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崇禎重振大明> 第485章 陳子龍和農政全書

第485章 陳子龍和農政全書

  遼東的戰雲密布,沒有影響京城的歌舞昇平。

  觀看最新章節訪問sto🌍9.com

  事實上,知道遼東開戰消息的人員並不多。就連朝堂上的官員,大多都不知此事。

  在樞密院獨立出去後,大部分朝堂官員,都喪失了在軍事上的發言權。

  樞密院各項動作,按密級內部通報。知道完整己巳方案的,只有樞密大臣和參謀人員。

  報紙上更是悄無聲息,仿佛沒發生這件事。

  可以說,這次保密工作做的很好。

  就算建虜收買了官員做探子,也很難探聽到完整消息。

  他們所知道的,就是皇帝在京西舉行大閱。而且在皇帝返京後,演習仍在舉行。

  現在的京城最熱鬧的,是即將舉行的音樂節,已經配合春拍舉辦的書畫展——

  在用心兵事的同時,朱由檢在文治上絲毫沒有放鬆。

  把去年舉辦的戲劇節升格為音樂節,作為樂府主辦的盛會。

  這次音樂節的優勝者,同樣會被邀請進皇宮,參加皇后的千秋節演出。

  而且會評選獎項,把特別優秀的作品,收錄入樂府之中。

  也因為此,這次音樂節吸引了很多人前來。

  大明各地的戲班和音樂人,蜂擁前來京城。

  那些剛剛被升為民戶的樂戶,對當今皇帝是感恩戴德,用實際行動表達支持。

  大明的富戶和士子,有閒心的也紛紛來京。

  以至於京城的熱鬧,絲毫不亞於去年舉行會試時。

  朱由檢的目的,得以初步達到——

  去年就開始舉辦的拍賣會,已經漸漸在大明的富人群體中有了影響力。

  完善的拍賣流程、皇室認定的證書,都讓一些發家的富豪趨之若鶩,想要拍幾件東西裝門面。

  朱由檢也需要把贓罰庫等內庫里的東西賣出去,轉變為實際的財物。

  以便能補貼內廷的用度,渡過內外庫分割的困難時期。

  所以他借著皇后千秋節的機會,把戲劇節升格為音樂節,吸引大明的有錢人前來,讓他們主動送錢。

  為此,他還準備了一批銀元,並且讓內府監的銀行和京城錢莊、銀鋪發行銀票,方便拍賣會舉辦。

  同時為銀圓券的發行做試探,看看人們的接受度。

  戶部官員和京城金融業人員,都很注重這件事。

  錦衣衛更是全力出動,維持音樂節秩序。

  ——

  松江府生員陳子龍,就是在這個情況下來到京城的。

  他在去年得到恩蔭,被皇帝賜與太學生資格,父親也得到封贈。

  只是因為那時在守孝,才沒有來到京城。

  在守孝結束之後,他又在臘月被祖母安排娶親。

  直到二月的時候,方才出發進京。

  作為一介秀才,陳子龍在京城沒有什麼名聲。

  但他在江南卻是有名的才子,天啟七年的時候,參加了張溥、張采等人的應社聚會。

  應社成員、臨川四才子之一的艾南英,想與張溥、張採為難時,便被陳子龍截住,與其就文學理論辯難數天。

  後來在王世貞的弇園聚會時,更因為言語不合,把艾南英毆打了一頓,把他從應社除名。

  今年年初,陳子龍和好友夏允彝、杜麟征、徐孚遠等人,在松江組織了幾社。依靠傑出的才華,成為幾社七子之一。

  也因為此,他被關注江南文人動向的朱由檢注意到。通過張溥、徐孚遠,邀請他來京城——

  避免這些文社在江南坐大,以後成為黨派。

  所以陳子龍進京的時候,就有張溥等人迎接。提督《明報》的太監曹化淳,同樣來觀察這個有名的才子。

  「人中兄,汝來何其晚也?」

  「去年出孝之後,你就應該來京!」

  抱怨著陳子龍來得太晚,張溥覺得《明報》若有陳子龍在,一定會更繁榮。

  同時也顯出和陳子龍的親近,謝他在江南維護自己的名聲。

  陳子龍見到張溥也頗為欣喜,對於他的抱怨苦笑道:

  「祖母年過花甲,催著愚弟娶親。」

  「再說內人去年就十九歲了,實在耽擱不起。」

  十九歲如果不成婚,拖到今年就是二十,稱得上是老姑娘。

  再加上陳子龍的祖母年邁、繼母生病,迫切需要人管家。所以在孝期結束之後,她們就安排陳子龍娶了張氏。

  陳子龍生性豪邁,不問家人生產。家中大小事務,如今都是張氏在打理。

  若非如此,陳子龍也不能安心進京,撇下祖母、繼母。

  這些家中瑣事,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陳子龍也不願細說。向眾人道:

  「好叫諸位得知,如今愚弟已改字臥子了。」

  「以後可稱我臥子,不用再稱人中。」

  說了一下自己改字的事情,向眾人一一告知。

  這讓張溥笑著道:

  「我記得你還有個名是陳介,後來改名子龍。」

  「現在又改了字,名字愈發複雜了。」

  「難怪聖上下令稱呼人就稱姓名,重名者加字。」

  「以後就稱你陳兄,不用記那麼多名字。」

  這讓眾人盡皆大笑,想到了皇帝剛登極時頒布的命令。

  最初他們覺得太過直白,如今卻漸漸習慣了。

  直接稱呼姓名或字確實更方便,不用想那麼多亂七八糟的稱呼。

  為報紙寫稿的他們,已經習慣了這一點。否則寫得複雜了,讀者會有疑問。

  陳子龍對張溥的打趣,同樣哈哈大笑。

  他倒不覺得改名字有什麼不好,想改也就改了。

  甚至他還想多取幾個字號,代表不同心境。

  不過當今皇帝務求簡便,這些好友也適應了這一點。他決定把臥子這個字多用一段時間,以後再決定是否改動。

  這麼想著,他又聽到張溥介紹道:

  「這位是內廷的曹公公,他是內廷宣傳委員,專門負責報刊輿論等產業。」

  「而且他還是故司禮監掌印王公名下,同我等一樣受過閹黨迫害。」

  這是張溥最常用的說法,也是曹化淳能得到文人認可的原因。

  當年王安秉政時,與東林黨等文官頗為親近,後來被魏忠賢等人害死,讓很多文人惋惜。

  曹化淳作為王安名下,自然就受到餘蔭,和很多文人的關係都很密切。

  也因為此,他被皇帝任命為皇資委產業委員會的宣傳委員,專門負責輿論行業。

  曹化淳早就知道如何與文人打交道,和略有些不自在的陳子龍說了幾句,就得到他的認同。

  然後他又按皇帝的安排,向陳子龍道:

  「皇爺聽說陳先生是松江人,和徐學士是同鄉。」

  「故而安排咱家,引薦先生拜徐學士為師。」

  這是張溥之前的待遇,也是陳子龍沒有想到的。

  他是實在沒有想到,自己一入京城,就被皇帝安排拜徐光啟為師。

  徐光啟這個大學士是誰,同在松江的陳子龍如何不知道?

  就連他的父親,想拜師都不一定有機會。


  想到自己越發衰落的家業,還有徐光啟的大學士身份,陳子龍鼻子一酸,對皇帝的關照更加感激涕零。向曹化淳拱手道:

  「聖上如此厚愛,學生感激涕零。」

  「必將竭力向學,不負聖上厚愛。」

  按照曹化淳的安排,準備挑選個吉日,去徐光啟府上拜師。

  有同鄉的身份,還有皇帝的旨意在,陳子龍拜師這件事,可謂十拿九穩。

  從此以後,他就不止是一個普通的太學生,還成為大學士的弟子,身份和之前完全不同。

  這讓跟隨張溥前來迎接他的人,都是艷羨非常。

  能拜一位大學士為師,又有誰不願意呢?

  可惜,不是誰都有這個機緣,讓皇帝親自安排——

  不過朱由檢其實也是順水推舟,因為歷史上陳子龍在京城的時候,就拜了徐光啟為師。

  後來還得到《農政全書》手稿,讓這部巨著得以發行。

  朱由檢不想他和張溥等人搞出什麼復社,所以就打算把這個活交給他,讓他去編圖書。

  也因為此,在去太學的路上,曹化淳邀請陳子龍同車。

  陳子龍猶豫了一下,最終應了下來。

  這讓曹化淳暗暗點頭,向他道:

  「聽說陳先生選刻時文,頗為擅長編撰?」

  陳子龍坦然自若道:

  「只是社裡選出來的文章,如今還沒刻出來。」

  曹化淳不管具體是什麼,他只是按照皇帝的吩咐,繼續道:

  「徐學士有一部《農政全書》,在賦閒時已經寫了初稿,卻沒有完全編出來。」

  「如今他事務繁忙,更分不出精力編撰了。」

  「皇爺想讓你主持,編校這部圖書。」

  陳子龍這下更是受寵若驚了,不知道皇帝為何對自己如此看重,讓自己編校《農政全書》。

  這讓生性豪邁的他都有些惶恐,說道:

  「學生在家中雖然曾經務農,卻對農政並不精通。」

  「負責此書編校,恐會出現紕漏。」

  曹化淳笑著向他道:

  「不用有多擔心,還有徐學士的其他弟子幫助。」

  「司農寺和錦衣衛也會派人,驗證書中技術、給那些技術劃分保密級別。」

  「陳先生真正編撰的,是能公開發行、指導農政的農書。」


  「其實更應該稱為《農政簡書》,只寫常用技術,以及如何種植新作物。」

  這讓陳子龍稍微有底了,知道編撰這樣的圖書並不難。

  只要他自己用心,就能編撰出來。

  一旦圖書刊刻,他就能獲得巨大名聲,得到天下人讚譽。

  所以,他有些興奮地接受了這個任務,打算竭盡所能,把圖書編撰出來。(本章完)


關閉