飯就能幹一天。」
「這般便宜...我去看看。」李崇義說罷便拉著李承乾前去那一旁的簡易大棚中。
說是大棚,其實也就是幾根木頭撐著幾塊布,就跟存放鹽的倉庫一般簡陋,而在其中就有很多衣不蔽體的人們各自蹲在角落。
李承乾一進來便皺眉,顯然這裡的氣味有些讓人不適。
李崇義有些說不出話來,掃視了幾眼便看見個熟面孔,於是他揮手,示意趙四上前來。
李崇義見到他先問:「你阿耶怎麼樣了?不照顧你阿耶來這幹嘛?」
趙四好像有些反應不過來,半晌才回道:「我阿耶現在能下床了,多謝恩公!」同時對著李崇義重重磕了個頭。
李崇義看了看趙四,又看了看縮在角落的眾人,沒有多說什麼便出去了。
李承乾有些疑惑,於是開口問李崇義:「他們怎麼看著這般..蠢笨。」李承乾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說道。
「這就是百姓啊,殿下。」李崇義有些感慨的說道,他此刻心情突然有些沉重,這長安城附近的百姓生活便如此艱難,離長安更遠的呢百姓呢...
「百姓?百姓都是他們這樣的嗎」李承乾皺起了白白胖胖的小臉。
不知為何,李崇義看著李承乾的臉便想起趙四那張黢黑的臉龐,隨即他搖了搖頭,對著李承乾說道:「殿下記得陛下前些日子說的『君為舟,民為水』嗎,『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他們便是我大唐的水。」李世民終於還是盯上了孔老二,雖說提早了幾年,但他還是將此句話給占為己有。
李承乾點了點頭,那天他老師特意給他講了一整天的孟子,聽的他有些頭疼。但是他不太喜歡這些看上去有些蠢笨的百姓。
李崇義看了看李承乾,沒在說什麼,光憑言語便能讓一個養在深宮之中的孩子知道百姓的不易太過困難了,不如潛移默化的用事實去讓李承乾認識到百姓的力量和他們微不足道的祈求。
李承乾和李崇義在馬周的安排下吃了頓不太好吃的午餐,期間李承乾隨行的宦官想要喝止李崇義這種行為,卻被李承乾給攔了下來。
飯後,李崇義寫了一些規章制度,讓馬周去告知所有做工的人。
片刻後,空曠的作坊旁中站了百來個村民,大多都是衣衫襤褸,遠遠看過去好像丐幫集合。
馬周站在他們中間,手中拿著李崇義寫的規章制度,大聲宣講。李崇義只是簡單的要求他們每日要喝開水,隔一日便洗一次澡;同時讓馬周嚴格執行,每日檢查,若是有人沒做到的便扣工錢。沒辦法,這個時代根本沒有所謂的衛生觀念,這麼多人住在一個簡單的棚子,又不通風,簡直就是細菌的培養皿。
而李崇義在旁越看心裡越沉重,貞觀之治?為何這些百姓還穿的像乞丐一般,當下他便吩咐身旁的李四:「交代下去,一人再做一件新衣,要快,」
李四有些猶豫,但還是點了點頭;跑到馬周旁邊耳語幾句;只見馬周說出每人一件新衣時,有些吵鬧的人群仿佛被人按下了靜音鍵,突然,趙四便向李崇義他們這邊衝來。
趙四之所以來做工的原因也很簡單,家裡快沒糧了...
趙四本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戶孩子,身材瘦小,皮膚黢黑,如同每一個農戶家的孩子一般。要說有什麼不同的話,可能他比一般的小孩子更慘一點?趙四出生的時候,他母親便因為生下他大出血死了,而自己父親也就是一個普通的農戶,再加上趙家村這貧瘠的田地,對於趙四來說飢餓是常有的事,對趙四來說餓的頭暈還算好,這是常有的事只要忍一忍就好,只要別餓得身體動不了就好,他見過村子裡的人,那種感覺好像自己肚子裡有一團火在燒,燒的他直不起身子....
可自從他遇到李崇義後,他的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先是自己的父親被他救了,後面又開了這個所謂的工廠,他不懂是工廠做什麼的,他只知道來這裡能吃飽飯,還有工錢拿。這裡管事的馬先生也心善,知道自己父親受了傷,還讓自己帶點糧食回去給父親吃,現在自家縣男還要發新衣,新衣是什麼樣子他不懂,只聽村子李的嬸嬸說她們出嫁的時候才會出現這個詞語。
就在趙四即將衝到李崇義他們身前時,身旁的太子護衛當即大聲喝止:「止步!」
趙四聽了也不在前進,當即跪下磕頭:「謝過縣男賜衣!謝過縣男賜衣!」
他的額頭與地面緊緊的貼在一起,磕頭的聲音不大,卻令李崇義覺得有些刺耳。
半晌李崇義才反應過來,笑著說了句:「好好做工!」
李崇義覺得既然都說貞觀之治是盛世,那便讓它再好一點,再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