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琉球內附
第497章 琉球內附
朱由檢的命令下到理藩院,引來了理藩院官員的第一次反對。
雖說理藩院建立時朱由檢就明確規定可以用中旨管轄,但是對理藩院的大臣,他仍要表示尊重。
在黃立極、孔貞運等人提出意見後,朱由檢召見理藩院官員,讓他們闡述理由。
很少在朝堂上發出聲音的黃立極,這次鼓起膽子道:
「陛下,當今之患在建虜,而非在於日本。」
「幕府藐視大明,遣使斥責也就是了,何必耗費兵力?」
「若是安東和韓王藩國、江陵公國、寧遠伯國以及朝鮮的船兵全部用於日本,十面張網之策,又由誰來實施?」
「臣以為當暫且放置此癬疥之疾,專心對付建虜。」
孔貞運同樣說道:
「日本縱然有錯,朝廷也需要先禮後兵。」
「太祖定日本為不征之國,不可輕易興兵。」
執掌外藩部的張鼐、周永春兩人,同樣是這個想法
四人的態度如此一致,也難怪壯著膽子反對此事。
朱由檢因為前世的影響、還有鄭氏告狀帶來的怒氣,此時也有些壓下去了,開始思索此時征伐日本是不是值得。
雖然他有心把這個國度征服,以免遺禍後世。但是此時大明最大的敵人是建虜,這點一定要分清。
在黃立極和孔貞運闡述理由後,他已經傾向於採納兩人意見。
但是收回前旨有損顏面,不懲治一下日本他也不甘心。所以他詢問道:
「江戶幕府和平戶藩藐視朝廷,竟敢扣押朝廷冊封的誥命夫人。」
「如果不加處置,其他國家學去了怎麼辦?」
「難道讓大明的官員,在外要擔心自身安危?」
黃立極和孔貞運聞言,同樣覺得棘手。
誥命夫人再怎麼說,都有著朝廷冊封的品級,她們雖不是朝廷的正式官員,卻也是朝廷制度的一份子。
對她們的保護不力,就是在侵犯所有官員的利益。黃立極、孔貞運兩人,在這點上也要拿出態度來。
思索之後,孔貞運道:
「臣在上月接見琉球來使,琉球國王尚豐,第四次請求冊封。」
「臣聽其言國中消息,頗受日本薩摩藩欺凌。」
「臣以為可遣使冊封琉球國王,幫助其驅逐薩摩藩。」
這件事讓朱由檢頗感興趣,詢問道:
「為何尚豐要四次請求冊封?」
「前三次朝廷為何不同意?」
孔貞運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
「冊封藩國需要封舟,至少需要三年時間打造,耗資頗為巨大。」
「朝廷以前拿不出這筆開支,所以就把此事拖了下來。」
「現在下旨冊封,當能在三年後出行。」
這是一個策略,也是拖延時間的陽謀。
朱由檢頗不滿意,斥責道:
「就為了一個臉面,耗巨資建造封舟不說,還影響朝廷和琉球的交往。」
「以致薩摩藩侵犯琉球,讓琉球和大明的宗藩關係受動搖。」
「難道理藩院就沒想過,改變冊封制度,加強對琉球的干涉能力?」
黃立極和孔貞運聞言默然,他們都還沒有顧得上這件事。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黃立極現在的主要職責是首輔,孔貞運這個協理院事,兼任的是內藩部部長。
琉球屬於外藩,並不歸他管轄。他能接見琉球使者,從使者那裡打探到被薩摩藩欺凌的消息,已經是勇於任事,沒有故意推諉。
朱由檢斥責之後,想起如今執掌外藩部的是張鼐和周永春,不應該怪罪孔貞運。
他一邊惱怒這兩人不好好做事,一邊又詢問道:
「琉球地狹人少,又頗受薩摩藩欺凌。」
「他們想沒想過內附,成為大明內藩?」
「這樣冊封的禮節就能順勢變化,不用耗費巨資建造華而不實的封舟。」
黃立極等人面面相覷,都沒有想過這一點。
在思索一番之後,黃立極向經常有奇思妙想的皇帝道:
「琉球國同樣是不征之國,朝廷不當征討。」
朱由檢擺了擺手,說道:
「琉球若主動內附,怎麼能說是征討呢?」
「你們和琉球使者商議一下,問問琉球國內的態度。」
「朕打算拿出一個侯爵或者伯爵冊封琉球國王,再拿出十個左右子爵男爵冊封琉球宗室和權貴。」
「爭取讓每個琉球貴族分封一個島嶼,抵禦薩摩藩入侵。」
「內附之後,琉球暫歸福建巡撫管轄,海軍派艦隊協助琉球防禦。」
三言兩語定下琉球內附的政策,似乎已下定了決心。
黃立極和孔貞運等人聽到這番話,心裡的感受就是如此。
琉球國王連薩摩藩的侵襲都擋不住,可見不是個強勢的君主。
大明讓琉球主動內附,當今琉球國王多半不會反對。
更別說皇帝以子爵、男爵拉攏琉球權貴,讓他們分封島嶼做領主。這些人就更不會反對了,反而會積極擁護。
定下這件事後,朱由檢感覺已教訓了日本,把它南侵的道路鎖住。才半遮半掩地收回了前命,下令道:
「日本之事,也劃歸安東都護府監管。」
「著令安東巡撫洪承疇,全權負責此事。」
「如果與日本交涉、如何幫韓王開闢北海島封地,由洪承疇全權負責。」
「但是第一要務,仍是對付建虜。」
「對日本的警告,不能影響朝廷對建虜的攻略。」
黃立極和孔貞運等人聞言,這才心滿意足,擬定旨意後帶了出去。
此次理藩院發出的反對聲音,就是他們這些理藩院大臣擁有更大權力的開始。
縱然皇帝能對理藩院的事務獨斷專行,也需要考慮大臣的意見。
這會讓他們在朝野更受讚譽,更顯出他們的能力。
朱由檢其實也不是不知道這一點,但是錯了就是錯了,他不是一個不接受勸諫的皇帝。
而且理藩院大臣就是幫皇帝處理藩國事務的,讓他們查漏補缺,也是應有之事。
只要自己這個皇帝死死把握住中旨不放,就能掌握理藩院的權力。
黃立極和孔貞運等人的態度,也讓他感覺掌握對外事務的處理權非常有必要。
完全由文官掌握的話,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交涉,能不動兵就不動兵,這和當前的殖民時代根本背道而馳,完全不適應時代。
所以,他打算派一些貴族和武官加入理藩院,在理藩院培養出強硬派。
這個人選還沒定好,所以外藩部和外交部長,仍要繼續空缺。
好在這兩個部現在也沒多少事務,協理院事的孔貞運,完全能照顧過來。
——
命令下達之後,孔貞運很快和琉球使者商談內附之事。
琉球使者聽到這個消息後,可謂驚喜交集。
事實上,琉球受薩摩藩的侵擾,遠比他向孔貞運透露的嚴重。
琉球早在二十年前就被薩摩藩擊敗,被迫向其朝貢。琉球國王人選,都要受薩摩藩主幹涉。
這些他以前不敢說,如今在聽到大明有意讓琉球內附後,才哭著道了出來。請大明主持公道,把琉球從薩摩藩解救出來。
孔貞運聽到這些,一時義憤填膺。
他實在沒有想到日本的膽子這麼大,區區一個薩摩藩,就讓琉球朝貢。甚至連琉球國王的人選,都有膽量干涉。
這是對宗藩關係的極大破壞,大明若不拿出態度,如何還維持天下秩序。
所以他很快就帶著琉球使者覲見皇帝,說明這個新情況。請求海軍出兵,幫琉球驅逐薩摩藩。
朱由檢聽聞此事,同樣極為生氣。
但是他這時對日本的怒氣已經壓了下去,聽從孔貞運的勸諫把精力用於建虜。
所以在思索之後,沒答應孔貞運發兵的請求,而是下達命令道:
「鄭芝龍不是想要出兵嗎?」
「朕就如他所願,讓他出兵琉球,完全驅逐薩摩藩。」
「若是成功,朕允許他擇取一個島嶼做領主,多封一個子爵。」
「其他人若有立功者,同樣可封爵位。」
把這件事交給了鄭芝龍,打算靠他的力量驅逐薩摩藩。
至於所謂的付出,則是子男爵位,同時把鄭家的力量,放在琉球牽制本土勢力。
對琉球國王的冊封,同樣也定了下來。
因為此時的琉球國王太弱勢,還需要大明幫助,所以侯爵是沒有的,只能被冊封為伯爵。
以後的外藩琉球王國,就變成了內藩琉球伯國。由福建巡撫監管,並且由朝廷派長史。
琉球內部也要進行改造,符合大明制度,使用大明的文字和語言。
朱由檢讓孔貞運以琉球為試點,摸索如何把外藩改為內藩。
除了琉球使者的參與外,這件事情完全沒徵求琉球國王的意見。
但是琉球使者卻喜極而泣,因為他做夢都想成為大明臣民。
更何況大明皇帝因為他勇於任事,給他冊封了個世襲爵士,如果他在內附這件事上立功,以後還會提升爵位。
這讓他完全傾向了大明,代表琉球和大明簽訂了很多協議。
從琉球王國轉變為伯國開始,大明對周邊的外藩,開始進行改造。
能內附的就內附,不願內附的才會維持外藩。
像琉球這樣的小國,大多接受了大明好意,選擇內附大明,成為大明貴族的一員。
朱由檢也投桃報李,給他們在諸王府一帶賜宅,和大明貴族同樣看待。
——
遠在福建的鄭芝龍,很快就接到了理藩院命令。這是通過錦衣衛的渠道發出的,用飛鴿傳書接力傳過去。
雖然正式的命令文書還沒到,但是鄭芝龍仍然要聽從。因為他的官方地位,是依附皇帝得來。
更何況皇帝給他開出了子爵賞賜,他就是不想向日本出兵,如今也得動起來。
而且琉球的位置,也讓他頗為動心:
『琉球地方還不錯,如果和日本貿易,可以找地方建個中轉站。』
『若非那些島嶼都太小,我還打算去琉球開藩。』
想到這裡,他又想到了東寧,也就是他以前基業所在的東番島。
以地理位置來說,掌握東寧島做封地,對他來說最理想。
這裡離福建最近,而且能掌握海峽航道,方便收取「保險費」。
無奈皇帝不同意,要在東寧建立衛所安置移民。
之前朝廷招安他,一個條件就是幫助朝廷在東寧建衛所。
他最初對此還沒多少在意,覺得能帶著回家鄉就不錯。東寧島這樣的荒島,放棄也不可惜。
如今從接受招安的興奮中回過神來後,鄭芝龍才發現東寧島的重要性——
在朝廷的分封政策下,這裡才是他最合適的封地。
可惜朝廷已經在東寧島建衛所,建立了穩固的影響力,如今他就想要以這塊地方做封地,也完全沒有可能了。
這讓他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去南洋開藩。
不過前往南洋,也不代表他要放棄現在的基業。
留一部分人去附近的琉球,對他來說是個好選擇。
以後他在南洋的藩國與日本展開貿易,這裡可作為中轉站。
想到被扣留在日本的幼子,鄭芝龍打算把這個子爵留給他。
現在就讓自己,幫他打下基業。
下定這個決心,鄭芝龍召集部下,打算出兵琉球。
這些部下聽到朝廷開出了爵位賞賜,只是驅逐琉球島上的薩摩藩人員後,一個個摩拳擦掌,想要立下功績——
對於這些連幕府都敢反的人來說,驅逐薩摩藩的人員,實在是太簡單了。
甚至朝廷若下令出兵薩摩藩,他們都敢過去。
鄭芝龍領兵備戰,安排留守人員。在朝廷正式命令抵達後,率軍出征琉球。
中途,他還去了東寧島一趟,從島上接了一千兵。避免自己麾下那些海盜出身的人員陸戰不力,在島上遭遇挫敗。
在這麼完善的準備下,琉球島上的薩摩藩人員,完全無法抵抗。
他們先是被鄭芝龍偷襲燒了船,又被擅長陸戰的東寧兵包圍。
鄭芝龍等人很快完成了朝廷的命令,把琉球各島的薩摩藩人員,全部驅逐出去。
琉球國王尚豐在見到大明兵馬的威勢後,對於使者帶回的內附旨意,絲毫不敢有違。
甚至在知道自己在大明京城有府邸後,高高興興地坐船,前往琉球伯府邸。
很多琉球權貴,和他是一樣選擇,乘坐大明的船隻,前往京城朝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